經濟關鍵詞之20 自私 (穿越38億年的時間,為資本主義背書)
今天,我依然會繼續我的經濟關鍵詞系列,談論經濟問題。但是要介紹的卻是一本看上去跟經濟八杆子打不著的書。
這本書就是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這本1976年出版的生物學科普書籍可以說是影響力最為巨大的科普書籍之一。
但我個人覺得,即使如此強調了它的重要。但我認為,過去人們依然低估了它的意義。尤其是其內容對於社會生活的意義方面。這可能是因為這本書的作者和讀者多半都是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的緣故。
那這本書到底說了什麼呢。又有什麼社會意義值得挖掘呢。
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的書裡面,主角只有一個,就是基因。
在這裡,他強烈的衝擊了讀者腦中關於進化論的傳統理念。
因為讀者們一旦想到進化論,往往想到的都是物種競爭和個體競爭。
然而道金斯指出,基因才是幕後的真正操縱者。
DNA決定了生物的基本形狀,它分成了無數的片段,可能每一個片段,也就是基因都決定了生命體的一個小小形狀。
從38億年前,生命誕生開始,就是如此。
雖然到後來,生命體可能變得極為巨大,比如現存的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為巨大的生物——藍鯨,可以重達數百噸。都是如此。依然是由細胞里極其微小的基因控制的。
可以這麼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可以說都是基因的某種外在的表現形態。
每當上一代生命體繁衍下一代的時候,基因都要複製傳播給下一代。
但問題是,基因的複製傳播不一定是完美的。如果真的那樣的話,地球上應該根本沒有生命。有的只有一些最原始的複製因子。那是在生命誕生之前的原始形態。
每一次複製,都意味著可能出現錯誤。絕大多數的錯誤都是有害的,起碼是根本沒用的。
但是總有極少數的複製錯誤,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比如長頸鹿,一開始它的腿並沒有那麼長。但是在種群里,發生了基因變異。某些長頸鹿的腿變長了。這種長腿長頸鹿,在生存中表現了更多的優勢。在種群里,這種新品種的長頸鹿逐漸淘汰了那種短品種的長頸鹿。
而這種變化可能繼續發生,新一代變異的腿更長的長頸鹿可能又淘汰了這種普通長的長頸鹿。直到這種變長變高變得在自然界沒有優勢才停止下來。
實際上,普通人常常誤解進化的機制。錯誤的將人類社會的概念運用到生物領域。
其中最常見的一個錯誤,就是用進廢退。比如認為長頸鹿之所以腿越來越長,長的越來越高,是因為需要經常吃高處的樹葉帶來的結果。
然而進化並不如此。
實際上,進化相當於上帝扔下一堆骰子。在扔下骰子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基本的命運。只有少數的骰子是最優選項。
而且,跟普通扔骰子不一樣的是。並不是只有最大才能獲勝。在自然界里,獲勝規則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
可能前一階段的勝利者,突然遇到環境的巨大改變,結果不能適應,突然滅絕。就像一直是最大獲勝,突然來了一個最小獲勝。著名的恐龍滅絕事件就是代表。
如果一個物種中的某個種群不斷的進化,基因不斷的改變,而它又因為某些原因被跟種群中的其他群體隔絕開來。到了某個時刻,兩個群體之間就不能交配產生後代。於是就會產生一個新物種。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進化的基本因素就是基因的變異。而自然選擇則是其背景,也可以說是基因的篩選。
那麼基因在進化過程中,展示了什麼特點呢。
那就是自私。
或者用不這麼直白,不帶感情色彩的說法,就是自我保存。
在某些時候,一些基因,對於生物體而言,可能根本沒有用處,甚至可能有害。然而卻傳播了下去。
但多數情況下,並沒有那麼誇張。基因對於生命個體,也就是它的載體而言,還是有用的。
於是它也就決定了生命個體的行動方式也必然是自私,或者說是自我保存的。畢竟生物個體都滅絕了,它承載的基因也就滅絕了。
在自然競爭中,如果兩種不同基因的生命個體相遇。那麼自我保存和繁衍的基因則會勝利。
加入自然界中的一個物種。分為兩大群體,一種自私,而另一種則比較無私。一種看見食肉動物攻擊食草動物就會跑。而另一種則會見義勇為,不求回報。
第二種顯然危險的多,說不定就會死傷了。過了一段時間,攜帶這種基因的群體就自然會滅絕了(自然界時間長的很,這個一段時間,說不定有幾萬年那麼久)
又或者一種生物里,有兩個群體。一個熱衷照顧下一代,保護他們免遭危險。而另一個生下來,就對下一代不聞不問了。
那麼可以預見,過不了多久,後面一個群體就沒有後代了。這種不照顧後代的基因也就會滅絕。
基因的這種自私或者說是自利性,甚至可以擴散到家庭之內,不管這是父代子代,還是夫妻。
在自然界里,如果環境惡劣。剛產子的母親甚至可以吃下剛生下的幼崽。甚至今天的狗,還有這種現象。百度搜索「狗,吃下幼崽」,會看到大量的網民對此現象大惑不解。
因為生下幼崽的話,母親覺得可能養不活就浪費了。所以乾脆吃掉,母親還可以補充營養。
自私的基因支配下的這種冷酷的算計,雖然讓一些人類猝不及防,破壞了母愛的神話,但卻提高了動物存活的幾率。
而父母跟下一代生物之間,也經常存在矛盾。
年幼的生物往往會希望將享受上一代照顧的時間增長,因此生物學家觀察到,它們存在這樣的傾向,就是它們偽裝自己更虛弱,更需要照顧。
但對於長輩來說,它們合理的算計則是儘快的養育下一代,繁殖更多的後代。
在這裡,生育和撫養其實構成了矛盾,也難怪存在著偽裝。
而在生命的兄弟姐妹之間,也存在鬥爭。畢竟獲得更多的食物,更有利於生存。而母親並不特別容易區分誰更餓,經常是根據誰叫的更大,分配食物。而這樣的話,某些飢餓的幼體就這樣餓死了。
有親緣關係的生物體之間,都是如此。那麼沒有血緣關係的配偶之間。這種矛盾就更加突出了。
有性生殖對於雙方是不太平等的。對於雌性來說,從懷孕到產下下一代,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要比雄性高的多了。如果雄性性交完,就跑路。對於雄性來說,可以說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策略。
也因此,雌性會採取各種方法來將雄性拴在自己身邊。
一種是提高雄性的求愛成本。對於雄性來說,在交配之前,必須付出各種努力和成本。這樣的話,一旦它半途跑了,這個時間成本就永遠流失了。
而且這項博弈還可能是長期的。如果一個雄性表現的好,到下一個繁殖期,它可能根本不用再找,可以繼續跟這個雌性一起交配。
另一種方法是雌性將自己交付給整個雄性中最強大的個體。典型的海象等。只有最強大的雄性個體可以交配,它獨自擁有一群異性。其他的海象想要交配,就要跟支配者海象戰鬥,如果獲勝,那麼它就可以跟獲得這一群異性資源。如果失敗,則根本沒有交配可能。
對於生物而言,儘可能多的獲得生活資源,儘可能的繁殖後代,這樣的基因具有最大的傳承可能。凡是不導向這樣做的基因和它們的載體,都在自然競爭中消失了。
也因此,我們可以回答一些常見的人性之謎。
為什麼我們都希望發財致富,想買啥就買啥?為什麼我們對於自己的事情總是最操心?為什麼自己賺到大錢,總是比看見別人賺大錢是件更高興的事情?又或者為什麼我們看見自己的心上人嫁給了別人,總是會感到酸楚?
按理論上來說,我們應該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興,畢竟對於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或者我們國家來說,這意味著我們整體的得利。你的心上人嫁人了,依然可以給其他人生育子女和下一代。但是不管怎麼的教育,我們都知道,似乎只有我們能得利的事情,會讓我們最高興。
因為這就是由基因決定的。對於基因而言,自我的利益是最高等位的。他當然會給予能夠保證自我繁衍最高等級的獎賞和愉悅。這是數十億年流傳下來的自然本能。
合作:利己還是利他
然而如果,如果基因的存在,只帶來了自私和無窮盡的鬥爭,那麼人類社會像現在這樣運轉下去。起碼市場絕對不會存在。
因為既然自私和自利最符合自然以及基因的利益的話。那麼我們根本不用搞什麼合作。一個人可能多積存了一些物質。建立起了家庭。
然而這個時候,一個敵人可能隨時跑上門來,將他謀殺。將他的妻子搶跑。將他的子女消滅。
就像熊貓,雖然已經所剩無幾了。但是人工飼養的大熊貓,放歸到叢林裡面,依然會遭到野生大熊貓的襲擊。
理論上,熊貓們應該同舟共濟,為了種群的利益而合作。但他們依然在互相殘殺。
但人類似乎並不如此。
那自私的基因的理論錯了嗎?
並沒有。
自然界中,其實並不缺乏所謂的合作。但我們細緻考察,這些合作的背後,其實隱藏了更深的動機。
第一種合作是親屬之間的合作。
動物中存在母愛是我們都知道的事實。野獸也會保護它們的下一代,如果傷害它們,會招致它們兇狠的攻擊。這是獵人的常識。
而一些物種的兄弟姐妹之間,也常見嬉戲打鬧。在一些群居性動物裡面,裡面可能基本都是親屬。他們親密協同的生活。
以往我們都只知道這些事實。然而在現代基因學說發展起來之後,我們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現在我們知道,在有性生殖的情況下。父代和子代的基因大概有50%是一樣的。而兄弟姐妹之間,這個比率也是百分之50。而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跟孫代之間的則是25%。各種堂親堂弟、表親表弟大概也是這個水平。
等於說,我們幫助這些基因與我們相近的個體。其實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傳遞基因。這又是自私的基因的一個例證。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比如一些蜂群中。大量的工蜂和兵蜂等職業蜂種甚至根本不能生育。而全力養育蜂后生產的下一代。
這樣做看上去非常的奇怪,但實際上卻並不奇怪。因為下一代蜂在基因上比起蜂后,甚至更加接近這些職業蜂們。大概達到了75%左右的比率。於是自己不生育,全力照顧下一代,就成了一門划算的買賣。
第二種是種群內部的合作。
這種合作又可以細分為親緣關係的合作和沒有親緣關係的合作。
擁有親緣關係的合作。我們已經說了這符合基因的利益。
但是確實有一些種群內部並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也會成群結隊。比如一些食草動物,又或者是鳥類。在某些時候,一些個體甚至看上去還會冒著風險,去提醒群內的同伴。看上去非常的無私。
但道金斯細細分析了它們的情況。認為這種無私其實是個表象。
它們的聚集本來就是因為這些生物處於被捕食的狀態,所以在不斷的追捕中,形成了這種聚合狀態。這種聚合對於它們來說,是有利的。
至於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做出看上去危險的提醒行為。則遠不是無私那麼簡單。
在某些情況下所謂的提醒可能是人類的誤讀。比如瞪羚羊,當面臨追捕者時,可能會高高跳起。而且跳的非常誇張,似乎在報警。
然而道金斯認為,瞪羚羊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展示自己的力量。讓捕獵者相信自己是一個強壯的獵物。追鋪自己得不償失。至於提醒到羊群,那不過是個副產品。
在另一種情況下則是這種報警行為,可能反而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比如群居的鳥類,其中的某一隻鳥發現了一個捕獵者。它可以選擇不發出警報,獨自逃走。
但問題是,一隻落單的小鳥其實是更危險的。而它發出了警報,會驚起所有的小鳥。這樣它反而變得更安全了些。
這種種群內的合作,不光只有發出警報。
在某些時候,還涉及到物品的交換。
比如吸血蝙蝠,如果一隻蝙蝠吸多了。它甚至會分給同伴一些。因為對於沒吸上血的蝙蝠來說,這些血更加的寶貴。能作用更長的時間。
看上去這非常無私是吧(當然,無私這個詞,用在吸血蝙蝠上面顯得比較奇怪)。
但是研究表明,這些蝙蝠一般的分享對象都是長期跟它們居住在一個洞穴里的室友。它們可以期待的是,如果自己空腹的時候,也可以得到對方的反饋。不這麼做的室友在未來也將面臨同等的報復。
它們很少這麼慷慨的對待陌生的吸血蝙蝠。
在這裡,看上去無私的對待本種群的同胞,最終依然是自利的。
第三種,跨度則更大,在這裡,不同種的生物,實現了合作。
這樣的例子,我們知道的不少。
最知名的大概是清潔魚。這種魚專門給其他魚類清潔口腔,而獲得食物。同樣此類關係還有海葵和小丑魚。
這種關係,同樣發生在陸上,典型的是犀牛和犀牛鳥。同樣的犀牛可以為犀牛鳥提供食物。
相信大家看到這些例子都看的出來,這種共生關係,其實給雙方都提供了很大的好處。
在大的生物一方,它給小的那一方提供了保護和食物。而對小的那一方來說,它給大的那一方提供了清潔。解除了它們的衛生問題,畢竟動物界不像人類,可沒有那麼多的清潔用具。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所謂的利他和合作,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實際上還是利己的一種延伸。而且這種利他,往往都是以互惠的形式。
而人類的合作,其實依然可以如此理解。
人類就個體而言,並不是自然界的頂級捕食者。為了生存,人類在早期一直以小群體的形式存在。
在這樣的群體里,基本都具有或多或少的血緣關係。在這樣的群體里,人們互相協作,關係也最為親密。
而在各個小群體之間,則經常是敵對的關係。20世紀,人們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島上發現了一些從來沒有接觸過外部世界的原始部落。這些部落就非常的小,而且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活動區幾十公里。因為一旦進入其他部落的範圍,很有可能就會被殺害。並且隨時可能爆發大規模的爭鬥。
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社會之所以擴大,很大程度上,就是這種戰爭合併的結果。只是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叢林里,活動太過不便,讓擴大統治變成了不可能。
一旦擴大之後,這些擴大的團體往往形成新的更大的共同體。對團體的忠誠範圍也隨之擴大。民族主義為什麼會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相信也是這種群體之愛逐漸擴張的結果。
而這些群體內部,出現了一種類似共生關係的現象。需要某些物品的人會跟另外需要另外物品的人交換。
這種現象同樣也會發生在群體之間,但是可以想像,他們之間進行的這種交換,比群體內部進行的要少。就像今天,國際貿易也遠比國內貿易麻煩一樣。
人類的特殊之處
當然,寫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提出反駁意見。
我們人類跟動物並不一樣,我們人類有意識,有文化,受到後天的影響。完全照搬生物理論,豈不是將人類等同於基因的奴隸。
這種說法,並不完全錯誤。
確實人類是一種獨特的生物。
它的獨特性表現在人類是唯一進化出了自我意識和智慧的生物。在進化之樹上,人類已經牢牢的佔據這一生態位。
在自我意識和智慧形成之後,先天能夠決定的事情就大幅度下降了。因為人類通過智慧創造大量先天所不具備的東西。而這在其他動物來看,是絕不可能的。
而且人類會使用語言,因為此,人類形成了複雜的文化現象。
道金斯將這些用一個新詞表達了,這就是meme(謎米)。它用來指代跟基因一樣的人類文化的細節。
這些細節可能是一段歌曲,一部電影,一個道德規範,一種宗教規定,等等等等。
然而這並不就意味前述的基因的自存本能就不存在了。
實際上,一種文化如果違背了前述的基因本能的話。
那它存在的可能性和接受程度就將大為減少。基督教和佛教都有主張出家不婚修身,甚至最極端的例子里,有宗教信徒甚至要自主閹割的。
但是問題是,即使人們最迷信的時代里,也只有少數人會願意拋棄生育下一代的可能去侍奉聖靈。絕大多數人還是會婚嫁生子,傳播後代。而願意閹割自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又或者願意完全拋棄家產,去侍奉神靈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更不用說我前面的那幾個問題,比如我們總是對於自己的事情最為關心。如果我們的心上人嫁給了其他人,即使理由再怎麼充足,對於群體的利益多麼的巨大,我們總不會那麼高興。
這說明即使我們的後天文化的影響多麼的巨大,有些地方,我們依然難以擺脫先天的巨大影響。而這其中,最大的一條依然是基因的自私或者說自保的本性。
可能有極少數人可以克服這一點,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難以擺脫的存在鏈條。
到這裡,我可以做一個總結了。我認為資本主義是人類的必然。
是因為
1.基因的自私本性:基因和生命體總是傾向於自我保存的。在自然競爭中,它們總是要儘可能的多佔資源,多繁衍後代。之所以要交換,而不是免費慈善,根子就在這裡。
2.合作的可能。合作是自利的高級形式。而且人類從一開始群居存在的,在此其中,形成了互利的慣性。
3.智慧和文化的出現。在其他生物和人類早期,互利和共生關係都是非常受限的。然而智慧和文化的出現,讓這種關係得到了極大的擴張。畢竟,複雜的交換,需要不是簡單的智商。
而第一點依然是根本。因為其後的兩點,都是為了讓第一點得以實現。所謂的利他,最終是為了利己。而在人類社會裡,這成為最文明的一種自利方式。
《自私的基因》:某主義的死刑判決書
可以這麼說,資本主義是三十八億年的基因在人類的條件下的最新表現形式。擁有無與倫比的時空深度。
也因此,宣傳人類一體平等的某主義,是絕對不可能成功。
它對抗的不僅僅是人類的特性,而是三十多億年的基因的自私本能。除非人類真的能夠徹底改造基因。然而,我一點也不看好此項事業。以人類一己之能,改造數十億年的自然產物,在可見的未來,都不存在這種希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將《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稱為某主義的死刑宣判書,一點都不為過。
推薦閱讀:
※對自私的基因有疑問 有性生殖不是會改變原來的基因嗎?
※基因的神奇:通過血液了解你的年齡?
※我的媽媽和我表姐的媽媽是同卵雙胞胎,那麼從基因的角度我們算是同母嗎?
※23andMe 要開發 APP 並允許第三方機構用他庫里的 DNA 數據,這些數據一般可以用來做什麼呢?
※如何發現自己沒被發現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