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應該恢復外灘的和平女神像嗎?

著名作家、上海市人大代表陳丹燕提出上海有必要恢復外灘的歐戰紀念碑,以體現一座城市的文脈傳承。

翻看老上海的照片,人們會發現外灘曾經有一座歐式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與外灘的高大建築群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壯麗的城市圖景。這座紀念碑是當時的上海市政當局為紀念一戰協約國的勝利而建造的,也被稱為和平女神像。

這座建成於1924年的一戰紀念碑的銅雕部分在1941年被侵入上海的日本軍隊摧毀,僅留下大理石基座。

戰後,由於種種可以理解的原因,這座紀念碑未能恢復。

那麼,上海應該恢復這樣一座在租界時代建立的和平女神像或者說歐戰紀念碑嗎?

很有必要!當然,恢復紀念碑的目的和紀念碑的名字將不同於當初殖民當局的初衷。

紀念碑將主要用於紀念那些為中國的國家利益遠赴歐戰前線的中國勞工,恢復外灘風貌,並取名「世界和平紀念碑」。

首先,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在中國的土地上恐怕已經很少有紀念地來提醒後人這段重要的歷史。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對於慘淡勝利果實的嚮往最終被列強漠視,勝利果實被鄰國日本所竊取,種種原因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並最終催生了中國共產黨。而中國共產黨正是從上海出發開始其漫長的征程。史學界也普遍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中國民族工業生髮的重要契機。而所謂中國民族工業,其大本營正是上海。這樣一段重要的史實需要一個物化的紀念碑來提醒,來紀念。作為一個與世界近代史關聯度很大的中國城市,由上海來做這件事情是恰當的。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人類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價。為此,在世界各主要大國的很多城市中有不少相應的紀念碑。

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加入了協約國陣營,有大約14萬的中國勞工離開祖國開赴歐洲戰場,有些人葬身大海,有些人浴血沙場,有大約3萬人再也未能回到故鄉。中國無論多麼慘淡的勝利都是由這些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這些年來,西方國家的民眾輿論和政界人士都開始正視中國勞工在一戰中的貢獻和犧牲並進行紀念。作為這些勞工的祖國,理應對此有所回應和紀念。

雖然現在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但作為中國最大的港口城市,相信不少中國勞工、還有幾百名翻譯,正是從上海離開祖國的。他們遠去的背影永遠留在了歷史的天際線上。在他們遠渡重洋的碼頭邊建立這樣一座紀念碑,應該是對他們的貢獻和犧牲的最好紀念。中國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對於所有為祖國的利益犧牲的國民予以尊敬和紀念。

有些人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戰後中國有戰勝國之名卻並未在凡爾賽談判中收回山東權益為由否認紀念這些勞工的必要性,對於這些勞工來說是不公正的。歷史需要辯證地看待。假設中國沒有戰勝國之名,如果沒有這些勞工的付出,以當時中國四分五裂孱弱的國力,必將失去更多。連進入凡爾賽大門的機會都沒有,又哪來的拒絕簽署和平協議?沒有一戰勝利國的名分,又哪來在1921年至1922年的華盛頓談判中收回山東權益的結果?如果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建立是正當的,國恥是可以被用來展示和銘記的,那麼含義更加豐富複雜的一戰紀念碑也應被理性地看待。無論這場戰爭是狗咬狗還是狗咬貓,中國在法律上和實際上都參與進去了。無論多麼微不足道的勝利,那都是國家的勝利。勝利為國家帶來的或許不是國人所期盼的結果,那不是因為勝利本身不是勝利,而是你的國家還太弱。

第三,中日關係、中日矛盾是近代中國對外關係中繞不過去的話題和因素,直到今日,日本的好多人都不願意承認過去對中國犯下的罪行。籍由紀念碑的重建,相信會在全世界產生重要的影響,這既是對上海城市風貌的恢復,也會由紀念碑的重建串起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的共同回憶,提醒世界各國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的尊重。這座紀念碑被日本侵略者摧毀,現在由中國人重建,由此引起的事件性敘述和回憶將使得輿論再次聚焦日本的侵略歷史,對於我國在其他焦點問題,例如釣魚島和南沙群島等問題上的立場相信會產生呼應和支持作用。

第四,紀念碑的恢復不是簡單的重建,而應體現對中國一戰勞工的紀念。主體部分,例如和平女神銅像可以仍舊由英國提供。原物可能已經不在了,可以委託英國重新做一個,甚至可以考慮通過民間力量讓英國政府贈送一個。相信這會使得紀念碑更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影響力。由於英法和美國等皆為一戰和二戰的戰勝國,也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在一戰勝利100周年之際,這些國家應當會樂意為此出力。由此產生的世界主要國家之間的親善互動,客觀上會造成相關國家的孤立。

第五,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重建紀念碑會不會造成誤解,被認為是對過去的租界時代或殖民時代政治上的肯定?當然不是。以當下中國之國際地位,這是一種自信。中國在近代以來一直患有一種半殖民地綜合症,表現為敏感、媚外,自卑和自大並存,懦弱與蠻性同在。而隨著國家的強盛,這種半殖民地綜合症正在並理應逐漸痊癒並消失。我們正重新回到舞台中央,找回泱泱大國的平和和自信。重建這樣一個紀念碑,或者可以看作是自信回歸的里程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作為租界城市,在很長的時間內,上海核心區域的實際統治者和管理者來自西方國家,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國和上海這座城市必須接受的歷史事實。如果我們沒有拆除外灘那些由西方人建造的建築,並把這些建築物看成是一個城市發展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並不避諱諸如上海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接收猶太難民這樣的歷史,我們也應該有胸懷接受一戰紀念碑這樣的由當時的租界當局設立的重要紀念碑--------畢竟,猶太難民大部分是由租界接收並居住在租界的。除了猶太難民,租界還接納過更多的各個時期的中國難民、我們的同胞。我們強調保護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脈,這座紀念碑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第六,有助於上海建立卓越的全球城市。一戰和二戰是全人類的共同記憶,在上海這樣一座城市恢復紀念碑,紀念戰爭中的中國勞工和死難者,可以突顯上海的人文情懷。從城市美學的角度看,由於外灘原貌保留得很好,這樣一座紀念碑不突兀,幾乎沒有違和感。

第七,關於紀念碑的命名:新的紀念碑的名字不宜沿用以前的名字,考慮用「世界和平紀念碑」之類的名字,既體現對歷史的尊重和傳承,也強調當下的訴求和現實。限於既有的建築和交通設施格局,紀念碑也不一定非得在原址上重建,可以考慮略往南方向偏一點。

最後,外灘作為一個國內外旅遊者必到的目的地,目前具有北重南輕的特徵。相比而言,南面的旅遊者比較少。紀念碑恢復建成後將與北面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遙相呼應,增加外灘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使其更有整體性,成為具有更高文化和歷史水準的國際旅遊勝地。以上海目前的能力而言,可以說這是一個體量不大但意義重大的建築物。

註: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私信告知。本文無商業目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剛剛在上海舉辦的首次中國馬聚(華夏萌駒祭CNPonyCon)?
上海是文化沙漠嗎?
考過了cfa一級,普通二本,金融專業,女生,想去上海找工作,請問競爭力怎麼樣?
fake news:小孩被打到重傷,家長派出所內同態復仇(借這個故事聊一聊)同態復仇真的落後了嗎?

TAG:上海 | 近代史 | 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