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之下的廣深協作都這麼難,寧杭、成渝、漢沙又該怎麼辦?
山川網:從中國當下的區域經濟格局來看,單打獨鬥的階段早已成為過去,以城市群為代表的團隊打法成為接下來的趨勢。廣深、寧杭、成渝、漢沙分列中國版圖的南、東、西、中四大方位,依照目前幾城的經濟實力,目前的區域中心城市格局已經明確無疑。這裡北面的京津我之所以沒有提,是因為在首都地位下,天津不會存在和北京競爭的奢望,與其說是協作,倒不如說就是配合。
西部的成渝都市圈和核心城市成都、重慶地位,不必多說想必沒什麼爭議。雖然西北還有西安一座潛力之城,但是由於西安周邊已無任何其他實力相近的城市,所以在未來形成城市群基本已經無望,這裡也不多談。而長江中游的武漢和長沙,在所在區域經濟首位度毫無疑問排在最先,中心地位從各個層面都毋庸置疑。而長三角的上海和珠三角的香港,由於行政級別和頂層設計的因素,也不參與此次的討論。所以最後本文重點討論的,就是:廣州和深圳,南京和杭州,成都和重慶,武漢和長沙。
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即使是在一省之內廣深協作融合起來都矛盾百出,那麼分列兩省的寧杭、成渝、漢沙,未來的合作又該何去何從?
首先,在開始今天的討論之前,一起來看看今天我們要討論對象的一些基本情況:
【廣州】
行政級別:省會、副省級、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常住人口:1404.35萬人
城市面積:7434平方公里
2016年GDP:19610.94億元
高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
醫療:中國三大醫療中心,三甲醫院46所
【深圳】
行政級別:副省級
常住人口:1190.84萬
城市面積:1996.85平方公里
2016年GDP:19492.60億元
教育: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
醫療:三甲醫院11所
【南京】
行政級別:省會、副省級、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常住人口:827萬人
城市面積:1125.78平方公里
2016年GDP:10503.02億元人民幣
教育:南大、東大、南農、河海、中藥、南理工、南航、南師
醫療:三甲醫院30+所
【杭州】
行政級別:省會、副省級
常住人口:901.8萬人
城市面積:16596平方公里
2016年GDP:11050.49億元
教育:浙江大學
醫療:三甲醫院27所
【成都】
行政級別:省會、副省級、西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常住人口:1572.8萬人
城市面積:14312平方千米
2016年GDP:12170.23億元
教育: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大、西南財經、四川農大
醫療:三甲醫院20所
【重慶】
行政級別:直轄市
常住人口:3048.43萬
城市面積:8.24萬平方千米
2016年GDP:17558.76億元
教育: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醫療:三甲醫院17所
【武漢】
行政級別:省會、副省級
常住人口:1076.62萬人
城市面積:8494.41平方公里
2016年GDP:11912.61億元
教育:武大、華中科技、中南財政、武理工、地質大學、華中農大、華中師範
醫療:三甲醫院22所
【長沙】
行政級別:省會
常住人口:764.52萬
城市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
2016年GDP:9323.70億元
教育: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
醫療:三甲醫院24所
廣州和深圳:廣州作為兩千年來華南地區當之無愧的經濟中心,地位至今也從未變過。這種地位,不僅僅單純表現在GDP總量、人均產值、資金總量、財政收入等一系列經濟數字上,更是在政治、交通、貿易、教育、醫療、文化等全方位層面上具備巨大優勢。當我們提到華南地區,提到廣東,廣州的盛名依舊從未有過動搖。
而深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改革開放後近三十來的高速發展。如今的深圳,在經濟、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大發異彩,頗有和廣州分庭抗禮之勢。廣州和深圳同屬副省級城市,廣州兼具省會頭銜,深圳則頭頂經濟特區的名譽。這樣的結果是,雖然在行政級別上廣州雖然略高深圳一層,但是在財政層面深圳卻可以跨過廣州直接與中央對接。
在地理位置上,深圳與香港接壤,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很好地接受和學習了香港的諸多經濟發展經驗,成為中國城市中國際化視野非常突出的一個。加之位於珠江右岸,自然而然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產業開始向同在右岸的東莞和惠州轉移,形成珠三角大城市圈中的另一個小城市圈。而廣州雖然正好珠江穿城而過,但一直以來的實際發展方向,都與西岸城市更為接近,比如最近幾年一直主推的廣佛同城。
由於廣東是中國唯一一省具有兩大一線城市的省份,所以一直以來都為其他省份所羨慕。但實際上,相較於成都、武漢這樣首位度極高的省會獨大型城市,廣州其實身負的責任更為重大。除了要儘可能不干涉深圳的靈活自主性,讓其自由發揮,又要同時兼顧省內經濟發展還較為落後的一眾小弟們,更重要的是本身的華南中心樞紐地位也不能丟下。即使如此,在省內的非議之聲依舊非常之高,不是這個說偏心了,就是那個說不公了。
平心而論,珠三角的成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本質原因就是珠三角最遠離政治爭論,而最接近自由市場。深圳作為經濟中心的崛起,其實是良性發展的最好標誌。雖然廣州作為省會城市身上難免天生具有政治意味,但是縱觀整個中國,廣州依舊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優秀表率。沒有集全省之力打造自身,對全省乃至整個華南都秉承著開放包容之姿。不同於深圳的白紙一張,廣州的歷史沿革決定了她當下發展的很多局限。之於整個廣東乃至整個華南長期的發展來看,廣州所具備的交通優勢、文化底蘊、教育資源、醫療資源,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南京和杭州:在長三角內,上海是當之無愧的NO.1,這點無論是誰都得承認。哪怕是近些年來,上海的創新意識有所下滑,開放態度也並不出色,但是上海的地位,是頂層設計層面就確定好了的。所以哪怕上海未來發展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絲毫也不影響上海在區域內的地位,和北京一樣。
但是之於長三角另外的兩個核心城市南京和杭州而言,顯然這就並不是什麼太好的消息了。不同於剛才提到的珠三角廣深兩大明星城市和香港微妙關係,長三角不會存在三強爭霸的局面,只會存在兩強爭亞的情況。這個亞,自然就是亞軍,第二名的意思。
南京和杭州之爭,背後的實質其實是江蘇和浙江的兩種模式之爭,是輕重之爭。以南京為代表的江蘇模式,是長三角生產製造業的代表;而以杭州為代表的浙江模式,是長三角貿易和互聯網的代表。
南京的優勢在於,江蘇的基礎更為紮實,除南京外,省內的蘇錫常也非常亮眼;而杭州的優勢在於,浙商的創新意識與思維,留給未來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南京由於歷史原因,在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優勢非常明顯,放眼全國也鮮逢敵手。而南京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整個蘇南地區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過高。在與杭州的競爭中,薪資不佔優勢,房價卻明顯高出一截,顯然不是吸引人才的明智之舉。
成都和重慶:這又是冤家一樣存在的一對CP。對於成都而言,重慶作為曾經四川省的一部分,就像是自己分家出去的兄弟現如今和自己各方面針尖對芒麥,頗為鬱悶。而作為重慶,顯然並不喜歡成都總把自己當成大哥的姿態,認為自己當下的直轄市地位,早已無須再去看成都的臉色。
其實山川網有這樣一個推測,按照當下成都在四川的首位度,如果20年前重慶沒有直轄的話,是否還會存在今天能夠和成都完全不分上下,共同組成成渝都市圈的重慶?目前來看,成都和重慶的發展都非常亮眼,但這只是作為個體而言。如果放大到城市群的層面來看,顯然就並不那麼合格。尤其是省內獨大的成都,對於四川省未來的均衡發展起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帶頭作用。
雖然成都近些年來城市營銷方面做的很好,尤其在航空層面一直強調自己的「第四城」地位,但是實際上,成都的航空優勢並不能算作交通優勢,相反,反而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成都在陸路上的短板,所以才如此依賴航空。從地理位置上也不難發現,成都非常偏西的位置相較重慶的長江上游樞紐劣勢很明顯。出川,重慶是必經之地。
武漢和長沙:從地理的層面說,武漢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地理幾何中心,中部地區的中心,而長沙更靠近於中南地區。從武漢市內的很多機構以「華中」開頭,也不難發現這一點。
由於武漢的歷史沿革原因,所以武漢在交通、教育層面,優勢也非常明顯,這點是長沙短時間內較難超越的。從文化上,同屬於楚文化地帶的武漢和長沙,倒是應該更容易達成某種契合。
武漢的未來,應該進一步強化自己「中國之中」的地理位置優勢,把貿易中心樞紐的座位徹底坐穩坐牢。試著去和合肥、南昌連接溝通,發揮目前在安徽、江西兩省面前的優勢,鞏固自己的區域中心地位。
而長沙,則應該進一步地學習廣東的發展經驗,盡最大努力將目前在廣東工作的優秀人才重新吸引回長沙進行家鄉的經濟建設。相比武漢,長沙顯然對於房產經濟更為謹慎。相似的經濟總量下,武漢的房價已經接近長沙的一倍。短期上看,武漢的經濟數據會漂亮一些,但長期來看,對於人才的吸引和留存都將是個不小的壓力。而長沙如果進一步做好城市規劃,升級教育和醫療條件,並且學習重慶的嚴控房價,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將更加魅力四射。
各個區域內的兩大中心城市綜合實力是非常相近的,不然也不可能出現全面競爭的情況。但作為城市群中的主要成員,拉動區域整體發展才是最重要的責任,其次才是兩城之間的良性競爭。不然一旦進入非良性地重複性建設,很大程度上將對於整個城市圈實力產生損耗。
推薦閱讀:
※珠三角中最落後的江門未來10年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中三角十年後會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嗎?
※2015年珠海房價大漲,請分析預測下珠海房價2016年之後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