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蘭大學讓這種演講上台來,品位也是夠差勁

  馬里蘭那位的演講,大家都知道了。

  都不提這位大幅度歪曲事實的是非觀。只說整個演講的邏輯和手法,都糟得讓人尷尬。

  更進一步,選擇這個演講的人——馬里蘭大學的校長或者委員會吧?——品位很糟糕。

  而且我很懷疑,演講者對薩特有誤解。

  許多人會念叨說,她陳述的問題確實存在?

  但很遺憾,因為她大幅度地誇張失實,導致她的陳述並無實際價值。這就像我如果說「重慶人大多愛吃辣,無錫人吃口特別甜,久而久之可能對身體不好」,這就還好;如果我說「重慶人每天離不開辣椒,無錫人吃餛飩都要放糖」,這就屬於誇大事實,胡說八道,導致本身言論無說服力了。

  而且,演講中除了包含誇張失實的敘述,還有些誇張的語調,簡直讓人尷尬。像「空氣是甜的」、「如果在故鄉不戴口罩我可能生病」,這種屬於撒嬌型歌頌。最滑稽的一個細節是,「一到達拉斯機場因為空氣太好我就摘下了口罩」,這種敘述法,典型的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與反差的刻意造作。類似於「我在成都發現了三合泥,不由得大吃一驚:啊!四川人吃的不都是辣的嗎?!」——這種故作誇張,就是小學生作文水平。

  至於「呼吸到新鮮空氣,我感受到了自由。」從新鮮空氣扯到言論自由,邏輯之弱也讓人髮指。

  所以說選擇這個演講的人或者委員會品位糟糕,是因為……舉個例子吧。

  我在巴黎讀書,隨堂做過一個課題,關於CSR即企業社會責任。有位華人同學做了個案例,嘲弄了國內某著名無良搜索引擎,估計是材料不足,就將這個話題直接扯到國內的許多原生問題上。

  她做演講做到一半,法國教授中止了她,並說了一段話,大意是:

  我覺得您這麼做有刻奇媚俗Kitsch的嫌疑。可能您覺得我是法國人,對中國有許多成見,於是想利用一些我對中國的成見來渲染您的課題,但是您只渲染了情緒,並沒有相應的論據來支撐。我覺得這樣做,是刻意迎合他人對中國的偏見,是種花招,很不嚴謹。

  換言之,在一個有點品位的地方,做這種刻奇媚俗,用情緒煽動和扭曲誇張,來代替實際論據的發言,實在不算高明。

  而讚許這種演講,很容易顯得眼界不高、耳根子軟、還沒文化、偏聽偏信,甚至沒怎麼看過世界。

  比如,您在一個沒受過教育的上海老阿姨面前大談自己的蘇北人鄰居多糟糕,老阿姨可能聽得擊節叫好,但稍微有點涵養的年輕上海人會覺得,啥呀。

  比如,您去跟一個從沒出過台灣的新竹老大爺,說中國大陸確實吃不上茶葉蛋,那位大爺可能聽得很過癮。但如果您跟一個住在巴黎的台灣人說中國大陸吃不上茶葉蛋,人家會瞪眼:「你不要雞掰!巴黎春天跟老佛爺都要被你們包掉了好不好!」

  為了討好他人,將一種被妖魔化的刻板印象,刻意渲染,刻奇媚俗,不僅有點蠢,還有點無恥——這是針對演講者的。

  將這種刻奇媚俗當了真,挑出來示眾,「哎看看,我們是救世主,剛撿到一個迷途羔羊呢」,這是花刺子模信使問題,只樂意聽自己愛聽的東西——這是針對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委員會的。

  哦對了。

  演講者為了顯得有文化,談論了半天言論自由後,演講末尾還引了薩特的話,說自由是一種選擇。

  那,事實上,薩特的看法從來是:人從來是自由的,人可以自由做一切選

  擇,只是要為自己的選擇及可能的代價負責。

  我深覺演講者應該是多少誤解了薩特,但現在,她就應該老老實實按照薩特的來了:

  她有自由做這種演講,只是她選擇做這演講時,也已經選擇了為可能的一切代價負責,所以現在就準備接受一切代價吧——這才是薩特那句話的本義。

轉自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更多精彩閱讀 ??

【天學網:看電影學英語】10天破億國產動畫


推薦閱讀:

演講思維:以輸出倒逼輸入,演講不僅僅是口才好
我扒了川普演講稿的地道英文表達
目前國內有哪些演講高手?
PPT 最後一頁寫什麼結束語既得體又能瞬間提升格調?
兩年前我在速途工作時的一份演講稿--天道酬勤

TAG: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 | 崇洋媚外 | 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