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西花展明天開幕,及時送上一花盆知識點
文 / 編輯:檸檬獺
??:為什麼切爾西花展會成為人類史上最知名、最盛大的園藝展?
??:它擁有多少重量級粉絲?
??:有哪些過目難忘的花展作品?
身為人類園藝展覽曠古絕今的第一名,切爾西花展絕不僅僅是園藝作品美圖秀秀。今年,不管是隔岸觀展還是身臨其境,有這篇推送打底,你會了解一個更有深度的CFS。
2016年切爾西花展一角
切爾西花展舉辦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百年來,不同職業、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們聚集到一起,只因一個共同的摯愛——園藝。
特別有英國味道的「荒野花園」,是切爾西花展的常備主題
在花展現場捕捉野生名人,是歷年來的媒體保留節目。園藝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在「原來你也愛園藝」的小驚嘆中,分享著共鳴感帶來的小喜樂。
? 英國王室:年年必到的觀展天團 ?
英女王、查爾斯、已故的前王妃黛安娜、威廉王子、哈里王子、王子妃凱特,以及更多公主公爵們,還有黑白照片時代的英女王父母……鐵打的切爾西花展,流水的王室成員。
? 隔壁王室 ?
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及希爾維亞王后,曾出席2007年切爾西花展。
? 各界名人隨手抓 ?
除了每年帶作品前往參展的幾百名園藝/景觀創作者,還有行業大咖雲集:園林景觀界老行尊兼BBC「世界花園」系列紀錄片靈魂人物Monty Don,BBC紀錄片《美味花園》靈魂人物Alice Fowler,園藝家兼製作人Alan Titchmarsh……而歷年來親身參觀參與過花展的非業內人士包括但不限於:設計師Paul Smith,前披頭士鼓手Ringo Starr,演過英女王同時也很愛花花草草的花展常客Helen Mirren,報業大亨Rupert Murdoch,不僅自己常去還帶上媽咪一起去的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老戲骨Dame Maggie Smith、Judi Dench和Demi Moore,歌手Rod Stewart,演員Rosamund Pike和Gwyneth Paltrow,「原味主廚」Jamie Oliver……
每一屆切爾西花展,都給我們留下如畫記憶
一個持續了一百多年的園藝展,英國皇室都是它的鐵杆捧場王,長盛不衰越搞越大,如此了不起,不禁引發了保安三問what / how / why。
? W H Y : 為 什 么 是 切 爾 西 ??
第一屆切爾西花展,在1913年的倫敦切爾西皇家醫院(Royal Hospital, Chelsea)舉辦。事實上,切爾西花展的「真身」歷史更久遠——英國皇家園藝學會(RHS)春季花展(RHS Great Spring Show)。
倫敦切爾西皇家醫院,從1913年起,就是切爾西花展的舉辦地,至今未變。
春季花展是皇家園藝協會從1862年開辦的園藝展會,起初地點在肯星頓。展會越辦越成功,於是在1888年將場地遷至倫敦聖殿教堂花園(Temple Gardens),又在1913年遷至切爾西皇家醫院,才有了「切爾西花展」的叫法。其實這場園藝盛事的正式名稱依然是RHS Great Spring Show,從肯星頓到聖殿教堂再到切爾西皇家醫院,正式歷史已達155年(算上今年)。
聖殿教堂與花園,位於艦隊街與泰晤士河之間,據說由聖殿騎士團在12世紀建立。聖殿教堂花園內的薔薇在英國歷史上很著名,莎士比亞也曾寫過。1888-1912年間,RHS春季花展在聖殿花園舉辦,時稱「Temple Show」。
? W H A T :什 么 是 皇 家 園 藝 學 會 ??
切爾西花展的主辦方皇家園藝學會,簡稱RHS,世界性「神秘」組織,核心宗旨是「致力於推動園林與園藝的發展」。
截至2013年,RHS已有成員41萬餘名,來自世界各地各行業
學會創始人是英國園藝家John Wedgwood(1766-1844),他在1804年正式建會,起初只是低調起名「倫敦園藝學會」(Horticultural Society of London),接收業內人士,定期定點聚會、聊天、分享學術經驗。
John Wedgwood的經營很成功,將當時植物學界乃至博物學界的許多大人物都吸引入會,譬如時任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會長的英國著名博物學家Joseph Banks、皇家植物園主管William Townsend Aiton,以及各路愛好園藝的貴族。
1861年,風生水起的倫敦園藝學會獲皇室特批,更名「皇家園藝學會」,有了皇家抬頭。還發展了「四大花園」做主場。
韋斯利花園(RHS Garden - Wisley),位於薩里郡。圖片來源:RHS官網
皇家園藝學會的四大花園,被稱為「RHS Gardens」,分別為韋斯利花園、玫瑰花園、海德莊園和哈羅卡爾花園,各有特色,各有側重,但都共同實踐和呈現著學會的美學、科學、社會服務等方方面面的理念。
玫瑰花園(RHS Garden - Rosemoor),位於德文郡。圖片來源:RHS官網
在這些花園裡,能遇見頂尖的園藝/園林設計、驚人的人工栽培品種、中小型園藝展覽,和精雕細琢的園林生活方式,絕對是一年四季不斷變幻的RHS實力展示場。
海德莊園(RHS Garden - Hyde Hall),位於艾塞克斯郡。圖片來源:RHS官網
卡爾花園(RHS Garden - Harlow Carr),位於北約克郡。圖片來源:RHS官網
學會也參與人工栽培品種的鑒定、評比,並致力於「著書立說」。眾多深得園藝愛好者和業內人士好評的圖書(尤其百科類)、影像作品,都有學會的加持。「RHS」絕對是園藝界一塊象徵著專業、靠譜的活招牌。
RHS每年都會在英國各地舉辦主題品種展,既是對優秀品種和育種者的鼓勵,也是植物愛好者的剁手大福利。上圖為RHS蘭花展。
橫跨19、20世紀,正在步入21世紀的RHS,真正做到了將「園藝」這一美好生活方式,與民族性結合起來,最終造福世界。「英國人幾乎人人愛園藝」,RHS功不可沒啊。
? H O W:切 爾 西 花 展 如 何 俘 獲 全 世 界 的 心 ? ?
植物不僅是植物,花展不僅是花展,它們還是構成美好世界的動人元素。當一個事件定期循環發生超過一百年,它就會被賦予超越自身、更深遠的意義。
切爾西花展老照片:1947年5月28日,布爾戰爭的一名老兵凝視花展上的康乃馨。圖片來源:http://houseandgarden.co.uk
切爾西花展老照片:1950年5月23日。圖片來源:http://houseandgarden.co.uk
切爾西花展照片: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1955年的花展現場。圖片來源:http://houseandgarden.co.uk
於是RHS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開放、更富創造力,除了展示園藝,還要展示園藝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譬如備受矚目的奧斯丁薔薇(David Austin Roses)展區,總會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
奧斯丁展區場景
也曾聯手Vivian Westwood,演繹奧斯丁薔薇氣質
又譬如2015年,設計師Matthew Williamson和裝置藝術家Rebecca Louise Law,共同為花展創作花藝場景。
Matthew Williamson和Rebecca Louise Law,為2015年切爾西花展創作分會場場景
作品名為「The Hendrick』s Horticultural Oasis」,結合活體植物、花藝、空間與生活方式的角度,探索美和愉悅的關係。
2016年的「5000 Poppies Project」還歷歷在目——成千上萬朵虞美人構成的殷紅花海,紀念和緬懷過去100年間在戰爭中獻出自我的人們。
2016年切爾西花展上的巨型裝置「5000 Poppies Project」。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正因具備這樣的眼界和胸懷,切爾西花展才能在一百多年來,征服世界各地的植物迷,並且不斷讓更多的人愛上植物啊。
明天就是2017年切爾西花展開展日。今年會有哪些驚喜?Nigel Dunnett教授和他設計的Greening Grey Britain Garden是期待點之一。這個設計的探索點之一,是小空間內種植多樣化植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非常貼合人均居住面積日益減少的當下社會。
Nigel Dunnett的Greening Grey Britain Garden。資料來源:http://rhs.org.uk
已經奪得過兩塊RHS金牌的設計師James Basson今年繼續是奪金熱門人選。他的作品M&G Garden非常特別,利用立方塊單元種草、常綠植物和多年生植物,再將這些立方塊集合為場景,很有點兒MineCraft的意思呢。
James Basson的M&G Garden。資料來源:http://rhs.org.uk
Charlotte Harris的花園,則是為了紀念加拿大建邦150周年,特別加入了加拿大大森林和絕美湖區的靈感元素。要在小小的限定區域內呈現「偉大北方森林」地貌的氣質,很值得期待呀。
Charlotte Harris的Royal Bank of Canada Garden。資料來源:http://rhs.org.uk
Kate Gould將她的作品命名為「City Living」,一看便知是一款基於解決「城市與自然」問題的構想。垂直花園、與建築共生的種植方案,都會是這個作品中亮點。
Kate Gould的「City Living」。資料來源:http://rhs.org.uk
還有更多不容錯過的好想法與好作品值得期待!從5月23日到5月27日,做好被園藝美景轟炸的準備了嗎?敬請期待花展專題,把今年的優秀作品、花園風格,慢慢講給你聽??
推薦閱讀:
※為什麼銀杏不是銀色的而是黃色的?
※市場上買來的菊花該怎麼延長花的欣賞期?
※適合養在室內的植物有哪些,吊蘭算嗎?
※櫻桃到底是不是櫻花樹的果實?
※看著十分誘人的果實,但在野外遇見了一定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