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嘮嗑(五十二)心識

原創 2017-04-29 天瓶雲水 閑人碎語

友:老師您好!您聽說過中國「雨人」周瑋嗎?

我:就是《最強大腦》的周瑋吧?正好前幾天看過他的視頻。他是個腦殘,但他可以給出高次冪和開根號等複雜數學題答案,甚至16位數開14次方他都能直接寫出答案。

友:是的,在村裡,人們都叫他傻子。他無法與人交流,生活也不能自理。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實驗室的專家對周瑋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後認為,他言語智商為49,操作智商為46,屬中度智障。科學家同時認為,他與美國猶他州的自閉症患者金·皮克不一樣,金·皮克擁有超常記憶能力,能一字不漏地背誦至少9000本書的內容。

我的疑惑是:1、他面對那麼複雜的高位數開n次方的計算題,在場的數學教授都束手無策,而周瑋只是看題、思考、直接寫出了正確答案。但專家檢測卻發現,在完成複雜計算時,偏偏他的腦區活動卻小於常人。他真的在思考嗎?正常人思考都解答不了,何況他是腦殘。2、同濟大學、北京醫科大學、華師大、上海交大的教授都說不清周瑋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而且這個能力是無法訓練出來的。為什麼事實就擺在那裡,科學卻解釋不了呢?

我:這就是「心識」的問題了。

1、他根本不在思考和計算,所以他腦區活動小。他只是在心裡找答案,這就就是柏拉圖的「靈魂回憶」,也就是佛家的心識。你看過我寫的《佛說外星人》了吧,那就是釋迦摩尼的心識。

你知道的,儒釋道的打坐修行首先就是要去除雜念,停止大腦思考。只有擺脫大腦的干擾,心靈的智慧才能出來,這就是「悟」。通過悟而發現真相就是覺悟或開悟。所以,我說這個節目不應該叫最強大腦,而是應該叫最強心識。

2、專家教授沒法解釋是正常的,因為唯物主義不承認心靈的存在,而所謂的西方心理學是心腦不分的,不懂「心識」的人是無法領會其中的道理的。

友:您的意思是,周瑋根本不是在動腦筋計算,而是直接在心裡找答案?

我:是的,這麼複雜的計算怎麼可能通過大腦計算出來?數學教授都知難而退了,何況周瑋是個腦殘!要在幾秒或幾十秒之間得出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心識,在心裡直接找答案。

友:方舟子說周瑋作假,欺騙世人。您怎麼看?

我:一個腦殘的人把專家教授和全國人民都忽悠了?這不是開玩笑嗎?要知道,人有智商情商,還有靈商問題。像方舟子和司馬南之流只是些網路小丑,為了出名而嘩眾取寵。他們都是智商高靈商低的人,根器太差。按照傳統文化的定義,他們都屬於愚痴之人,也就是孔子說的「下人」、釋迦摩尼說的「斷滅種性」之人、王陽明說的「中人以下」和老子說的「下士」。他們聽到一些心靈智慧、特異功能或神通的事情就愚蠢地「大笑之」。

其實,類似於周瑋這樣的心識,佛經里早有記載。一天,有個聰明人不相信佛祖的智慧,就指著一棵大樹問佛祖:這棵大樹現在有多少片樹葉?釋迦牟尼佛說了一個數字,這個人不相信,於是他把樹搖了搖,很多葉子落下來,他把落下來的葉子撿起來,偷偷數了一下,然後再問釋迦牟尼佛這樹現在還有多少葉子?佛又說了一個數字。聰明人一核對,少了多少,正是它落下來的。這個聰明人無話可說了。你看,釋迦摩尼不可能去數葉子吧?他只是通過心識直接找到答案而已。佛家和王陽明都說心無所不知就是這個道理。

友:這一段太好了。這的確可以解釋周瑋面對那麼複雜的題目,在數秒內就能夠給出答案的原因。看來他和釋迦摩尼猜樹葉一樣,只是在心裡「悟」答案。這屬於神通或特異功能嗎?

我:說是特異功能或神通都可以,都是心識產生的作用。

特異功能是我國的叫法,國外稱之為「靈學」或「超心理學」。其研究對象主要兩類:一是「特異感知」。如耳朵識字、內視、透視、遙視、微視,心電感應,預知,後瞻等。內視可看到自身體內的各器官、人體內的經絡、穴位及內氣運行情況;一是「特異致動」。如意念移物等。

一般而言,佛家把「特異功能」稱之為「神通」,神通是修行所得到的副產品,與佛性無關。沉迷於神通會阻礙修行者心靈境界的提升。禪宗認為,在大眾面前使用「特異功能」是「惑眾」,擾亂民眾的「正信」之心。「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謂「砍柴擔水,無非妙道」,「平常心才是道」。

神通是擁有定力的心識,它是合乎自然的潛能,並無神奇和神秘可言。宣化上人說:「假如有人顯神通,乃大驚小怪地說:『在末法時代,人不可以有神通!』說出這種話,多麼的幼稚!簡直是地獄的種子,對佛法一點也不懂。各位注意!無論對什麼事情,在沒有徹底的明白之前,不可隨便亂批評,更不可隨便下斷語。」

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說:「我以黨性保證人體特異功能是真的」。錢學森主張科學研究無禁區。而何祚庥之類的愚痴之人只知道動腦筋,根本不知智慧為何物。

友:嗯,您的《不可思議》一文,讓我相信神通是真實的。

我:神通是心識,所以依靠大腦思考是無法理解的。佛使用神通是為了讓俗人接受佛法而採取的方便。後來,他的弟子們也經常示現各種神通取信於人,結果大眾都喜歡上了神通而忘了佛法,所以,佛就禁止佛弟子示現神通了。

佛曾經取了幾張樹葉放在手裡,問他的弟子:「我手中的葉子多呢還是此間樹林中的葉子多?」 弟子答:當然樹林里的多。佛說,「對,我告訴你們的事情只是這幾片樹葉,而我心裡知道的就像樹林里樹葉一樣多。我為什麼不說呢?因為它們沒有用處,……不能引導人進入覺悟和涅槃境界。」

友:釋迦摩尼的「心識」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您的文章我基本上讀完了,其中有太多我喜歡的內容,可謂博古通今琳琅滿目啊。如果說有什麼困惑,那就是關於心靈的。您的文章始終不離這條主線,雖然您已經是用最白話的語言敘述,但我還是處在似懂非懂的狀態。唉,我喜歡佛學和陽明心學,可惜資質太差,智慧不夠啊。所以一直在琢磨您說的「心識」。

我:你說到「琢磨」那就是腦識,不是心識。心識是用心靈領悟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北魏楊炫之在《洛陽伽藍記·白馬寺》里說:「有沙門寶公者,不知何處人也,形貌醜陋,心識通達,過去未來,預覩三世。」可見,「心識通達」就可知過去未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就是大乘佛法的心要。

友:為什麼大腦無法認知真相,而只有心靈才能領悟事物的本質呢?

我:從本質上說,宇宙「萬物一體」,萬法同體,牽一而動全身;從現象上說,宇宙分成兩個世界。一個是以「無」的形式存在的本體世界,一個是以「有」的形式存在的物質世界。本體世界創造了物質世界,即老子的「有生於無」。這個本體世界就是心靈、靈魂或良知。心生萬物所以心知萬物。

友:心生萬物所以心知萬物,這個容易理解,但怎麼理解心生萬物呢?

我:除了佛教,我們還可以從科學和哲學的角度來認識。

一、科學對於物質世界和心靈關係的認識

我們首先來看一段話:「我對原子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沒有物質這個東西。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有一種力量使粒子振動並緊密結成一體。我們必須設定這力量的背後是意識和心智,意識和心智是所有物質的母體和基礎。」

上面這段話是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力學之父麥克斯.普朗克教授說的。他想表達什麼呢?那就是佛家「心生萬物」和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也就是說,世界上並不存在實實在在的物質。我們認為的「眼見為實」,在科學看來卻是「眼見為虛」,即眼睛看到的東西在本質上都是「空」「無」。一切的物質都是一種振動的集合,它是建立在心靈這個基礎上的。萬物的本質是「真空妙有」。

其實,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已經證明了物質的非實在性,因為能量就是一種「無」的狀態。我在公眾號文章里談過很多這方面的科學理論,如時空、弦、維、量子糾纏、波粒二重性等等,你自己去看看,領悟領悟,我這裡就不多啰嗦了。

二、哲學家的相關論述(簡述一下,具體參考我的其他文章)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雖然說心生萬物,但本質上心物是一元的,也就是說萬物是一體。心、本體、道、真我、性、良知、天理等等是一個意思,它意味著無、空、寂。心對應的是物質,意味著色、有、顯。另外,心相當於西方哲學裡的靈魂,柏拉圖說靈魂無所不知與王陽明說的心無所不知是一個意思。

1、老子說:「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即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的萬物都是由「道」而來。這與科學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同出一轍。

由於「道」是一種「無」的存在,所以「道可道非常道」,「道」無法言說。老子為了說明這個玄之又玄的「道」用了諸多描述性的辭彙,如不可道,始,母,妙,徼,玄,不言,無為,弗居,沖,淵,湛,虛,動,中,穀神,玄牝,綿綿,若水,無尤,抱一,致柔,嬰兒,無疵,為雌,無智,玄德,無,有,利,夷,希,微,惚恍和無頭無尾等等。所有這些描述強調的都是「道」的模糊性、混成性、抽象性、本質性、無限性、非具象性、靈動性、活性、非僵硬性、終極性、至上性、普泛性,甚至於也有實用性。

你看,老子花費了這麼多口舌描述道,但世上有幾個人真正明白道是什麼嗎?由此可見語言文字的局限性,真是「言語道斷」啊。

2、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就是在談有無。「生」和「人」是有,「死」和「鬼」是無。孔子只談有不談無,所以「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為什麼不談「無」呢?漢·王弼指出,孔子知「無」,之所以不談,因為一談就變成了「有」。

孔子的學生子貢嘆道:「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因為性和天道都是不可言說的。即使勉強說,別人也聽不懂。故「子欲無言」。

3、王陽明說:「心外無事,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充盈天地之間的,唯有這個靈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等都發生在心裡。他「岩中花樹」里的「寂」就是「無」,無是「非言語能喻」的。

王陽明嘆道:「中人以下的人,便與他說性說命,他也不省得,」,意思是:對於根器差的人,你就是說性談天命他也不明白。(參考《誰知我心——王陽明》一文)。

4、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靈魂等同於理念,靈魂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是根本,它永恆不變。現實的物質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影子,它由我們看到的現象所組成。

由「理念論」出發,柏拉圖提出了回憶說的認識論。他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因此知識不是對物質世界的感受,而是對靈魂世界的回憶。比如你提到的周瑋就是在靈魂里尋找答案。所以柏拉圖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恢復人的固有知識。教學過程即是靈魂「回憶」的過程。這個思想與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是一致的。(參考《柏拉圖和王陽明的契合點》一文)。

曾任美國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教育。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過教育的標準。」,這個觀點其實是柏拉圖教育思想的延續,也完全符合中國孔子「君子不器」的教育思想。

5、亞里士多德認為,肉體是質料,靈魂才是實體。有了靈魂,生命物才「是」一個生命物,才「是」一個「所是」。這裡的「是」就是「有」,而靈魂就是「無」。他認為,靈魂具有感覺和心識,「人生最終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覺醒就是佛家的覺悟和王陽明的致良知。

6、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做了「物自體」與「現象」的劃分。他認為現象世界是加工過的意識表象;而物自體就是一種存在於人們感覺和認識之外的客觀實體。所謂的「物自體」就是「本體」。他說,是我們人在構造物質世界。他的著名論斷就是:知性為自然立法。

7、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其實,笛卡爾不是第一個提出「我思故我在」的人,奧古斯丁早在1200年前就提出過。笛卡爾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天主教徒。他認為整個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靈之外,其他都是機械運動的,人體也是如此。

8、叔本華認為人的生死都有其內在的原因,正如「生」不是真正的「有」,死亡也不是真正的「無」(真空妙有)。他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旨在論證這樣一個觀點:我們所處的表象世界背後有一個純粹意志的真實世界,人只是一種被造物,也就是純粹的客體,他必須服從本體世界:意志世界。

意志這個「無」獨立於時間、空間,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於它。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按照其嚴格的必然性而發生。人類所感覺到的自由意志只是表象世界的活動,任何錶象以及人的任何行為都受到「意志」這樣一種神秘的力量的控制。所以,他崇拜柏拉圖和康德,稱柏拉圖為神明般的,康德為奇蹟般的。但他厭惡費希特和黑格爾代表的思辨哲學。叔本華的「意志」可以理解為孔子的「天命」和老子的「道」。

9、和叔本華一樣,尼采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尼采提出他的超人哲學,超人不是具體的人,是一個「無」的形象。超人是對肉身這個物質人的自我超越。他在《偶像的黃昏:如何以一支鐵槌進行哲學思考》一書中認為,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發展都是「墮落的」,這和王陽明認為孔孟之後的後儒都是「桀紂之心」如出一轍。尼采認為大道至簡,他說:「他是思想家,這意味著:他善於簡單的---比事物本身還要簡單---對待事物。」,這就是追求對本體世界的認知。

10、貝克萊明確地下結論說:「各種物體是不能在心外存在的。」,「任何物體,只要不被感知,就是不存在的。」,「外界物體的存在是不能證明的。」。

綜上所述。心靈是本體,物質世界是被造物,只是一種表象。大腦作為肉身的組成部分,它也一種物質。正如在山裡的人無法知道山的整體形象一樣,大腦這種物質除了認識物質,它是無法認知物質的整體和本質的。按照康德的說法就是:「我們理解的事物永遠是我們能夠理解的事物。」因為你永遠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理解力去理解事物。這就像一個人無法拽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面一樣。這就是就是大腦作為一種物質的局限性。所以,要想知道物質世界的本質,唯有依賴物質世界的創造者——心靈。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心靈才能認識事物本質的原因所在。

友:嗯,我似乎明白一些了。但您說心識無所不知是為什麼呢?

我:還是上面所說的道理啊。現象世界是物質的,本體世界是非物質的,用大腦這個物質去理解非物質的本體世界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人的身上有非物質的東西嗎?有,那就是心靈,或稱靈魂。用非物質的「心」去「識」非物質的本體世界就是心識。

我們還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機器人是一種被造物,它在軟體的操控下完成各種動作,但它無法了解它們的創造者——人。反過來,機器人是人創造的,人當然就了解機器人的本質。同樣,大腦也是一種被造物,它也無法了解自己的主宰和創造者——心。「心生萬物」,心靈這個本體創造了萬事萬物,它當然就知道萬事萬物了。通過心靈來領悟宇宙萬物的真相,這就是「心識」。

心靈就是佛家說的「真我」和王陽明說的「真己」,它通過「寄住」在目前這個肉體上實現在這個世界的存在。肉體消亡它隨即離去,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真我這個「心」無生無死,無始無終,它已經「生活」了無數年,所以佛家、柏拉圖、王陽明等等都認為心無所不知。

人類文化的最高處都是「心」的學問,包括所有的宗教、古希臘三哲、孔孟老莊、王陽明、康德、叔本華等等都是「心」的學問。既然是「心」的學問,那麼就意味著它是非語言對待和非意識思量的。因為語言和思考都是物質世界的東西,它無法與本體世界發生關係,不管你怎麼說都說不到它,而且一說就錯,「轉說轉糊塗」。所以,「心」的學問在心裡,無法說出來,也無法思考,只能用心去悟。

你所看到的所有經典,如《道德經》、《論語》、《孟子》、《心經》、《楞嚴經》、《聖經》、《古蘭經》、《傳習錄》、《六祖壇經》等等,都是語言文字,所以都屬於下學。它們是聖人和智者為了傳播上達學問而採取的方便說法。

友:我理解您的意思,但聖人不是說「上達只在下學裡」里嗎?

我:是的,這句話的意思是「道」無所不在,從本質上說,上達與下學是一不是二。但下學畢竟不等同於上達。下學是經典的文字,上達的學問在文字的背後,或者說在文字的含義里,要我們用心去領悟。並不是說讀了經典,通過大腦理解了文字的意思就掌握了聖人學問了,不是這樣的。如果是這樣,那麼聖人的學問就太稀鬆平常了,做聖人也就太簡單了。

聖人的學問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領悟多少根據每個人的「心識」境界和去私慾的功夫。我在《當代為何出不了大師》一文里談到聖人的學問在今天已經中斷,其根本原因就是人類的心靈領悟力在下降。

按照聖人對人根器的分類,我把學問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上士之學。它是形而上的上達之學,或稱之為心學或本體之學。它的概念有:道、心、性、天命、空無、靈魂、真假我、知天命、致良知、明天理、本體之樂等等,它們只與心識有關,與大腦思考和知識無關。其標誌就是孔孟老莊釋、慧能、王陽明的覺悟境界;

第二層是中士之學。它屬於下學。它的概念有:誠意、修身、格物、致知、克己、止欲、去私、反省、中庸、慎獨、知足常樂等等,它是下學的功夫,與心靈和大腦都有關係。如陶淵明、朱熹、范仲淹、曾國藩等人的境界;

第三層是下士之學。即所謂的知識和技術之學,它只與大腦有關。如數理化、經濟學、統計學、歷史學、地理學、會計學、材料學等等之類。這些都是物質世界常識。學習這些東西都是為肉身吃飯服務的,與精神世界的智慧和快樂無關。目前,中國的學校里教的就是這些知識,教出來的學生都是流水線下來的「器」,於做人做事的學問一無所知,這就是中國教育失敗的原因。

至於成功學、雞湯等等都是偽學,屬於忽悠和欺騙的範疇。

友:這個分類太厲害了,您的很多說法都是前無古人啊。陽明心學根據您的分類應該屬於上達之學,怪不得難以領悟呢。根據您的觀點,佛學和心學是一回事,都是心識。但我怎麼感覺它們不一樣呢?

我:你把陽明先生的方便說法當成心學本身了。如果你執著於肉身的心外之事就遠離陽明心學的本質了。要知道,到了最高處,不僅佛學和心學一樣,就是東西方的宗教哲學也都是一回事。至於科學,當今的科學發展已經從事物表面進入了本質的探索,所以中科院朱清時院士說,科學已經進入緣起性空的時代,唯物主義已經崩潰。

友:難怪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什麼能夠滿足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看來佛學就是科學。

我:佛學是高於科學的。宣化上人說:「佛學包括科學,而科學不能包括佛學。」所以今天的科學與宗教哲學三者已經融合在一起了,談科學就是談哲學和宗教,同樣,談佛學就是談哲學和科學。

友:您說我們普通人有心識的能力嗎?

我:每個人都有,比如潛意識就是心識。人們有時心裡莫名其妙地預感到一些事情要發生,有些老人會感到來日無多等等。不過,普通人的心識像接受天啟一樣,都是無意識狀態下發生的。而釋迦摩尼的心識是自主自覺,運用自如的。

友:這麼說心識就是潛意識了?

我:應該說心識包括潛意識。西方心理學的潛意識定義等同於人們常說的的「第六感」或「下意識」,意思是「直覺、預感、靈感。第六感就是指沒有使用五官和大腦產生的感覺,它們不是透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第六感只是佛家第六識的一部分的作用。佛家認為萬法唯心,一切唯識。因此第六識也好,第七識也好,乃至第八識,都是一體的心識。(參考《意識是什麼?》一文)

友:心理學的第六感與佛家的第八識有關嗎?

我:當然有關係。這是第八識變現的問題。第六感是一種對潛意識的漂浮物覺知,有時是定力的結果,有時是業力的結果。人在某種業力中或在某種止定的境界中,可以感知與第八識種子相關的事物。普通人第六感所感知的只是一些片段或條件反射,沒有穩定性,這是因為普通人無法在深度禪定中去感知。凡夫的第六感與解脫道沒有什麼關係。佛法的要點在於智慧,而所謂智慧,就是空性見。

在西方心理學家榮格的著作中,潛意識稱為無意識。榮格認為,無意識就是一個巨大的歷史倉庫。如果從這一點講,第六感本身,也是自己心靈世界的內容。因此,第六感也是源出於第八識。

有一次,有個醫生請榮格說清楚自己的第六感是怎麼回事兒。榮格非常坦率地說,自己沒有方法描述這件事。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說。榮格認為深入認識無意識需要學習中國的「道」,據說他自己也曾親身閉關修習。他關於「無意識」的許多觀點確實與佛教有相通的地方。

友:嗯,明白了。我看了您《佛說外星人》一文。想想都感覺不可思議,您說兩千六百年前的釋迦摩尼時代還沒有科學的概念,更不用說天文望遠鏡和航天器了,他竟然通過心識知道了外星人的科技水平和生活狀況。

我:他知道的遠不止一個外星人的事情。在佛經中,釋迦摩尼對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都給出了科學解釋。下面我再介紹一些釋迦摩尼通過心識「看到」的東西。

1、佛在《治禪病秘要經》及《正法念處經》中告訴我們說:人身是個蟲巢,有八十種蟲。佛不但說出各種蟲的名字,而且描繪了它們的動作形態和所在的確定位置。今天的生理學和微生物學已經證明,人體內的寄生蟲不下數十種之多,如蛔蟲、蟯蟲、便蟲、鉤蟲、絲蟲、條蟲、肺蛭蟲、肝蛭蟲等等。

2、佛經上說,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太陽系。現在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證明了銀河系中所有密集的恆星,一個個都是太陽系,確切的數字一定是超過十億的。佛教的數字只是為了表示多,如八萬四千、三大阿僧祗、恆河沙數等等。所以《大智度論》中說:「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3、佛在《修行道地經》中詳細描述了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過程:「初七日時胎居母腹。第十四天,稍長如薄酪……第六十三天,變了五個肉胞、生了兩肘,兩髀和頸項。第七十天,分化了手腕、腳和頭部。第七十七天,生了二十四個肉胞,從出演變出手指、眼、耳、鼻和口。······第九十八天,生了肺、肝、心、脾和腎。……第一四七天,開始有了兩根口腔骨,七根頸骨……一共有三百根骨骼。這時的骨骼好像初生的瓠那麼柔軟。第一六一天,骨骼像胡桃那麼堅固。……第二四五天,毛孔都完成了。第二五九天,耳朵、眼睛、鼻孔、嘴巴都開始通了。第二六六天,胎兒的身體和骨節都成人形了。」

4、釋迦摩尼知道水中有細菌。他告訴弟子:「一缽水中,八萬四千蟲。」,《毗尼日用》偈曰:「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而科學直到十五世紀末葉才發明了顯微鏡,從而發現水裡面的確存在無數的細菌。

5、釋迦摩尼說,我們看到的物質世界本質是「空」,如果你說有(色),那也只是「真空妙有」。正如《心經》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愛因斯坦說:「宇宙中並非真實的有物質的存在,所有的物質實際上只是一種場強很大的「場」而已」。物質世界本質上什麼也沒有,只是一種「振動」和「投影」。

6、《華嚴經》中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法」就是萬事萬物,這句話的意思是萬事萬物是從我們心念產生的。今天的量子物理試驗發現,基本粒子有一個性質,它的存在與否取決於觀察者的意志和心情。也就是說,當你關注它的時候它就存在;沒有關注它的時候它就處於「無」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決定了萬事萬物是否存在,這就是「心生萬物」「心外無物」。

7、《起世經》,又稱《起世因本經》是佛陀說的一部關於宇宙的經,闡述了世界的成、住、壞、空「四劫」的循環。天文學家從夏威夷貓娜基山頂,用無線電望遠鏡攝得離地球15光年之遙的獵人星雲爆炸散開(壞歸於空)之照片。後又用紅外線鏡頭,攝得正在初步形成新星雲(從空復成)的照片。地球目前處在「住」的階段。

8、《地藏菩薩本願經》:「一恆河沙、一沙一界。」即一粒沙一個世界。現代科學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已證明一粒灰塵就可以構成一個複雜的世界。原子丶分子丶中子丶質子丶電子、夸克等等既可無限分解,又可無限壓縮。

9、佛陀在《起世經》中說銀河系狀如「周羅」(梵文,意為盤起來的頭髮),即:不但是圓盤狀,還帶螺旋,現在的天文照片顯示這正是銀河系的形狀。這個形狀是無法通過肉眼看到的。

10、佛說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明:「空間與時間僅僅是人的錯覺。」科學關於「量子糾纏」的實驗也證明時空實際是不存在的。基本粒子之間「無論相隔多麼遙遠,當其中一個獲得某種信息時,另外一個總是同時得出一個表達」,它們似乎粘在一起。這種無窮大速度就意味著沒有空間和時間。

11、釋迦牟尼佛王子出身,十九歲出家修道,從沒放過牛。有人問他養牛應該怎麼個養法,佛就教給他養牛的方法。這些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佛經上比比皆是,佛祖確實無所不知。這與孔子知天命,老子知道宇宙大爆炸一樣,都是一種心識。

佛經是釋迦摩尼說法,阿難記錄,然後經眾弟子一起確定是佛的原話,然後才定下來的。佛如果不是用心識親自「看到」宇宙的真相,如何說的出來?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在《金剛經》佛言:「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意思是,如果誰說我如來說佛法了,那麼他就是誹謗我。釋迦摩尼說了49年佛法,為什麼又要否定呢?答案就是《維摩經阿閦佛品》所言:「一切言語道斷。」。佛法和心學一樣,都是非語言對待的和非意識思量的,釋迦摩尼擔心人們執著於文字和思考導致不能悟入。所以,任何文字都是方便說,不能執著於它。有些根器差,又自作聰明的人動不動慢毒嗔毒升起與別人辯來辯去,就是不知道本來就無法言說的東西又如何能夠用語言文字辯論?

心識就是聖人學問合乎科學又超乎科學的原因所在。無論是哲學家、科學家還是普通人,只要心靈沒有覺醒,就無法具備心識,終究也只是一介凡夫而已。所以,著名科學家沈家禎:「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了一些開悟,但不能引導我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我本人是科學家,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友:您提到的中醫「內視」就是心識嗎?

我:是的。經絡學是構建中醫理論體系的基石之一。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中醫通過內視發現經絡並畫出了得到臨床驗證的人體經絡圖,這和釋迦摩尼通過內視知道胎兒在母體里每天的發育過程一樣。

中國的針灸推拿等等醫療手段都是依據古老的《黃帝內經》里的經絡理論。《黃帝內經》的「靈樞·經脈篇」全面論述了十二經脈的名稱、循行、病症治則及診斷。

我們隨便來看一段《黃帝內經》的文字:「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頰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這是一段關於胃經的循行路線的描述。其大意是「胃的經脈足陽明經,起於鼻孔兩旁(迎香穴),由此上行,左右相交於鼻根部,並纏束旁側的足太陽膀胱經的經脈,到達內眼角(睛明穴)之後再向下行,沿鼻的外側,人於上齒齦內,繼而返出來挾行於口旁,並環繞口唇,再向下交會於口唇下方的承漿穴處,此後再沿腮部後方的下緣退行而出於大迎穴,又沿著下頜角部位的頰車,上行至耳的前方,通過足少陽膽經所屬的客主人穴,沿著髮際,上行至額顱部」。

如此詳盡的經絡描述,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怎麼可能知道?心識這種「觀察」手段在中醫稱之為「黃帝內視法」。李時珍所著的《奇經八脈考》中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說,臟腑內景和經絡隧道,只有通過心靈修鍊的人,才能內視(返觀)體察認識。他說的「八脈」就是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和陽維脈,因異於十二正經,故稱"奇經"。

中國古代有三種內視法:1、黃帝內視法:取站、坐、卧均可,手足隨意放置,兩目輕閉,全身放鬆,一意存想體內五贓,一個個如懸掛的古式鍾磐,光芒四射,五色分明。2、焚身法:想像熊熊大火焚燒自身內部臟器,此功法原載於曾造的《道樞·眾妙篇》。3、老君內視法:通過存想、內視進入虛靜境界的功法。

總之,內觀心識之道可表述為: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閉目冥思,虛靜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明靜俱息,念念相系,憂患永消,是非莫識。這與佛家的坐禪、道家的心齋、儒家的靜坐都是一個方法。

雖然採用物理或化學手段,如聲、光、電、熱及同位素示蹤等,都可以證明經絡的存在。但遺憾的是,其主體——經絡——卻無法通過現代解剖手段和觀察手段找到其結構實體,即使用現代幾十萬倍的顯微鏡也無法看到經絡實體,它像心靈一樣,是一種「無」的存在。經絡的這個性質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是以物質的形式存在的。

西醫解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肉身,這就是局限性,所以西醫被稱之為「跛腳的醫學」。人體的經脈、穴位是讓西醫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由此形成的針灸、刮痧、艾灸等等治療手段更是讓西方人目瞪口呆。中醫具備一套科學、完整、嚴謹的內證體系。在臨床上主張激發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和防病治病機制,所以,相對於西醫,中醫才是真正的人體生命科學。中醫的經絡學被國家列為十二項自然科學研究項目之一。

神秘的經絡學並不是中醫獨有的,比中醫歷史更悠久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的傳統醫學與中醫有許多共性,在闡述人體的機能結構、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方面的認識都有過相似的表述模式。目前發現的古埃及紙草醫書中,有多部記載了人體的metu系統,其發音與漢語的「脈」極為接近。有學者考證並推測,《黃帝內經》中的醫神「岐伯」就是「希波」(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在以梵文為原本翻譯的佛經中也可以看到不少有關針灸的記載,例如《長阿含經》、《法華經》、《圓覺經》、《成實論》、《灌頂經》等等。

友:看來中醫和儒釋道等傳統文化一樣,都是博大精深的,而且都是需要心靈的領悟啊。怪不得何祚庥和方舟子等沒有智慧的聰明人都反對中醫,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我:是的,他們活在大腦里,對形而上的心靈學問一無所知。所以他們是真正的無知之人。

我們要站在哲學的高度來看中醫,中醫是客觀唯心主義,是宏觀;西醫是唯物主義,是微觀。中醫之所以像傳統文化一樣每況愈下難以為繼,根子在於人才難得。西醫動動腦子就行了,中醫不僅用腦關鍵還要用心,要用心體悟。同時,還要具備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內經外經等儒釋道各方面學問。你看今天忙忙碌碌的醫生們,有幾個人懂這些高深的學問?

中醫和西醫孰優孰劣,我們從二者的說法上就可以立判高低,西醫說消毒,消滅掉。中醫是解毒,化解掉。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下兵攻城,殲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個治標一個治本,境界不一樣。還有,西醫一看病重,開刀!中醫則望聞問切,先號號脈,看看是不是急病,如果不是急症則一點點調理,調理好了,病人省了吃一刀。西醫就是吃藥、輸液、開刀三部曲,中醫則有內病外治的方法。所以,中醫是治未病,西醫是治已病;中醫是學問,西醫是知識;中醫是藝術,西醫是技術。

扯遠了。關於「心識」的意思你應該明白了吧?

友:明白了。正如您說的,作曲家是無法通過思考而作曲的,偉大的音樂作品都是發自心靈的旋律。心識就是啟發心靈智慧感悟真相。勝讀十年書啊,您是真正做學問的人,謝謝老師。最後還有一個問題,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國學班,比如北京的陽明心學培訓班,您認為值得參加嗎?

我:不要被忽悠了。心學怎麼可能通過培訓而學會?連陽明先生都培訓不了他的學生,一個繼承人都沒有。當今這個物慾時代怎麼可能有人真懂陽明心學?心學是對本體世界的領悟,其本質就是心識。所以,你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了,自己通過《傳習錄》慢慢領悟就行了。

要看到,當今的中國,真正耐得住寂寞和孤獨,潛心做學問的人太少了。一般的學者都是知識的奴隸。他們依賴知識追名逐利,一大堆頭銜無非是體制內的自然產物或刻意求索買賣而來。所以,你不要被那些國學大師、知名學者、著名教授博導之類的頭銜所欺騙。這些人的心靈如一潭死水,長滿了雜草,他們怎麼可能懂得聖人的平靜快樂之心?他們天天談國學,把上達變成下學,把下學變成知識,把智慧變成聰明,把聰明變成名利。你去聽他們的課,看他們的書,能得到什麼?就算你達到和他們一樣水平,還不是一個渾渾噩噩的煩惱之徒?

藉助於網路,我和一些學者聊天,他們往往自認為學識淵博,我一提到前面的學問三境界,他們立刻不服氣自己是中下士之學。我問他:你找到本體了嗎?認識真我了嗎?你有顏回的陋巷之樂嗎?面對名利生死動心嗎?他們無言以對了。

友:您的學問真是一以貫之啊,這裡又回到快樂問題。

我:是啊,不然做學問幹什麼呢?快樂才是真學問和真功夫。你喜歡陽明心學,陽明先生說:「常快活就是功夫」,真正的快樂是建立在去名利了生死基礎上的。人生在世,如果心靈被私慾遮蔽而沉睡不醒,怎麼可能領悟人生的真相呢?一個人如果升官發財就高興狂妄,貧困低賤就煩惱痛苦,喜怒哀樂完全受制於環境,這樣的人還談什麼學問?

友:嗯,我不能說全部領會您的教誨,但至少不會去做一個愚痴之人了。

我:你能問出這些問題就已經不是愚痴之人了。


推薦閱讀:

【深度探析】尚傑:什麼是哲學?(一)
你身邊的智者有哪些讓人驚艷的生活細節?
投資——看這一篇就夠了
生死與人生?
根宋佛教音樂:把自己累成狗,到底值不值得

TAG: | 心学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