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課改的6大趨勢是什麼?
當前,新課堂實踐仍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共性問題。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郭元祥指出:許多課堂改革停留於教學時間在多少上的重新分配、教學行為在流程上的簡單翻轉。但我們應當知道,忽視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缺乏完整的知識處理與轉化的教學,無論用什麼方法、技術和程序,在本質上都是灌輸。
「從課堂學習的現狀看,與傳統的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改變的僅僅是學生記憶知識的愉悅程度,並沒有體現出對新型學習方式所強調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意識、科學探究精神的重視。這種只關注外在形式、忽視其精神實質的學習過程,並沒有使學生真正理解知識、體驗情感、踐行價值觀,而僅僅使學生記住了知識、認識了情感、了解了價值觀。」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安富海如是說。
與此同時,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在課堂尚未全面消化、落實的前提下,課堂改革又面臨著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的更艱巨任務。
為此,筆者認為2017年課堂改革在重塑教學形態、重建學習方式、重構學習內容、重組學習社區、重述學程目標等方面,將呈現六大趨勢。
課堂改革新焦點:
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落地
在「依據核心素養確定學科核心素養,依據學科核心素養修訂課標與重組教材」的頂層設計之下,中小學一線教師要積極探索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落地的路徑和方法。
課堂要關注學科知識的雙層意義,尤其要關注知識的文化意義。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余文森指出: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學科教學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價值意義,即人的意義!
藉助設計思維重組課堂組織方式。設計思維的使命就是千方百計找出並實施有助於學生更愉悅、更投入、更有成效進行學習的解決方案。這就意味著,在設計思維的框架內,學生學習的愉悅感是所有解決方案的邏輯起點和最終目標。要積極研究雲課程、慕課、翻轉課堂、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與教育新形態匹配的課堂組織形式:基於項目的主動學習,面向真實的深度學習,基於證據的智慧學習,突破校園的無邊界學習。
同時,課堂模式要更加關注學科思想、學科品質這一本質屬性,嘗試多元開放的無邊界課堂。
課堂改革新樣態:
從生本課堂走向自本課堂
從生本課堂走向自本課堂,是課堂的再一次升級換代。
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為主的課堂稱之為師本課堂。以先學後「交」、「交」後再教,以學為主、關注教學意義的課堂稱之為生本課堂,當然生本課堂本身也在不斷豐富、完善、優化、提升。從師本課堂走向生本課堂,是課堂的一次跨越。
生本課堂中的「生」,大多指的是班級學生這個群體,即以群體學生為本,以假想化、符號化的抽象學生為本,仍然對每一個性格迥異的鮮活生命關注不夠。
而自本課堂中的「自」,指的是每一個學生,以每一個學生為本,重心更加下移。從以教為中心、以學為中心進入教中有學、學中有教、不分彼此的「第三種教學關係」,課堂則實現了促進個性化學習的一種混合式學習。
自本課堂有效放大了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為學習者的特徵,進而使師生進入「新學習時代」。
課堂結構新走向:
超越傳統課型走向結構模塊
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面對「識記、了解、理解、應用、靈活運用、創新」等不同的知識點要求,面對「封閉性問題、半封閉性問題、開放性問題」等不同的問題類型,面對「事實、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不同的知識類型,面對「合作是為了省時、互助、分享、發現不同、探究多種可能」等不同的合作意圖和目標…
我們的學生、小組根本沒有多元的合作學習方法、技能、策略去應對、去匹配,對合作過程中出現的「無法說服同伴、無法調解矛盾衝突」等偶發事件束手無策,因此無效、低效合作學習也就不足為怪了。
有學者將合作學習分為互助性合作和協同性合作;合作學習又可分為幫助——接受型、協同——接受型、幫助——發現型、協同——發現型學習策略。因此,學習任務、合作學習形式、策略及學習目標要求沒有最佳匹配,遇到合作衝突不能快速有效解決,便是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的癥結所在。
課改要麼套路化,要麼教師難以駕馭
另一方面,現在有些課改校固定了基本課堂模式;有些課改校要求各學科教師依據學科階段、性質、特點,一節一節從最原始的知識點設計不同課型的學習流程。出現的問題是,要麼套路化,要麼普通教師難以駕馭新課型。
我們的思考是,用「內容+方法模塊=活動思路」取代傳統課型。方法模塊是指各學科、各課型都有回憶、總結、概括、分類等理解信息,有歸納、演繹、應用、解決問題等處理信息,有比較、綜合、創新等生成信息,若針對每類信息設計不同的學習方法模塊,就可以將課堂內容鑲嵌在不同的方法模塊中,以活動為綱,課堂就可以實現模塊自由組合,簡便易行。
也就是說,課堂結構是由不同方法模塊(嵌入內容)排列組合而成的。原來的課型是以知識內容為明線、方法為暗線,現在的思路是以學習方法、培養思維為明線,以內容、知識為暗線;過去是只注重學科素養目標(學科三維目標),現在是還要藉助過程和學習形式,滲透、整合完成社會素養目標,即同一時空完成二類課程目標。
總之,從固定學科課型走向依內容任意組合編排的方法模塊,會產生課改新意境。
課堂改革新探索:
構建學習社區混齡生態群
構建新的學習大小社區是教學改革的一種新探索。
學習小社區
學習小社區指的是借鑒國外經驗把教室劃分成幾個功能不一樣的區域,一般可分為教師引導的傳統講授式站點、小組合作式站點、視頻學習站點等。在每個區域,桌椅和教學用具的擺放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式。
例如在視頻教學區,每個學生都會對著自己的電腦進行相關課程的學習;而在小組合作區,學生們會分別圍坐在幾個大圓桌前進行討論交流。這樣的教室布置可以方便教師和學生在不同教學形式之間轉換,創造了一個自由開放的個性化課堂。
學習大社區
學習大社區指的是由幾間教室加上一個公共間構成的混齡生態群,即學校有意創設一種教育生態,讓不同年級學生混齡學習、混齡活動。該學習社區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不同年級構成混齡學習社區,一種是相同學科群構成專業社區。
學校的基本空間單位由單個班級過渡到「班組群」,管理效能得到提升,各種教育關係也隨之發生積極的變化——增加混齡交流,構成異質學習共同體。
類似混齡學習的社區
當然,還存在普通學校實施的類似混齡學習的社區。 其形式有:
混齡學習,比如讓高年級學生一對一教剛入學的低年級新生做廣播操,一對一輔導低年級小朋友繪聲繪色講故事、讀一本書等。
混齡閱讀,讓不同年齡段孩子同讀一種文本,互相分享和交流。
混齡活動,比如混齡趣味運動會,參賽的團體項目要求至少有三個年級學生組成混編學生隊才能報名參賽;開展交友周活動,要求必須交到三個不同年級的新朋友。
混齡生活,比如低中高年級的學生住同一宿舍,讓高年級學生教會低年級學生刷牙、疊被、穿衣等生活自理技能,同時幫扶有困難的小學生等。
作為新型學習社區,混齡生態群在認識自己、服務他人、團隊合作等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富有教育價值的學習環境。
課堂改革新路標:
從知識與能力立意走向思維與審美立意
課堂定位從知識、能力立意走向思維、智慧立意。把課堂建構從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定位到「改變思維、啟迪智慧、點化生命」的核心素養高度,即為改變思維、啟迪智慧而教(學)。但我要表達的是,還要繼續追問教學本源、教學本真,讓思維生長。
課堂要以問題為主軸,藉助多元對話互動、反饋、導向性評價,實現對知識的整體和多角度表徵;讓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讓問題中心圖式的運用、頓悟的產生,成為思維生長的有效載體。
對主幹問題的認知,讓學生從點狀碎片化局部思維到整體系統化思維,從靜態單一思維到動態辯證思維,從結果思維到過程思維,從簡單思維到複雜思維,從借鑒、傳承思維到質疑、批判、創新思維,成為思維生長的有效路經。
課堂不僅僅是改變思維、達成思維的顯性結果,還應該指向讓思維生長、審美層次提升的終極目標。
課堂改革新支撐:
藉助學情觀察員從「觀教」走向「察學」
研究課堂常態的校本教研已走過三個基本階段:聽課評課、觀課議課、課堂觀察與診斷。 在這三種樣態的基礎上,借鑒台灣教師李玉貴設學情觀察員的做法,本著簡易、可操作、常態化原則,我們提出一種校本教研新形態——藉助學情觀察員從「觀教」走向「察學」。
觀課教師首先要改變原來自由觀課、自選座位的做法,變成由教研組長分配觀課教師以學情觀察員身份到各小組,並詳細說明學情觀察與記錄規則及參與、指導小組學習活動注意事項。
一次完整的學情觀察與分析活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課前教情、學情信息公開會
上課教師向學情觀察員通報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學習目標、活動流程、擬採用方法、效果預測,尤其是要介紹學情及小組合作學習狀態,給學情觀察員發活動案。
學情觀察員要整體感知教材,在準確把握上課教師意圖基礎上,提前3分鐘到課堂,了解所在小組分工,與學生進行簡單溝通。
第二階段,觀課中記錄
學情觀察員如實記錄教師發出指令的有效性、組員學習狀態及偶發事件;學情觀察員要以課程資源、教師助教身份協助、指導、督察小組合作學習,使其學習效益最大化;學情觀察員還要以「上課教師第三隻眼睛」的角色,及時將學情悄悄以暗號、手勢等形式反饋給上課教師。
上課教師要利用好學情觀察員的資源,及時藉助反饋信息處置、調整、完善自己的預設,讓課堂因動態生成而精彩。
第三階段,信息分享會
在上課教師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學情觀察員如實彙報觀察記錄並提出自己的思考。在專業人員對共性問題進行專業引領的基礎上,所有人員圍繞「找出自己教學痛點、描述自己痛點、找到痛點解決方法」寫出反思。
課堂上學情瞬息萬變,上課教師面對著四五十名性格各異的學生,既要實施教學活動,又要觀察學情,因此局部出現「睜眼瞎」不可避免,而設立學情觀察員就好像給教師插上了觀察學情的第三隻眼睛;藉助學情觀察員現場提供的真實有效信息,更利於課堂的有效生成。
上課教師藉助學情觀察員提供的課堂觀察匯總記錄及分析,利於課後復盤,利於改進、完善、優化自己的教學策略;觀課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從旁觀者走向親臨者,其觀課更加投入、專註;破解了年輕教師議課時不會說或說不到點子上的尷尬;藉助教師團隊合作,利於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課堂改革是一道永遠求解的未知方程,課堂改革永遠在路上。
文|數課雲平台
推薦閱讀:
※這位媽媽真棒!她給女兒的一封信,觸動了無數網友
※身上的濕氣很重怎麼辦,有什麼比較好的祛濕辦法嗎?因為要上班,想方便些
※為什麼名校大學生會選擇跳樓,有什麼方法能減少這種事件?
※做一名老師,在工作上除了教書,還要做什麼?
※如何看待關於「魯迅文章退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