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 我們更關注側臉

美,這個非常主觀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臉部,但是細細觀察下來對於臉部的審美大家還是有一定的共識。我們簡單通過西方對於面部美學,尤其是側貌的理解和喜好來感受人類對側貌美的認識和發展。

古埃及的文明大家都不陌生,埃及也是人類美術中最早形成「風格」的文明之一。那時候起古埃及人畫人體就採用一定的比例,無論是整個人體的框架構造,還是面部的具體比例。

古埃及的繪畫中的人物看起來很奇怪?你可能會注意到繪畫中的人物頭部是側面的,側臉上卻畫的是正視的眼睛、身子是正面的,腿的姿勢又是側面扭曲的,腳還是一順兒的……這種不受透視限制的混合畫法有其自己的用意,古埃及人用自己特有的思維和技巧,將人體最美的形態展示出來。這種對側貌繪畫的風格影響了隨後西方美學對面部評價的偏好。

希臘藝術中,人體藝術又是美術史中獨特的一章。希臘人體藝術從古埃及人像權力、地位的莊嚴和規矩的紀律之美提升到單一的美的層次里。線條優美而富於動態的人體。

理想美

希臘文明古風時期 ,襲埃及人的藝術風格發展出理想美。希臘文明時代這裡有必要提的是畢達哥拉斯,他是西方美學史上最早探討美的本質的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質是由某種數量關係決定的,萬物按照一定的數量比例而構成和諧的秩序。大家熟知的黃金分割,也是這個學派最早發現的,獲得了關於比例的形式美的規律,進而催生了人體測量學

平均臉

希臘藝術提供的人體的自由、健康,更是值得認真思考的美學啟示。

阿佛洛狄忒,愛與美的女神,在羅馬文化中被稱為維納斯,維納斯的雕像大家只關注於她的斷臂,而很少留意她的面部,這是平均臉的代表,融合了當時許多美貌女性的面部特徵,加上想像,這張代表了當時面部美學審美的臉,奠定西方面部美學的審美基礎。

從我們正畸醫生在意的面下三分之一來講,她的下頜略微後縮,頦部突出。

進入文藝復興時期,首先不得不提達·芬奇。他的才能不只是繪畫,他精通建築、懂化學,實驗飛行器、潛水艇,設計橋樑、觀察植物……而且還會背著教會、藏在墓地解剖人體……對於現代的解剖學、病理學、醫學,他都是先驅。

達·芬奇根據維特魯威的描述創作了鋼筆素描《人體比例標準圖》

達·芬奇在科學領域研究的態度非常冷靜客觀,在繪畫方面,試圖用另一種方式觸碰這個奧秘。

《蒙娜麗莎》

《美麗公主》

達·芬奇留下來很少的人物畫像,但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綜合所有素材的完美之處,摒棄不完美的部分,將這種美學細化、升華。超越了性別、年齡,超越了人世間的貴賤美醜,變成生命永恆的一種存在形式。

同一時期,出自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大衛》同樣被大家所熟知。在《大衛》的創作過程中,米氏放棄了繁瑣的細節,大衛以他的青春和肉體之美君臨天下,孤獨而完美。

依然聚焦到面部,下頜略微後縮,頦部前突。延續了希臘文明時代對面部審美的標準。

拉斐爾主張理想美就是現實的美加上一定的想像力

北方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丟勒

同達·芬奇一樣,丟勒在數學和透視學方面有所研究,同樣也在人體解剖學方面,創作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繪畫作品。

丟勒將他對人體比例的研究寫在了他的書《Four Books on Human Proportion》里。在這四本書里,丟勒用了幾百個模型對男人和女人身體各個部分的比例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繪畫、人體解剖和幾何方面的天賦和興趣,致使他成為人體測量學的奠基人。

附於《Four Books on Human Proportion》最後一卷書後的是丟勒寫於1512與1528年之間的一篇獨立的美學短文,在這篇文章中可了解到丟勒關於「理想美」的理論。丟勒拒絕阿爾貝蒂的客觀美觀念,提出一種建立在多樣性基礎之上的相對美概念。儘管如此,丟勒仍然相信真理隱藏在大自然之中,而且相信有一些規律支配著美,雖然他發現很難為這樣的法則去確定一定的標準。

新古典主義時期,溫克爾曼將自然與創造的完美結合所達到的"完善的美" 作為其最高藝術理想。溫克爾曼認為古典藝術的最高理想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在他的影響下,希臘古典藝術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

《貝爾維德爾的阿波羅》(Apollo Belvedere),大理石複製品,現收藏於羅馬梵蒂岡博物館,原作為萊奧卡雷斯。

他是希臘人心中「完美」的化身。嘴唇薄卻輪廓分明,口微微張開,嘴角如外眼角般輕微地垂下,但那並不使他顯出任何的驚訝或是不悅。他的整個表情只有平和、淡定、自信,只若有若無地帶著一絲不易覺察的意氣風發。

世界現代正畸學奠基人 Dr. Edward H. Angle 深受溫克爾曼影響 執著於阿波羅式的一元化審美,將阿波羅的側貌作為其正畸治療目標的參考,當然這是後話。

西方的美術發展並沒結束,但經典美學影響這一代代後人。

我們將視線移回醫學發展的時間軸,如果說繪畫中的人體比例測量是人類認識自己,定義自己的開始,那麼隨著X光技術的發明,人類逐漸通過這另一維度的測量發現更多的規律。而這一領域的奠基人便是大家熟知的倫琴。

1895年倫琴發明了X光線,這對現代醫學的意義重大,將醫學的診斷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895年11月8日夜晚,倫琴發現了一個意外的現象:他在繼續實驗時為防止紫外線和可見光的影響,不使管內的可見光漏出管外,用黑色硬紙板把放電管嚴密封好,在接上高壓電流進行實驗時,他發現1米以外的一個塗有氰化鉑酸鋇的熒光屏發出微弱的淺綠色閃光,一切斷電源閃光就立即消失,這一發現使他十分驚奇,他全神貫注地重複實驗,把熒光屏一步步移遠,即使在2米左右,屏上仍有較強的熒光出現,當他帶著這張塗料紙走進隔壁房間,關上門,拉下窗帘,熒光屏在管子工作時仍繼續閃光。當時,倫琴確信,這一新奇的現象是迄今為止尚未觀察過的。

——楊慶余, 周榮生. 威廉·康拉德·倫琴——卓爾不凡的實驗物理學大師[J].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1, 23(6):68-79.

倫琴夫人的手骨X光片

X線頭顱側位片便是在X光線診斷技術上的延伸,除了像其他X線片一樣可以看到高密度組織的形狀是否異常外,頭側側位片還通過測量各組織結構間的數學關係來對顱頜面生長發育的異常和牙齒相對位置的異常做出判斷。

人類顱骨複雜的結構(顱骨矢狀面)

Dr. Broadbent 發明的頭影測量分析目的就是將患者顱面部以及牙齒的異常找出來,對於這個異常的界定,就是通過與「正常值」進行比較。這其實也是一種平均臉的理念。

頭顱側位X光片

通過描圖將側貌骨骼和軟組織從X片中提取出來,通過計算一些關鍵點、線之間的關係來反映顱頜面,牙齒以及側貌的關係。

Dr. Johnston 描繪頭顱側位片以及3D頭顱數字化測量

手工描繪頭顱側位片解剖結構(66三個月大,剛來的時候)

頭顱側位片關鍵點、線的測量

頭影測量常用測量數據的正常值

頭影測量從描繪、測量到數據分析,這是治療診斷基礎。很多關心自己牙齒是否骨性的朋友,這個概念就是來自頭影測量關於牙齒以及頜骨的分析,這裡稍作解釋,比如下頜牙齒或者牙槽骨前突這就屬於牙性前突;而下頜骨骨骼的前突這就屬於骨性前突。同樣上頜骨和上頜前牙也有相應的測量指標。

SNB 就是反映下頜頜骨(相對前顱底)前後向是否正常的指標

IMPA 是反應下切牙相對下頜骨唇傾or舌傾角度是否正常

骨骼是外貌軟組織的支撐基礎,只有建立了正確的骨骼框架,側貌才會協調,才會美。

側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頭影測量分析中有非常多的數據是關於側貌軟組織的。

面突角、鼻唇角、Z角等等都是反映側貌軟組織的關鍵數據

而對於面部輪廓來說,前段時間流行的「一指禪」(好看的側貌嘴唇不會碰到手指)。這也正是頭影測量中的E-Line以及Z線的體現。除了內收齙牙,隆個鼻子、墊個下巴這些都是在側面這個維度上增加面部的立體感。側面的審美是人體面部重要的美學衡量標準。

「一指禪」

Z角

在Tweed分析法中Z角是分析診斷中的第一順序判斷要素,這是以面型為核心的診斷導引。

有了標準,有了分析診斷,正畸治療用其移動牙齒,改建牙槽骨的本領,有方向、有策略的改變患者的牙齒、牙槽骨以及嘴部形態,讓側貌更協調,更美觀。

塑造協調、美觀的側貌,這就是我們的職業。

對於面部美,我們更關注側貌。

相關 Live:牙齒矯正常見病例治療講解

推薦閱讀:

想知道隱形矯正(牙齒)的感受嗎?問我啊
請問做隱形矯正牙齒切片對牙齒有損害嗎?
約嗎?九月上海全國口腔正畸年會

TAG:美容整形 | 牙齿正畸 | 隐形牙齿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