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不在乎 -- 認識和克服「自我意識過剩」(self-conscious)!
(每個人都有過那樣的階段:特別在意別人的目光。當女兒開始有這種表現的時候,我便想起自己小時候亦曾受此困擾。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個困惑,我都喜歡研究一番,然後才能真正跨越它。。。)
一、緣起
初秋的天氣正適宜,不冷不熱。接女兒放學,我倆悠閑的走在紅紅黃黃的小路上。我照常的邊走邊聽歌,旋律和心情同步的時候,我會跟著哼唱,唱到共鳴處,偶爾還會放開喉嚨直抒胸意。其實,就我這副小嗓子,再怎麼放開喉嚨都沒多大動靜。正當我仰望藍天,整個人陶醉在歌中意境的時候,松子粗暴的打斷我:「媽媽,噓—— 別唱了,有人在後面,會聽到的!」 我說聽就聽唄,又不怕人。松子拿我沒辦法,只能心虛的頻頻回頭張望,觀察人家離我們還有多遠,是不是聽見,是不是露出遇到怪物的表情。。。
為人母的責任感就在此時突然膨脹,這正是教育她的好時機呀:人活著,不能過於在意他人的眼光,又沒幹啥出格的事兒。於是,便有了下面這篇文章。
相比於學習成績,我一向更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她體質上下功夫的日子已經結束,只要十來歲的時候把營養跟上就好。現在這個年齡則進入到心理健康和心態培養的關鍵期。雖然情商和智商一樣,受先天影響很大,但並不是不能培養的。我始終認為,在基本生存物質得以保障的當今,情商和心態,才是一個人是否活得幸福的決定性因素。
二、「自我意識過剩」的概念
在路上,我跟她討論了一個英文單詞:self-conscious,意思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可以翻譯成「自我意識過剩」。
自我意識過剩:是一種心理學概念,指對自我存在過分放大,過於在意自己呈現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因而產生不自在、不自然、難為情、扭捏、害羞等心理狀態。說句大白話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兒。這與「以自我為中心」還不太一樣。
松子說她就是個self-conscious的人。比如上次,她被蜜蜂蜇了臉,小半邊臉都紅腫了,臨到學校前,她拚命試圖用頭髮遮蓋。有一次她腿摔破皮,我給塗了雲南白藥,臨進校門前,她反覆觀察那層藥粉看起來會不會怪異,還問我可不可以上廁所用水給擦掉……
我知道,內向的孩子對外界比較敏感,她會更在意別人的目光,很正常。其實,這樣的人折磨的是自己,往往對社會和大眾無害,甚至有益。他們會更加嚴格的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規範自己,不做出格的事,更不要提違法亂紀之類了。
我說: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self-conscious的階段。特別是十幾歲青少年時期。媽媽那麼大的時候就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很怕自己與眾不同,希望扎在人堆里誰也看不見。小時候因為馬虎,有一次把衣服前後穿反了,自己發現的那一瞬間,簡直囧死了。自此就落下病,總懷疑自己哪裡沒穿對,出門前恨不得把鏡子照穿,倒不全是為了漂亮,而是怕哪裡不妥叫人笑話。是不是裙子不小心掖短褲里了?感冒怕冷穿那麼臃腫太奇怪了吧?。。。唉呀,每天為這事兒不知耗多少神。」
松子趕緊問:那你是怎麼變好的?
我說:
「慢慢長大了,對世界的認知開闊了,也知道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自信心增加了,就不再那麼過度在乎別人的看法了。覺得年紀越大,就越能活得自在而隨心。」
回家之後,我翻了相關資料,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再次發揚樂於分享的無私精神,花時間把零碎的信息集中整合,條理化的呈現出來,希望更多有此困擾的大人和孩子,有所啟發。
三、「自我覺知」和「自我意識過剩」的區別
首先,要注意區分「自我覺知」(self-aware)和「自我意識過剩」(self-conscious),它們是看起來相似、卻有所不同的兩個概念。
self-aware:是「有自我覺知的」。說一個人self-aware,就是說他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知道自己的想法,也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想。相對來說,self-aware是有正面積極意義的。人是需要有自我覺知的,它是進一步成長的基礎,可以幫助我們向著自己希望的樣子成長。
self-conscious:則強調一個人對別人的觀點和評價過於敏感。因而畏手畏腳、害羞、難為情,害怕出錯,擔心自己的言行表現受到別人的差評。因為自我意識過度,甚至對別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很敏感,耿耿於懷,甚至在內心感到痛苦。這是相對負面的心理狀態。需要克服和調整。
細分的話,self-conscious還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自我意識(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高的人,傾向於關注和探明自己的內心感受,如情感、意識等。另一種是公眾自我意識(public self-consciousness)高的人,傾向於把自己看作一個社會體,過度在意別人或公眾對自己的印象。我們探討的主要是後者。
當然,凡事過猶不及。自我意識不要過度,但也不能走極端。完全不在乎別人、特別是大眾的看法,往往也是自負、狂妄自大、過於自我的表現。這種本文暫不討論。
四、擺脫自我意識過剩的方法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我意識過剩的情況。比如剛到一個新環境工作、當眾做一件自己很不擅長的事情、第一次公開演講等等。
不管這種狀態偶爾發生,還是需要糾正的常態,我們都可以通過自我訓練,慢慢擺脫它的困擾。我歸納方法如下:
1、區分善意和非善意的評論。對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提出的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可以放在心上,聆聽、分析並改進自己。對那些因不平衡、嫉妒和抗拒等心懷惡意的人,學會聽而不聞,不讓他們的話在自己心裡停留。要知道,有的人是習慣性的戴著挑剔、批判、挑戰的眼鏡看這個世界,問題出在他們身上,而不是你,無需為他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其實那樣的人自己活得一點兒都不快樂,成天接收和感應的都是負面信息,就算幸福來敲門,都能被他嚇跑了。
2、換位思考。要意識到,其實,別人根本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細緻的關注你。你感覺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你評價著你,那不是事實。想想你自己有沒有對別人的小事投入那麼多的關注呢?你會因為別人有一些小缺陷、小怪異就全盤否定人家嗎?如果你不會這樣去想周圍的人,那麼,為什麼認為別人會這樣去想你呢?提醒自己:你才是對自己最挑剔的人。
3、不要養成總是取悅別人的思維習慣。有的人過於在意自己,其實是源自內心對讚美和肯定的渴望。要知道,自我價值的實現,並不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讚美。不排除有些人,是在成長過程中被忽視,或者教育環境過度嚴苛,極少受到良性鼓勵和肯定。因而形成一種壓抑自我、苛責自我,來討好他人,希望獲得他人認可和肯定的人格傾向。這種情況和下一條「增強自信」息息相關。
4、增強自信。自信並不都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養出來的。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大家誰也不比誰更完美。從別人的評頭論足中解脫出來,無需讓別人定義自己。生命是你自己的,生活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他們的。「我就是我,世上獨一無二的、不依附於任何外物而存在的獨特個體。」遠離那些喜歡消極打擊你的人,多和積極樂觀的人接觸。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曾經,我看到誰誰永遠是那麼時尚美麗、光彩照人。不由自主的對比自己一身鬆散隨意的穿著和髮型,就產生一種相形見絀的自卑。這時候,我跳出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個外人一樣觀察自己此時的內心感受。於是,我體察到了自己正做著一場不公平的比較,而且它毫無意義。意識到這是一股消極的情緒。它來了,我就讓它穿過內心,而不做停留。
我學著告訴自己:
「你覺得人家看起來那麼靚麗,但你忽視了他們的付出,他們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用在化妝和修飾上,而你是不願意在這件事上付出那麼多的,如果讓你每天對外表如此一絲不苟,你過不了幾天就會瘋掉。況且,你的家人朋友也都喜歡這樣自然的你,你自己也享受這種輕鬆愜意的生活狀態。自然而不造作,恰恰就是你的特色啊,幹嘛要和別人瞎比較呢。」
5、避免反應過度、學會自嘲。發生了讓你尷尬或丟人的事情時,不要表現得反應過度,那樣的誇大會更引起別人的關注和重視。自己表現得無所謂,自嘲一下,一笑而過,別人便也不會放在心上。
如果真的有人當眾提及那些讓你感到自卑的缺陷時,自嘲是很好的化解方法。自嘲不等於自我貶低,而是以一種自謙的的方式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你自己是接納和擁抱著這不完美的。倘若對方語言非常刻薄過分的話,可以平靜的告訴他們:「你沒有資格這樣評價我。」
盡量不要為此大動干戈,你顯得越生氣,就說明你越在意。
真正自信的人,不會因為別人失實的指責而那麼難受。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在聽到不同聲音的時候,內心不會多麼焦慮,而是會理性的分析判斷重新衡量,有益的吸取,無益的直接無視。
好,又一篇說明文。完全與風花雪月無關,也不能感人至深,但或許能讓大家在自我認知的道路上前進得更快一點兒。
年齡越大,我便越深刻的意識到:人的成長,永無止境。內在的修行,是我們畢生不可懈怠的功課。
我願和大家一起,快樂的探索,幸福的成長!
(完)
微信公眾號:海邊小妹。
原創分享: 澳洲、育兒、兩性、情感、人生、旅行、佛法、中醫。
喜馬拉雅個人電台:海邊小妹。
推薦閱讀:
※為什麼放長假過後身心疲憊,應該怎樣才能好好地過一個假期?
※我們能像《銀翼殺手2049》那樣植入錯誤記憶嗎?
※你曾在失落的時,有被哪一句話(一件事)鼓勵過嗎?
※如何讓自己內心強大?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心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