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生活而苦苦掙扎嗎?

這可能是如今很大一部分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吧: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一邊埋怨嫌棄那累成狗看不到前景的工作,一邊垂頭喪氣罵罵咧咧地打卡上下班;一邊各嫌棄自己的另一伴各種不好垂涎白富美,一邊享受著對方對自己的貼心照顧;一邊自怨自艾一無是處羨慕同伴的展翅高飛,一邊窩沙發吃炸雞喝啤酒看韓劇。。。。。。

如此這般,數不勝數。。。。。。

嫌棄目前的工作、伴侶、自己、生活狀態,但依舊得維持原樣,過下去

不滿意不幸福,但卻依賴著,離不開

相互依賴理論認為,所有人都在尋找最合意的商品。是的,我們喜歡去做或找尋那些可以令自己愉悅和滿足自我成就價值的事和物。我們也總是在尋求著最好的結果,總希望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獎賞。但我們也並只是尋求正向的最大值結果,我們更多地會追求那種對結果進行評價之後獲得的滿意感,你也可以認為是幸福感。這種評價標準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的期望,另一個是假如沒有現在的事物,我們認為自己會過得怎樣。

在人際關係方面,該理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比較水平(CL),即認為自己在與他人交往中應該得到的結果值,它是建立在過去的經驗基礎上的。過去總是得到好的結果反饋,那麼相應CL就會很高,否則相反。

所以,我們會發現,現實生活中,雖然我們收穫了或是得到了很好的結果,但依舊不開心不滿意不幸福,為什麼呢?可能就是因為我們的CL水平較高,即使是非常好的結果也達不到期望值,我們並沒有感受大多高的滿意度。

另外,CL也不是唯一比較對象,還有一個替代比較水平(CLalt),即如果我們拋棄目前的關係或情景事物,轉投另一個我們認為更好的關係或情景,所能得到的結果。也就是說,即使現在的工作或關係不錯了,但有可以給你帶來更好結果的關係和情景,你就會捨棄現在的,投奔其它選擇項。當然,如果沒有可以給自己帶來比現在要好的結果的選擇項,即使現在過得很痛苦,不喜歡,也依舊不會拋棄現狀。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CLalt決定了我們的依賴程度。

不難理解,如果目前的工作、伴侶或是它物給你帶來的結果高於自己的期望CL和替代CLalt時,那麼你就會感到滿意幸福又穩定,會十足滿意的與現在的關係或事物保持良好的關係;如果結果沒有達到期望CL水平但高於替代CLalt水平時,那麼對現存的關係或事物感到幸福但不穩定;

如果結果雖低於期望CL水平,但高於CLalt水平時,不幸福卻穩定;

如果結果低於CL和CLalt水平,則既不幸福也不穩定。

當然,也還有其它因素影響著人們的去留抉擇,但但從這個理論來看,確實可以部分解釋我們的日常現象。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有時這個可替代項CLalt並不是一出現就是高出現存狀況,有時是被超出的,即自己經歷著越來越不好的狀況時自然就突出了原先並不明顯的CLalt。

如果你是認真看到這裡,想必就會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既幸福又穩定呢?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尋找的答案。

模式還是很簡單,努力提高結果水平,調整認知降低比較水平。

踏踏實實做好當下,處理好正在捲入的關係和事物,儘可能通過不斷地探索、努力、嘗試收穫較好的結果。同時要確認當前的事物或對象是否是自己渴求的,再調整認知,多關注目前狀況積極好的一面,關注當下,感受正在收穫的美好。

有時候事情就是那麼簡單,少些比較,少些貪慾,關注當下,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正在過著曾經羨慕的幸福安穩生活!

推薦閱讀:

男的在看女孩胸部時,在想些啥?
不明原因不孕,試管多次未成功,該怎麼樣調整心態進入下一個試管周期?
【日常】拿什麼拯救你——「低頭族」
如何走出因失戀造成的自我否定?

TAG:期望 | 心理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