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咖啡館裡的戀愛絮語

「我昨天在網上認識了一個人……」咖啡館裡,兩個年輕女生聊起天來。她們晃動手中的手機,用傾斜的角度自拍,擺出的pose不外乎是捧著臉像是頭痛或牙痛的表情,「修圖!趕快換頭像!」。

90年代的老歌從牆角的黑色音箱傳出,簡單的鼓聲敲打在木頭地板上,編曲純粹,記憶被溫柔直白的歌詞輕輕搖晃起來。那是一個詩的年代,我們在詩中窺見隱喻、憂鬱以及另一個世界的模樣,我們還看周星馳、王家衛的電影,不知為何總能將那些無厘頭又繞口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或是用圓珠筆將那些詩句或歌詞抄寫在信紙、記事本內,和演員歌手的剪報親密地靠在一起。

那也是個還勉強可稱作「含蓄」的年代。同學之間遞送著紙條和卡片,上面寫著的字詞非常笨拙含蓄,「請問可以認識你嗎?」

某些東西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有人懇切地渴盼。簡單來說,愛情,就是為了渴望得到愛情的人而存在。愛情本身並不浪漫,而是因為憧憬浪漫愛情的人,愛情才變得浪漫。

作為一個內向內斂的宅男,對愛情這種事物總是提不起興趣,但因為電影涉獵太廣,所以也多少看過一些愛情電影。讓無數觀眾深深為安妮公主著迷的《羅馬假日》,既感性又不脫現實的《秋水伊人》,《諾丁山》喚醒了無數人的浪漫細胞,《甜蜜蜜》刻畫者命中注定的相遇與重聚,讓人牢牢記住」Hello, stranger?」這句台詞的《偷心》,《愛的蹦極》里泰熙和仁宇在日落海邊起舞的模樣,比《愛樂之城》里的舞蹈印象還深。

《愛在黎明破曉時》里最令人難忘的,當屬兩人在夜店裡玩著彈珠檯時的對話:「愛情,就像兩個害怕孤單的人逃避的行徑。」經歷了做夢般的一夜後,他們在離別時相約再見。一如片名,假如我們的人生也有破曉之時,會不會就是在遇見愛情之前呢?他們的相處雖然短暫,卻已足夠完整地經歷愛情。

通過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我們理解別人感受愛情的濃淡、方式、速度,並學著看看與自己情況相仿的角色,再以客觀的角度回頭審視自己。我們總能通過別人的愛情,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體會原本無法理清的心緒,領悟女人與男人生而不同的本質。在電影角色身上,我們會發現未曾明白的分手原因,會頓悟婚姻不是愛情的完成,離別也不代表失敗。

比電影更直白的是繪畫。有位出生於俄羅斯的法國畫家夏加爾,他的創作主題永遠離不開愛情,描繪戀人沉醉於愛河的《散步》、戀人飛越村莊的《城市上空》,以及戀人捧著花束親吻的《生日》(這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幅)。

讓我印象較深的則是《飛躍埃菲爾鐵塔的情侶》,這幅畫以艾菲爾鐵塔為背景,描繪甫完成結婚典禮的新郎、新娘輕飄飄地浮在半空中的景象。畫中各種色彩的融合,眼睛與心靈也隨之豁然開朗。乘載愛情的繽紛色彩,搭配明快的筆觸,令人大感暢快。

窮困的童年回憶、被祖國拋棄的創傷、戰爭的殘酷、猶太人所經歷的苦痛、納粹的威嚇、長年的流亡生活、對故鄉的思念……即便走過這麼多風風雨雨,「幸福」卻不曾消失在夏加爾的作品中,正是因為有深愛的妻子貝拉常伴身邊。

咖啡館內持續傳來各式嗶嗶的手機聲響,把我從神遊中拉回。望著那些鮮艷的APP,不知為何我感到非常寂寞。想到電影《重慶森林》里,金城武站在名為「午夜特快」的快餐店外,拿著BB機不停打著公用電話,「阿May有沒有回復?……」,沒多久又再打去「密碼,愛你一萬年,是否有她的口訊?」即使是金城武這樣的美男,最後也沒能等到對方的回應,好在他沒有APP,讓故事的劇情發展比較美麗,每吃下一盒鳳梨罐頭,便逐漸發現愛情和這些罐頭一樣,終究會過期。

數字浪潮終究把一個幾乎只有文字的世界沖走,在各種APP之間,在無數自拍之間,大家輕飄飄地,誰也不愛誰。

即使置身於把人壓得喘不過氣的現實生活,愛依然無所不在,一如夏加爾所言,「人生和藝術一樣,只要以愛為背景,一切都可能發生。」誰還記得那純真、詩意、含蓄的年代,停格靜止的黑白手機,也不知是誰發來的一則文字簡訊。

踏遍柳暗花明,我們總會重新學會。

你擁有一切。你覺得那是好的。

你選擇憎恨。你覺得那是好的。

你選擇謊言。你覺得那是好的。

你選擇痛苦。你覺得那是好的。

你選擇傷害。你覺得那是好的。

你選擇恐懼。你覺得那是好的。

你選擇逃避。你覺得那是好的。

你希望被愛。但你並不愛任何一人。


推薦閱讀:

你如何形容想念一個人的感覺?
威權之下無理性
如何理解執著?
你看過最辣眼睛的圖片是哪一張?
如何緩解家人因經濟危機和家庭矛盾而壓抑的心情?

TAG: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