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就像一座四通八達的城市,我們在裡面任意遊走

天天有人教國學,天天有人講國學。也經常有人問我:國學到底是個啥?

根據我的理解,國學(或者說中國傳統的學問)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各個部分之間都是關聯著的,是血脈貫通的。所以,我經常把「國學」比作一座城市。

我們無論學習「國學」中的哪個部分:論語也好,史記也好,道德經也好,詩詞也好,都應該知道自己處在這個城市哪條街道、哪個小區里。都應該準確定位自己的坐標,這樣,才容易順利地在不同的國學知識之間穿來穿去。

這個城市,姑且叫做「國學城」。

比如,我們可以隨意選兩個人物,我們小學看過故事《守株待兔》,裡面有個倒霉的兔子。

我們還看過《西遊記》,裡面有個豬八戒。

兔子和豬八戒,都是傳統文化里的。如果我們把國學比作一座城市的話,那兔子和豬八戒就都在這座「國學城」里安了家。現在給你一個任務,怎麼從兔子家走到豬八戒家呢?

首先應該對「國學城」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它分為經、史、子、集四個城區。就像北京市分為東城區、西城區、丰台區、朝陽區、海淀區……一樣。城區周邊,還有無數的城鄉結合部,說不上歸哪個城區管。雖然零散,但這些城鄉結合部總面積加起來也不小。

這四個城區不是平均分布的。「經城區」在正中間,史城區、子城區、集城區三個城區,圍繞著經城區。正如北京的海淀、丰台和朝陽圍繞著中間的東西城。

我們從這隻兔子的家開始,慢慢帶大家逛遍全城。

眾所周知,守株待兔,是《韓非子》的一個故事,就好比說,這個兔子家是住在「韓非子樓」里的。

而「韓非子樓」坐落的這條大街,叫做「先秦諸子大街」,屬於經史子集四個城區的「子城區」。而且是「子城區」最主要的街道!

這條街上,有儒家小區、道家小區、陰陽家小區、墨家小區、名家小區、法家小區……而韓非子樓,是「法家小區」里的一幢樓,小區里還有商鞅樓、申不害樓等等。

有趣的是,在《史記》裡面,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子是放在一個列傳里的,司馬遷認為,道家和法家,有天然的繼承關係。它倆是鄰居。可以這樣認為:法家小區隔著一道鐵柵欄,就是「道家小區」。而兩個小區之間,不用走大門,鐵柵欄上有一個鐵門可以來來往往!

想去道家小區,當然可以先出法家小區的大門,走到先秦諸子大街上,再從道家小區的大門走進去。然而這樣需要刷門禁卡。

站在韓非子樓上就可以望見老子樓和莊子樓,甚至可以架一個望遠鏡偷窺老子洗澡。我們下樓去,不用刷門禁,穿過鐵門就到了「道家小區」。只要是從法家小區去道家小區的,門衛從來不管。

道家小區的正門,就是「先秦諸子大街」。打車只要說「先秦諸子大街道家小區」,很快就能給你送到。然而,很多居民都知道,道家小區還有一個後門,出了這個後門發現,這是另一條大街:宗教大街。宗教大街上有佛教小區、道教小區、還有其他叫不上名字的小區,樓層和建築都比佛道兩家小區矮。

宗教大街的盡頭是儒家小區,儒家小區三面臨街,一面把著先秦諸子大街的旺角,一面把著宗教大街的旺角。一面緊鄰著政治大街。

而「道家小區」和「道教小區」,正好隔著宗教大街緊緊相對。

道教小區的開發商很有錢,因為道家小區是先蓋起來的,而且是學區房(整個先秦諸子大街都是學區房),它買了道家小區對面的這塊地,起名字特意把「道家小區」只換了一個字。還出資修了一座過街天橋,一條地下通道,行人可以通過天橋,從道教小區直接走到道家小區的後門;也可以通過地下通道,從道教小區走到墨家小區的後門。於是它打出廣告說:道教小區也是學區房。

初來這座城市的人,經常被這兩個名字差不多的小區搞混。打車也經常搞錯。司機師傅說不怪我呀,是你沒看清兩個小區的名字。

佛教小區就建在道教小區的邊上,用一道鐵柵欄隔開。開始佛教小區建得很有印度風格,後來漸漸改得和旁邊的道教小區差不多了。而道教小區的整套物業,就是從佛教小區聘來的,換了一身道教小區的制服就上崗了。

兩個小區各有正門,但也有鐵門可以隨意來往。到小區邊邊角角的地方,有些鐵柵欄不知叫誰偷偷拆了,佛道兩個小區的人隨意來往,甚至沿著後牆大修違建,搞得物業很頭疼。

道教小區門口有一路公交車,下一站就是古代小說大街。為什麼這兩站之間通公交?因為古代小說里道教的內容太多了!而《西遊記》就是最明顯的一例。

古代小說大街從「子城區」一直延伸到郊外。這條大街上,有志怪小區、傳奇小區、神魔小區等。而西遊記大樓就是神魔小區里最高的一幢樓。神魔小區其實已經出了「子城區」,屬於城鄉結合部了。

然而城鄉結合部卻是最熱鬧的地方。公交車就在西遊記大樓前面有一站。豬八戒家就在西遊記大樓的四層,他的鄰居是孫悟空。

西遊記大樓太大了,以至於它的一樓開了很多底商,如後西遊記、西遊補等。對面的紅樓夢大樓也開了很多底商,如續紅樓夢、後紅樓夢、紅樓夢影等。

西遊記大樓比紅樓夢大樓神秘,紅樓夢大樓比西遊記大樓熱鬧。而且,每天有專車從紅樓夢大樓出發開往「集城區」的詩詞大街。這是西遊記大樓不能比的。

詩詞大街有漢樂府小區、唐詩小區、宋詞小區等。李白、杜甫、王維,都在唐詩小區里買了豪宅。順著詩詞大街朝遠處看,有幾座花花綠綠的建築,那是元曲小區,再遠處就是集城區的城鄉結合部。

詩詞大街的中段,市政管理部門「音韻局」的派出所辦公樓就建在這裡。它和文字局、訓詁局同屬於市政廳的「小學部」管,而小學部的總部建在經城區,各城區都有派出所。

音韻局派出所之所以設在這裡,是因為詩詞大街最需要這個局的管理。因為按照國學城的規定,市民只要進入詩詞大街,在這裡說的所有的話,都必須合乎音韻和平仄。音韻局需要每天派遣巡邏車,對在詩詞大街上說話的人進行糾違執法。局裡有專門的辦公室,負責處理詩詞大街上發生的各種糾紛。

有些初到詩詞大街的人,不了解這裡的規章,隨便說話,立即就有音韻巡邏車停下來,音韻警察下車敬禮,出示證件,發給一個普法小冊子,一般是「平水韻」或者「詞林正韻」,好好學習,學會了再講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詩詞大街成了國學城裡最美的大街!

小學部的另外兩個局:文字局,負責檢查所有建築的安全。因為國學城裡所有的建築,都是用漢字蓋起來的。訓詁局,負責檢查國學城裡所有的寬頻線路和wifi信號,使國學城內部的信息暢通無阻。當然,三個局常常聯合辦公。

這個部門之所以叫「小學」,不是因為管理小學生。因為漢代稱文字學為小學。因兒童入小學先學文字。隋唐以後,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統稱小學。

唐詩小區門口有一趟直達公交,通往史城區的新唐書大廈站和舊唐書大廈站。這是另外一條氣魄宏偉的街道:史城區的正史大街,也叫二十四史大街。

這條大街上,林立著二十四座巍峨入雲的摩天大廈,以史記大廈為首,包括漢書大廈、三國志大廈、舊唐書大廈、新唐書大廈等,號稱二十四史大廈。

大道盡頭有一座建築沒封頂,看上去像一座爛尾樓,叫清史稿大廈。元史樓背後新建了一座樓,造型和元史大廈一樣,叫新元史大廈。開發商一個姓趙一個姓柯。如果加上這兩座樓,就叫二十六史大街。但國學城的老百姓習慣喊這裡為「二十四史大街」。

史城區的主要街道還有編年大街、政書大街、地理大街等。編年大街上最高的建築,就是資治通鑒大廈。政書大街上最顯眼的就是十座長得差不多的建築,叫十通大廈。

最值得一看的是地理大街。地理大街的一側,全是密密麻麻差不多高的小建築,什麼風格的都有,有北方的四合院,西南的竹樓、江南的民居,它們是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駐國學城辦事處。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方誌」。

國學城有很多公交,分別從屬於不同的公交公司,它們方便市民在城市的各個地方來來往往。或者服務於特定的消費者。有的還是外資開的,比如西方漢學公交公司。還有一些小公司,如金石學公司。

史學公司是國學城最大的公交公司,它的車型最好辨認,四個輪子四個顏色,是:目錄、年代、地理、官制。代表著史學公司的四個股東。當然各個公司都有自己巨大的辦公區。

國學城起初沒有地鐵,後來城市太大了,宋代之後開始修建地鐵。最初只有一兩條線路,到現在幾乎密布國學城的地下。這個地鐵公司由一些精通挖掘技術的人員管理著,叫考古學地鐵公司。

這個公司在上世紀初用大手筆修了四條環線:分別是:一環安陽甲骨線、二環漢晉簡牘線、三環敦煌文書線、四環大內檔案線。這四條線路,大大方便了國學城居民的交通。線路從市中心貫穿四個城區,一直可以開到城鄉結合部以至郊外。

到現在,因為房地產商不停地開發新樓盤挖地基,考古學地鐵公司也跟著挖,每年還要挖十條以上的小線路,但主要旨在改善城市微循環。沒有修什麼長線大線。

國學城的中心,就是「經城區」。「經城區」的中心,是十三座高大的建築,圍繞著一片巨大的廣場,叫十三經廣場。這十三座建築是:易、書、詩、禮記、周禮、儀禮、左傳、公羊、穀梁、論語、孟子、孝經、爾雅。

國學城的各條主街道是放射性的,像輻條匯聚於輪軸一樣,盡頭都匯聚在十三經廣場。詩經樓下面的詩經大街,和集城區的楚辭大街匯合後,直通詩詞大街。尚書大街和左傳大街一直通到史城區的二十四史大街。

這些建築都是老建築,國學城原來的範圍大概就是十三經廣場周邊的這一塊,是真正意義的老城區。幾千年來一直在擴建,才形成如今的規模。左傳樓那一片,向外擴成了史城區。詩經樓那一片,向外擴成了集城區。

其實國學城是繁華的,有時候詩詞大街熱鬧,有時候宗教大街熱鬧,但是,沒有哪裡是永遠的市中心。人們偶爾會懷著敬仰的心情到十三經廣場逛逛,但真正還是住在自己喜歡的小區里。

不過,經城區因為處於國學城的正中心,建築太密集。在裡面的居民往外搬出了不少。如今,十三經廣場裡面基本沒有普通居民,有些住慣的人不願搬走,多數就成了專門研究這些建築的學者。他們細心地查看著,哪塊水泥板鬆動了,哪部電梯壞了。因為他們認為:十三經廣場建築群的屹立不倒,是國學城的標誌。

每當日出日落時分,金色的陽光斜斜地照在十三經大廈上,閃耀著一片金碧輝煌,這是國學城特有的氣象。

總的來說,經城區莊嚴,史城區宏偉,子城區熱鬧,集城區美麗。

在一個城市裡生活的樂趣,在於知道它有多少條大街,每條大街上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還在於知道它有多少條小街小巷,哪些院落之間有小門互通。誰家和誰家住隔壁。

還在於知道它有哪些底商哪些小店,哪些餐館裡的菜好吃。

還在於知道它有哪些市民法規,生活中需要遵守。有哪些交通線路,可以迅速到達目的地。

最關鍵的一條,自己在這個城市中,如何迅速定位自己的坐標,到城市任何一個角落去都不至於迷路。

有的人新修了一些建築,假裝是老建築售票。有些小區,因為開發商有錢,修得比老建築還要好。老建築有味道,新建築吸引人。老建築住起來有范,新建築住起來舒服,這是永遠不變的規律。

還有些人認為,國學城太舊了,很多老建築需要扒了重蓋。街道也要重新規劃。史城區在這方面搞得很好,開了許多新路,建了許多新小區。

然而,居住在國學城的居民,習慣了這裡的街道,這裡的交通,這裡的管理方式。不管怎樣變,這個城市的格局很難改變。

大概也無法改變,因為每座城市,充滿了我們的回憶和感情。當我們失去家園的時候,失去的不僅僅是一些磚石瓦塊,而是自己曾經走過的生命!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號, 名字就叫「李天飛」(litianfei99)。

推薦閱讀:

簡論「順其自然而不任其自然」的兒童國學教育理念
漫談漢字智慧、國學與兒童家庭教育
你真的會「溫故而知新」嗎?
我們為什麼要和孩子讀詩

TAG:国学 | 阅读 | 国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