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儒學辨義 論語 八佾篇第三 24

原文: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釋義:衛國儀邑管理國界的官員求見,他說:「君子來到這裡的,我未曾有見不著的。」隨從帶他見孔子。他出來後說:「各位,何必憂患於失去呢?天下無道很久了,天將用孔夫子作為木舌銅鈴來宣揚教化。」

本段是以別人的話來側面表現孔子的。儀是衛國的邊境小城,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來到此地。「封人」是管理國土邊界的官員,他請求拜見孔子,態度很誠懇,是個十分崇尚君子的人。見過之後,他對孔子的隨行弟子們說了一番話,表達了對孔子的崇敬之情。

他說:「你們何必為失去的而憂心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終於派孔子來宣揚教化啦!」這個衛國邊境的小官的確很會看人,他跟孔子聊了一會兒就看出孔子的使命就是宣揚教化。他把孔子比喻為木鐸,是因為木鐸就是古代天子宣布政教法令之時,為了提醒人們注意而搖動的鈴鐺。正所謂不失不得,如果孔子從政順利,怎麼會去周遊列國呢?那他也就沒有機會親自去把儒學的教化散佈於天下了。儒學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孟子·告子》篇中吳躒子說的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不正是孔子的寫照嗎?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徹悟 道德經 第5章 道的運作
讀經典,大家從什麼時候開始「摸到門檻」?
徹悟 道德經 第37章 以朴鎮欲

TAG:文化 | 国学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