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許知遠的【十三邀】,從蔡瀾那期說開去

看完許知遠在【十三邀】中採訪蔡瀾,頗有感想,淺談些許,還望各位大神不吝賜教。

相信很多人會拿魯豫版的採訪跟許知遠的採訪作比較,魯豫的採訪流暢,和諧,完全是一副老大爺在給小女孩講美麗的童話故事的模樣,而許知遠的採訪激進,停滯,斷斷續續,幾乎跟嘉賓起衝突的節奏,但卻是一個現實版的皇帝的新裝。之所以有天壤之別,是因為老爺子今天棋逢對手。不知道魯豫是真的體會不到還是裝傻,但是無論在學識,思想,視野,深度上許都要高出一大截,更可貴的是他敢於戳破真相而不退縮。而在難得糊塗的中國傳統社會裡,他肯定格格不入。不能否認,他在當今社會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人,他堅守的是文人被商業社會嚴重剝奪所剩的那一點點尊嚴,良知和責任。

大概很多觀眾不適應許的採訪方式,有太多的停頓,尷尬,不知所措,等待,似乎就是沙石懼下的小河走走停停,可我想說這才是真實。主持人,記者從來都不是紅花,他的責任是挖掘人與事物的另一種更深層次的真實,這一點,至少我在蔡瀾的訪談中看到了。

為什麼觀眾不習慣許的採訪方式呢,因為我們常年被精細的白面餵養著,忘卻了五穀雜糧的營養價值。你所看到的訪談無非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創業神話,一對明星夫妻的恩愛八卦,一個無所不能的女明星的勵志故事,採訪對象與嘉賓其樂融融,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們一起喝下這碗雞湯吧!可是,雞湯喝多了也是有毒的,特別是添加了消毒劑,防腐劑等各種材料,真實不是我們看到的動人的採訪故事,真實是我們看到兩個人在一起正經的胡說八道。我們以為的真實不過是一種被修飾過分的假象,有多少人不自知地被欺騙又有多少人樂於被欺騙。

那又為什麼像許這樣採訪的人這麼少呢。我相信肯定很多新聞人,記者,主持人未必不知道有時針鋒相對反而更有採訪效果,而新聞的精神本來就有憂國憂民的悲壯情懷,雖然新聞的起源就是八卦,可是我認為如果沒有家,國,社會,世界的高度和角度,新聞行業不會在現在有如此的地位。但中國社會到底是一個人情社會,講究的是不得罪人,和氣生財,所以能避免衝突盡量避免衝突。再加之主持人,記者能接觸到社會的各種資源,利己主義者必定產生,在一個極度商業,物質的年代,這樣的人佔大多數,所以反而順藤摸瓜,狐假虎威之人倒可以混得 風生水起。

那再談一下信仰吧。因為國人大體沒有信仰,便很少有人靈修,所以大家的關注點都在肉身,都在今世,中國社會是極度世俗化的社會。所謂,食色,性也。拋去性,之所以中國美食享譽全球,我想大概一是因為窮,對食物極其重視;二是因為所有的關注點都在今世,肉身的享受為重中之重。當一個人不再追求精神世界的時候,就會移情於食,色吧。也許兩者能達到平衡,但我相信兼顧者少之。因為在傳統宗教裡面,靈修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遠離世俗的享樂。就像許知遠所說的無論是加繆的小說還是陳映真的電影,人都是要來受苦的。

俞飛鴻像是許知遠與蔡瀾的結合體,面對現代社會,許選擇的是批判,蔡選擇的是逃避,俞選擇的是部分妥協。

可我永遠都不相信肉身的各種滿足能帶來真正的快樂,追求形而上,精神層面的東西一定是作為一個人的本能需求。也許知識分子們不必過度擔心,我們拋棄精神也只有20幾年的時間,說不定哪天文藝風又刮回來了呢。只是巧婦難為五米之炊啊。

最後,許想挖掘的點恰恰是蔡老的痛處,不論功力高低,問出來都十分困難。可蔡老的拒絕,態度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個人覺得許採訪時的看似力不從心,稍顯笨拙時而高冷倒是節目的亮點,至少可以吐槽一下呀。畢竟不只是訪談者與被訪談者,而是順世者與逆世者之間的較量,兩種價值觀的衝撞。高手過招,大抵如此吧。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許知遠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也許更加寬容的,多元化的社會已經到來,而公眾需要幾位靠譜的引導者。


推薦閱讀:

許知遠對話林志玲,刺不破一個「商業美人」決定好的內心
由馬東「懟」許知遠說起
許馬之爭的情懷觀照(2017.09.10)
如何評價許知遠在一席的演講《喧囂與失語》?
俞飛鴻之後,許知遠對馬東的「成見」又是什麼?

TAG:许知远 | 十三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