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讀書筆記之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
02-09
我把這一章用幾個問題來說明。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假設?眾所周知,每一個論證都是理由和結論構成的,但是在理由和結論中間,即從理由到結論這個過程中,存在著一種東西。有了這種東西,理由才能支持結論,這種東西,就稱之為假設。關於假設,舉個例子:因為小明喜歡打籃球(理由),所以小明是人(結論),這是一個簡單的論證,包括理由和結論。乍看一下,這個論證很標準,但是這個論證需要一個前提才能成立,這個前提就是「只有人類會打籃球。」沒有這個前提,或假如這個前提是錯誤的,那麼這個論證就是錯誤的。即假如會打籃球的不僅僅是人類,外星人也會打籃球,那麼就不能因為小明會打籃球,就認定小明是人類了,按照前面所說,小明也有可能是外星人。
推薦閱讀:
再舉個例子,因為狗是動物(理由),所以狗一定會死亡(結論),這也是一個論證,看上去也很標準,但這個論證依然需要一個前提才能成立,(看到這裡讀者可以先猜一猜,這個前提是什麼)。沒有這個前提,或是假如這個前提是錯誤的,那麼這個論證就是錯誤的,至於為什麼是錯誤的,讀者也可以思考一下,應該能夠理解。(這個前提就是「所有的動物一定會死亡」)
可以看到,上述兩個論證想要成立,不僅需要理由,還需要前提。哪怕理由看上去能支持結論,但如果前提錯誤,那麼這個論證也就是錯誤的。(哪怕小明會打籃球,如果缺少「只有人類會打籃球"這個前提,那麼就不能推出小明是人類。)這裡的前提,我們稱之為假設。所以假設是極其重要的東西,是理由之所以能證明結論的根本條件。簡單的理解:理由+假設=結論,要證明一個結論,理由和假設缺一不可。第二個問題,假設的特徵是什麼?(能夠理解假設的特徵,這對理解假設,包括下面所說的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有著重要的作用。)1、假設通常是隱藏和沒有明說的(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這樣說,讀者所看到的絕大多數論證,其中的假設都是隱藏起來,沒有明說的,都需要讀者去尋找。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假設的下一個特徵——2、作者認為這個假設是理所當然的,既然是理所當然的,通常作者就默認所有人都知道並且認可(注意,其實很多假設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並且認可的,特別是價值觀假設),那麼為了省事,作者就不會刻意說出來。比如前面提到的例子,因為所有的動物都會死,這是大家都知道並且同意的,所以不會刻意說明。當然,很多人刻意不提假設的原因不僅僅包括為了省事,還包括作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假設,以及刻意隱藏假設(刻意隱藏假設在很多情況下是為了隱藏自己論證的破綻)。3、假設對結論有重要影響。這個也很好理解,就像我前面所說的,如果假設有問題,那麼結論一般就有問題。4、假設可能有一定欺騙性。這個比較複雜,簡單的理解就是很多假設乍看一下會讓你覺得沒什麼問題,但仔細思考就能發現其中的漏洞。比如「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誠實。」這個假設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深入思考就會明白,如果所有的情況下都應該誠實,那麼善意的謊言應不應該存在呢?善意的謊言當然應該存在,所以這個假設就是有問題的。
第三個問題,怎樣去尋找假設?這個大問題要分成兩個小問題來回答,一個小問題是「怎樣尋找價值觀假設」,還有一個小問題是「怎樣去尋找描述性假設」。第四個問題,什麼是價值觀假設?簡單地說,價值觀假設就是和價值觀相關的假設。假設的數量是千千萬萬的,其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在這麼多假設當中,我們把某些有關價值觀的假設提出來,並稱它們為價值觀假設。這就是價值觀假設的廣泛定義。要理解價值觀假設,就要先理解什麼是價值觀。價值觀,簡單地理解就是一個人關於某些特定事物,比如自由、秩序、民主、公正等等的觀點總和。而書中的價值觀,是一種描述特定事物應該是什麼樣的觀點,它與描述性觀點相對應,描述性觀點是一種關於特定事物事實是什麼樣的觀點。一個是應該是什麼樣,還有一個是事實是什麼樣。價值觀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很多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對立的,比如競爭與合作,自由和集體,民主和集中。明白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每個人對於這些價值觀的取捨是不同的,比如我更喜歡競爭,你更喜歡合作;我更喜歡自由,你更喜歡集體。這些價值觀的不同造成了很多人對同一件事觀點的不同,這也是很多爭論之所以存在的重要原因。因為很多人採取的價值觀是存在一定對立的,反映到假設上,也會產生對立的價值觀假設。所以說,廣義上的價值觀假設是關於價值觀的假設,而狹義的價值觀假設,即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價值觀假設,就是對相互對立價值觀的取捨,而形成的假設。舉個例子,在經濟運行中,政府調控和市場調控是相互對立的。我認為「政府調控更有利於經濟發展」,所以我主張增加政府的干預。而你認為「市場調控更有利於經濟發展」,所以你不同意我的看法,認為應該減少政府的干預。在這個例子裡面,政府和市場是一對相互對立的價值觀,因此「政府調控更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市場調控更有利於經濟發展」就是一組對立的價值觀假設。最後總結一下,所謂的價值觀假設,就是在一組相互對立的價值觀中,選擇其中一個價值觀,並將其作為假設運用到論證中,這就是價值觀假設。
第五個問題,關於價值觀假設需要了解些什麼?1、一個人的價值觀假設會影響他提出的理由和結論。這個就是字面意思,比如我希望保留更多的個人隱私,那麼就不會贊成政府加強對公民的監控。2、在很多時候,我們同時相信著一組相互對立的價值觀。比如我們既相信合作是必須的,但也認識到競爭存在的必要性。3、決定我們對一個問題採取不同立場的,是我們對特定價值觀的認可程度。這句話非常重要,因為它告訴我們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既有共識,也有衝突。這句話的核心是「儘管我們都認可某些價值觀,但認可的程度是不同的。「舉個例子,為了國家安全,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需要作出一些個人的犧牲,這是大多數人都認可的,但問題在於,我們需要犧牲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認為必要時要獻出生命,而有人認為只需要犧牲時間和精力就可以,還有人認為只要捐出一些金錢就夠了。這就產生了爭論。這種爭論產生的根源,就在於對「個人要為國家做出犧牲」的認可程度不同,認可程度高的,就主張犧牲生命;認可程度中等的,就主張奉獻時間和精力;認可程度低的,就主張捐出一些金錢;當然,也有不認可的,那就是主張一毛不拔的。可見,對特定價值觀的認可程度,造成了很多爭議的出現。4、我們對特定價值觀的認可,到一定程度為止。這個結論從上面的例子中也很容易推出來。比如大多數人對「個人要為國家做出犧牲」的認可程度只到犧牲時間和精力為止,很少出現願意為之犧牲生命的。這個結論很容易理解,但是非常重要。這個結論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對於某些事情只堅持一定程度,這就是因為人們對特定事物的認可程度本身是有限的。比如,很多人願意為了權利上街遊行,但不會為此和政府對抗。又比如很多人為了愛情可以犧牲時間和金錢,但卻不願意犧牲事業一樣,因為很多人對」為愛情犧牲「的認可程度是有限的。5、一個人可能在不同的討論中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假設,離開了相關話題,人們可能就不再持有同樣的價值觀。
這個可以說是由上一條推導出來的,因為人們對特定價值觀的認可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程度以內和程度以外,人們採取的價值觀也就不一樣了。比如在只需要捐出金錢的話題下,人們都認可要為國家犧牲,都站在國家這一邊,但是換個話題,要求人們獻出生命時,人們會站到個人這一邊了。由此可見,在不同的話題下,我們持有的價值觀也不同。這一條也很重要,這告訴我們很多人在不同的話題下堅持不同的東西不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而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6、一個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假設。這個比較簡單,不過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觀點和行為的荒謬,因為他們忽略了自己觀點和行為的價值觀假設。舉個例子,一個很漂亮的女生可能會認為所有的男生都應該讓著她,這在正常人看來是很天真的,但是她並不覺得,這是因為她沒有意識到「所有的男生都應該讓著漂亮女生」這個假設是錯誤的。這些結論對於理解和運用價值觀假設是很重要的,最好針對每個結論讀者自己想一個例子來解釋一下,這對於理解這些理論很有幫助。第六個問題,怎樣去尋找價值觀假設?1、注意作者的背景。一個煙草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般不會贊成禁煙。作者的背景會影響作者的價值觀,但注意這種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只是有一定影響。同時,也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個人身處某個團體,就一定會有這個團體所共有的價值取向,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把利益看得很重要。2、思考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理由,而不選擇其他的理由。舉個例子,作者不贊同建核電站,理由是核廢料會污染環境。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作者要選擇這樣一個理由?為什麼不選擇「核電站的存在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這樣的理由?下面是思考過程:因為作者主要提到了環境,看得出來作者很重視環境,他多半是一個環保人士,那麼在這個問題上,他的價值觀假設就應該與環保有關。3、尋找類似的爭論,從中吸取經驗。
知道一些經典的價值衝突會幫助你明白很多其他的,相類似的衝突。比如關於人權和國家安全的爭論,早已經被討論過很多次了,知道這些討論得出的結論,能幫助你理解那些本質相同而表現形式不同的爭論。4、思考一下,假如你想要反對作者,那麼你應該採取怎樣的立場和價值觀,然後再倒推,得出作者的價值觀假設。比如作者主張增加國家干預經濟運行,那麼你就主張減少國家干預,然後再思考什麼樣的理由和價值觀讓你得出減少國家干預這個結論?其價值觀應該是「市場調控比國家干預更好」,那麼倒推一下,就能發現作者的價值觀假設就是「國家干預比市場調控更好」。上面講到了價值觀假設,下面講描述性假設第六個問題,什麼是描述性假設?描述性假設就是對整個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什麼樣的想法,簡單地說,就是「作者眼中的事實"。價值觀假設解釋的是「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而描述性假設解釋的是「世界實際是什麼樣子的」。比如「政府應該加強經濟的干預」裡面有應該二字,所以是價值觀假設,而「政府在去年加強了經濟的干預」,因為描寫的是過去的事實,因此是描述性假設。注意的是,我說的是「作者眼中的事實」,而不是「真的事實」,這兩者是有區別的。作者眼中的事實可能並不是真的事實,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代表作者的描述性假設是有問題的。可以說,假設當中除了價值觀假設外,其他假設都可以稱之為描述性假設,所以你想要分辨假設,那麼首先看其是不是價值觀假設,如果不是,那就是描述性假設。在描述性假設中有一類很重要的假設,那就是定義性假設。
定義性假設,簡單地說就是關於「關鍵詞含義」的假設。我們總是想當然的認定一個詞語的意思,而這個詞語可能有不止一層的含義。如果不確定雙方提到的關鍵詞是同一含義,那麼雙方討論的可能都不是一個東西。比如我說"A很美「,接著你反駁我,說A並不美,因為她長得很普通。在這裡,你就想當然的認為我說的」美「就是外表美,但實際上,我說的」美「很有可能是心靈美。我關於」美「這個詞的假設可能並不是你認定的意思。所以說,在討論中確定關鍵詞的意思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不確定好,那麼討論就有可能變成雞同鴨講,各執一詞。第七個問題,關於描述性假設,需要了解些什麼?1、避免把理由當成假設。將你找到的假設和理由作對比,如果發現兩者高度重合或意思相近,那麼就代表你的假設找錯了。你只不過是把理由當成了假設。2、避免浪費時間分析無意義的假設無意義的假設主要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不言自明的假設。所謂不言自明的假設,就是一種類似常識的假設。比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人都會死等等。
舉個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因為小明會打籃球,所以小明是人類"。這個論證的假設是」只有人類會打籃球「,這就是一個不言自明的假設,因為是否存在外星人都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更不要談外星人會不會打籃球了,既然如此,想要通過證明外星人可能會打籃球從而證明這個假設是錯誤的,這種行為就是無意義的。所以說,分析不言自明的假設是一件無意義的事。第二種是無關緊要的假設。這個理解起來也很簡單,因為如果一個假設不重要——即這樣的假設對結論沒有什麼影響——那麼分析這樣的假設就是一件無意義的事了。至於怎樣分辨一個假設是否無關緊要,就要靠自己的判斷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之,與理由和結論聯繫緊密的假設,就是重要的假設,聯繫不緊密的假設,就是無關緊要的假設。第八個問題,尋找描述性假設的線索有些線索我在上面講尋找價值觀假設的時候就已經提到了,在這裡就不再重複了。1、思考理由需要什麼樣的假設才能支持結果。理由+假設才等於結論,所以要思考在現有理由的情況下,還需要什麼樣的假設才能證明結論。2、尋找作者的背景
3、假設自己為作者的結論辯護。想像一下,假如你要得出這個結論,那麼你會採取什麼樣的假設和理由呢?4、思考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理由,而不選擇其他的理由。5、思考一下,假如你想要反對作者,那麼你應該採取怎樣的立場和價值觀,然後再倒推,得出作者的價值觀假設。第九個問題,對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做了一個初步了解之後,我們需要做什麼?1、找出並驗證論證中的假設。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知道理由需要加上假設才能證明結論,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接受作者的結論,那麼不僅要驗證作者的理由,還要驗證作者的假設。如果輕輕鬆鬆地就接受作者的結論,那麼我們學習批判性思維也就沒有必要了。2、思考自己論證中的假設。不僅要尋找別人論證中的假設,在自己寫作時也要尋找自己論證中的假設。這樣做不僅能讓自己的論證更加嚴密,也能發現自己思維中的盲區(因為假設,特別是價值觀假設,我們是很難意識到的)。當然,尋找假設在開始還不熟練的時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是等你熟練之後,這就是一件很快也很輕鬆的事了。
如果你不想為接觸到的每一個論證都尋找假設——這的確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那麼你只需要對那些你覺得很重要的論證,尋找並驗證假設就夠了,這樣能輕鬆一點。至於什麼樣的論證是重要論證呢?那就是你準備接納和相信的論證。如果有些論證你並不准備接受,比如一個推銷員在向你證明他的產品有多麼好,那麼你大可不必費心思去驗證他論證中的假設。總而言之,你最好要尋找並驗證——你打算相信的——論證中的假設,因為這是我們學習批評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為一個批判性思維者的一個必經之路。推薦閱讀:
※如何提升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本人數學不是很好,看哪些書比較好呢?
※什麼樣的飲食能讓人頭腦清醒?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感覺:哇,好漂亮?
※影響大腦思維速度的因素
※理性是什麼?如何時刻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