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型」,說也說不清。

「型」是個很主觀的概念,沒有既定的標準。

我其實也經常問做壺佬和販壺佬,但得到的回答通常是:

「你看這個嘴的氣勢。」

「你看這個架子多挺。」

「你看這個曲線過度多自然。」

更有甚者,「你看這個感覺。」

這可說是一種教育,即把自己的審美灌輸給受眾,讓受眾為之買單

這像極了汽車行業,如「曲線美學」「衝突美學」「新有機風格」「瀑布式格柵折設計」「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等等這些名詞,都很主觀。

放在汽車行業來說,參與溢價的特性之中,外形設計佔比例表現也很有特色。

下圖:

(我常說奧迪最划算的就是RS7。大馬力,大空間,大優惠。)

也許這兩個車並沒啥可比性。我只是藉此說一說,汽車的溢價,除了性能、技術應用、做工精細程度之外,主要來自品牌和外形;那強硬的搬到茶壺上來說,「品牌」就等於「工藝師的職稱、所獲獎項所帶來的聲望加成、口碑」;外形就等於「紫砂壺的型」。

承上,非要說歐陸GT的外形好看,或者RS7更加炫酷,都是不妥的,畢竟審美本就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所以,放到壺上來說,我認為刻意的去誇大「型」的影響,用它去增加不合理的溢價,我覺得也並不妥當。

我學過一些美學的基礎知識。最簡單的無非就是黃金分割線的原理,藝術品只要照顧一下此原理,通常來說不會難看,指不定看的還挺舒服。

現在很多玩壺者對茶壺「型」的判斷,其實說白了就是被教育之後產生的一種就有經驗。這個經驗無法精細估量,至於這個經驗有多少價值,說不清。但是按照我的主觀臆想,把「型」作為判斷茶壺好壞與否的唯一標準,未免太主觀;然後要求別人按照自己的審美去走,則更荒誕。畢竟,紫砂只是茶器罷了,稱不上藝術品。

記得何道洪大師的粗嘴粗把大滴子「型」剛剛問世時,很多人呲之以鼻。這又有近二十個年頭了。

(網圖侵刪。你覺得好看嗎?哈哈。)

在主觀內容上糾結,也是產業發展不夠成熟的表現。

---

如果您覺得我寫的還不錯,請點贊。這可能會讓知乎的紫砂壺內容好那麼一點點。

推薦閱讀:

2000元一公斤的班盆古樹茶,品質如何?
如何看待普洱古樹單株古樹認養活動?
為什麼泡菊花茶,放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綠色?
新的建盞馬上就可以拿來喝茶不需要養嗎?要養的話需要怎麼養?

TAG:紫砂壶 | 茶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