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行為的治癒意義:疼痛(思考一)

文身行為可以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輔助手段嗎?這篇文章,既提出了一個問題,也是一些看法和探索。

————————

我把標題稱為「文身行為」而非「文身」,因為脫離了「行為」的文身只是皮膚上的一個圖案而已。

而我們所有的探討,都圍繞著「體驗」。

不知你學生時代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在便籤條上寫上提醒自己注意的事項,再貼到書桌上,滿心以為會從此可以做到」再也不xx了」,「每天早上6點起來背單詞」。它可能提醒了你幾天,然而一周以後你開始對便簽紙視若無睹,因為你已經習慣了它在那兒——

文身也一樣。

經驗「獲得文身」的過程伴隨著複雜的心理活動,而一旦這個行為結束,你的文身就成為了桌上的便簽紙。隨著新鮮感的褪去,它「提醒自己某件事」的功能越來越弱,最終成為一個你已經習慣了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聲稱「害怕過段時間不喜歡了,所以怎麼也決定不了做什麼文身」的原因——因為你心裡知道,這個圖案很快會變得不重要。

文身真實的意義在這裡:你需要「體驗文身完成的過程」,並通過體驗,完成某種心理需求。它可能是「讓自己變得更特別」(自我激勵),它可能是「證明我是與眾不同的」(人的本能需求),它可能是「我需要記錄一種經歷」(對於改變事件結果的期望,或者是自我警示等)。多數情況下是各種心理需求的集合,比如你和前任分手了想做一個文身,會同時具有上述幾種需求。滿足心理需求的過程,從你萌生「啊,我想做個文身誒」的想法開始,到文身完成的時刻達到頂峰,再到恢復期過後緩慢結束。

————————

圍繞「文身體驗」,我們有無數的話題可以討論;而今天只關注其中的一個點:疼痛的正面意義。

我簡短地總結出以下幾點:

1.滿足感

醫學研究表明,痛苦能夠使大腦分泌內啡肽引起輕微興奮,從而獲得生理上的快感和滿足感。這是文身容易上癮的一個原因,也是部分人虐戀或自殘的原因之一,今天不作討論。重點是,通過疼痛,能獲得一種生理上的美好感受。

並且它是一種很特別的滿足感呢。

2.知覺

滿足感和痛苦一起,強化了文身者對於「活著」的體驗,放大了「存在感」。

如果你對生活狀態滿意且身心健康,也許不會注意到,「清醒地體驗活著」和「肯定自我存在」是我們生而為人一直追求的狀態。對於很多遭受著痛苦的人來說,「活著」和「存在」的知覺是被強烈需要的,即使像文身帶來的這樣輕微的劑量,也是巨大的鼓勵。

3.轉移注意力

通過身體的痛苦轉移精神上的痛苦。這一點中重要的是,文身體驗中的痛苦,是完全適度且能被控制的。

4.發泄

宣洩無法言語的壓力並釋放情緒。

綜上,如果說文身行為具有某種治癒意義,那麼疼痛體驗是其中很有力的一個點。

————————

並不是說,只有發展到了要自殘的地步,人才需要「被治癒」。我們生活在這世上,時時刻刻所經受的苦難和挫折,如果不能完全地轉化為力量,就需要通過某種途徑被釋放出來。唱歌、運動、社交等等,無一不起著治癒的作用;我在開頭提出的「文身行為可以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輔助手段嗎」這個問題,也類似於「籃球/繪畫可以作為心理治療的一種輔助手段嗎」。當然了,我心裡的答案是肯定的。

這篇文章,是我對客人們「啊,最近好不順想做個文身」「又皮癢了想爽一爽了呢」等等挨扎動機的部分解讀,也是個開始。從今往後,我們會更多地探討文身行為的治癒意義。

————————

補丁工作室是專業及高標準的文身&設計工作室,位於上海。

講解牛逼的文身作品:公眾號「補丁tattoo」

分享乾貨知識:知乎專欄zhuanlan.zhihu.com/tatt

近期作品和狀態:微博weibo.com/u/5893118202

直接聯繫我們:微信號patch_tattoo_therapy

往期作品和手稿:ins:patch_tattoo_therapy


推薦閱讀:

迴避型人格,低自尊,社交恐懼的人該如何自救?
「抑鬱症+強迫症」好多年,吃藥只能暫控抑鬱癥狀,但不能改變思維方式,如何去除強迫思維?
心理治療師給設計師的禮物(三)--過程與決定
一個有孤獨症加毒舌的人如何巧妙的融入身邊的圈子裡並且交到朋友不被大多數人討厭?
狂躁症如何治療?

TAG:文身 | 心理治疗 | 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