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李善長,胡惟庸,劉基

引言:每次看歷史,總是有很多是曾相識的感慨。朱元璋和漢高祖劉邦很像,軍事、政治等才幹要強過劉邦。劉邦的對手,僅僅是一個年輕識淺的項羽。朱元璋的對手,不僅有老謀深算的陳有諒,深受擁戴的張士誠,總多各懷才能的農民起義軍頭領,暮氣未衰的大元王朝。劉基堪比漢高祖的張良,當時代的人也是這麼類別的。劉基要強過張良,至少在文學和軍事才幹上。民間有拿劉基和諸葛良比的,《三國演義》在這個時候寫成,除了朱元璋、陳有諒、張士誠三足鼎立的背景以外,諸葛亮的真實典型就是劉基吧。李善長最多就是蕭何的角色,還比不上蕭何。蕭何有月下追韓信的美名,李善長卻有嫉賢妒能的污名。各個朝代的開國者,都有劉基和李善長這樣的人,但李善長容易有,劉基卻是良才難得啊。胡惟庸對明朝開國無功,後來卻位高為相,不知感恩又不自量力,企圖謀反,跳樑小丑的角色,不足以多評論。

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儘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劉基天資聰明卻好學習,聰慧過人。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二十三歲的劉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

劉基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陳友諒攻陷太平(今安徽當塗縣),意欲東向,氣勢甚為囂張。朱元璋帳下各位大將,有的勸朱元璋投降,有的認為必須避其鋒芒,再據守南京(當時稱南京為鐘山)。朱元璋意猶未決,劉基也沉默不言。朱元璋知其自有見地,遂召入內室與之決策,劉基以為凡言降者或議逃者,應盡誅之,以免擾亂軍心。劉基認為,陳友諒驕氣沖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我們應利用其驕傲自滿、聽不進不同意見的時機,誘敵入伏,一舉重創之,滅其銳氣。劉基說:「天道後舉者勝,吾以逸待勞,何患不克,莫若傾府庫,開至誠,以固士心,伏兵伺隙擊之,取威制勝,以成王業,在此舉也」。正是在吳國初創、百事待興,又突臨強敵、內部看法不一的危難緊急關頭,劉基寥寥數語,撥開迷霧,點破形勢,議定決策,團結人心,去為完成王業而進取。

李善長,濠州人。明朝開國功臣。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皇帝說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

丞相胡惟庸是因李善長的推薦。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仍然如故。

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內心卻愛嫉妒,待人苛刻。

胡惟庸當了多年獨相,生殺廢黜大事,有的不報告朱元璋便徑直執行。內外各部門的奏章,他都先拿來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熱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職位的功臣武夫,競相奔走於其門,賄送金帛、名馬、玩好之物,不可勝計。大將軍徐達極恨他奸惡,告訴了朱元璋。胡惟庸誘惑徐達的守門圖謀害徐達,但被揭發。

劉基生病,朱元璋派惟庸帶醫生探視,胡惟庸便對劉基下毒。劉基死後,他更加無所顧忌。在他濠州定遠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筍,出水數尺深,獻媚的人爭相說這是祥瑞之兆。他們還說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墳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更加高興和自負,從此有了異心。

胡惟庸令他暗中遊說李善長。李善長年紀已老,不能堅決拒絕,開始不同意,後來便依違其間了。胡惟庸更加以為事情可以成功,於是派明州衛指揮林賢出海招引倭寇,與他們約定日期相會。又派元舊臣封績致書元朝,向元朝嗣君稱臣,請求出兵做外應。

洪武十二年,占城國來進貢,胡惟庸等人不報告朱元璋。宦官出來見到了,便進宮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責備中書省臣。胡惟庸叩頭謝罪,但暗暗地將罪過歸咎於禮部,禮部大臣又歸咎於中書。朱元璋更加憤怒,將各臣僚全部關押起來,究問為首主持的人。胡惟庸死後,他造反的陰謀還沒有全部暴露。洪武十九年,林賢獄案辦成,惟庸通倭的事才顯了出來。

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推薦閱讀:

你一定愛看的極簡北宋史(七):快到爸爸碗里來!
鳳鳴西周(二)——三監之亂:一場豪賭
古代的爵位和官位品級之間有啥關係?
推薦一些書吧,可帶書評,但是不要nc類型的。?
如何評價知乎用戶溫體仁?

TAG:明朝 | 历史 | 中国古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