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

1

上周和一個同事A一起去西雅圖waterfront散步,聊起了what』s the one thing in your life的話題。

突然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有點不知所措。

很久以前,「體驗」是我的one thing,大學期間嘗試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畢業之後,生活輕鬆了不少,開始有點自己的時間和資金去學習一些東西。人一下子變得貪婪起來,又開始學習鋼琴,買了新的相機,讀藝術的書,學習認知心理學,健身,各個感興趣的東西都想要嘗試,想要以此補償自己被應試教育壓榨的童年。

在這個問題出現之前,我絲毫不懷疑自己會這樣繼續下去,也絲毫不懷疑自己會一直停留在初學者的階段。每次一碗雞湯砸來的時候,我會有這種專註於一件事,做到極致的緊張感。然而雞湯的效用一旦過去,就又開始不斷進入新的領域。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很誠實地給出了「我不知道」的答案。

同事A就是一個典型的文藝復興男,作為一個本職為程序員和數據科學家的工程師,在鋼琴、攝影、游泳甚至對藝術的鑒賞上都專業得有些可怕,而且廚藝一流(雖然地中海的菜我鑒賞不來)。我把這個問題拋回給了他。結果他說,I have a lot of things. But I 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it very well. That』s my way of doing things, and it does bring me a lot of success.

比如練游泳,他可以做到每天都在泳池裡游六個小時,不停得鍛煉身體的每一塊肌肉,直到達成最完美的平衡。後來離參加奧運會只有一步之遙。比如練攝影,他可以做到幾年來每天都背著相機出門,腦海里有一個畫面,就一個月天天都去同一個地方守著,直到光線視角都完美。比如練鋼琴,當年和他每天一起練習的姐姐,已經走上了鋼琴家的職業道路。

我瞬間覺得被灌了一碗濃濃的雞湯。Do one thing and do it very well。

2

《機器人叛亂》有一章講的是,你想慢慢得到你想要的,還是很快得到你不想要的。

裡面講到作為人類,我們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理性障礙——正如閱讀能力與智商的不匹配是閱讀障礙,理性障礙意味著理性與智商的不匹配。眾所周知,智商決定著人在演算法水平的認知能力,例如識別速度、短時記憶能力。而理性,則是幫助個人實現目標的思維能力,例如推理能力、認識邏輯意義能力。這兩種能力並非是同步的,智商高的人未必特別理性,同樣,理性的人未必智商就高。

認知心理學家喬納森巴倫曾經做過一個思想實驗。如果我們每個人獲得一種無害的葯,而這種葯可以增強人類的智商。試想一下,我們吃了這種葯,第二天就發現自己的工作記憶變強了,閱讀理解更快了。然而這並不會幫助我們更好得去實現我們的期待和慾望。通常情況下,人們還是做著他們平時做的事,只是變得更有效率一些。

因為實現目標,智商能起的作用是這樣的有限。而工具理性,才是保證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的根源。一個具有一般智力的理性思考者,也許在執行計劃的時候比較慢,然而根據工具目的分析,那個計劃仍然是最優解。相比之下,一個不理性的計劃,無論被智商多麼高的人執行,都無法最大化個人的效用。

作者斯坦諾維奇的本意是這章來論證,現代社會對於理性的怠慢,忽略了理性對於目標實現所起的作用。然而我發現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待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也似乎行得通。

當我的目的是掌握一件事,並且真正master it的時候,「什麼都嘗試,什麼都做一點」就是一種次優化的行為。真正的最優解很簡單:去做,並且做好。

在一個理性化的情況下,當生活被抽象得描述成一道選擇題,我會在「慢慢得到你想要的」和「很快得到你不想要的」中毫不猶豫得選擇前者。然而在現實面前,對於新鮮感的追求,卻使我不自覺得就走向了後者的道路,並且走得渾然不自覺。

3

所以我的one thing是什麼?

在現在這個階段,我的one thing應該是設計、藝術與創造力

你這個階段的one thing是什麼呢?

原文出自博客:ellendesign.github.io 一個我什麼都會寫點的地方。


推薦閱讀:

22歲的你在做什麼,有沒有人生規劃?
為什麼我能夠堅持每天鍛煉健身,但是不能堅持每天看書學習?這兩者有懶惰的理由的,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說說「努力到把自己感動」的經歷?
三本想考浙大要多努力?
優秀的人異常勤奮不是雞湯,是習慣

TAG:设计 | 努力 | 认知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