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最致命的打擊往往來自父母
這篇文章緊接之前的兩篇系列文章《孩子,你信不信我揍死你?》和《孩子的快樂就是某些父母最大的敵人》,這裡是第三篇,和第二篇一樣,有助於理解第一篇文章中看似普通家常而又毀人不倦的那些親子對話,希望這系列文章對大家理解自身的教育以及對後代的教育有所幫助。
——————
能欣賞一個人的,往往只能是比他更優秀的人——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因為很多家長的教育失敗根源都在於此。
對於很多家長而言,因為他們自己不夠厲害,所以需要依靠通過否定和打擊身邊的人來獲得滿足感,以證明自己的重要性,以證明自己不是最蠢的那一個。同樣,因為自己不夠厲害,總是無法突破思維的局限,生活在狹隘的條條框框中,無法理解他們狹小世界範圍之外的事情。
雖然這些家長在外人看來不算厲害,但是他們對於孩子生活的破壞力卻極為強大。他們不論在外人面前如何,他們在孩子面前始終是保持一種自以為是的態度;他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去打擊外人,孩子就成為了他們為了獲得自身滿足、遵循思維慣性的打擊對象。父母教育失敗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表層上的言語攻擊,而在於他們給孩子營造了一種錯誤的是非觀和世界觀。別看孩子表面上頂嘴,他們實際上是在某種程度上認可父母對自己的打擊的。
然而最可悲的事實是,通過打擊孩子這種方式,這些家長不僅沒能證明自己的聰明,他們反而成功地證明了這樣一件事情——他是個loser,並且他的孩子也會把這種loser血統傳承下去,因為教育方式和基因一樣會遺傳的。
有個孩子跟他媽媽說,我想學習畫漫畫。媽媽說,你趕緊給我學習去,少不務正業。
這孩子後來跟我說,他曾經對漫畫感興趣。我說,好呀,我正好在創作一系列漫畫故事,正缺一個漫畫家,你不妨給我簡單畫幾個人物原型出來,我們看看哪個風格比較合適。孩子聽了後說,我也不知道我能畫什麼風格,不知道畫不畫得好。我說,沒關係,咱們先畫了看看。反正我們也有打算給你請個畫畫老師,到時候你再多跟他學學就好。
還有個孩子跟她媽媽說,我想學習武術。媽媽說,你腦子裡就沒點正經事兒。
這孩子跟我說,他想學習武術。我問他,你為什麼要學習武術?他說他擔心萬一以後需要和壞人搏鬥的時候自己打不過壞人。我說,這個理由很充分,這樣吧,凡事都有個優先順序,咱們先把你的成績搞上去穩定下來,我就去給你找個散打教練如何?他感到非常滿意。他滿意並不僅僅是因為我的說法比較緩和,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我並不是在敷衍他,因為合適的時候我真的會滿足他——獲得這種信任當然不僅靠這一段對話,還要靠自身的人格和自身的信用。
第一段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很多中國的家長的眼界是非常狹隘的,他們對人和人的能力並沒有真正的審美和辨別能力。為什麼他們只認分數?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讀不懂題目,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並不能理解每一項技能本身的價值。他們不懂畫漫畫其實是一項很有用的表達自我甚至是將來養活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懂競技遊戲打得好是一種對大腦的極佳鍛煉以及極佳的交友特長,他們不懂體育運動做得好是對身心的最佳獎勵以及結交異性的加分項,他們不懂熱愛寵物飼養或者更加深入的生物知識很有可能會成為孩子走進更高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二段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很多中國家長並不懂得如何合理「拒絕」或者「延緩」孩子現階段不合理的請求。中國人有不少喜歡打太極的,其實太極不僅僅是強身健體,它更是一種哲學理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的時候借力打力,以柔克剛。當然了,會把這招用在教育上的父母少之又少。每當他們的孩子表達了一種觀點或者學習興趣,有些父母上來就直接拒絕,他們認為孩子在迴避目前的困難,在給自己不學習找個借口。要我說,這就叫做,你心中有佛,則看孩子像佛;你心中有屎,則看 像屎。
中國的父母們很少有能夠欣賞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的,相反,他們選擇無情地打擊和嘲笑自己的孩子。孩子提出觀點和要求,父母不去看它裡面合理的地方,偏要去挑它不合理的地方——你說,你說孩子能高興么?能喜歡自己的父母么?我一點兒也不懷疑很多孩子表達自己的興趣同時背後也隱藏著或多或少找借口逃避困難的成分,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其中合理的部分——為什麼他的興趣是這一項而不是另一項?那是因為他多多少少還是真有些興趣和熱情在裡面的。這些東西在很多父母眼裡看來是一文不值的,但是我卻認為這種自發的求知和求索才是真正寶貴的東西,是我最不忍心破壞以及最想幫助它們生根發芽的東西。
即便是我所說的最糟糕的情況,孩子提出發展自己興趣的要求僅僅是因為逃避在學習中的困難,我們的父母們也沒有必要以赤裸裸地戳穿孩子的這種「陰謀」為榮——不要以為戳穿這種東西很了不起,因為有些東西其實在是太顯而易見不過了,真正難的不是戳穿,而是如何把孩子引上正軌,做到這一點,要學會給孩子留點兒面子。我們都知道沉迷遊戲不好,但是知道這個道理不等於能夠幫助自己的孩子回頭是岸。我們要知道戳穿孩子借口的最佳方式不是通過言語上的斷然否定,而是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試一試。要知道口說無憑,你越說他干不好一件事,他越覺得自己能幹成這件事,哪怕他一開始本身對此事並沒有真正的信心。
當然了,我們的很多父母不僅不可能這樣深層次地思考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還以不斷地挫傷自己的孩子自信和自尊為樂,為什麼孩子總是失敗,因為父母希望證明自己的孩子不行。大家先別笑,有些話說起來荒唐,但是卻是非常殘酷的事實。我請問,假如一個父親天天罵自己的孩子笨,怪他不上進、不努力,倘若有一天孩子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想向父親邀功,這父親是更可能真誠地讚賞表揚他呢,還是簡單說句好話(甚至不說)然後繼續諷刺挖苦以及「激勵」他繼續保持原來的樣子呢?如果父親就這麼承認孩子的成績,他之前罵他那些話怎麼辦?全部收回嗎?
我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不可能。有些話,說多了,也就成了真的。
能真到什麼程度?
首先,父母會當真,如果有一天孩子做了他們計劃之外的好事兒,他們不是感到高興,而是感到焦慮,因為孩子和他們心目中的孩子不一樣,他們害怕這個樣子,他們害怕自己的「計劃」被破壞。
其次,孩子會當真,別看他們嘴上和父母頂嘴,他們在這種長期的壓抑環境中,他們已經慢慢接受了自己就是Loser這個殘酷的現實,一個被父母營造出來的比現實還真的現實。
故事的必然結局就是,父母嘴上說關心孩子實際上嫌棄孩子,父母口中說愛孩子只不過是控制孩子的理由,卻沒有成為幫助和引導孩子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而這樣的孩子一直表現不良也就印證了父母的觀點是對的,他們對孩子的嫌棄和指責都是「很有遠見」和「眼光獨到」的。換言之,孩子成不成器並沒有成為父母對關心的東西,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說的話對不對,自己說的話有沒有權威,以及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給自己帶來虛榮和面子。
如此以往,惡性循環;孩子越來越不成器,父母越罵越有理;孩子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渴望自由和獨立,父母越來越相信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需要集權以及高壓處理。
到頭來,孩子既沒有本事也沒有資格做一個開心的孩子,父母嘴上罵著,心理焦慮著,同時也在可恥地「滿足」著——滿足於自己的教育理念,滿足於自己的「正確判斷」。
借用大話西遊裡面周星馳的一句話——現在大家滿意了吧?!!!
——————
有些讀者覺得我對一些父母的批評有些過分了,我只想告訴幸運的你,你很可能沒有見過那些和你不同的可憐的孩子,他們在中國非常常見,他們真的需要幫助。我所講述的內容沒有一條是編造出來的,請不要對這些可憐的孩子站著說話不腰疼。
你以為豆漿都是甜的,那是因為你的父母和周圍的人都這麼說;你以為「老的無過,天無過」,那是因為你的父母和周圍的人都這麼說;你以為香蕉不能當主食,那是因為你的父母和周圍的人都這麼說;你以為寫了作業就能變成好學生,那是因為你的父母和周圍的人都這麼說——父母給孩子編織了怎樣的世界,孩子就會生活在怎樣的世界裡,就算他們覺得有諸多不妥,他們也毫無能力擺脫父母對他們的不良影響。打破這種「愛」的牢籠別說就靠我這一篇文章了,哪怕再來個100篇也解決不了中國家長普遍的教育問題。
有個詞叫做「命」,我知道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它的束縛,但是我也不可能坐視不管,無動於衷。
任重道遠,與君共勉。
推薦閱讀:
※BBC又來開孩子眼界了丨自然科學愛好者必備資源
※應該如何勸說一個想要退學做遊戲視頻的孩子回校讀書?
※不一樣的教育 - 參觀 HS Academy
※未婚先孕做了人流,父母又因出軌鬧離婚,陷入僵局,如何面對之後的生活?
※如何讓我初一的妹妹學習上走的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