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對世界格局的意義之大,卻很少有人知道
38年前的今天,正值中越戰爭爆發。
現在國內有關中越戰爭的資料非常稀缺,我們費了很大力氣收集到的信息現在看來許多都難辨真偽,所以我們認為對中越戰爭的研究應慎之又慎。
一個外國學者在去年夏末已經寫就了第二篇分析報告,後根據網友提供的資料對許多細節作了相應的修改,但仍然被他們的上司以文章過於親華、過於讚譽鄧小平為由而加以否定。
而我看這篇文章有相當大的價值,於是將它推薦給大家,標題沒有更改,這就是下面即將奉獻給大家的《中越戰爭——冷戰的轉折點》一文。
最後,在此中越戰爭爆發38周年到來之際,向中越雙方在戰爭中死難的10多萬軍人和平民表示深深的哀悼!向親歷這場戰爭的中越雙方數百萬軍人和平民表示深深的慰問!
中越戰爭——冷戰的轉折點
冷戰的轉折點其實就是1979年的中越戰爭,這場規模有限,時間短促,方式落後的戰爭當時雖然引起整個世界的震動,但不久就被人遺忘,沒人會想到從這一年開始,僅12年整個蘇聯東歐集團就徹底崩潰。而在此之前的34年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盡各種辦法削弱蘇聯,都收效甚微,蘇聯在1979年反而達到了其擴張的巔峰。
(一)中國在冷戰中的特殊作用
蘇聯在這麼短的時間戲劇性地崩潰,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儘管蘇聯崩潰22年來各種各樣的評論層出不窮,已經發表的著作和政論文章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的一個關鍵的因素卻論述不多。
那就是中國在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之間發生了戰略角色的轉換:中國從蘇聯名義上的盟國變成了美國事實上的盟友,而完成這一轉換的標緻就是1979年的中越戰爭。
1945年以後的世界是美國和蘇聯分而治之的世界,但不論對美國還是蘇聯,中國的態度無疑都非常重要,中國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和份量不是美國和蘇聯以外的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替代的。
不論中國加入蘇聯和美國的哪一方,另一方都會受不了。
從1945年往後的40年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都有一些衛星國或小夥伴背叛。
蘇聯方面是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埃及等。
美國方面有古巴、法國、委內瑞拉、伊朗、尼加拉瓜等。
這些衛星國或小夥伴要麼加入了對方的集團,要麼遊離於東西方之間,要麼重新又回到了主子的懷抱,但不管他們採取什麼措施,都沒有撼動蘇聯或美國的世界地位,也沒有影響冷戰的整個格局,這些國家的離開或加入對美蘇雙方來說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中國就不同了,中國在冷戰的前期加入了蘇聯為首的東方,美國跟著就開始倒霉,險一險崩潰;中國在冷戰的後期脫離蘇聯又加入了美國為首的西方,蘇聯跟著也開始倒霉,最終走向了崩潰。
跌了跟斗的美國並沒有認真吸取教訓,而是急於在別的地方重新找回面子。那時的美國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力量的有限,所以12年後,即1965年,美國在越南又介入了一場跟中蘇的對抗。儘管中蘇當時已經公開決裂,但在越南共同對付美國這一大事上,卻是一心的。1965年時的蘇聯和中國當然跟195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美國在越南遭到了比在朝鮮更大的失敗,不僅美國軍隊被迫全部撤走,而且親美的南越也被親華親蘇的北越整個吞併。
那時的美國還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力量的有限,所以12年後,即1965年,美國在越南又介入了一場跟中蘇的對抗。
儘管中蘇當時已經公開決裂,但在越南共同對付美國這一大事上,卻是一心的。1965年時的蘇聯和中國當然跟195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美國在越南遭到了比在朝鮮更大的失敗,不僅美國軍隊被迫全部撤走,而且親美的南越也被親華親蘇的北越整個吞併。
1965年時的蘇聯和中國當然跟195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美國在越南遭到了比在朝鮮更大的失敗,不僅美國軍隊被迫全部撤走,而且親美的南越也被親華親蘇的北越整個吞併。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是美國建國以來遭受的兩場最大的挫折,前者被世界公認為美國的失敗,後者更是美國自己都承認的失敗。
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時,美國的民心、士氣都跌到了歷史的最低谷,整個國家也處於分裂的邊緣。
切膚之痛讓美國深切認識到不能再在以一敵二的劣勢環境中繼續硬挺,不然強大的美國一定會走向崩潰。
中國是個不能小看的獨立對手,既然美國不能同時打倒兩個巨人,那就得想辦法把他們拆散,各個擊破。
由於當時美國的主要威脅還是蘇聯,中國又跟蘇聯接壤,聯蘇擊華只能讓蘇聯人得實惠,所以美國人經過考慮自然就選擇了聯華擊蘇。
高傲的美國人於是放下架子開始向中國示好,而在此之前中蘇之間的分裂、論戰以及邊境武裝衝突也為美國戰略目標的轉移創造了契機,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這對不共戴天的敵人開始化敵為友。
就在美國人向自己的既定目標一步步邁進時,蘇聯卻仍然執迷不悟。
斯大林在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上跟羅斯福一樣沒把中國當回事兒,5年後他也不知道自己與毛澤東簽定了一項什麼樣的條約。
那是蘇聯走向世界帝國的根基,蘇聯在冷戰期間所取得的種種優勢都跟中蘇同盟有關,所以蘇聯的世界戰略應該是千方百計地拉住中國這個最有份量的盟友,其它的事情都應給鞏固中蘇同盟讓位。
但是斯大林卻把中國當成了一個不聽話的討厭跟班,連美國對英國那樣的尊重都沒有。
斯大林之後的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也沒能跳出這種慣性思維的桎梏,仍然象對待南斯拉夫那樣對待中國,疏不知中國可不是南斯拉夫那樣的小國。
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對中國的態度很可能是俄國人歷史上對中國滿清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極端蔑視的一種自然延續。
這種態度美國同期的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多多少少也有,但是朝鮮戰爭後美國人的態度已經開始轉變,到了越南戰爭後期則徹底改變,重視和尊重起中國來。
而這時的蘇聯人還是老樣子,1975年蘇聯人對中國的態度跟1945年時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而且直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前,蘇聯人還是不習慣美國以外的國家跟自己平起平坐。
從美蘇對中國不同的認識和態度上,可以看出蘇聯人思想的頑固、思維的滯後和眼光的狹隘,以這樣的思想、思維和眼光當然不能引領世界,這也是蘇聯最終失去中國這個最重要的盟友,在冷戰中失敗的主要原因。
不過從20世紀70年代前半期的形勢講,蘇聯還有機會不陷入與中美對抗的泥潭。
因為當時中蘇同盟條約的期限還沒有到期,尼克松訪華也沒有形成事實上的中美聯盟,雙方還處於初步的試探中,而且兩國內部都有強烈反對中美接近的聲音。
不久尼克松因此深陷「水門」,而中國的「四人幫」也興風作浪,如果蘇聯人這時抓緊時間改變策略,完全可以避免以一敵二的戰略窘境。但就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越南人的弄巧成拙卻讓蘇聯最後一絲希望化為泡影,而美國則暈頭轉向地接受了夢想成真的現實。
但就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越南人的弄巧成拙卻讓蘇聯最後一絲希望化為泡影,而美國則暈頭轉向地接受了夢想成真的現實。
且看下回:中越戰爭對世界格局的意義之大,卻很少有人知道(二)越南的悲憤和夢想
推薦閱讀:
※特朗普當選,是否預示著中美俄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澳洲世界地位和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情況?
※白俄羅斯總統為什麼要帶他兒子來閱兵?
※如何用武俠小說來描寫當今世界各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