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勞損與關節炎之間,差了那麼幾聲彈響

本周六晚的「膝骨關節炎」的知乎Live 重新認識膝骨關節炎 開通報名才一天,一大堆有關於「膝蓋」的問題就開始絡繹不絕,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包括以下幾條——

膝蓋里嘎啦嘎啦地響,還伴有疼痛,會得關節炎嗎?

膝骨關節炎和膝骨關節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半月板損傷/軟骨缺損有沒有治癒可能?

運動時候膝蓋出現彈響該如何保養?

隨著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的普及,對於骨科疾病的認識,大部分人更多的關注到運動工學和生物力學層面,根據具體的部位,分析對應的解剖結構,並提出有針對的鍛煉方法,讓大家在理解的前提下糾正體態,預防退變加重。

然而,疾病畢竟是疾病,簡單的預防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當頸椎病發展到脊髓壓迫的程度、當脊柱側彎發展到不得不進行手術矯正的程度、當關節勞損發展到關節炎的程度,我們就不能在盲目依賴於那些據說靠譜、簡單易行的小鍛煉小方法了。

當不適癥狀上升到疾病層面,更深層且更複雜的炎症、代謝、凋亡這些生物病理機制都會一級一級地慢慢被引發,這些才是大家去醫院做檢查治療開藥所必需認清的「疾病核心」

可惜,相比於宏觀形象的解剖和生物力學理論,細胞生物學、病理生理學相對抽象的知識樣貌在無形中拉高了科普的門檻,科普作家很難用「人話」說清楚,讀者也會因為不理解這部分內容而選擇性跳過。

吐槽歸吐槽,總要想一些有意思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我嘗試了下,用手繪的方法,讓抽象的知識顯得形象易懂一些,這次就先從「關節炎」的炎症開刀,讓我試著用——

四幅圖說清楚關節炎形成機理

第一幅圖

還是不能免俗的宏觀介紹一下骨關節的基本解剖結構。

以膝關節為例,在上下兩根骨頭(股骨與脛骨)的表面上,有一層光滑有彈性的「關節軟骨」。它們的作用主要是吸收我們站立走路時候體重對於骨面的衝擊,減少骨骼內部的應力,減少骨折發生風險。

摩擦力與活動範圍和表面壓力都有關係,大負重的頻繁摩擦會使關節軟骨更容易被磨損殆盡。

所以根據這一原則,我們會建議通過減少體重和中強度的鍛煉來保護我們的膝骨關節炎。

第二幅圖

視線再聚焦一點,除了骨與關節,我們來到組織細胞層面。

關節是一整個結構的總稱,除了關節軟骨以外,在兩塊骨頭之間還有一層滑膜包裹住整個關節間隙,其中灌滿了關節液,使得整個關節呈負壓狀態,液體的滲透壓(液壓)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吸收衝擊的裝置,它們用來保護關節軟骨不備過度地磨損。

滑膜上分布著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用來營養關節,並把關節里代謝的垃圾及時的帶走。在滑膜上還有兩種細胞,一種細胞負責吸收關節軟骨磨損下來的小碎片(深藍色),而另一種細胞負責釋放關節液進入關節腔(紅色),使關節腔內部有對抗外力足夠的液壓。

第三幅圖

關節炎的病理生理狀態。根據病理改變和伴隨癥狀,「骨關節炎」的進展主要分為三步。

1. 頻繁的勞損,使得關節軟骨不斷被磨損,關節碎片遊離於關節腔的滑液內。

此時關節內外都存在一定的不穩狀態,活動時伴有彈響也主要集中在這一階段,但此時疼痛並不明顯。

2.滑膜吸收關節軟骨碎片,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參與免疫反應,產生局部組織腫脹併產生炎症。

此時因為關節內部滑膜及韌帶組織腫脹,活動時的彈響聲更大並且更頻繁。

3. 炎症反應刺激到膝關節的神經網路

此時,因為炎症因子頻繁刺激神經末梢,疼痛會比較明顯,且隨著勞損的加重,炎症和疼痛會不斷累積加重。

第四幅圖

關節炎病理過程的組織細胞層面

關節軟骨被磨損下來的軟骨碎片(「關節鼠」)在關節腔里到處遊離,拖離軟骨表面後,它們就成了我們身體的異物了,免疫系統都會捕捉它們消滅它們,戰場上留下的就是「炎症反應」。

當遊離的軟骨碎片靠近滑膜時,滑膜上的細胞就會把它們包裹住,吸收掉,並由滑膜內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進一步消化它們,因為反應比較激烈,會在滑膜部分產生炎症,形成所謂的「滑膜炎」,刺激到神經會有頻繁的疼痛發作,這也是骨關節炎最早期的炎症癥狀。

好了,關於「骨關節炎」病理過程的手繪科普就到這裡了。

想要知道「骨關節炎」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具體方法和原理嗎?

腦洞大開的我還有一大堆手繪示意圖呢。就在本周六知乎Live「重新認識膝骨關節炎」的預告片中—— 孫悅禮 的 Live -- 重新認識膝骨關節炎

如果看不明白預告中這些備課的手繪圖,我在直播里親自說給你們聽每一處細節~

Live開始前的預熱期我想多聽聽大家的各種困惑,同樣地,我也會負責專業地一一回復大家關於「膝骨關節炎」的問題。

期待與你在Live中相遇!

知乎Live鏈接 重新認識膝骨關節炎

======================================================

年前在知乎一共做了三期Live講座,都獲得五星好評和非常不錯的反響,如果對頸腰椎及骨質疏鬆有疑問的,可以移步閱讀Live的文字整理稿:重新認識頸椎病,重新認識腰椎病,重新認識骨質疏鬆;或直接進入Live平台收聽第一手的內容: 知乎 Live-重新認識頸椎病, 知乎Live-重新認識腰椎病,知乎Live-重新認識骨質疏鬆。

如果有關於骨科疾病的私人問題需要諮詢,歡迎整理後在我的值乎孫悅禮「值乎」里向我提問????

講者介紹:

孫悅禮,骨科醫學博士在讀,從事醫療工作八年,目前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作為訪問學者參與多項有關肌肉和骨骼的生物力學與轉化醫學研究。目前在實驗室主要承擔項目下屬於NASA(美國航天航空局),研究主要關於宇航員在太空失重狀態下如何保持肌肉骨骼強度。

「醫學科研在快速發展,醫學實踐不可避免的會慢上幾拍,而醫學科普卻永遠原地踏步, 就好像窗戶紙一樣,雖然一捅就破,但若是沒人幫你捅破,你可能就會被那窗戶紙擋住終生的視線,乃至於真相雖然實際上真的就近在咫尺卻完全看不著…… 我願意成為那個捅破窗戶紙的人,用自己的方式做出一點嘗試。」

推薦閱讀:

花椒網:10種錯誤的催眠方法
科學家終於搞清楚了濕疹的病理
視力,你真的會查嗎
防藍光,有必要嗎
高度近視,要小心

TAG:膝盖 | 关节炎 | 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