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朝是所謂的「君合國」嘛?

由於居住地及個人偏好的原因,俺作為一隻秦嶺野生熊類,見慣如下圖風格的漢人,所以天然對游牧民族有好感,自然也不待見那些嫌棄腥膻氣的傲嬌皇漢,不過這裡看到幾位少民朋友熱乎乎地這位姨學後進點贊,忍不住還是要黑一發了。

這些姨學後進的觀點,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新清史的基本觀點:

概括一下,意思就是現代中國,實際上是不同的主權國家合併而成的,而這些主權國家包括中原地區的漢人中國、新疆的東突厥斯坦、西藏國、滿洲利亞等等。而構建這個基礎的清朝,其實就是個類似於奧匈帝國、波蘭立陶宛聯邦之類的君合國。

什麼是君合國呢,意思就是一個君王,但是身兼不同國家元首,臨時拼湊幾個主權國家為一個。

這其中有什麼隱含的意思呢,不言而喻,意思就是說大一統的中國天然是非法的,臨時的。

這種觀點嘛,其實還挺有誘惑力的,因為畢竟是國際先進史學觀點,所以許多科班大拿身體是很老實的,非常喜歡給這種觀點洗地貼金的。他們的老師前輩努力批駁,他們自己卻悄悄嘀咕,諷刺這些老頭被意識形態蒙蔽了雙眼,似乎只有洋人和拾洋糞的他們才是客觀。

其實說實話,否認清朝是君合國真正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然而自詡客觀的洋奴們是否能捫心自問,他們自己認同的觀點是不是同樣也是洋人的意識形態呢?

首先說,君合國這個概念,適不適合中國古代?

其實無論是君主制、僭主制、君合國之類的政治概念,都是歐洲人用以研究歐洲史的概念,是很適用於歐洲史的。因為在歐洲,不存在所謂大一統帝國,古羅馬這樣的怪胎早沒了,所以這些概念用在歐洲非常合適,然而中國呢?中國還真是有特殊國情的啊,古代中國就沒有什麼外交概念,能適用列國林立的歐洲政治概念嘛?肯定不能。

論證清朝是君合國的最大證據,就是游牧民族地區的管理不同於漢人地區,他們認為清朝君主的頭銜是清朝皇帝兼韃靼人的可汗。這種說法在網上很流行啊,還有惡搞者編的這類中國統治者稱呼,譬如什麼「漢地十八省天子、韃靼人的可汗、西藏宗教的護法王……」之類的稱呼。其實就是個惡搞,根本沒啥實際意義。因為中國皇帝的頭銜就一個,是具有獨一性和排他性的。

這個頭銜在漢語叫「皇帝」「天子」,在阿爾泰語系就叫「可汗」,而在其他語言稱呼更是五花八門,譬如波斯人的稱呼「法格富爾」,以及現代歐洲人的對譯「Emperor」,只是一個稱呼而已。皇帝並不是中原統治者的專有稱呼(因為越南、朝鮮也有稱帝史)。可汗也並不是阿爾泰語系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因為可汗的概念更複雜,成吉思汗這種級別的叫可汗,劉武周這種級別的純漢人軍閥那也是可汗)。中國境內,乃至於包括中亞在內的廣大亞洲區域,就沒有嚴格意義上類似歐洲「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這類歐洲封建特色濃厚的法理頭銜。最簡單的例子,譬如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這四個南方王朝的國號,都是中原地名,然而他們的核心領土卻在「吳越」。中亞最偉大的征服者帖木兒至死都沒有名副其實能配得上他統治領土的「高級頭銜」,甚至給明朝的國書中還假惺惺地自稱「臣」。這種情況,其實反倒是歷史的主流。而歐洲那種布局嚴格的封建制,其實反倒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僵局而已。

這其中還能上溯到兩個概念,一個是唐朝皇帝的「天可汗」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元朝皇帝的「汗號」問題。因為這兩個王朝,在所謂「頭銜」問題上,似乎都比連汗號都沒有還被某些人腆著臉說有「內亞性」的清朝更有歪曲的意義吧。然而,這兩個問題也根本都不是什麼問題。

第一,天可汗的確是個汗號,不過是意譯,音譯是騰格里可汗或者史料上經常出現的「登利可汗」。多民族帝國語言眾多,所以不同語言的百姓對皇帝的稱呼肯定不同。而可汗這個稱呼恰恰就是阿爾泰語系百姓對中國皇帝最簡單最直觀的稱呼了。譬如古突厥碑銘,無一例外地稱呼唐朝皇帝為「桃花石可汗」也就是「漢人的可汗」,而並沒有區別下說我們的老大才是可汗,你們的是皇帝云云,可汗和皇帝是兩個概念之類的……

其實說白了,許多歷史愛好者就是喜歡鑽牛角,對實際存在在歷史中許多概念範圍比較模糊的詞語非要以現代人的概念理解。所以說,草原各部對唐朝獻上「天可汗」的尊號,實際是個很不起眼的小事。因為草原人的概念里皇帝跟可汗沒啥兩樣,不過都是最高統治者罷了。而古代中國的歷史學者,也並沒有對「天可汗」這個詞語做過多理解,因為這個汗號並不見得多高多大,後突厥和回紇汗國時期,登利可汗這樣的汗號層出不窮。「天可汗」並沒有什麼特殊意義,唯一的意義就是草原貴族以他們自己的習慣尊崇中國皇帝,表示服從罷了。而「天可汗」之所以在如今知名度這麼高,其實還是我國許多歷史科普作者不熟悉草原游牧部落,腦補了「天可汗」是個極高頭銜的緣故罷了。

所以說,「天可汗」的意義,就跟農村老頭嘴裡「國家主席就是皇上啊」這種意思差不多。因為游牧民族不懂漢語,你還能讓他們怎麼稱呼中國皇帝?

第二個,就是元朝的汗號問題。

首先,看這個圖:

看見什麼了嘛,「成吉思皇帝」,嗯。大夥都知道,大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如果按照某些人鑽牛角的精神,那麼在忽必烈之前,成吉思汗、窩闊台汗、貴由汗、蒙哥汗等等那都不是皇帝了。然而……

就像草原民族不懂漢語,將中原皇帝稱作可汗一個道理。成吉思汗的勢力已經深入金朝內地,需要統治大量漢人百姓,自然也就入鄉隨俗了。所以成吉思皇帝、蒙哥皇帝這類稱呼自然也就出現了。而元朝建立後,忽必烈也並未廢除汗號,這原因也很簡單,蒙古貴族的漢化程度是比不了滿洲人的,你告訴蒙古貴族什麼叫謚號什麼叫廟號什麼是年號多累啊,留著蒙古特色的汗號則是非常可行的選擇了。那麼即便如此,元朝就能算君合國了嘛?怎麼算啊?算什麼和什麼的合併啊?難道算嶺北行省和其他行省嘛?搞笑嘛。

頭銜一大堆,那是臣子的標配:

而君合國的概念,其實也是非常富有基督教意味的。因為在歐洲特色意識形態上,無論皇帝還是國王,其實不過還是權力比一般臣子大的臣子,所以他們需要頭銜明確權責及領土人民,以便更好地服務於神靈。

然而對於中國,你要說專制也好奴性也罷,或者說自大成狂坐井觀天也罷。反正就是這樣了,中國的皇帝的權責是近乎無邊無際的,領土人民的概念更是比較模糊,明明是敵國卻要人家稱臣(譬如明與北元),明明是自己統治的人民卻還視為「化外之民」(譬如幾乎所有王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態度),尼瑪不按歐洲大爺的套路走啊。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的意識很早就有了,所以頭銜對於中國皇帝來說,是毫無意義的。無論是叫「皇帝」「真主」還是「天子」還是「大聖」「君」「官家」「上頭的」「聖君」乃至於「可汗」……都沒啥區別。

因為中國皇帝是真心以為自己是地球酋長,全世界所有統治者都比自己低一等啊。不然奇葩的我國特色外交「朝貢」是怎麼出現的?

而現在中國人雖然早就沒有了這種覺悟,但是老祖宗中二的思想和行為產生的獨特政治概念,怎麼也用不著後代子孫按照別人家的規矩拆分吧。


推薦閱讀:

南明史:1644—1647年
民主制容易被不講規矩的低級野蠻人利用,文明制可以杜絕嗎?
古代宮裡的嬪妃為了生出皇子,會不會到處尋找偷情的機會?
清朝人為什麼要剃頭留辮子?
清朝各皇帝的牌位還在故宮嗎?

TAG: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