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啥樣?

作為從13年開始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人,來聊聊互聯網金融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互聯網金融為什麼會產生

傳統金融部門是有缺陷的,過去中國只有一家金融機構,那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因為那個時候是計劃經濟,什麼事情都由中央搞,不需要金融中介。隨著計劃經濟逐漸轉向市場經濟,原有的單一金融機構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隨後開始建立各種金融機構。

到了今天,無論是機構的數量還是資產的規模,中國的金融機構都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但是我們是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機構,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在資本國家,資本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是在中國,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導致很多人面對高槓桿問題,絕大多數要借個錢,融個資都得負債了,通過股權市場的融資就不會增加高高槓桿。

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干預比較多。這包括對利率的干預,對匯率的干預,對跨境資本的干預等,這就面臨著在金融資源的配置中市場如何發揮作用的問題。

第三,中小企業融資難。資本是逐利的,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銀行覺得利潤不高,同時風險也比較高,不願意碰這一塊。根據央行徵信系統的數據,在8.8億人當中,只有3.8億人曾經獲得過信貸,也就是說5億人沒有獲得過貸款。中國的M2佔GDP百分比在全球都很高,中國人由於天生的不安全感,是全世界最愛存錢,為什麼銀行佔有這麼多錢,中小企業還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巨大的市場空白留了下來,有需求就有市場,過去是民間借貸,後來是影子銀行,現在是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滿足不了的需求,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

二、互聯網金融為什麼能夠發展起來

第一、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立。20年前很少人有手機,10年前很少人有智能手機,現在人手一部手機,這就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解決了基本的基礎設施問題。

第二、互聯網解決信息不對成問題。過去你想理財,除非你是做金融行業的,不然普通老百姓根本找不到門道,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理財公司也存在獲客難的問題,想理財的找不到理財公司,理財公司照不到想要理財的人,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互聯網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第三、大數據為提供徵信數據。互聯網可以獲得海量的用戶數據,這就為徵信提供手段,想想你的芝麻信用分是怎麼來的,這就為解決徵信問題提供了突破口,降低運營成本,雖然說現在大數據這一塊一直在發展。

第四、政策紅利。由於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事物,同時又很好的彌補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的監管體制相對來說一直很寬鬆,政府也在持觀望姿態,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門才聯合發布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在這之前,平台幾乎上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政策靈活性很大。

以上的種種原因,導正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

三、互聯網金融的現狀

2007年有了第一家p2p平台,2015年12月底銀監會公布了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2016年8月發布暫行辦法。互聯網金融經歷了13年的發展、14年的爆發、15年的監管、16年的盤整這幾個階段,互聯網金融現狀呈現以下幾個態勢:

第一、監管紅利消失

由於早期處於監管空白,p2p的違規成本比較低,平台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偏離正常的創新軌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監管紅利,但隨著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雙責原則存管制借款上限等內容,監管正慢慢收緊。

此次出台的《辦法》細節明確,相關規定嚴格、整改時間從18個月縮短為12個月,在此期間p2p平檯面臨著小額分散、銀行存管、申請ICP許可證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監管政策的收緊,p2p行業的套利機會顯然沒有以前多了,產品和模式上的創新更是急劇收窄,今天很多平台另闢蹊徑,貼上「金融科技」標籤,來從更大範疇上躲避監管,但是監管紅利的消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監管的到來,很多p2p平台紛紛倒下,不良的p2p網貸運營平台加速退出,行業逐漸進入正軌。

第二、利率紅利消失

所謂的利率紅利是早期用高利率來吸引用戶,早期平台憑藉著高於傳統理財一大截的高利率來吸引一大批投資人,但是隨著行業降息潮的頻繁上演,高利率的平台在慢慢衰減。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12月底,p2p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61%,這是今年以來p2p行業綜合收益率連續第11個月下跌,利率的下跌對整個行業是利好,但對於中小平台更像是一次行業大考。

p2p行業的利率之前畸高,利率的整體下降,顯然是對行業有利的,是行業回歸理性的表現。

但是對於中小平台就像一次考試了,這兩年來,銀行多次降准降息,導致社會融資成本降低,融資渠道增多,更多的優質資產流向好的融資渠道,p2p行業為了保持資產端的競爭力,只能降低利率。過去是銀行借錢難,現在銀行借錢容易,利率還低,那我幹嘛向你借呢?為了降低成本,p2p平台只能降低給到用戶的利率,這就導致以前通過高利率來吸引用戶投資的平台必須降低給到用戶的利率,這就要求平台通過其他的運營手段來獲取用戶,減少獲客成本。

第三、流量紅利消失

p2p行業發展最為迅猛的是2013-2015年,被行業內譽為「流量為王」的時代,那個時候就像進入一片新大陸一樣,所有的平台都在跑馬圈地,逐漸形成了以「引流」為核心的競爭格局。

2013年以後,p2p行業內湧現了成百上千的新平台,這些平台在自身發展訴求和畸形競爭格局的引領下,也不得不捲入這場勞時傷財的「流量之爭」,隨著平台數量的越來越多和用戶增長的放緩,獲客成本越來越大。再加上行業發展這麼多年,業內已經出現了不少巨頭,大平台在資金成本和獲客能力上,中小平台很難與之抗衡,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導致流量紅利的消失。

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在監管來臨,流量變貴、融資變難的情況下,未來p2p的平台發展有以下趨勢:

第一、監管變嚴

根據現有的監管政策,2017年年初,各個省市都要向中央彙報p2p模塊整治情況,並給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形成「中央統籌、行業自律、專項整治」三大行動體系,如果說2016年是監管政策的頒布期,那麼2017年將進入到一個具體的執行期,監管政策的過渡期臨近,加速行業洗牌,2017年「合規」將成為互聯網金融平台發展的主旋律,也將成為先發優勢。在全行業合規平台只有7%的情況下,你率先合規,無疑就搶佔市場先機。

第二、90%平台會死,行業內平台併購、轉型、退出將成為趨勢

  • 銀行存管卡死一大批平台。

監管政策把p2p平台接入「銀行存管」作為必要條件,就是你平台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接銀行存管,截止2016年12月8日,全國共有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1620家,而完成銀行存管系統上線的共有124家,僅占正常運營平台的7.7%,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p2p平台還沒有和銀行搭上關係。

現在銀行方面目前對於p2p平台存管做法持謹慎態度,要求存管的平台要有真實的上市公司或者風投背景,這對於那些草根平台來說,根本沒有銀行願意接,銀行給平台存管,也變相給平台做背書,對於沒背景,有風險的平台,銀行是不願意接的,另外一個方面,接入銀行存管,一年動輒千萬的存管費用標準等等,這也是那些沒有資本實力,沒融到資金平台所能承受的,從上面的條件來看,銀行存管無疑卡掉了大多數的平台,除非政府下令,銀行必須無條件接入存管,否則90%的平台將會死去。

  • 備案登記卡死一大批平台

2016年11月28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工商局聯合發布了《網路借貸信息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要求已經設立的網貸平台,依據p2p網貸專項整治工作的安排,在各地分類完成處置後再申請備案登記,這種實名制就代替以往的牌照制,截止到目前,通過備案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不足1%。

銀行存管和備案登記者兩項政策卡死了一大批平台,在這種背景下,有些平台會選擇退出,有些平台會選擇轉型,也有一些平台會被併購。

第三、消費金融將興起

2016年末的時候,消費金融的話題興起來了。這是有原因的:

1、在監管政策發布以後,p2p受制於資產端的限額,只能做小額標的、小額理財。

2、作為普惠金融的一環,金融產品和服務場景化已是大勢所趨。一方面,線上的金融服務和多元的場景相結合,可以拓展出更多的消費方式和服務方式。另一方面,線下眾多的場景場景有轉型需求,與金融平台的對接可以大大拓展起服務範圍,降低門檻,提高效率。

3、消費資產風險可控。可以評估消費者的消費數據,建立一套可控的風控體系,這就是為什麼你有芝麻信用分,支付寶敢不要任何抵押就敢借錢給你,因為你的芝麻信用分高啊,而消費金融正好符合這一需求。

綜合以上因素,2017年資產端消費金融將是大家爭奪的重點。

第四、科技金融概念興起

2016年,區塊鏈、科技金融概念受到互金行業內人的關注,各大平台躍躍欲試。一方面這些平台想借這些概念來炒作自己,甩掉p2p的標籤,同時在監管越來越嚴格,平台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科技也許是它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區塊鏈、大數據徵信這些科技肯定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大推手,企業應該當作戰略來抓。科技驅動未來將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大趨勢。

總體而言,2017年仍然是互聯行業面對「大考」的一年,「合規」將會對行業進行洗牌,這對實體經濟、投資人以及合規平台的運營都是好事,行業將會更加健康的發展,未來,互金行業將會由事件驅動、政策驅動逐漸發展到科技驅動、創新驅動新格局。

互金問題歡迎交流,微信(yw5201a1

更多乾貨請關注微信公眾號:chanpinliu880

weixin.qq.com/r/xUi6oh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網貸的洗牌潮開始了
P2P到底是咋回事?
賣房300萬,吃利息划算可行嗎?
網貸的被監管之路(全集)

TAG:P2P | 互联网金融 | P2P网贷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