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中的那點事之一:三家分晉

第一章三家分晉

周威烈王是東周的第20任君主,在位24年。他去世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他封了三個候爵,分別是晉國的大夫魏斯、趙籍、韓虔;

這是三家分晉近三十年後,終於得到集團領導的正式承認。這標誌著,集團領導對子公司出現的不法行為,已經完全失去了say no的實力。

1、日暮西山的周王室

自從姬昌父子歷兩代之力創建大周集團之後,本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原則,將所有的地盤全分給了旗下上百個子公司,集團就保留了京城那點地。

剛開始這些子公司都挺規矩,就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過活,還能按時按量的給集團總部上繳利潤,每年也都會到總部開個年會,小日子過的都挺幸福。

但是,時間久了,世襲制度下的董事會主席越來越不像話,最經典的就是第十二任董事會主席姬宮涅,為了討情婦歡心,搞了個「烽火戲諸侯」。當然,人家必竟是BOSS,偶爾胡鬧一把也無傷大雅(烽火戲諸侯史上存疑)。但他想廢掉原太子姬宜臼,改立情婦的兒子姬伯服就有點作死了。

姬宜臼逃到申國,找他外公哭訴了一番。他外公申候也是個爆脾氣,完全不考慮後果,直接聯合了犬戎偷襲鎬京,結果姬宮涅和姬伯服父子被殺。戰後,申候就直接立姬宜臼為王,即周平王。

這就有問題了!

不管怎麼說,犬戎是你姬宜臼勾搭來的,你父、弟雖非死於你手,卻因你而死,怎麼說也是德行有虧,哪裡還有資格繼承王位?

於是,虢公翰為首的十多家諸侯又共同擁立姬宮涅之弟姬望為王,即周攜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奇特的「二王並立」時代。

而相較於集團總部的衰落,各子公司老總們的日子卻是越來越好,尤其是那些實力本身就比較強的子公司,除了開拓新地盤之外,也開始兼并一些業務不太好的子公司。總部被滅一事,讓他們發現原來所謂的董事會主席也不過如此。

結果就是周攜王治政二十一年後,因其治地妨礙晉國外拓,為晉文候所滅。五十年後,東周第二任君主姬林也在討伐鄭國的時候,在兩軍陣前被人射了一箭,只好狼狽退走。

落架的鳳凰不如雞,誠哉斯言啊!

自此,周王室在諸侯心目中的威嚴蕩然無存。

2、強大的晉

其實晉國和周王室還是有著比較密切的血緣關係。

作為大周集團旗下實力比較大的子公司,晉國先族姬虞是武王姬發之次子,成王姬誦之弟,當時封地於唐,為侯爵。後來經過數代的擴張,漸漸控制了陝西、河南、河北、內蒙等地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就改稱為晉候。

地盤大了,子公司又往下分項目公司,其中晉文侯弟弟的孫子被封到了曲沃(山西聞喜縣)任項目公司老總。但這貨並不老實,依仗實力強大,反過來把當時的晉候給做掉了,篡位自立。然後賄賂周釐王(公元前678年),讓他承認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並且將及爵位升格為公,謚號晉武公。

再後來就是著名的申生、重耳奪位事件,重耳繼位後,稱霸江湖,威振中原,所向披靡。自文公(重耳)起,經襄公、靈公、成公,至景公、厲公、悼公,號令諸侯百餘年,晉國霸業達到巔峰。

當時的晉國強大到什麼程度?

看一下地圖就知道,晉為三戰之地,其東齊西秦南接強楚,但晉卻數敗秦楚,並且一度包圍臨淄(齊國都城)。可以說,這百餘年來,晉國就是以天下為敵,卻屢敗天下之敵。可以說如果晉國一直這麼強大下去,或許就不用等到秦始皇出世天下就統一了。

但與此同時,危機也在朝堂之上漸漸滋生。

這個危機源於當年晉文公建立的一個軍政制度,叫做三軍六卿制。即全軍分上、中、下三軍,各軍設將、佐各一名,分別為上軍將、上軍佐、中軍將、中軍佐、下軍將、下軍佐。

不要以為這些職稱里有個「軍」字就都是軍職,牛B的是,他們不但管軍,還執政。而歷史無數次的告訴我們,軍政合一,必生禍亂。

可以說,自此制度建起之後,看起來晉國的國君是董事長,這六個人是部門經理,但隨著事業越做越大,這六個人慢慢的變成了董事會的世襲董事——董事長由董事選舉產生。

當董事們之間爭來斗去的時候,董事長就是裁判,可以制衡這些董事們。但遇到脾氣爆的董事,那就麻煩了,直接敢跟董事長拍桌子動刀子。就像趙盾董事就曾經當場將晉靈公給幹掉,欒書、中行偃兩位董事也有樣學樣的把晉厲公給搞死了。

晉國就在這些董事們的明爭暗鬥中走向強盛,晉國的國君在這種爭鬥中戰戰兢兢的維持著平衡,但當平衡被打破的時候,也就是企業破產重組的時候了。

終於,到晉定公時,軍政大權徹底落於六卿手中。

3、驕橫的智氏

最初所謂的六卿實際有十一個家族把持,輪流做莊。後來就剩了六個,到了晉定公的時候,就只剩了四個,分別為智、趙、魏、韓。其中勢力最大的為智氏,當時的家主名荀申,為下軍佐,被稱為智宣子。

這個智宣子想立兒子智瑤為世子,他的族人智果反對,說這個智瑤什麼都好,就是不夠厚道,如果立他,智氏必亡。不如立智宵。但智宣子不聽,智果就另立宗廟,脫離了智氏。

正如智果所說,這個智瑤即位以後,極為狂妄。他和韓虎、魏駒一起喝酒的時候,竟然戲弄韓虎和他的家臣段規。這就過分了,必竟大家都是同事關係,你瞧不上人家也沒必要侮辱人家嘛,憑空樹敵,何苦來哉?他的家臣智國也勸他,但他壓根就沒當回事。

驕橫的人往往會把別人一時的忍耐當成懦弱。

終於有一天(前455年),他找到韓虎,說是咱大晉本來是中原的霸主,結果南方那吳、越也學著咱們當霸主,咱們身為董事,不能就這麼看著公司沒落下去。我建議,一人拿出一萬股份(戶邑)給董事長,怎麼樣?

當然了,至於到最後能不能落到董事長口袋裡,那還不是他智瑤說了算嘛。

這也太欺人太甚了,韓虎當然不樂意了,但他的家臣段規勸他,說智瑤這貨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給他,他一定會打我們。不如答應他,他就會更加狂妄,就會找別人去要,別人不給,他就一定討伐,我們就能伺機而動了。

韓虎一聽點頭稱是,就派人把一萬戶邑給了智瑤。果然不出段規所料,這貨真的又跑去找魏駒要。魏駒聽了家臣任章的勸告,也老老實實的拿出了一萬戶邑給了智瑤。

終於,智瑤要到了趙無恤頭上。

趙無恤是趙鞅的庶子,其母為趙鞅從妾,並且還是翟人之女,所以趙無恤在諸子中地位極低。但是據說他被當時聞名天下的相師姑布子卿所看中,因此才得到了趙鞅的另眼相看。

相對於智宣子,趙鞅在立世子這件事上就聰明的多了。他把他的日常訓誡言詞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長子趙魯和趙無恤,讓他們好好記住。

過了三年,他問起兩個兒子,趙魯說不出竹簡上的話;再問他的竹簡,已丟失了。又問趙無恤,竟然能很熟悉的背誦竹簡訓詞;追問竹簡,他便從袖子中取出獻上。於是,趙鞅認為無恤十分賢德,便立他為繼承人。

順便提一句。這個趙簡子就是歷史上的「下宮之亂」,傳說中的「趙氏孤兒」中那個趙氏遺孤的孫子。

4、三家分晉

面對著驕橫的智瑤,趙無恤沉默了。想起七年前摔到自己臉上的酒杯,他還覺得隱隱作痛。終於,他緩緩而有力的說道:「土地是上代留下來的產業,到手的東西說什麼也不能再交出來。」

果不其然,智瑤聯合韓魏攻趙。趙無恤的家臣勸他出去避難,趙無恤問道:「我還能去哪裡呢?」

家臣:「長子城最近,而且城牆堅厚完整。」

趙無恤:「百姓筋疲力盡才修好城牆,又要他們捨身入死為我守御,誰能和我同心呢?」

家臣:「那邯鄲呢?那裡倉庫充實。」

趙無恤:「搜刮民脂民膏才使倉庫充實起來,又因為倉庫充實而讓百姓為我賣命,他們能與我同心嗎?」

家臣快要抓狂了:「那您說去哪裡呢?」

趙無恤笑了,他指著前方從容說道:「晉陽!那裡才是我們的地方。」

因為他知道,父親派尹鐸去治理晉陽時,給他的要求就是:

我不再乎你能徵收多少賦稅,我只要你把晉陽建成一道屏障!

於是,尹鐸到了晉陽,減稅安民,加高城牆,加固城防,為後來那決定性的一戰,奠定了基礎。

多年前,趙鞅曾經告訴趙無恤:如果有一天晉國發生禍亂,記住,去晉陽,找尹鐸。

趙無恤逃到晉陽以後,智、韓、魏三家也率軍趕到,並且立時對晉陽展開了圍攻。

趙無恤的應對辦法只有一個:固守。

守城需要的東西很簡單,只有三樣:糧食、城牆,還有民心。但想得到這三樣東西卻很難,不是誰都能做得到。而尹鐸沒有辜負趙鞅的信任,在他的經營之下,晉陽城這三樣東西都不缺。

所以,在圍攻了兩年之後,智瑤依然在望城興嘆。

但要說智果當年評價智瑤有五賢也沒錯,這貨還真不白給,竟然知道引晉水來攻城。也活該趙無恤倒霉,這時候正趕上雨季,結果水淹晉陽城。但更不白給的是晉陽城的百姓,都到這地步了,還在誓死抵抗,沒有一點投降的意思。

趙無恤固守晉陽,但他無援可待,他等待的是「變」!

智瑤巡查水勢,魏駒給他駕車,韓虎持戈護衛左右。智瑤見水勢之大,不由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亡人之國啊!」

這就有點當著和尚說禿驢了。要知道魏國的都城安邑(山西夏縣)有汾水,韓國的都城平陽有絳水。但魏駒和韓虎只是相互示意了一下,沒有說話。

智瑤的家臣疵提醒智瑤說:「您得當心韓、魏兩家。要知道我們調集他們兩家來滅趙,人家也不傻,知道趙氏亡了以後,就該到他們了。現在約定的是趙亡後三分其地,但你看晉陽被淹成這吊樣,糧食也快沒了,破城指日可待,可他們卻不喜反憂,要小心他們會趁機作亂。」

你說這種屬下的建議,您聽就聽,不聽就算。可這智瑤第二天就把這話告訴了韓虎、魏駒二人。韓、魏二人連忙辯駁道:「這就是小人之言了,目的是為了放鬆對晉陽的進攻,您可千萬別聽。要知道,這趙氏之地早晚可得,我們造您的反,那不是扯淡么?」

最終智瑤也沒聽疵的勸告,疵只好請求出使齊國。

趙無恤也沒閑著,他派張孟談出城,秘見韓、魏兩家,本來這兩位就心存疑慮,經張孟談一說,乾脆就同意了。

是夜,趙無恤攻下堤壩,掘開壩口,使水倒灌入智家軍營,韓、魏兩家趁勢掩殺,趙軍正面攻擊,大敗智瑤,又盡誅智氏全族,只有智果因早先另立宗廟,幸免於難。

5、刺客豫讓

豫讓,姬姓,畢氏。

這個姓、氏可能會讓人疑惑,在這裡簡單說一下。

在先秦時代,姓是干,氏是枝,循著姓可以追溯到先祖,而氏則是一個姓分離出去的宗族。比如這個豫讓,他屬於畢氏家族,這個畢氏家族又是姬姓分離出來的。而豫氏,則是畢氏的分族。

所以,當時的姓和現在的姓是兩碼事。再比如上面說的智宣子,卻又叫荀申,就是因為荀氏到了智莊子時,叔、侄畢在軍中,帥旗無法區分,因其中一系曾食采於智,另一系曾為中行將軍,故以智氏、中行氏區分。所以荀申又可以叫做智申,智瑤也可以叫做荀瑤。再加上伯(老大)、叔(老二)之分,這個智瑤又可以叫做智伯或伯瑤。

再往後秦滅六國之後,姓、氏漸漸合二為一,就固定下來成了現在的百家姓。

說回正題。這個豫讓最初是范氏家臣,後又給中行氏做家臣,但都默默無聞,至到做了智氏家臣,才為智瑤所重用。但沒過幾年,智瑤把自己給作死了。

問題是,這個趙無恤也是個狠人,他幹掉智瑤以後,把人家的腦袋做成酒杯裝酒喝。

這就過分了。豫讓很生氣,他決心行刺這個殺掉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傢伙。於是,他更名換姓,詐作受刑之人(太監?),進入趙無恤的宮裡掃廁所。趙無恤上廁所的時候,覺得不對勁,就把豫讓給抓起來。侍衛們想殺他,趙無恤把豫讓給放了,並且還說:「智瑤沒什麼後人,這個外人卻想為他報仇,是個好漢子,我以後小心點躲開他就行了。」

但豫讓並不死心,他往身上塗上黑漆,讓自己的皮膚像得了癲病一樣,還吞下火炭讓自己的嗓音變得沙啞,在街市中乞討,連他老婆見了都不認識他。

他朋友給他出主意說:「以你的才能,到趙無恤帳下當個家臣輕而易舉,到時必然能找到機會接近他,然後再刺殺他不是輕而易舉么,何苦要搞成這樣呢?」

「不!」豫讓肅然道,「如果以他臣子的身份而刺殺他,這是對他有二心。我現在乾的事是很難,但可以讓後世那些心懷二心的臣子感到羞愧!」

後來,趙無恤出宮,豫讓伏於橋下,卻驚了趙無恤的馬,再次被捕,引劍受戮。

6、三家封候

趙無恤覺得自己為庶子,反倒成了家主,就對哥哥趙魯頗感過意不去,所以就想立趙魯的兒子趙周為繼承人。於是,在滅了代國以後,就把趙魯的兒子趙周封到代國去了,可惜這個趙周死的早;他就又封趙周的兒子趙浣為嗣。趙無恤死後,他弟弟趙嘉(有說是他兒子)就驅逐了趙浣,自立為趙氏國君。但這貨也是個短命鬼,繼位一年就掛了。趙氏族人就說趙襄子本來就沒打算立趙嘉做國君,於是就把趙嘉的兒子給幹掉了,再迎回趙浣,擁立為國君。

趙浣死後謚號趙獻子,其子趙籍,被封趙烈候。魏駒死後謚魏恆子,其孫魏斯,被封魏文候;韓虎謚韓康子,生子韓萬,謚武,生子韓虔,被封韓景候。

說到這裡,我們似乎忘了個什麼東西。

是的,晉國的國君呢?

三家滅智時,晉國的董事長還叫姬鑿,一看手底下這幾位董事鬧的太不像話,也急眼了,向齊、魯兩國借兵要討伐韓、趙、魏,這不是扯淡嘛。結果被三家聯軍反殺,這個姬鑿也只得逃亡在外,病死在路上。

當然了,董事長的位置不能空著,這三個董事互相牽制也沒辦法篡位,乾脆您姬家接著干吧。就讓姬鑿的堂兄弟姬驕繼續當董事長,姬驕死後,又讓他兒子姬柳繼位。但此時的王室,已經只有曲沃和絳地兩塊地盤了。

尷尬的是,三家封侯的時候,人家晉國還有國君呢。也就是說,中央這麼一封,硬生生是把這三家從晉國體系中給剝離出去了。而晉國的地盤,就只有上面說的曲沃和絳地了。昔日中原霸主,現在淪落到連一個小國都不如。

但就是淪落到這種境地,晉國依然又苟延殘喘了二十年,一直到晉靖公,才被徹底瓜分乾淨。

推薦閱讀:

有句古語說一個人聰明,但因為太聰明了別人勸誡他的話和建議都聽不進去?
中國有哪些人可稱作男性楷模?
維基百科裡面的客家人物列表,你們覺得可信嗎?
蔣介石為什麼無法徹底壓倒黨內對手?
是否中國古代比歐洲更加專制獨裁,為什麼?

TAG:中国古代历史 | 中国历史 | 周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