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解散?你小時候的那桶「紅燒牛肉麵」還是那個味

你小時候的那桶「紅燒牛肉麵」還是那個味,但買賬的卻越來越少了。 對了,解散的那個是台灣康師傅,並且它已經早就不做速食麵了。

根據中國台灣網官方微博報道,頂新集團於近日證實,台灣康師傅決議,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解散。

這事兒聽上去很「大」。事實上卻和我們沒有半毛錢關係,解散的那個是台灣地區的康師傅,並且它已經早就不做速食麵了。

2 日晚間,康師傅控股相關人士連夜向記者發出澄清聲明,表示台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台灣地區,主營業務是速食麵生產設備的租賃和進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換句話說:康師傅在大陸地區的業務完全不受影響。

這條著實把群眾們嚇了一跳的新聞得到了官方解釋,春運回鄉的列車上,人們終於可以繼續放心地泡上一桶熱騰騰的紅燒牛肉麵了。不過這樣的話……各種小編們剛剛醞釀好整一篇情懷大稿的情緒就要這麼付之東流了嘛?滿腔情懷沒處去,於是果庫君決定看看台灣民眾的反應,畢竟這不是一個老牌台企嘛?頂新集團的前身不是「1958 年創立於台灣彰化的鼎新油廠」。

然而,出乎果庫君意料的是,在一份發布不久的台灣「2016 年泡麵銷售前 10」的統計里,根本沒有康師傅在列。

最受台灣民眾歡迎的是這個叫做「維力炸醬麵」老牌速食麵,據說這個人們從小吃到大的速食麵至今已經賣出了 250 萬包,疊起來比 42 座喜馬拉雅山還高

那個五月天唱過的「王子面」也是銷量很高很受歡迎的懷舊系速食麵

事實上,因為 2014 年在台灣地區發酵開來的「黑心油」事件,一度讓康師傅陷入食品安全的指責之中。當年 10 月,康師傅就發消息稱,終止了對台灣味全公司的康師傅商標的品牌授權,台灣味全公司不得再以康師傅為品牌在台生產與銷售速食麵產品。也就是說 2014 年開始,台灣地區就已經沒有康師傅速食麵這個東西了。

回顧當年,台灣人民對「黑心油」事件的反應也是非常激烈,可以說除了監管部門,民眾們對食品安全的怒氣才是導致台灣康師傅徹底告別的推手。當時,除了全台 22 個縣市政府通令所屬機關學校停用抵制頂新所有產品、各個機構長官親自站出來抵制以外,連頂新集團剛剛跨足的電信產業都慘遭市民潑漆大罵,包括富士康在內的大型企業也在公司內部抵制相關產品。各方面看都是不留一點餘地。

因醜聞謝幕的康師傅如今宣布清算解散沒人有所留戀也是意料中的事。不過話說回來,長久以來,康師傅在台速食麵市場的佔有率一直很低。2012 年康師傅速食麵在大陸的市場佔有率占 50% 以上,而在台灣卻僅僅有 9% 的市場份額。相反,在大陸地區,統一儘管憑藉銷量爆棚的老壇酸菜口味駁回一局,卻也僅僅贏得 15% 的席位。

康師傅 1991 年進入大陸地區,穩坐台灣食品業老大的統一則是在 1992 年。是什麼造成了這兩家如今的差距呢?這個問題人們更喜歡和兩家間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掐架一起討論。

據《第一財經周刊》報道過「兩家公司的產品結構如此相似,以至於當你在超市看到統一的老壇酸菜牛肉麵時,一定能在不遠處找到康師傅老壇酸菜,連包裝袋的顏色都類似。」原創者統一那句「有人模仿我的臉」的廣告語足以說明這種競爭。

《一財》的報道里還說「這是統一與康師傅在內地市場競爭的典型模式:統一先開發出一個新產品,康師傅有選擇地跟進,然後借用其強大的銷售網路,儘可能大範圍地把新品分銷出去。一個說法是,僅用兩周時間,康師傅就能完成新產品在全國範圍內從大城市到各鄉鎮夫妻店的分銷。」

值得注意的是,比起統一,康師傅在速食品上是絕對的晚輩。在 1990 年代初,頂新大陸事業屢屢受挫才開始打速食麵主意的時候,統一已經在台灣憑著「鮮蝦面」獲得領跑地位。

1988 年,鼎新的魏氏兄弟看到大陸前景廣闊的市場,於是決定到大陸考察投資。集團創業初期,先後在北京、內蒙、濟南等地區投資辦廠,並推出了「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等知名產品。但由於當時國內整體消費水平偏低,這些產品叫好不叫座,一度使公司在大陸的經營投資陷入困境。一次,魏應行去外地出差,當年返回北京要坐十八小時火車,他拿出從台灣帶來的速食麵,同車者都對一碗面產生濃厚興趣,魏應行想,既然大家這麼喜歡,為什麼不能生產速食麵?

經過調查,他發現國內市場上的速食麵,要不幾角錢一包,包裝簡陋。要不就是賓館和機場銷售的哪些貴貨,市場兩極分化,而中間的空白區域卻沒有企業做。

1971年,上海益民食品四廠即推出中國大陸市場的第一袋油炸速食麵:美味肉蓉面

1992 年 8月,頂新的第一袋速食麵有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廠生產上市了。有袋裝也有碗裝,為了討好北方消費者,使用了「師傅」二字命名。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第一次為中國速食麵帶來了醬料包,也開啟了國產速食麵重口味時代

顯然,這個台企在大陸地區開發出來的產品線,從一開始就更在意和懂得大陸的口味和市場。

而反觀同年統一從台灣市場帶來的「鮮蝦面」卻因為水土不服沒能一炮打響,從此開始在漫長的競爭中緩步前行。

好在,眼下看來,這場競爭已經快要在一場針對速食食品的消費升級里結束了。儘管據世界速食麵協會統計,中國速食麵消費依舊名列世界榜首。但隨著消費水平提高和外賣市場的崛起,包括各式各樣的海外代購也越來越方便,國內速食麵消費量近年出現較大的下滑。同時,曾經大家津津樂道的懶人經濟也被唾棄成不健康的代名詞。這個趨勢對兩家食品巨頭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2016 年上半年,康師傅營業收入同比下跌 13.94% ,第二季度凈利潤還同比下跌了近九成。老對手統一憑藉近年產品開發上獲得的優勢狀況稍好,營收同比下降 2.4%,在去年為統一立下汗馬功勞的重頭戲新品在上半年也表現乏力。

其實,不用看數據就知道,你有多久沒正兒八經吃過國產速食麵,它們的前景就有多迷霧重重。

推薦閱讀:

上海的消費到底有多高?
我一個月賺1w5買件1500的西裝過分么?
未來三年內,哪些中產階級消費有可能爆發?
互聯網高端消費橙皮書

TAG:方便面 | 消费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