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扎的哇哇叫,關於打針,你需要了解什麼?

注射這個方法是腫么想到的?

注射器又是如何發展的?

各種注射方法有什麼區別?

哪種打針方法最疼?

你以為打針是這樣?

或者是這樣。

其實是這樣。

還有這樣:

記得從前在兒科實習的時候,每天早上要早到半個小時。幹什麼?去「抓小孩」。

很小的孩子沒辦法溝通交流,打針的時候必然是拚命掙扎。很多父母都心軟沒辦法控制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亂動,抽血打針更加不容易成功,遇到有力氣的男孩,甚至能掀翻桌子、弄倒病床。「抓孩子」這個名詞可能會讓你覺得恐怖或者殘忍。其實兒科病房裡每天都上演著這樣的時刻。這時候實習醫生就變身成為孩子最害怕的人。而門外,奶奶和媽媽蹲在角落抹眼淚的場景也是屢見不鮮。

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稍可交流,倘若以棒棒糖巧克力利誘,尚能控制的住。但在我們兒時的記憶力,最害怕的就是打針,最害怕的就是那尖尖的針頭。甚至長大之後,許多人也聞針色變,甚至落下了暈針的毛病。

從小到大,不管吃抽血體檢、打疫苗還是真正的生病住院,你一定的被扎了不少次。今天就來說打針的那些事。

一.注射的發展:

以現代的眼光看注射器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所有的發明必須與它的時代結合,它的偉大才能看的出來。美國的金門大橋現在看來平淡無奇,但是與1937年的工業水平比起來就是宏偉壯闊;中國的都江堰現在看起來也很普通,但是如果告訴你它是公元前建造的呢?

注射器的原理只是細頭插入,通過手的推動力把液體注入。注射器由前端帶有小孔的針筒以及與之匹配的活塞芯桿組成。有些地方其他工具無法直接接觸,注射器的針頭就是用最微創的方式把液體注入或者抽出。抽吸就是拔出芯桿把液體或者氣體從針筒前端小孔吸入,注射就是芯桿推入時將液體或者氣體排出。

1.注射器的雛形

但就是這個小小的器物,它的發明卻改變了醫學界。注射器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中國的灌腸器。我國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傷寒論》中指出:「大豬膽一枚,瀉汁和陳醋少許,以灌穀道(肛門)內,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灌穀道」也就是灌腸。 「以小竹管……內入穀道中。」這種小竹管就是灌腸器。《傷寒論》大約在公元200年,此後的改進卻不得而知。

2.注射器的實現

現代的注射器原理提出卻在接近700年後,義大利人卡內蒂爾提出注射器的原理。又過了200年,美國才將其付諸實踐。他用羽毛管做穿刺針,用狗膀胱做容器,裝進藥液後,壓擠狗膀胱將藥液注入人體。如此簡單的注射器,因為那時候沒有有機塑料針管,連塑料袋都沒有,動物膀胱成為了難得的可塑性容器;想加工針管更是難上加難,想像一下當時都是用彪形大漢汗流浹背的用鐵鎚敲打發紅的鐵器,製作一根穿刺針彷彿天方夜譚。

1853年,法國人普拉瓦茲做成了活塞注射器,材料是金屬中較軟的白銀。蘇格蘭醫生亞歷山大使用這一新工具向病人皮下注射嗎啡,為注射器的應用開了先河。同時,他還在針管上增加了刻度,可以控制注射的劑量。需要注意的是白銀注射器的刻度是在注射器注芯上,而並非針管上,因為白銀不透明。但是注射器里是否進了空氣?藥物的性狀如何,卻無從得知。

3.注射器的材料

注射器的材料繼續改進,英國人弗格森使用玻璃注射器。玻璃透明度好,可以看到注射藥物的情況。此後有玻璃管加金屬芯製成的注射器。玻璃的好處是可以高溫消毒,避免感染。1867年,無菌術已經提出,可以消毒的注射器一下成為了醫生手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到了1956年,紐西蘭醫生科林·默多克發明了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隨著塑料製品成本的不斷下降,注射成為了最安全最廉價而又最不可或缺的治療方法。

二. 哪種注射方法最疼?

年齡性別等很多因素都會有影響,比如老年人神經的敏感度下降,痛覺不敏感,常常會有更高的疼痛閾;窮苦的勞動人民對疼痛的忍耐力要好於養尊處優的富家公子和小姐;第一次打針的時候非常痛,但是打多了痛覺也會適應。由於疼痛本身就是主觀感受,由於以上因素的影響更無法做出對照研究和定量分析,僅能就現有的資料進行定性分析。

以下四點可以說是影響疼痛的主要因素:

1.注射方法

常見的注射方法有四種,皮內、皮下、肌肉和靜脈。

帶過小孩打疫苗的都知道,大部分的時候注射針頭打在肉里,也就是肌肉注射;有時候卻是把皮膚挑起來注射,其實是打在真皮和表皮之間(這是皮內注射,比如卡介苗);還有一種是斜著進針,藥物在皮下鼓起一個小包,(這種叫皮下注射,比如麻疹和流腦疫苗)。然而醫院吊水的時候,是用一個帶管子的針頭扎入手背的血管,接上大號注射器或者輸液器。

單看注射方法,皮內注射可能會更加疼痛,因為刺激了皮膚分布了更加敏感的神經。其次是皮下,也會比較疼痛,肌肉里的痛覺感受器分布相對較少,相對遲鈍,最後血管本身沒有痛覺,靜脈注射可能是疼痛最小的。想想如果吊水的時候一直很痛,那誰能受得了。

2.注射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哦,不僅僅是了解,可能是深切的體會過。肌肉注射主要是:胳膊,也就是三角肌;屁股,臀大肌;皮內和皮下注射用於皮試,常打在前臂內側,打預防針常常也打在三角肌,靜脈注射一般選擇手背,住院患者的靜脈針常常打在腳上,小孩子則會打在頭上。

我們都知道手的敏感程度最高,神經末梢分布豐富,因此指尖的采血是非常疼痛的;其次可能是手背,腳上,再後面應該是三角、股外側肌、臀大肌。

3.針頭的粗細

針頭的粗細毫無疑問是最直觀決定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針頭的規格有兩種,一種是國際標準,數字越大針頭越細。一種是中國標準,用某號來表示,號越大針頭越粗。

注射針頭的規格及其對應的內徑尺寸。以下這張圖可以讓人一目了然。當然,如果不專門去查,可能連最有經驗的的臨床醫生和護士都沒見過,也不了解如此種類繁多的注射器標準。國內在臨床常用的可能是4號到7號針頭。

臨床上不同規格的針頭一般都搭配不同規格的注射器,1ml,2ml,5ml,10ml,20ml,50ml是臨床上常用的規格。針頭的號碼很難記,臨床中更常用的方式是用注射器的大小來指代針頭的粗細。比如說「拿一個2ml注射器」,就是用那個小號的針頭。

臨床常用的針頭一般最粗的就是7號,也就是0.5mm內徑,聽起來不粗,但是真拿到面前還是挺嚇唬人的,一般搭配超過20ml的注射器。而最小的可能除了小兒專用的針頭之外,可能就是胰島素和某些抗凝藥物的針頭了。這種注射的針頭可能就是常見的最小號針頭了,按照國際單位一般在29-31G。

當然,不同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和針頭粗細一般都相互對應。太細的針打到肌肉里可能會被強烈的肌肉收縮給掰斷,而太粗的針頭比皮膚都厚,根本無法找到皮膚的間隙。當然還有腰穿、骨穿、胸穿等等,都有相應的專門工具。

4.藥物

因為不管針有多粗、打在什麼位置,疼的時候也只有進針的那一剎那 (如果找不到血管,反覆戳來戳去就另當別論了) 。一旦針打了進去,影響疼痛的關鍵因素就變成了你到底打的是什麼葯,打了多少量。

比如皮內注射,兩層皮膚之間只有那麼點空間,如果要大量的注射,只能承受皮膚被撐開的痛苦了。肌肉的間隙比皮內要大,但是如果大量注射藥物,自然也會造成疼痛。還有許多藥物不適應肌肉注射,比如去甲腎上腺素、各種鈣鹽、各種鉀鹽、維生素C、各種酸製劑、各種鹼製劑。這些藥物肌注可引起局部強烈刺激性疼痛,甚至局部組織壞死。

血管內注射藥物的疼痛就不太考慮藥量了,大不了就掛在鹽水瓶裡面慢慢吊。這時候最重要因素就是藥物刺激性了。臨床上最常見的輸液疼痛就是補鉀,氯化鉀靜脈輸入可以造成血管的刺痛,因此輸液補鉀常常成為住院患者的噩夢。很多腫瘤化療藥物也會引起血管的刺激,血管被刺激不僅疼痛,常常會收縮,然後導致輸液通道的阻塞。患者不得不一次次承受打針之痛。於是長期需要吊水的患者常常進行PICC置管和深靜脈置管。把液體輸入到更粗的大靜脈里,可以耐受更大量和更刺激性藥物的輸入。

3.打什麼針最疼,打什麼針不疼?

說了關於注射方法、部位、針頭粗細和藥物的內容。什麼針最疼,當然是最粗的針,打最敏感的部位,用最大的量,打最刺激的藥物,這可能已經不是醫療了,而是變成了酷刑。當然在許多人記憶里,最疼的不是常規的注射治療,而是一些特殊部位的穿刺經歷,比如耳膜穿刺、鼻腔穿刺、牙齦穿刺等等,真是令人痛不欲生的經歷。打在哪裡最疼,這個問題見仁見智,然而打在哪裡不疼,似乎只有打在別人的身上不疼。如果還有一種別的可能,那就是傳說中的「無針注射器」。

因為怕疼,早在上世紀70年代,人們就開始研製不疼的注射器。最早的無針注射器於1992年在美國上市,這是一種胰島素注射器。家裡有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一定有所了解,每天3次雷打不動的注射,每天都要疼3次,長年累月,身上很多部位可能都因為長期的注射變得發硬。糖尿病人的需求需要最先解決。什麼是無針注射器,就是在進行藥物注射時不藉助針頭,使用高壓射流原理,使藥液形成較細的液體流,瞬間穿透皮膚到達皮下。很可惜,無針注射器只適合皮下注射,對於其他疼痛更加強烈的注射方式無法起到替代作用。而且無針注射器價格昂貴,注射的效果也沒有眼睜睜看到針頭插入皮膚那麼確切。雖然上市了20多年,依然沒有得到普及。

我們發明了注射這種治療方式,當針頭刺入的那一刻,就算老司機也得緊張一下,醫生護士也因此成為了孩子最害怕的人。白衣天使們,最善意的目標、真誠的態度和溫暖的胸懷隱藏在看似殘忍的外表之後。糖衣裡面往往藏著炮彈,然而尖尖的針頭刺入肌膚,卻包裹著愛和健康的期許。我最喜歡這句話「Make a child cry. Save hislife!」

目前有兩個專欄:

醫學周邊:外科醫生的日常 - 知乎專欄,生活遊記:美利堅遊學手冊 - 知乎專欄

如需轉載均需要與作者本人聯繫,其他方式的轉載均視為侵權,作者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更多持續更新的醫學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醫學江湖】,並且回復【內科】,【外科】,【醫學生】,【麻醉】,【影像】,【神經】,【護士】,【兒科】,【產科】,【科研】等,可以獲得超酷的醫學專屬產品信息,限量首發,逐步更新。

推薦閱讀:

為什麼左手給右手塗甲油時會不自覺的抖,這是病么?
過敏性疾病在發病數年後會惡化為危急生命的疾病嗎?
科普時間:治不好的感冒
身高和營養有多大關係?有人說日本人現在比中國人高是靠喝牛奶喝出來的,這是真的嗎?

TAG:医学 | 注射 | 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