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淺表性胃炎轉為糜爛萎縮,只因做錯3件事兒

胃疼、反酸、噁心,到醫院檢查胃鏡,十之八九是淺表性胃炎。雖然醫生說不嚴重,但是誰遭罪誰知道。不過好在這個病能治,吃幾天葯,平時多注意,一般幾天就能好。但如果稍不注意,淺表性胃炎轉化成糜爛性胃炎了,難受可就不是一天兩天了,恐怕今後的每一天都要在痛苦中度過了。

淺表性胃炎是如何轉變成糜爛性胃炎,甚至萎縮性胃炎的呢?

前不久,一位38歲的男患者找到我說,他在三年前得過一次胃炎,當時就是感覺偶爾胃疼,胃裡脹悶、噯氣、反酸、食不知味。做胃鏡發現胃黏膜有些充血、水腫,醫生給開了點葯,吃了不到一個星期就好了,他便沒當回事兒。可是兩個月後,胃病又犯了,他就又按照之前醫生給的藥單自己買了點葯吃。就這樣,三年的時間裡,胃病反覆發作了七八次,到現在吃藥也不見效,一檢查發現胃黏膜已經出現了糜爛和萎縮的現象。

通過對這名患者日常習慣和用藥情況的仔細詢問,我得知了他病情發展的3個原因:

1.感覺胃好了,又開始大魚大肉,胡吃海塞。

淺表性胃炎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假象,吃幾天葯,一點癥狀都沒有了。但實際上胃的消化及免疫功能並沒有完全恢復。如果此時過多攝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食物刺激膽汁過多分泌,促使細菌生長和致炎物的增加,原本脆弱的胃黏膜在這些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可能形成更加嚴重的病變。

2.不良的生活習慣沒改掉,胃黏膜只會繼續變糟。

患者第一次發病就是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造成的,比如飲酒、吸煙、喝咖啡、熬夜、吃夜宵等。酒精、尼古丁、咖啡因本身就會對胃黏膜造成傷害,熬夜會使胃黏膜的防禦力下降,吃夜宵則讓本該在夜間進行自我修復的胃黏膜超負荷的工作。這些習慣的累積都會導致胃功能的每況日下。患者在第一次發病後並沒有改掉這些習慣,傷害依然存在,胃病的複發和加重也就成為了必然。

3.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亂用藥,只會適得其反。

雖然患者第一次入院後,用了醫生給開的葯,得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並不意味著再次發病時可以繼續服用。胃藥中大多含有金屬成分,藥品說明書中也都寫著不宜長期服用的字樣,甚至註明長期服用會引發胃黏膜萎縮。另外,第一次發病可能是食物刺激引發的,第二次可能是免疫下降,菌毒感染造成的,用藥上也不盡相同。還有一些非甾體類消炎藥,過量服用會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胃黏膜屏障,損傷胃黏膜。最終造成胃炎的病變惡化。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各種胃炎的治療養護信息,可關注訂閱號:JKWLDY。了解多一點,遺憾少一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抽筋?
如何區別「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
從兩米高的樹上掉下來有事么?
白頭髮真的拔一根長十根么?

TAG:健康常识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