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要成立隧道挖掘公司,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馬斯克稱得上是一個用全部人生演繹什麼叫「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的人。

美國時間 12 月 17 日,馬斯克在推特上連發四條狀態,又一次霸佔了各個科技媒體的頭條——

老馬在推文中表示「要被交通狀況逼瘋」,因此要打造一個隧道掘進機開始挖隧道了,並且強調「我真的會做這件事」。

挖隧道並不是老馬剛剛一拍腦袋想出來的點子。事實上跟 Hyperloop 超級高鐵的想法一樣,隧道交通也在馬斯克的腦袋裡盤桓已久。馬斯克看來,城市的高樓大廈都是三維模式,能容納大量的人,但道路卻大多是二維的,這勢必會造成交通堵塞。通過建隧道實現道路的三維化,才是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最優方案。在過去兩年中,馬斯克在許多公開場合發表過關於隧道交通的言論:

2014 年 10 月,在舊金山舉行的名利場新成就峰會期間,有人提到一項解決擁堵的方案:飛行汽車。但馬斯克並不認同這個方案,他認為空中滿是飛來飛去的飛行汽車將對空中航線造成很大的影響。相比飛行汽車,隧道才是未來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可行方案;

2015 年 5 月,馬斯克在彭博社電視採訪中也提到「交通堵塞真是讓人崩潰」,應該建造汽車隧道以解決交通堵塞問題;

2016 年 1 月,馬斯克在 Hyperloop 車廂設計大賽的頒獎典禮中這樣說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做這樣一件事情:建設隧道(Tunels)。因為這樣的地下管道很棒,而且做起來不難,只是在地上鑽個洞。但是如果城市裡有更多地下管道,將大大緩解交通擁堵。同時你還可以在不同的地質層開鑿地下管道——30 層都不為過,那時,將可以完全解決高密度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所以我強烈推薦隧道。」

眾所周知 Hyperloop 的想法已經有兩家公司認領,而隧道交通還遲遲沒人接茬,看來馬斯克是決定親自出馬了。那這個在馬斯克口中「做起來不難」的項目,到底靠不靠譜呢?先來看兩個案例:

  • 前車之鑒:波士頓 Big Dig

波士頓的 Big Dig 稱得上是最著名也最具爭議的隧道工程。波士頓是具有三百多年建城史的美國著名海濱城市,上世紀 50 年代應聯邦政府的號召開始在市中心興建高架路。但這樣的城市改造非但沒能解決交通問題,還把市中心變成了巨大的停車場。當時這條高速路的設計日均通行量是 7.5 萬車次,但後來增長到 20 萬,成為全美最擁擠的高速路,事故發生率是全美城市州際高速路發生平均水平的四倍。Big Dig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出的。

工程從 1991 年正式動工,本預計 5 年完工,但直到 2007 年其主體工程才算基本結束,整個工程歷時 16 年,施工期間還伴隨著財政、塌陷、滲漏等多起公眾信任危機。在投入資金方面,到 2006 年為止整個工程的成本超支約 190%(將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在內),據 Boston Globe 估計該項目最終需要花費 220 億美元。

Big Dig 規劃圖

波士頓原先的高架路

那麼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 Big Dig 修好以後總該讓波士頓煥然一新了吧?可惜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當然波士頓的交通擁堵問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好轉了,但 Big Dig 卻給波士頓政府留下了永遠也甩不掉的尾巴——隧道漏水、天花板脫落砸死人、被查出水泥等建築材料不合格,以及由於隧道臨海,地下水鹽含量過高而導致的隧道照明設施腐蝕需要不斷更換等醜聞,這些年來從未間斷。Big Dig 儼然成為一個要不斷縫補的破口袋,在美國已經成為低效率高成本的代名詞。

  • 後進之師:英國 PLP 建築公司 Cartube

位於英國的 PLP 建築公司前不久也提出了一個地下交通方案 Cartube。這一方案融合了自動電動汽車和公共交通兩種理念,希望在地底挖掘無數的傳輸帶隧道,由傳輸帶運送汽車到指定目的地,司機無需自己開車。這一計劃最早在 2015 年由 PLP 建築公司的研究主任 Lars Hesselgren 在彭博社主辦的 Plan Forum: Future of Mobility 論壇上展示。

不過到目前為止,Cartube 仍然停留在籌備和吸引投資者的階段,就連在 PLP 建築的公司主頁上,Cartube 也只是出現在 Research(研究)的標題下,遠沒有到 Project(項目)的程度。

結合這兩個例子,馬斯克的 Boring 公司要想運作起來,下面兩個問題是繞不開的攔路虎:

1.資金問題

馬斯克對於資金問題的估計總是過於樂觀。之前馬斯克預計 Hyperloop 工程的預算為 100 億美元。但 HTT 公司對 Hyperloop 的工程預算做了一次重新評估,結果顯示 Hyperloop 工程大約需要耗資 160 億美元,比馬斯克的預算提高了約 60%。雖然老馬絕不會讓自己的隧道項目像 Big Dig 那樣成為一個無底洞(這從他想方設法減少火箭的發射成本就能看出來),但挖隧道的工程量不可小覷。馬斯克的 SpaceX 火箭事業去年剛剛開始盈利,特斯拉電動車更是從今年第三季度才開始扭虧轉盈,明年加州的 ZEV 零排放法規改革又會使特斯拉的 ZEV 積分收入降低,而 2017 年底 Modle 3 又將上市。馬斯克在此時又提出要建立一個隧道挖掘公司,不得不讓人擔心其資金周轉真的沒問題嗎?

2.政府支持

隧道交通說到底也屬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能否贏得政府的支持也是這一計劃能否實施的必要條件。不過關於這一點目前的狀況還算樂觀:特朗普在競選總統階段就曾提到美國交通擁堵問題嚴重,並提出一個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的計劃,這也是他競選造勢活動的主題之一。他承諾選民要花上萬億美元來重建道路、機場、橋樑、排水系統和電網。11 月 11 日特朗普競選官網公布了未來美國政府的初步政策框架,該框架提出川普政府承諾投資 5500 億美元來打造一個可靠高效的交通網路。再加上近日馬斯克成為特朗普政策顧問團的一員,爭取到政府的支持應該不是難事。

除此之外,挖隧道是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工程,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長線作戰。從前期的勘探、規劃、居民拆遷,到持久的施工和防止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再到工程結束後的隧道維護,整個工程的投入量非同小可。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建成一個成功的、成熟的汽車隧道交通網路。馬斯克的想法不可謂不瘋狂。

不過話說回來了,從最初的 Zip2 開始,馬斯克哪個計劃在當時看來不是瘋狂之舉呢?很多人還在討論馬斯克在推特上說的話是不是在開玩笑,我認為不是——畢竟他連推特簡介都改了,一副很認真的樣子。

馬斯克心目中的未來交通體系應該是這樣的:日常出行時開著電動汽車,通過地下隧道在城市中間穿行;長途旅行時選擇高速安全的超級高鐵,分分鐘到達目的地;而星際旅行就乘坐 SpaceX 的火箭,最好是徹底移民火星定居下來……感覺馬斯克的腦袋裡每天都在上演科幻電影。只不過,這個 Boring 公司要想落地,想必跟 Hypeloop 一樣又是一個遙遙無期的未來。但沒關係,沒有誰比馬斯克更具有野心以及跟野心相匹配的耐心了。

鄭重聲明:500miles 智能出行(智能出行500miles - 以商業視角分析交通工具的升級)的全部內容,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受法律保護。未經本網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擅自使用,違者必究,特此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微信號:i500 /郵箱:yamei@i500miles.com】


推薦閱讀:

Elon Musk 如何能夠驅動三個公司呢?
中國需要更多的錢學森還是 Elon Musk?
為什麼沒有獵鷹超重型?
移民火星算哪個國籍?

TAG:伊隆·马斯克ElonMusk | 隧道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