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榮耀與原罪,雷軍如何衝出渠道困境

6年前,小米神話從天而降。

6年後,小米銷量大幅下滑。雷軍近日對媒體坦言:「小米遭遇天花板,手機行業在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只佔總額規模的20%上下,小米接觸不到實體渠道那80%的客戶」。小米遭遇困境。

2010年,雷軍帶著改變中國製造的夢想開創了「小米」品牌,創造了手機行業的神話。事實上小米公司已是雷軍的二次創業,這位曾經的金山系大佬,多年來一直是一個有思想、有經驗、有情懷、財務自由的天使投資人,豐富的行業經驗在他打造小米帝國的戰役中展露無疑,比起絕大部分創業者,小米從一出生就顯得更有策略、更有套路、更有格調,所謂姜還是老的辣。

曾幾何時,小米手機還未出世就已擁躉涌動,千呼萬喚始出來後竟一機難求,成為手機中的「爆款」,全網轟炸,當年銷售額就破百億。中國市場上蘋果不再一家獨亮,「雷布斯」的名號一時如雷貫耳,叫響神州,而小米的網路營銷手法——飢餓營銷策略更是隨著雷布斯的名頭深入人心,成為很多行業在推新品時的「標配套路」。

業內普遍認為,直面目標客戶度身打造的產品品牌,互聯渠道網推廣銷售,飢餓營銷的手法,是小米成功的三個關鍵。

首先小米的產品當然是非常不錯。從MIUI操作系統起家,讓客戶參與手機系統的設計改良,MIUI產品被客戶當成了自家的孩子。「為發燒而生」,小米最初的鐵粉群是中國擁有技術背景的一批高科技碼農,由此它獲得了互聯網「客戶領袖」的擁躉,成功的把產品客戶化與客戶布局融合在了一起。硬體方面小米更是依託強大的中國製造,模仿Dell的供應鏈模式壓縮成本獲取成本優勢。在款式和價格方面又借鑒了服裝界ZARA的經驗——Copy大牌設計,模仿蘋果的外觀,極簡的工業設計頗有格調,抓住了粉絲愛美的心。

然後就是小米的營銷,它和當時的傳統手機廠商最大不同是在渠道,小米是根正苗紅的互聯網出身,它的渠道就是它的官網。眾所周知建立和運營實體渠道體系是異常龐大複雜、成本高昂的事情,這種純互聯網渠道沒有鋪租沒有水電費沒有店員沒有各種管理費用,成本極低,將其歸類為「輕渠道」。輕渠道的模式讓小米輕鬆上陣,將精力全部鋪在做好產品和營銷上。小米敢於捨棄實體渠道,是因為看準了2010年中國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之一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產品足夠好,客戶就會自動成為你的營銷專員,當時的學術界稱之為「全營銷」——產品優秀,因此產業鏈會全部升級為營銷渠道。

依託做好產品打造口碑,堅守互聯網渠道,結合一系列互聯網的營銷手法,小米手機很快供不應求,售罄,一機難求,於是市場飢餓出現了,這進一步拉高了客戶的期望,更大的刺激了需求和消費,就這樣循環往複,小米僅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做到了全國第一,並且連續3年國產手機品牌中銷量第一,在全品類中也是總銷量冠軍。

捨我其誰的品牌號召力,天生的互聯網渠道成本優勢,飢餓營銷的手法,讓小米站在了榮耀之巔。這三種優勢在小米爆破式發展的時期是好的,對小米、客戶、尤其是線下的渠道商都是多贏的。

這裡特別要多談一點,小米自己做的是線上渠道,但是這麼大的出貨量,不是只在線上成就的。它的線下渠道或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或許是一種默許的策略。小米專註做好產品建立口碑,在客戶認可的推動下,逐漸供不應求,又因為飢餓營銷模式和堅定的固守線上自有渠道,逐漸的圍繞小米聚攏了越來越多的線下分銷商,以溢價的方式在實體渠道中銷售小米手機。雖然線下購買會比線上溢價,但客戶在自己的預算之內買到了心儀的手機;分銷渠道賺取了溢價;小米則不為渠道所累,這種三贏的模式使得龐大的分銷商群體越聚越多,循著逐利的本性,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自行為小米搭建了線下渠道的體系。

小米想不成功都難。

然而沒人可以一直高速奔跑。時間進入2016年,本土各大手機品牌經過幾年的激戰洗牌之後,強大的華為站在了本土王者的位置上,2016年上半年出貨6056萬部,份額全國第一全球第三,已全面逼近蘋果。珠三角的VIVO、OPPO多年埋頭優化產品線、開墾經營實體渠道卓有成效。魅族、一加、鎚子等品牌也在占城掠地,虎視眈眈。

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已是群雄逐鹿,品牌號召力上,華為多年的通信行業經驗,加之強大的軟體開發實力和優秀的VI設計團隊似如虎添翼,已難以撼動,此時的小米跟華為比,品牌優勢不再明顯。

而在渠道上,以OPPO、VIVO為代表的國內手機廠商多年打造的實體渠道牢固高效,。並且,各路廠家也早已意識到了互聯網營銷的重要,官網直售、B2C網店、重金買互聯網流量一樣都不拉。小米互聯網渠道優勢正在失去,雖然目前也布局了一些實體門店,但陷入了和VIVO、OPPO等品牌同質化競爭的境地,沒有強大的實體渠道,靠弱化的品牌號召力,飢餓營銷再無從談起。

小米曾經引以為傲的榮耀如今變成了原罪,2016年二季度在華銷量大幅下跌38%,低迷的業績讓雷軍有了無奈的坦言,有了去觸摸實體渠道的80%銷量的想法,沉穩的雷軍真的捉急了,小米的確到了要強勢品牌、惡補實體渠道的時候了。

但是雷軍畢竟還是雷軍,我們看到他在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打造高端產品系列,重塑品牌形象。

打仗講究佔領制高點,市場如戰場,提升品牌價值便意味著佔據高端市場和獲取高利潤,早前國產機始終在中端的價格徘徊,難以衝破3000元每台的單價。自從華為用MATE系列,大屏商務,衝破了這個壓在國產手機品牌上的天花板,很多國產品牌似乎看到了希望,紛紛躍躍欲試。

小米10月份推出的note2低配2799,高配3299,雙曲面,小米mix均在3000以上;從產品特性到價格,顯然是沖頂的產品,而這與小米過往的客戶畫像大相徑庭,為了同步品牌形象,雷軍請來梁朝偉做代言人,詮釋「一面科技,一面藝術」,格調頗高,而且破天荒的在各大城市公交車站巨幅、連幅的上硬廣。

雷軍不惜背離小米的品牌定位,不吝重金不遺餘力只為重塑品牌號召力,脫離中低端的惡性競爭,策略很好,決心很大。

第二件事,打造自有實體渠道。

之前小米利用互聯網輕渠道討了巧,成就了一夜暴富,今天卻陷入了互聯網輕渠道的紅海無法自拔,「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各大手機廠商近年紛紛建立線上渠道加入競爭。早年間CoolPad市場總監也曾公開表示其終端線上銷售額只佔總量的一成,但互聯網營銷是未來的趨勢,誰把握了未來誰就擁有明天。所以雷軍口中的20%的線上渠道份額如今也已滿盤焦土,而70%-80%的實體渠道銷量卻不在小米的掌控內。

反觀VIVO、OPPO,良好的分銷體系,嚴謹的價格控制,從二、三線城市殺向一線,牢牢的渠道、穩穩的增長,妥妥的加速。小米雖然規模做得大,渠道卻失控,此時產品的優勢和區隔又逐漸弱化,發展的勢頭必然調轉向下。

從來都是渠道為王,顛簸不破。

互聯網方興未艾時,曾有人高喊過產品為王,渠道靠邊。在互聯網渠道熱過了頭,圈了一波波,又死了一波波後,大家回過頭看,原來燒完了錢還是要看渠道,你的產品再牛,也要考慮產品屬性與渠道的適配性,以及渠道之間的優勢互補,還是要回到渠道為王的老路。從今年初開始,垂直電商平台一個一個的倒掉,甚至從大洋彼岸還傳來了純電商必死的觀點,亞馬遜已在建立線下門店了,很多本土電商大佬也逐漸開始發展線下渠道,電商尋求「落地」趨勢越來越明顯。為什麼?因為很多商品與互聯網渠道並不完全適配,過了燒錢的蜜月期就會發現強扭的瓜不甜,有些商品就是要在實體渠道才賣的好。

那我們來看手機這個品類到底是不是適配純粹的互聯網渠道銷售。手機是通信個人終端,使用期限一到兩年左右,屬於相對耐用品,價格一千到幾千,智能機兼具了內容服務、社交娛樂、生活助手等功能,佔據人們大量的碎片時間,成為了客戶的隨身家電,它的使用體驗感在智能機越來越普及的市場現狀下越來越重要。講到體驗感,這恰恰是實體渠道的優勢所在,互聯網的文字視頻是無法與感性的直接碰觸相比的,沒有體驗,廠商在手機終端上的優質始終無法直觀到達客戶,客戶越來越精明,不熟悉不認可就不會花錢,這或許就是為什麼70%-80%的手機銷量至今仍停留在實體渠道的原因。

小米要想獲得更大格局上的發展,勢必要把實體渠道這塊短板補齊。眼下實體渠道也是紅海,雷軍要打造實體渠道,怎麼做?

當然不能再像OPPO、VIVO那樣,吭哧吭哧的一點一點建分銷體系。那樣雖然是穩紮穩打,但太慢,等把分銷體系建好把管理上系統並磨合好,黃花菜都涼了。另一方面沒有結合現在小米現有品牌優勢和渠道特點,小米做實體渠道,當然要結合現有優勢和實際情況,走一條有「小米特色」的渠道體系之路。

小米的特色在哪裡,就是線上渠道基礎好,小米有建O2O渠道體系的優勢基因。曾幾何時,小米利用自己的品牌、輕渠道、飢餓營銷三大優勢,通過市場看不見的手自發建立了實體渠道,那麼今天小米也可以用自己有形的手,主動做實體渠道的布局和運營管理。

這個實體渠道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叫高大上的自有實體渠道。這部分就好比一個個根據地,是小米直面客戶、直面市場的最重要的據點,它必須高大上。給它一個響亮而俗氣的名字,叫「超級高端旗艦店」,她需要承擔兩個功能——體驗功能和銷售功能,發揮三個價值——宣傳價值、銷售價值、客戶體驗價值。

雷軍目前希望將小米打造成高端、有格調的品牌,從請影帝梁朝偉來代言即可見一斑,對應的小米旗艦店就應當在各大城市的最熱鬧的核心商業區與超級CBD布點,並且力爭成為地標性建築。就像美國人去紐約逛第五大道多會約在蘋果旗艦店門口碰面,因為蘋果這家店已成為了地標,其高端的品牌形象融入了第五大道的華麗背景,深入人心。高端旗艦店帶來的傳播效應可以極大提振小米逐漸弱勢的品牌形象。

在功能上,它首先是小米全產品的超級體驗店,米粉們閑來無事或者新品發布期,都可以在這裡全面體驗,從手機到運動裝備到智能家居到等玩轉產品鏈。

同時它又是小米的銷售堡壘,絕佳的位置和最全的產品,再配上炫酷和人性化的陳列、體驗設計,它擔得起巨大的銷量。還是跟蘋果對標,仍然是在紐約,一個普通區域商業mall里的蘋果旗艦店,年銷售額可以做到超1000萬美元,銷量驚人。

未來超級高端旗艦店還可以是小米O2O一體化渠道的關鍵節點,配合營銷,渠道協同再造爆款,或者嘗試線上訂貨線下取貨等等模式,跌宕騰挪,空間無限。

第二部分,叫植入式的合作實體渠道。以小米巨大的銷售體量,合作渠道還是要有的。小米起家的銷售模式就是輕渠道模式,線上可以輕,線下也是可以輕的。

開店最大的運營成本就是鋪租和人工成本,自己建必然耗資巨大,尋求合作是降本增效的最好出路,傳統手機渠道已是紅海,誰是最好的合作夥伴呢——通信運營商。

雖然通信運營商目前被移動互聯網的光芒遮住了風頭,但他們依然是龐然大物,仍然手握海量的客戶資源和營銷資源,擁有強大的渠道實力。一方面通信運營商多年的渠道布局,已將各類服務廳紮根在各個城市的幾乎所有區域,形成了一張海納百川又密而不漏的線下渠道網,這是任何手機渠道商無法比擬的。同時,近年運營商內部對服務廳的定位也正由銷售功能向服務、體驗功能轉變,中國移動2015年起已在一線城市試點體驗服務廳,將客戶日常家庭、辦公、出行等4G網路使用場景設計在廳內,引導客戶體驗服務刺激消費,中國電信也已嘗試在服務廳內打造類似的客戶體驗區。

在體驗中消費,這恰恰是小米可以把握的機會,與通信運營商合作搭建體驗服務廳,將小米產品鏈植入到運營商的體驗服務中,客戶在體驗通信服務的同時也體驗了小米的產品,從而直接挖掘海量通信運營商的客戶價值,這樣一種雙贏的商業模式,可以迅速的為小米建立龐大的「輕」實體渠道,實現雷軍夢想的「觸摸那剩下的70%到80%的客戶」。

與通信運營商合作體驗平台,可以為小米迅速構建一張異常龐大的渠道網路。

品牌號召力,互聯網推廣渠道,飢餓營銷曾經是小米成功的三駕馬車,今天卻成為了它繼續前行的原罪,小米正在遭遇困境。但小米的品牌依然強大,它的產品線也已越拉越長,如何拖著長腿繼續前行,是小米未來幾年要思考的生死之問。構建新的實體渠道,或許正是未來小米衝出困境的通路,我們要等待雷軍走出來。

推薦閱讀:

【轉新聞】小米武漢總部落戶光谷,我想小米這樣級別的公司,到哪政府都會歡迎的。
小米頭戴耳機的出現會不會對森海塞爾、AKG 等等的耳機大廠商造成威脅?
印度市場的成功,或掩蓋了小米的軟肋
如何評價網傳的「3999、6699元!Win10小米筆記本標準版/Pro售價、配置全曝光」?
米聊是如何匹配好友的?

TAG:手机 | 市场 | 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