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戰國之城 - 真田丸 (上)
上周末,NHK《真田丸》第45話播出後,終於圓了不少朋友一睹戰國名城?真田丸的願望。細心的朋友或許會發現,此次劇中所展現的真田丸,與我們以往認知中那「半圓弧狀的出城」怎麼不太一樣。其實,這次《真田丸》劇組在歷史上真田丸的構造上,可是花了一番大心思。而劇中所展現的「真田丸城堡」,展示的可是目前日本戰國歷史研究界,特別是城郭歷史研究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從2014年起,日本歷史學者,著名的城郭史專家千田嘉博教授便發表了複數篇的文章,為我們勾勒出一個顛覆以往認知的的真田丸。而之所以真田丸一而再,再二三地被錯誤地估測卻在數百年後得以在近年來獲得重大的突破和2014年大坂歷史博物館主持的對於大阪上町台地地區考古研究可是緊密聯繫的。
真田丸,構築於1614年(慶長19年)大坂冬之陣時期,由豐臣方的名將?真田幸村所修築。一般說法都是因為大坂城南為平野地區,相比大坂城另外三面有水堀保護而難以防禦。而幕府在這裡集結了大軍。而有先見之明的幸村便提議在大坂城南端野口南面建立一座出城,以增強大坂城南面惣構在大軍來襲時的防禦能力。事實上這也成了通說。而通說里真田丸是一座利用了地形的高低差,在平野口南端布置的一個弦形的惣堀,建立了有三道欄柵,中央加設水堀的出丸。這個通說影響甚廣,乃至在1981年渡邊武教授根據仙台真田家所流傳的《僊台武鑑》所繪製的《豊臣時代大坂城の三の丸と惣構?大坂冬の陣配置図》中便採用了這種說法:
圖中正下方偏右便是真田丸,被標註為「真田出丸」,可見是一個不規則圓弧構成的曲輪。而從圖上看來,其目的似乎更像是為了保護背後的單薄的惣構。然而,最新的考古發現已經推翻了這個觀點。2014年的大阪歷史博物館主持的考古工作通過技術手段復原了上町台地周邊地區在大坂之陣時的地形結構。發現大坂城南在豐臣時代並非一馬平川,相反,城南有著姬山、茶臼上、岡山等一系列大小丘陵,絕非一馬平川的平地。而真田丸,也絕不可能是通說里的構造。那麼,為什麼如此有名的真田丸居然連其地理位置,城池結構這些重要信息百年來都會難以確定的?一個可以想見的原因便是隨著真田丸冬之陣後旋即被破棄,大坂城除本丸外的防禦工事被幕府方破壞殆盡,這個過程一方面讓短暫存在的真田丸沒有更多的時間展示自己的雄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冬之陣後幕府為破壞大阪城防進行的大規模的土木作業,以及江戶後在此地的開發顯著地改變了大阪城南原有的地理地貌結構。以至於多年後大家企圖按圖索驥尋找真田丸,卻難以找到當年的地標參照了。不過既然說到圖,我們便從下面這張圖說起:
這便是維基百科上就能搜到的淺野家藏『諸國古城之図』中的攝津真田丸圖(圖很貼心的倒過來了,所以印章是倒的),也是目前現存的唯一的同時期所繪製的真田丸地圖。這張圖的畫風實際比較奇特(估計因此也給後世造成一些麻煩吧,笑)。我們可以看到,圖中那個不太規則的方形結構便是真田丸的本丸。而其東側部分有相當規模的寺社建築,且被一條連向大坂的道路隔開,而本外的背後,則是一個規模較小的曲輪,也即是真田丸的「二之丸」,其與本丸之間被堀完全切斷。按照千田嘉博教授(2015)的說法,這個小曲輪是作為當本丸被攻破後得以退入繼續抵抗的要塞。而根據地圖我們可以發現,真田丸本丸實際只有南面有堀,而另外三面實際是山坡夠成的天然防禦,也就是圖中畫成墨綠色的山脊部分。此外我們顯而易見地也會發現這個真田丸而其後方離大坂城的惣構還隔著老遠。因此,千田教授指出。真田丸構建的並不像一座出丸,倒是更像一座獨立的城池。
好了,我們再回到這座獨立的真田丸到底在今天大阪何處的問題上。根據上圖,我們可以推測,真田丸很有可能是建在一座山丘上。然而目前我們知道,真田丸是絕不可能建在茶臼山上,因為那是冬之陣時德川家康的本陣所在地。即便真田信繁再渴望狙擊家康也不可能把城堡建立到家康的茶臼山陣城的附近。事實上真田丸也不可能建在岡山上。因為我們知道,冬之陣時岡山的地理位置相當關鍵。那可是帶領著1萬5千人的大大名?前田利常的本陣。因此剩下的選擇只有姬山。然而姬山,就如我上文所說的,在地貌變化後已經看不見了。不過歷史總是這樣,雖然被迷霧包裹,但線索總是存在的。比如我們打開Google看一下大坂的地圖:
嗯,先別管各處可見的「真田」字樣。我們很快就會注意到一個叫做宰相山公園的地方對不對?其實,這座宰相山(其實現在也不算什麼山)就是當年的岡山。因為當年駐紮在此的前田利常1615年補任從四位下?參議的朝廷官位。而在日本戰國時代,參議的唐稱便是「宰相」,因而後世便改稱岡山為宰相山了。而真田幸村構築真田丸的姬山又在何處呢?想必,大家一定會注意到宰相山的西側,空堀町的南面有一片寺廟很密集的區域吧?還記得之前淺野家古地圖中真田丸中有一片寺社區域嗎?其實這時我們離答案已經非常近了。再留意一下,我們會發現這幾座寺廟中有一座叫心眼寺對不對?這難道就是當年真田丸中那幾所寺廟中的一座么?答案:不是!心眼寺是一座到了江戶初年才建造的寺廟。裡面供奉著真田幸村和他兒子真田大助的菩提。而據說這座心眼寺就緊鄰地建在當年真田丸構築之地的隔壁。所以江戶時代心眼寺便在幾乎已經被平整成一個小土包的原姬山西側樹立了一塊「真田丸跡」的石碑。從此以後,這座大概只佔原姬山東面一小部分的土包便被百姓們稱呼為真田山。以下便是江戶時代的古地圖『大坂三郷町絵図』向我們所展示的18世紀的這一地區的風貌,其中真田山被專門標註出來:
差不多就像上文那樣步步為營(事實上當然要複雜的多了),大阪歷史博物館主導的尋找真田丸位置的研究在2014年底最後得出結論:真田丸是一座雄大的防禦堡壘工事。以建立在姬山之上的堡壘為核心,而其整個陣場範圍向南到現明星學校,向西延伸到円珠庵(也就是上圖最左端),向東延伸到三光神社,可謂十分巨大。不過,這其實和維基上所說的,引用坂井尚登教授的「大坂城真田丸―絵図?地形図?空中寫真によって考察する位置と形狀」(『城郭史研究』34號、2014年)中的觀點有所衝突。因為根據坂井教授的推斷認為真田丸大約就是位於現在大阪明星中學以及周邊一帶,這個規模遠小於博物館方面推測出的結果。然而似乎博物館方面的研究人員認為在明星高校如此狹窄的地帶難以容納2000-5000人這樣較大規模的軍隊駐紮並作戰吧。個人以為,這種懷疑也是比較合理的。此外,這次推定出的真田丸地元所在也比較符合關於大坂冬之陣各種史料關於「真田丸攻防戰」的記載。據記載,攻防戰以真田軍挑釁駐紮在岡山的前田利常隊而起,隨後前田隊按耐不住開始反擊,而德川諸隊隨後開始圍攻真田丸,最後遭遇大挫敗。而如果真田丸確實坐落在大阪歷史博物館所推定的區域的話,的確這似乎是一個挑釁前田隊的好位置。而按照坂井所稱明星學院所在地,個人以為這個位置無論離岡山還是大坂最南端的惣構都有點遠。
到此,歷史上真田丸的基本位置我們已經確定了。接下來討論下真田丸的獨特構造吧。不過,沒想到這篇寫得這麼慢。我這裡都晚上十一點了,還是留到下一篇吧~
推薦閱讀:
※毛利家誤認柴田勝家跟明智光秀聯合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文書
※日本戰國時的山內上杉氏和扇谷上杉氏兩者有什麼淵源?
※信長公記中松永久秀天正元年投降之誤
※知乎的日本戰國史欄目是不是已經完了?
※本能寺之變時如果織田信長向圍攻的士兵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否能制止明智光秀的叛亂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