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隔空激辯中國經濟 「林張之爭」約戰未名湖畔
是時候結束兩人間21年的論戰了?還是延續真理越辨越明的傳統一直走下去?
今天(11月9日)下午,素日雅靜的北大朗潤園將迎來一場舌尖和智慧的大比拼——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和張維迎將就產業政策進行當面激辯。根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安排,這場名為「關於產業政策問題的討論」將持續4個小時。
實際上,今年8月以來,兩位學者的產業政策之爭已經持續良久。兩位大師級經濟學教授或許已將對方觀點甚至言談習慣瞭然於胸,因為同在一個學院的他們在此前21年里已經有過3次交鋒。
記者注意到,從1995年在北大針對國企改革的初次「交火」,到2004年對我國發展前景的不同判斷,2014年在追思經濟學家楊小凱時對政府和市場作用以及對中國經驗的不同解讀,再到此次圍繞產業政策的系列爭論,儘管勝敗仍需時間的考驗,但林張之爭已然是中國學界的佳話。
這一次林張之爭到底爭的是什麼?
在2014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張維迎曾坦言:「我不太關注太短期的話題。我原來對自己說,3年之內的事情,我不關心。我一直堅持這一點。」
被外界認為是市場守望者和從不改變觀點的張維迎今年似乎有所「食言」,稱自己不關心3年之內事情的他,在今年10月份公開批評部分地方政府的網約車新規。從中也可稍窺這位57歲的經濟學教授對市場化的堅定支持。
在批評網約車新規之前的兩個月,張維迎和林毅夫就產業政策問題已多次隔空交火。
今年8月25日,張維迎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6年夏季峰會上發表演講。他認為,人類認知的局限和激勵機制的扭曲,意味著產業政策註定會失敗。張維迎將產業政策稱之為「披著馬甲的計劃經濟」,主張廢除任何形式的產業政策,政府不給任何行業、企業特殊政策。
對此,秉持經濟發展要基於要素稟賦結構,發揮比較優勢,「有為政府」在產業甄別和產業升級中發揮作用,並將這些觀點歸納為新結構經濟學的林毅夫提出反駁。
9月13日,林毅夫發表文章認為,經濟發展需要產業政策才能成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為的政府」也必不可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政府採用產業政策時經常失敗,除了執行能力的問題之外,究其原因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容易出於趕超的目的,而去支持違反比較優勢的產業,結果這些產業中的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缺乏自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無止境的保護補貼來生存。
實際上,林毅夫並非僅僅表明支持政府「有為」的觀點就了事,而是在其《解讀中國經濟》、《新結構經濟學》等一系列著作中,針對政府在經濟結構變遷中因勢利導、如何選擇正確的產業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論主張。
但是張維迎並未因林毅夫的回應而信服,而是在隨後的論戰中直指「林毅夫在產業政策問題上的四個錯誤」。張維迎認為,後發國家保持長時間持續增長很難說是奇蹟,發揮比較優勢與強調政府作用存在矛盾,企業家精神與產業政策存在矛盾,以及重新思考戰略與體制的關係以保證更多個人自由。
隨後,林毅夫對張維迎提出的「所謂四個錯誤」一一回應。林毅夫稱,中國傳統社會就是自然經濟,是相當自由的,但仍然發展不好;在發揮動態比較優勢時,政府的作用很關鍵;企業家創新建立在政府支持的基礎科研和公用技術的突破之上;以及政府發揮作用的方式只要是對的,能給予個人更大的自由。
21年來他們之間交鋒了哪些話題?
此次產業政策存廢之爭,實際上仍是林毅夫和張維迎在政府和市場關係問題上爭論的延續。此前21年,儘管已有3次交鋒,兩位學者更親切地稱呼對方為毅夫、維迎,但兩位學者恐怕誰也沒有服誰。
1995年,國企改革正酣。張維迎從現代企業理論出發,強調企業的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必須匹配,因此,國企改革的方向就是民營化,並建議將企業中的國有資本變成債權、非國有資本變成股權。
而林毅夫認為,國企的主要問題是承擔了太多的社會負擔和政策負擔,導致國企缺乏活力,因此國企改革的方向是營造一個競爭性市場環境,並建議政府對國有企業「抓大放小」。
2004年,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創辦1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林毅夫、張維迎二人再次同台並就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表達了各自的觀點。林毅夫認為,只要沿著當前的路子走下去,中國經濟再增長二三十年沒問題,到2030年,經濟總體規模一定趕超美國。
張維迎則擔心在未來的20年里,中國經濟增長的源泉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將會使中國企業面臨很大的挑戰。
2014年,張維迎與林毅夫就「政府定位與後發優勢」再次爭論。張維迎認為,「沒有國家和政府參與,市場或變得更好,政府再不退出市場,後發優勢就要轉變為後發劣勢了」。林毅夫堅稱,「後發國家需要政府發現和扶持企業的比較優勢,不然就是無效市場」。
我國此前30餘年的改革開放被認為是「摸著石頭過河」,在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同時又進入經濟結構轉型期,經濟增長「參照系」日漸式微之際,「理念與方向之船」重要性突顯。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所說,21年前的林張之爭,涉及國企改革的方向問題,那麼21年後的這次爭論則涉及中國的創新和技術進步問題,從而影響到中國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不能把這些爭論僅僅看作是學術爭論,它們關係涉及中國的政策導向和經濟增長。
林毅夫觀點
1.經濟發展需要產業政策才能成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有為的政府」也必不可缺。
2.在發揮動態比較優勢時,政府的作用很關鍵。
3.企業家創新建立在政府支持的基礎科研和公用技術的突破之上……
張維迎觀點
1.人類認知的局限和激勵機制的扭曲,意味著產業政策註定會失敗。
2.主張廢除任何形式的產業政策,政府不給任何行業、企業特殊政策。
3.發揮比較優勢與強調政府作用存在矛盾,企業家精神與產業政策存在矛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林毅夫?
※產業政策:要廢,要留?
※為什麼產業政策註定會失敗
※林毅夫張維迎論戰,到底該走什麼道路?
※中國學者為什麼難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TAG:林毅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