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研究的三件工具

作為一個心理學人,我很熟悉心理學是怎麼做研究的。我們可能會花費很長時間設計一套問卷,然後選取合適的對象去發放並回收這些調查問卷,最後就這些調查問卷中的數據做出統計和分析。我們還可能把人帶到計算機前,用各種開發好的軟體去測量人的反應時、內隱態度等等行為特徵。我們還可能給人戴上電極帽,或者把人塞進核磁共振的機器中,來觀察當人們有某種心理活動時,他的大腦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綜合來說,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要麼是大樣本的調查或者個例調查,要麼是非常嚴格或者不那麼嚴格的實驗。這也是所有實證主義學科的研究方法。

我想不少人會好奇,哲學家們是如何做研究的呢?一般人可能會說,哲學家的研究靠的是「思辨」。但是,究竟什麼是「思辨」呢?

我們大致可以把哲學家做哲學研究所依賴的工具,分成三種。第一種,就是其他學科所提供的材料。以心靈哲學為例,許多研究心靈哲學的哲學家,都很依賴認知科學所提供的案例和材料。那些關於人體生理特徵的材料,一些病理學案例,還有計算機科學對人工智慧的研究,以及數學和邏輯學的研究成果,都是哲學家們做哲學研究會用到的材料。一個做物理學哲學研究的哲學家,其對物理學的熟悉程度不會比一個做物理學研究的物理學家要差。

另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直覺」。哲學家的直覺由於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或許在一個哲學家們關心的問題上,比普通人要更加敏銳。依賴直覺的哲學研究,典型案例就是思想實驗。思想實驗,用丹內特的話說就是直覺泵,能泵出隱藏在腦海深處的直覺。比如電車思想實驗,中文屋子思想實驗,笛卡爾的全能魔鬼思想實驗,維特根斯坦的盒子里的甲蟲思想實驗,蒯因關於翻譯的思想實驗,黑白瑪麗、哲學殭屍等等。這些思想實驗能控制一些變數,檢查人們對某種關鍵變數的直覺反應,它是一種做哲學的不錯的方式。

第三種,或許是分析哲學家們最擅長的,叫做語言分析,或者叫概念分析,對語言或概念的邏輯分析。既然稱之為邏輯分析,就說明這種方法對邏輯(主要是一階邏輯和模態邏輯)有很高的要求。和語言學家對語言的分析不同,哲學家們關心的是語句背後的含義或概念。哲學家們會討論,某個概念與其他哪些概念相關,哪些概念構成這個概念的充分條件,哪些又構成必要條件。哪些概念之間的用法差異反應了人們對這些概念有著認識上的細微差異。而哪些差異又無關緊要。語言分析應該算是一個哲學人基礎功夫,對論證形式的敏感,對概念的嚴格定義,都算是基本要求。

從哲學家們做哲學研究的方式來看,哲學不像其他自然科學,有可能會取得什麼突然的突破。後人對前人的進步,主要體現在自然學科所積累的知識更多,邏輯系統變得更加先進(弗雷格較亞里士多德相比)。不過,哲學並不是一個落後的研究綱領(按拉卡托斯的說法)。因為總有那麼些問題,可以供不同學科的學者們聯合研究,而哲學家們可以從中起到一些反思性的作用。至少,哲學家們還有一個長處(至少優秀的那些有),就是跳出原有思維框架來看問題。

推薦閱讀:

如何能夠在白紙上把字寫整齊?
官話套話應對地方輿情該歇歇了
你可以獲得年化收益15%以上,但這招你必須學會!
麗莎大夫說,換個思路解決健康問題!
如何早起?

TAG:哲学 | 科研 |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