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蚩尤為什麼沒有被燒死或者下地獄?—道教的善惡
問:道教的神魔是否代表著善惡,是否是道教善惡二元論的表現呢?
答:道教的神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表現了道教善惡的二元論,但不僅僅限於道教,甚至不僅僅限於宗教;任何信仰,都會分為陰陽獨立的兩面,有天堂就會有地獄,有神靈就會有妖魔,有善就會有惡。
但道教的思想體系中,不存在一個萬能的造物主,也沒有絕對的神魔,神魔之間是對立而統一的關係,神仙也有入魔的時候,妖魔也可以修道成仙。世上不存在脫離黑暗的光明,也不存在絕對的善;魔在人的心裡,也在神的心裡,神性會在人身上綻放,也會在魔身上綻放。
在傳統文化中,迥異於天使的光明和惡魔的黑暗之間的直接對立,華夏文明有自己獨特的詮釋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從人道出發,而又超越了人道的存在,近乎於天道,更具有宏觀的意義。
比如黃帝與蚩尤之間的爭鬥,哪怕我們自認炎黃子孫,尊崇黃帝為民族始祖,承受他的恩澤;蚩尤作為與黃帝爭鬥的反面,但蚩尤卻不是絕對邪惡的代表,我們的文化是包容且公正的,不是勇士斗惡龍那麼簡單臉譜化。
我們尊崇黃帝,不意味著忽視蚩尤的存在,歷史上的對錯我們可能無法準確判斷,但人心可以考量超越爭執的部分。神魔的對立,恰恰是這種邏輯的體現,在大部分時候,魔來自於人的內心,我們需要戰勝我們的內心,需要公證的衡量。
蚩尤與黃帝的立場不一樣,但不妨礙我們尊崇蚩尤的勇猛和剛強,於是乎,在祭祀黃帝的同時,我們還包容蚩尤廟的存在。
人與人之間,總有超出立場的行為讓對手贊同,蚩尤也作為戰神在享受炎黃子孫的香火,不就是對他最好的褒獎,不就是華夏文明包容、寬宏的標誌嗎?他有資格做黃帝的對手啊!
只有立足更高的視角,才能認知事物的真相,我們不因為蚩尤與黃帝作對,而否定他所有的作為,不是把他渲染的一無是處、萬般邪惡,因為他也是從眾人中走來,如同黃帝一樣,能夠公正評價他的,惟有大道;作為與黃帝鬥爭一生的對手,他絕對不是一無是處的小丑,用廟宇的形式將他的精神傳遞下去沒有任何不妥。
按照西方宗教的觀念來說,蚩尤就是魔,就是萬惡不赦,所有的廟宇都要被砸毀,崇拜蚩尤的都是異端,必然下地獄,都要被綁起來燒死的;其實,經不起質疑、不尊重對手是沒有自信的表現,我們就用這種共同祭祀黃帝和蚩尤的方式,讓文明中宏觀、包容、大度、公正的精神延續下來,一直傳承到今天。我們沒那麼小氣!
西方會有個撒旦廣場被人膜拜嗎?
在小說中,天蓬元帥作為神靈,也調戲嫦娥,連塊石頭都可以修鍊成仙到人間談戀愛,這就是浪漫,這就是神性與人性的平等;神魔來自於人,都可以趨向於大道,但不簡單的等同於大道的善與惡。
沒有惡,善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意義,我們有財神、福祿壽三星,也有窮神、瘟神、閻羅王,而不是定義為窮魔、瘟魔、閻羅魔,人間正道陰陽轉換,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悲就沒有歡,豁達的看待世間萬物,才可能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是非要守護正義的才值得尊重,行使責罰的一樣值得尊重。
這種理念的根源,就在於我們追尋的是宇宙背後的真相,是脫胎於人類思維而又超越人類的大道,神魔萬物都在大道之下,由大道衍化。
於是乎,天道之下,衍生萬物,衍生神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藍是孕育生命的大海,青就是人類璀璨的文明。
人來源於獸,具有獸性,但人性超越了獸性才有了我們的文明;如同人性是複雜的一樣,道教信仰之中的善惡,也可以如同太極一樣互相轉換。
不因為立場而否定對方身上的閃光點,不因為立場而否定神可能的魔性,因為道教信仰中的神魔概念,都是由人而來,因人而生。
進一步反饋到我們的生活中,更可以看到對善惡、神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沒有魔,神的存在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從這種立場出發,道教中就有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說法,如果沒有了大盜,聖人的存在也就沒有了太大意義。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乃聖人所為,道德經中的這段話,很多人解釋為愚民,其實是從更高的視角看待世間萬物,明確善惡互存,對立統一的關係。
聖人非人,而是能夠承擔更多責任甚至天道責任的人,聖人所做,是協調人道之間的關係,讓人道更合乎天道,道法自然也就是順應自然發展的規律,維護正道的運行。
就如同我們享受和平,生活中很難見到殺敵萬千的英雄,這何嘗不是我們的幸運?因為殺敵萬千的英雄的存在,必然意味著戰爭和苦難的不斷,三國時期,英雄迭出,是在生靈塗炭的基礎上產生的。
寧為盛世犬不為亂世人,不是懦弱,而是真正的看透世間。
維護在陰陽轉換之間的就是太極的邊緣,惟有用強大的力量和恆久的毅力才能維護太極的狀態,善惡就在其中輪轉,之所以我們很久糾紛時通過辯論解決而不是槍炮和炸藥,是因為這種和平被捍衛了。
我們慶幸我們這幾代人沒有經歷過戰爭,很多人對戰爭無知無欲,甚至戲說戰爭、調侃戰爭;其實對戰爭的無知無欲的背後,是無數人的付出和犧牲,是捍衛和平的保障,真理只在炮彈射程之內。
這和平來的不是無緣無故,是不斷增強的國防實力帶來的,長久的和平之下,看起來不需要英雄,減少外敵入侵的可能性,英雄的存在感才逐步減弱,但是離不開無數人捍衛和平的付出,我們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在黑暗之處狙擊黑暗。
善惡之間的對立,不是因為消失了,而是有人在付出,我們接納神,也接納魔,享受歡樂,也不拒絕苦難。人生需要經歷,需要前行,更需要苦難的磨礪和面對神魔的勇氣,只有在這種歷程中,才能豐富自己。
神魔代表的是道教善惡的二元論,更代表了人心,也代表了世上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也沒有永遠的好人與壞人,這就是我們的世界,我們只能說在這樣的世界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修行自己。
這種形式的對立,必然會永遠伴隨人類文明,哪怕不是這種形式的表達,也會是其他形式的表達,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善惡,從更微觀的角度對待善惡,就是我們修行的方向吧。
順便說一句,你知道為什麼現實生活中你看不到作惡人間的妖魔鬼怪嗎?那是因為我們道士在三界銜接之處,哎呀,不好意思,泄密了,貧道要去準備硃砂了……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為什麼禱告會哭?
※佛教和基督教,教義上最大的衝突在哪?
※牛頓論證過上帝的存在嗎?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兩句話有何異同點?
※Too Old to Believe, Too Young to 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