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評價七堇年?


1.首先是她的成名作,《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時隔十年,讀起來略顯稚嫩,不過放在當時她的年齡的前提下,文筆的成熟和字裡行間的厚重感確實難得。

2.個人認為她最精彩的一本小說,也就是《大地之燈》,不論是情節的鋪設,還是字句的雕琢,皆屬上乘。不過其中大段的搬自《被窩》的抒情段落,確實讓人懷疑她有江郎才盡的嫌疑,客觀來說,《大地》還是建立在《被窩》上的,但是已然令人廢寢忘食。

3.不論是早期的《大地之燈》、《少年殘像》,還是中期的《瀾本嫁衣》,《塵曲》,到最近的《平生歡》,都暴露出七堇年最大的也是致命的弱點:不善於描寫都市生活狀態。這或許與她的生活有關,寫小鎮,寫大漠,寫荒原,都是她的強項。不過一到現代都市,她常常給人以詞窮無力的感覺。我認為作為一個優秀的作家,對不同的生活都應該有切身的體會與獨到的描寫。這方面她有待提高。

4.誠然,以她現在的年齡與資歷,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已屬難得。今後她的閱歷一定會更加豐富,視野也會更加開闊。作為她的忠實讀者,我堅信她今後的作品定會帶給我們更好的閱讀享受,與更深刻的對人性、社會的認識與思考。


我想,喜歡讀書的人,尤其是敢自稱「文藝青年」的人,沒有誰沒讀過七堇年的書吧。

我向來以為,寫作是要靠天分的。張愛玲在十九歲的時候就在散文《天才夢》里寫下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這樣的句子,張愛玲是天才。七堇年也算,實在不明白這個女生如何在十六歲的年紀里就寫下了驚才艷艷的《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一文,並一舉拿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在她二十歲時就寫下了《大地之燈》這樣的嚴肅文學作品。

回想起來,我們的初中、高中生活里,就喜歡點小憂傷、無病呻吟的句子,也是七堇年的書籍陪伴我們度過了初高中,文藝青年的摘抄本上抄滿了她的句子。我也抄過,也跟別人說,只要抄七堇年的句子才會抄到手疼。

青春是需要些東西來陪伴的,對我來說文字就是一種寄託。而如今,我已是一個大學生,七堇年亦將邁入三十歲。歲月便是如此殘酷。而七堇年,當配得上木心先生的一句話:「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還記得初讀此書時所帶來的震撼。嘆了口氣,一個十多歲少女到底是怎麼寫出來的?我自愧不如。雖然那時七堇年模仿痕迹很重。

從這本書里便可知道她的才女范,你很難相信,裡面有些文章,是她的高中晚自習上寫出來的。她在自序里便說:回首那些錯把傾訴衝動當做創作才華的無知年生,在兵荒馬亂的晚自習上,在熄燈的宿舍里,我們總是在一堆堆耀武揚威的習題和試卷的縫隙間,在應急燈漸漸微弱下去的光線中,一手撐著深不可測的夜,一手寫下無處傾訴的話。

而她確確實實寫出很多金句,這些句子至今愛她的人都能隨口背誦,諸如「朝花夕拾,撿的是枯萎」「太陽尚遠,卻必有太陽」「這個世界舊了,上帝要把它像卷地毯一樣捲起來」……

這本書我讀了三遍,很難有書讓我讀兩遍——而這本我讀了三遍。初中一次,高中應屆時一次,補習時讀了一次。它切切實實陪伴了我的青春。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這句話成了多少讀者的青春墓志銘?

木心說:那種吃苦也像享樂似的歲月,便叫青春。

它確實適合在一個人花季雨季時讀,還惹得你傷春悲秋。我想,我已經過了那個年紀。從此,我應該不會再讀此書了。

【大地之燈】

《大地之燈》是我第一次讀七堇年的作品。還是在初中的時候,也是在讀完此書後,對西藏有了最初的認識。

這本小說應該是七堇年寫的最長的一本,那時她才二十歲,這本書也並不成熟。人物線索、時間線索穿插繁密,太過瑣碎。但它也確實龐大,作為一本嚴肅文學,它融入了時代、宗教、成長、宿命等內容。

那個時候七堇年寫書辭藻還偏於華麗,以致我一位朋友讀著非常痛苦。朋友說,七堇年的書是只能讀句子不能讀劇情的。她有的是好句子,但真的讀不到故事。然而讀《大地之燈》,我在讀第二章時,差點就讀哭了。

不過也確實,讀過第二章,後面的內容便再沒什麼可打動我的了。它既寫了雪域高原上的卡桑,又寫了70年代知青的故事,還寫了少年簡生與美術老師淮的故事。實則是幾個中篇的拼湊,有點模仿安妮寶貝。

枝繁葉茂,反而遮住了軀幹。這本書也僅僅只讀了一遍,沒有再讀的慾望。

【瀾本嫁衣】

《瀾本嫁衣》是我最後讀的七堇年的作品。只是特別喜歡這個名字。內容倒是講了一個比較重口味的故事。

七堇年似乎不太適合寫小說,這本書遭人詬病。也確實沒什麼故事情節,靠好句子撐起來的一個中篇。書名很好聽,卻寫了一個極端黑暗的故事。她描寫了一對姐妹,姐姐葉知秋算是一個邊緣人物,做著見不得光的工作。從小便離經叛道,最終她想做一個普通人,為人妻為人母,可一切已回不去,最終死亡。而妹妹葉一生想過與姐姐截然不同的生活,可自己還是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

倒是有一句話觸動我,是姐姐葉知秋告訴給妹妹的: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多好,但你不要因為它不好就不敢走近它。

一葉知秋。一葉一生。

【塵曲】

當初《塵曲》出版時,便已知七堇年勇敢退出了郭敬明團隊。她說,「他們明星范,我沒興趣。」這讓我們看到一個又不一樣的七堇年,因為她做到了,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塵曲》也是一個集子,有遊記、散文、小說。

可以說,在讀七堇年的遊記時,埋下了我如今渴望旅行的種子。曾經就單單以為旅行就是到處玩玩,而到了七堇年筆下就感到旅行是一種神聖。七堇年在微博上回答網友提問時也說:「某種意義上,旅行是一種捷徑,使人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人生,是該多見些風景的。

再讀散文,這時的七堇年已和寫《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時的那個七堇年不一樣了。曾經她還只是在晚自習上寫寫的人,如今她讀了更多書,識了更多人,見了更廣闊的天地。有一件事也特別鼓舞我,她曾經通過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卻因高考的失誤與清華大學失之交臂,她也曾抒發她的痛苦,而這時七堇年完成大學本科後,成為香港浸會大學碩士研究生。我明白,人活著不能活在過去的輝煌中,要向前看,前方會有更好的風景。

小說的名字便叫《塵曲》。是一個系列,描寫一個家庭中的父輩、出生於70末的兒子和80後的女兒,其實也是些瑣碎。滾滾紅塵,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吧。

【平生歡】

去年年底,七堇年新作《平生歡》問世。距她上一次寫長篇小說,已隔了五年。

平生歡,喻素來交好,古籍有所記載。其中,我最愛的一句是:(徐公)不妄交於人,一日,忽過予,一見之,如平生歡。

七堇年自己說:這本書的確也是關於故友,關於知交,也是關於平生的。對我來說,它必然不是什麼里程碑,只不過是路上又一級台階。我踏上它,便看到更高一點點的天地,而它則留在了我身後。

我是在寒假的時候讀完這本書的。可以說,這本書又是七堇年的一次轉型,似乎七堇年刻意去避免重複曾經的自己,想證明自己不是個光靠寫好句子贏得讀者的作者。文采依舊是好的,但那些所謂講大道理的話確實很少了,這次就以故事情節為核心。

在這本書里,七堇年描寫的是一群人,是青春群像。小說以男主人公邵然為第一人稱進行描寫,寫了一座小城裡的一群大院子弟。年少記憶彌足珍貴,那時他們都還聚到一起,就像我小時候院子里那群小夥伴一樣,成長後的他們,有的飛黃騰達,有的自甘墮落,有的闖蕩江湖,有的花天酒地,有的逢場作戲。每每故事往一個悲劇的方向發展時,你只能眼睜睜看著,無能為力。這便是宿命。而男主人公邵然呢?他的生活是最正常的,沒有父母離異,沒有年少殘疾,沒有離經叛道,沒有畢業碰壁,沒有戀愛危機。他是一個軌道,那他的朋友們就離那個軌道越偏越遠。可這樣的生活就安逸了嗎?不,他的生活正是一灘死水,毫無波瀾。

裡面有一段話:時間過得如此之快,我感覺還什麼都沒有發生,不過是些平平淡淡的面孔和平平淡淡的日子,突然間就快要到三十歲了。說起來,彷彿只是一瞬間。我終於明白古人說的,光陰似箭,如白駒過隙——因為,再過一段從出生到現在這麼長的時間,我就快要六十歲了。……當忽然明白,我已經失去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時候,我才開始有了一種驚慌,像一個亂了陣腳的罪人,跪下來瘋狂扒開埋藏在灰土中的罪證。那些大大小小的錯誤,失敗的抉擇,一事無成的日子……一一浮現。

生活可以平淡,但絕不可以平庸,邵然所擁有的,只是一段乏味的人生。

七堇年曾寫過一篇文言文《宇宙》,結尾這麼寫道:嗚呼,余宇宙廣哉,謂之無窮。宇宙以億萬年計,人生時年不足其一瞬,悲耶?幸耶?夫人生降世,自當處順安常,達理知命,進而奮袂策鞭馳騁天地,退而春花秋月怡情養性,一世朗然,生死何妨。

其實沒什麼好比較的。若將七堇年與張抗抗、王安憶、遲子建、嚴歌苓等一眾比較是毫無意義的。她是一個80後的作家,她的文字也是時代的一種見證。萬不敢稱其偉大,但文壇不能忽視她。

寫作註定是孤獨的。這條路也確實不好走。七堇年一路走來也飽受爭議。有人將她捧得太高,有人認為她的書辭藻華麗內容空洞,有人認為她的書晦澀難懂。七堇年本人也不停在改變。將來,七堇年還有新作問世的話,我一定還會讀。


1. 一定要高頻率地用到以下詞語

女子

男子

亦(是/然)

福祉

原罪

兀自(要像七堇年那樣當做「獨自」來用,其實該詞只有「仍然」的意思……)

讖言

2.

男主人公的名字一定要帶上耀啊輝生啊這些字眼

3.

一大段話過後偶爾要重複兩次主人公的名字。。。

比如

你亦是這樣的男子,我亦是這樣的女子,我們身上都充滿了太多的原罪。康生,你是我的罪孽與福祉。少年時代,你兀自從我生命中款款走過,於我而言,是如此龐大的福祉。俄國作家XXX夫斯基說過,XXXXXXXXXX。這真是一句亘古不變的讖言。康生,今昔我將重蹈你的覆轍,去贖還我們一生的罪孽。

康生。康生。

5.

文中必須提到的事物:

一、某個世紀的藝術大師

二、至少三部以上的文藝片,越晦澀越非主流的越好

三、至少三首以上的西洋樂曲,越小眾越非主流的越好

四、一定要炫上幾句鳥語,越小眾的越好,最好是什麼滿語啊奈及利亞語之類的。

6、

主角一定要去遠方,目的地最好是偏僻的無人問津的路途艱險的落後村落或者是富於文藝氣息的歐洲小城。

而且到最後主角一定會在旅途中獲得救贖終於踏上回家的歸途。

7.

文中主人公一定不能有正常性取向

8.

男子們,女子們,請滄桑,卯足了勁兒地滄桑。

用最滄桑的姿態寫就你們的文字。


喜歡她也算是喜歡很久了。

(不過現在老啦,對青春文學不怎麼感冒了。)

剛上初中那會兒 瑪麗蘇的書一套一套地看

後來開始讀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 簡直致郁,接著開始關注最世旗下的書,就隨手買了本「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僅僅是出於對書名的好奇以及裝一下13

這是我弄的最破的課外書了。

初中看七堇年基本上是看不懂的,走馬觀花,只是覺得辭藻華麗,立意深刻,描寫生動,但是因為當時我年紀太小了,書中所說的作家音樂電影書籍,除了史鐵生外基本沒聽說過。看她的東西就像看到自己的未來(因為被窩這本書是她高中寫的。)

接著初中畢業了,再次好奇起自己高中的生活會不會也像七堇年書中所說的那樣:

「一手撐著深不可測的夜,一手寫下無處傾訴的話。」

又拿出來讀了一遍,居然看懂了,停不下來,邊讀邊畫邊寫亂七八糟的批註。

感動於她寫的「遠鎮」,分不清是這是她虛構出來的小說,還是她的真實經歷。

一個小女生在高考前跑去新疆找爸爸,偶然間看到爸爸的新女兒,只能回來。

「我只是好笑這些結局的雷同。這是早該料到的結局,卻走了這麼遠的行程來探索它的意義。我們的路途,不過是在毫無意義地上演一個鬧劇的圓。」

還有想要離家出走想要在天台跳下去的她的好朋友十禾……一切的一切在當時衣食無憂的我看來實在太震撼太不可思議了。

第三次看,是高考完以後,彷彿是為了紀念過去的日子,我們經歷過的日子,都是單調又雷同,只有通過觀察和寫下來,才能真實地感知到它的存在以及它的獨一無二,甚是感慨。

高一胡亂應付完作業就開始讀借來的「大地之燈」,遲遲不願睡去。

寫這個問題前還在讀著她的新書「燈下塵」,心裡默默地說了一句:「好久不見,我們好像都長大了,懂得剋制自己泛濫的感情了。」

她在豆瓣的評價不太高,我猜是因為有人覺得她有些矯情有些堆砌詞藻有些無病呻吟傷春悲秋安妮寶貝吧。

可是這個年紀誰不是這樣呢。

之前有人說看了我寫的東西覺得我有靈性。

仔細想想七堇年的文字也挺有靈性的。

深沉卻不表露得徹底 是種華麗麗的深沉。

抑鬱敏感悟性高讀書多懂得引為己用。

從此不必說從前的: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而要說:

「將輕鬆的留給生活,沉重的留給寫作。」


我不能代表大家評價。但我想說自己看了小七書的感受:「從中看盡世態炎涼後。仍然有心裡撼動後的清澈。覺得筆者溫潤如玉。


在那些千篇一律的高中生活中,在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歲月里,對於當時那個敏感而無力的自己而言,她的文字是一種安慰、陪伴和模糊的希望,她是密友,是姐姐。

從當初的被窩,大地之燈,塵曲到而今的燈下塵,雖然仍有不足,但我感覺得到她這些年來的成長與沉澱,也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不再是那個因為被持續目睹的過於濃郁的幸福所狠狠擊中而在夜色中痛哭的姑娘,不再是那個執拗又孤獨地踏上北疆土地的十五歲少女……又或許,她僅僅是換了一種孤獨的方式繼續走在路上。

當初如井底之蛙的我,帶著一種克制的瘋狂和野心,無比艷羨她用年輕的腳步走過的路,無比艷羨她能用文字酣暢淋漓地傾訴,也心疼和詫異她所經歷的一切,也覺得十幾歲的自己相比之下,實在赤貧。

而現如今,無論是看到她的新作品或是舊書的新版序言,我能感覺到其中緩緩流淌的對於生與未來的希望,比以往更加強烈明晰而成熟。我知道我曾如此喜愛的她正在一步一步扎紮實實真真切切地往前走,正在「將輕鬆的留給生活,沉重的留給寫作」,正在努力地保持對生活的興趣,正在認真地浪費生命,正在耐心的度過一生、渡過自己,正在一場壯麗而寧靜的黃昏里,繼續她的旅程……

她對待生活的態度,對於人生的思考,也正牽引著喜愛著她的人,勇敢地往前走。我想,這是筆者與讀者之間,最為動人的默契。


關注七堇年已經很久了,從最初的《被窩》到15年她主編的《近在遠方》,每一部作品或多或少都會認真去看。從心底說,七堇年的文字隨著歲月洪流越顯老道,她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對比於當今盛行的網路文學,七堇年恰到好處的能給人一種空靈的靜,靜中卻也夾雜著躁動、渾噩,像一頭困頓·的幼獸。這時關鍵來了,每一次歆享七堇年的作品,都能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讓我想起兩年前躲在被窩裡看野夫《鄉關何處》久久無法平靜的那段日子,可是七堇年的作品裡夾雜了太多相似度甚高的橋段,有時從一部作品能看到另一部作品的影子,也許是我愚拙,不能夠很好地理解作者自身的用意,但就像之前幾位回答的那樣,七堇年還未擺脫內心的一道坎,她的經歷、閱讀、思想、認知是多數人無法企及的,但缺少一種創作上的突破。好吧,寫到這我突然意識到我不是她,我也不可能無端的去猜測她的想法,作為一位忠實的書迷,我只是希望七堇年能夠有更好的作品面世,給大眾「解饞」。 PS:本人的回答僅是個人的一點看法,不喜勿噴,就當是看平庸的廢話罷了。

下面藉助度娘之手列出七堇年部分書單,希望能給予大家一些幫助: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大地之燈》

《塵曲》

《瀾本嫁衣》

《少年殘像》

《遠鎮》

(上述主要為中長篇小說)

《為了忘卻的記念》、《再見敦刻爾克,再見》、《夜殤》、《昨日以前的星光》.......

(這些主要是散文小札記)

還有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閱讀如果合口,老少咸宜,yeah!


我不是很理解七堇年,但觀念有本質不同。

她反對人們批評華麗辭藻的堆砌。

我正好相反,我覺得這種似是悲傷,實際蒼白的句子,才是「粗劣無趣」的。

就像初中語文還是高中語文課本里,梁實秋對冰心的評價。讀冰心的詩,我覺得很尷尬...


可以這麼說,她是我的很多年的信仰和希望。曾經躁動的青春、羞於啟齒的念頭、渴望自由而不得的失落等等等,我一切的不好的好的思想都是她給與給我的。大學以前我一直的希望就是努力學習,逃脫這樣暗無天日的命運,去見自己心中的光。很幸運的,我終於在15年見到了她,那一刻感覺是自己畢生的願望都實現的感覺,我還給她手寫了一封信,擔心字不好看的我,寫了一遍又一遍,看起來誠惶誠恐。


我曾經在她編織的故事裡,我編織的固執里走錯了七年。

實話實說她並非尼采所說的超人,我認為她至今為止還是個駱駝,連獅子都算不上~既沒法否定過去,也沒法擁抱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我非常喜歡菲茨傑拉德的一點:他即使恨他老婆和初戀,即使在他的書里有誘導價值評判的東西~但他不說出來,不罵人。

我看被窩時驚為天人(下句叫收為夫人,的確有過類似的性幻想~否則怎麼解釋一個男孩會讀這樣的書?),那是因為她駕馭的住~她那時只有訴說的慾望還沒有野心。實話實說,越往後讀,我越覺得她是被文學耽誤的攝影家。無論大地之燈的藏民生活、藍本的販毒、平生的幼兒拐賣。多少都是為了超越自己瓶頸的嘗試,很遺憾…你擅長散文的優美性、人物內心的細膩性~可是對故事編劇的掌控可謂是偏執的~讓我沒法相信故事真實性。(也就人物心理描寫能夠產生共鳴,但就是很假。很跳戲~)

當然我對安妮寶貝的態度很不好,蓮花我看過~這位作家如果不是刀片廠的贊助商,就一定給賣檀香的有長期合作關係。滿屏幕的宿命論和偏執執拗,如果說你學源氏物語?人家至少有個懊悔~。她的作品我承認我就讀了蓮花,但來氣的覺得我花20塊買來的書只能擦屁股,我卻要花幾個星期讀它還生悶氣。

所以真的非要評價七的話,才氣肯定是有的~只不過大師從來都是扎堆出現的,和這幫四娘自殘癖患者同一時代出現,如果你寫一些麻婆豆腐一樣的家常里短你都不好意思出門打招呼,可是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大師比如張愛玲、老舍、他們最擅長的不是國破家亡…事實上恰恰就是家常里短,比如封鎖留情~都可以以小見大。

小七筆下的人物就像小時代和菲氏的大亨小傳一樣,長得一樣的皮。一個得了軟骨病一樣貼著時代的屁股,一個久經風霜的梅花怎樣評價它就在那裡。不懂反思,看見事物正反兩面的人是沒有未來的~。

順便說一句如果用男女相處之道去看菲氏筆下的人物,完全可以把積極正面的男主看成在殘缺性格下追求自我陶醉的反派。甚至主角自己已經意識到了,只是不願意醒來摧毀自己的世界觀。

而小七筆下寫了這麼久還沒意識到這一點,人物不可能單薄的只用一面看問題,除非作者也是二元世界觀者,但世界始終是灰色的~從無正義善惡可言。


高中時在一本文學雜誌上看到:

無奈的是,語言這東西,在表達愛的時候是如此無力,在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當時被驚艷到,後來得空就去看她的百度作品介紹,自己也買了一本《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沒錯,就一直放在床頭柜上,看得很認真,看完了,的確她當時的閱歷思考深度超出常人太多,當人只是比起我這種只懂讀書考試看些言情小說娛樂八卦變態恐怖影片的人,後來在想看《瀾本嫁衣》的時候,書店已經買完了,倒是網上有資源的,看到絕望,到現在都還記得裡面葉知秋死前對朋友的一句「我覺得是希望害了我」。算了

你都做了些什麼事情啊,害得讓希望替你來背黑鍋。

實話,《瀾本嫁衣》我不會再讀。


我愛七堇年,不是愛偶像那種感覺,更像是愛一個身邊和你一同長大很有才氣的女同學。


最開始看《被窩》,後來初中的時候看《瀾本嫁衣》,隨手放在洗衣機上,爸爸蹲馬桶的時候拿去看了會兒,出來爸爸一臉嚴肅地告訴我說,最近看的書尺度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不過說回來作為一個老粉,七堇年去磨鐵以後出的《塵曲》是看了很多遍,買給暗戀的女孩看,看到真的變成一本【塵】曲,念大學買了很多書,也一直把《塵曲》放在書架上,一度對土耳其和北歐充滿了幻想,看了《塵曲》後把《紅》從圖書館借出來讀得小心翼翼。大二一次簽售會上見過七堇年,感覺人長得稍微有點變了,《塵曲》終於簽上了七堇年的名字,彷彿得到了認證,而《平生歡》的寫作套路還是沒什麼改變,最新《燈下塵》收錄了《人間成都》,我也是成都人,每次外地朋友問起成都,我都會把七的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實在太過貼切,沒有陳詞濫調,像是成都司機在和你擺龍門陣,讀罷心想,嗨呀,這就是我們成都的嘛。

在念初高中的時候,老一點的安妮寶貝,到新概念系如韓寒,後來的郭敬明還有那一整個團隊,落落、笛安、七堇年,最後也就經常關心七的動態和新書,可能因為也是在成都讀的初高中,說起四七九成外實外,筆觸下總有一點情感是我和作者之間能共享的,《塵曲》的很多文章,好像正好描述了一直以來想像的樣子,捷克的街頭,伊斯坦布爾的日落,在逼乎會被嘲笑很小資吧哈哈哈,很少這麼認真答題。到現在不太在乎從一個標準或者大多數的角度去評價她的作品,打開一篇七堇年的文章,我還是願意去慢慢找,找七堇年作品裡面那些能被我分享的,私密的東西。

看到她的讀者在和她一起成長,她也一定很欣慰吧。


幾年前偶然在書店看了她的瀾本嫁衣

有一種無形的痛苦在胸腔中回蕩

後來

我竟發生了

一場身體上的意外


看《被窩》時,是在高中,那段折騰死人現在沒有看法的時光。一直不出校園,那麼,七的書還是可以讀的,但若出了校園,與現實相比,她的思想與文字,終究是淺的淡了下來。


她現在快到了而立之年,我也在二十齣頭的年紀經歷著所有該經歷的一切,她的書帶我走過了無處訴說的青春歲月:每個做完試卷的夜晚,每個想念故友的時刻,每個想哭卻哭不出來的臨界點。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