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年輕化除皺手術常見的併發症、後遺症、副作用

面部年輕化手術的併發症可以分為兩大類:

  1. 真正意義上的併發症,如血腫或感染之類的

  2. 不理想的後遺症,如瘢痕或患者不滿意等

選擇技術好的醫生,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後遺症的發生,建議參考我在乎的回答:如何選擇靠譜的整形醫生?

下面我來具體說說併發症(由於部分過於血腥和噁心的圖片我就不上了):

血腫

血腫是除皺術後最常見的並發,除皺術的過程中的發生率約為4%。血腫又可分為需行手術處理的血腫以及無需手術處理的血腫。施行面部除皺術後需行手術處理的血腫女性的發生率為1.3%,男性為4.4%。而無需手術處理的血腫,女性發生率為4.4%,男性為67%。

血腫形成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

  1. 如術中止血不徹底,局部存在活躍的出血,單純靠加壓包紮的方法可不可靠的。因此,在剝離完皮瓣後一定要對皮瓣的內側面積創擊部進行精確的止血,至達到無明顯出血點為止。

  2. 術後血壓波動較大或者術後頻繁嘔吐引起的血壓升高可造成出血,對於此類情況,在術後護理時一定要保持血壓的穩定,避免嘔吐活給予有效的止吐措施。

  3. 凝血障礙多引起術後的廣泛滲血而形成血腫。因此,對於血小板較低者或凝血酶原時間較長者,應先給與治療,術前、術中、術後均適量給與止血劑。有血液病者應禁忌手術。

術前,我們要詢問患者的出血史並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影響血小板聚集的藥物,例如阿司匹林及非體抗炎藥物。應檢查血小板在內地的血常規及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APTT)。作為手術期間降低血壓的一種術前措施,在術前30分鐘,無論患者術前血壓如何,筆者都給患者服用可樂定(clonidine,男性0.2mg,女性0.1Mg)。

術中應抬高床頭以避免靜脈壓升高,並採用靜脈鎮靜,減少吸入性全身麻醉的應用。總的來說,使用靜脈鎮靜的患者術後過程較吸入性全身麻醉平穩,減少了因拔管導致的咳嗽、嘔吐等。在手術過程中,我們會盡量進行徹底的止血。大血管應進行結紮,小血管則用精細血管鉗及電凝止血引起流管對預防血腫形成並無大幫助,但可用來預防血清腫。

術後預防血腫形成的方法主要在於保持正常血壓,避免不必要的血壓驟升,避免術後過度疼痛、緊張及噁心。

大多數血腫發生在術後12小時內,相當少數血腫發生在兩天以後。術後膨脹性血腫的唯一體征是術後短期內的疼痛,尤其是單側性的疼痛。無並發的面部除皺術術後疼痛是相當普遍的,但是難以緩解的疼痛則應引起注意。頰粘膜於斑是腮腺咬肌筋膜內及脂肪墊內血腫的表現之一。

  • 如果懷疑有大的血腫形成的可能,則應馬上去除傷口的敷料進行血腫清除。

  • 如果存在血腫較大,則可在面部皮瓣的深處發現張力性的腫脹。

  • 如果影響到了皮瓣的血供或是氣道的通暢,則應拆除傷口縫線,以減輕張力。

  • 如果任影響氣道的通暢,則應立即引流血腫,可立即做好送患者回手術室的準備。此時應選擇全麻,必要時也可行局麻加靜脈鎮靜。

在手術室徹底鎮靜及控制血壓後,拆除縫線並徹底引流血腫。在這一過程中,光導纖維拉鉤是十分有價值的。在主要的血塊清除後,可用大量的無菌鹽水沖除小的血塊。血腫往往是由於多根小血管出血或廣泛性滲血引起的,很少發生單根血管出血。

含血量在2~20ml的小血腫往往是在術後3~5天在耳後區出現。這可在病房於局麻下清除,並可放置小引流管1~2天以避免血清腫的形成。十分小的血腫通常在術後第7~14天等其發生液化後用大孔針管將其吸出來。在連續的2~4天內,可重複抽吸,以儘可能完地抽出積血。

只要正確的處理,整形術後發生血腫的患者不會遺留遠期後遺症。但是如果無法在正確的時間內清除積血,則可導致血腫的機化並引起變色、皮膚色素過度沉著、回縮、皮膚皺紋等。一旦發生了以上情況,則需經過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皮膚可恢復到原來的外觀與質地。

皮膚壞死

除皺術造成局部皮膚部分或全層壞死時有發生,原因包括移位時皮瓣承受過大的壓力、剝離時過度削薄皮瓣、未引流的張力性血腫、鏈球菌感染等。主要還是來自於醫生技術問題!

  1. 切口張力過大切口周圍張力過大,強行縫合後局部缺血時間過長且未能恢復,造成切口邊緣部分壞死影響癒合,即使癒合後局部也會遺留較寬大明顯的瘢痕。

  2. 皮瓣剝離過薄剝離的皮瓣過薄,且範圍過大,術後皮瓣遠端出現血運障礙,最終導致部分皮膚全層壞死。此種現象多發生在耳後皮瓣遠端,面部皮瓣耳前部分偶爾發生在額部切口邊緣。

  3. 術後皮下血腫由於止血不徹底或凝血功能障礙造成耳後顳部或面頰部術後形成游積性血腫,致使剝離後皮瓣與基底重建血運。而且血腫塊融合液化後產生的有毒物質與局皮瓣也可造成直接的侵害。

  4. 感染髮生率較低,首要原因是局部皮瓣血運不良、血腫形成以及癒合不佳。感染後皮下組織壞死液化,局部形成微血栓,血供阻斷造成灶性壞死。

  5. 操作不當包括手術中的操作粗暴、牽拉持續時間過長、止血電凝燒灼範圍過大等對皮膚組織保護不利的因素。

  6. 包紮不當尤其是頸部、顴骨顴弓部以及下頜緣頦部等深部為骨性組織的部位,過緊包紮造成局部壓迫性血運阻斷,持續4小時以上即可造成壓力最大的中心部位缺血壞死。

另外,包紮是襯墊不均勻導壓力分布不均也可造成壓迫性缺血。有的醫師為減少術後血腫的形成往往採用彈性繃帶包紮,但彈性繃帶纏繞太多、過緊會對受力較大的部位產生一種持續性的壓力,導致局部缺血,引起皮膚壞死。吸煙也可大大增加皮膚壞死的發生率。所以,術後皮膚壞死是面部除皺術後處理起來較棘手的併發症,有學者統計其發生率約為1.86%。面部皮膚的壞死,無論其發生部位及程度,都應保守治療而非手術治療。壞死區可強烈收縮,即便耳前區也不例外。雖然看著壞死最終消退是十分困難的事,但此後形成的瘢痕卻尚能滿意。對於後遺瘢痕的處理應根據殘餘瘢痕的大小,所導致的瘢痕位於耳後區,通過合適的髮型即可掩飾,處理起來相對容易些。但有時壞死可延伸到耳垂下,故在癒合後往往在極度影響美觀時才予除痂。不應進行積極的除痂手術及皮膚移植術,因為痂皮本身是一層極好的生物敷料。晚期脫痂可能會發生感染,雖然相當少見,但在有指征的情況下應使用抗生素。

由於除皺術後有如此多的併發症,故預防性的措施是最為重要的。在手術過程中,我們應該盡一切力量徹底止血以防止血腫形成。處理皮瓣時會儘可能減少創傷,在皮瓣邊緣操作時牽拉不能過於粗暴,該使用皮膚拉鉤、T鉗、套管形拉鉤等,避免用尖銳的牽引器或指尖進行牽引。在剝離皮瓣或是止血時應嚴格控制皮瓣下牽引器的張力,因為過大的張力嚴重破壞皮瓣。在進行灼燒時,應將血管鉗輕微提起以避免輕度燒傷,否則將會破壞一個本應很好的術後效果。

感染

面部年輕化手術需住院治療的感染僅占很少的部分(<0.1%的病例)。面部與頭髮並非無菌,且無法被現有的化學試劑「消毒」,但由於頭頸部的血供相當豐富,故該部位感染的發生率相當低。如果發生蜂窩織炎或局限性的小膿腫,則會對其進行清除、敞開引流以及合適的抗生素(儘管目前沒有或很少有證據支持抗生素在面部年輕化手術中的使用,但大多數外科醫師任然把他們作為預防性用藥。)治療。

有兩種少見的感染應當引起注意:

一是B群鏈球菌感染,它是一種速髮型的蜂窩織炎,如果不立即靜脈使用抗生素並在有指征的情況下進行清創,就會導致面部皮瓣的壞死。

另一少見但具有同樣破壞後果的感染是發生在耳甲軟骨的假單胞菌軟骨炎。銅綠假單胞菌是耳道內正常的非致病菌。軟骨炎的發生常常與耳後區深部的縫合有關。在術中於外耳置一聚烯吡酮點浸潤的棉條,以及對耳甲軟骨進行固定時輕柔操作,對避免軟骨炎十分有幫助。軟骨炎是入院治療的指征,需進行創面的引流及大劑量抗生素治療,以減少軟骨的破壞及因此引起的耳畸形。

感覺神經損傷

除皺術後最容易損傷的神經並非運動神經,而是感覺神經——耳大神經。許多患者常常主訴耳前區尤其是在側頰部耳垂的正前方,出現短暫的麻木,只是因為該區域是感覺神經支配的交界帶,也是在頸面部除皺術後神經支配恢復最晚的地方。延遲的神經支配恢復不應與耳大神經混淆。如耳大神經發生損傷,則在耳的下部可產生永久性的感覺喪失和感覺異常。該神經的損傷往往是與沿該神經胸鎖乳突肌前緣的走行路線剝離過深有關。如在術中發現損傷了該神經,則應立即採用顯微神經血管外科技術加以修復。

提眉術後感覺喪失的發生率因術式而不同,開放手術的發生率為0.1%,內鏡手術的發生率約為0.6%。採用開放術式,在其縫合線以上部位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感覺喪失,尤其是顳頂區的頭皮。該區神經支配來源於眶上神經的深支,採用歐形翼式改良的冠狀提眉術可本併發症降低到最低程度。內鏡下提眉術的感覺喪失可通過骨膜下剝離技術在眶上及滑車神經周圍進行仔細、輕柔的解剖、使用配有高品質光學組件的內鏡及攝像頭,以及使用鈍性的降眉肌切斷術等降低其發生率。

運動神經損傷

面神經損傷是除皺術最可怕的併發症。幸運的是,他也是發生率最低的併發症。行除皺術時術中運動神經損傷的發生率為0.4%,其中0.3%為「表情改變」,0.1%為永久性的面神經損傷。顳支的損傷是最為常見的,其次為下頜緣支的損傷,其發生率幾乎接近前者。大部分的顳支發生的損傷多可以在3~5個月後緩解。事實上,顴支、頰支及頸支的損傷多可以在3~6個月後緩解。但是顳支發生的額損傷引起永久損傷的可能性最大。顳支及以下頜緣支損傷引起的最重要問題是明顯的畸形。額支的損傷可導致同側額及癱瘓,並且無法揚眉,其結果是眉毛下垂。下頜緣支的損傷可致同側下唇無法降低。在緩解期,如面容畸形可導致患者高度緊張,可選擇性使用肉毒毒素以達到對稱的目的,部分患者可減輕其關注程度。

只要醫生對面神經的走行路徑及常見的變異有一個精確的認識,此類併發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兩側,面神經的走行很深,但在向中線靠近時,他的位置逐漸表淺,且易收到損傷。只有牢記這一點,並且精細解剖,尤其是在使用前部及深部皮下層面技術時,才能將面神經損傷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對面部進行浸潤麻醉後,部分或全部面神經支配區域的肌肉可能會暫時麻痹。在4~8小時後,當麻醉藥品被新陳代謝並且對神經支的消退後,肌肉功能方可恢復正常。有時,患者的局部麻痹可延續到術後次日上午。如果發生無力,只要不是完全性的麻痹,無需過於緊張,其會在數天到數周內完全恢復功能。

如果術後發現神經完全被切斷,則應立即用顯微神經血管外科技術將斷端吻合,可取得最好的功能恢復。

在術後診查時,檢查面神經功能及將功能缺陷用照片記錄下來是至關重要的。對於由未參與第一次手術的醫師進行第二次手術的病例,這一術前評估更為重要。患者往往可能會冤枉二次手術醫生。

脫髮

在毛髮分布區的任何切口或是外科剝離都會發生脫髮。導致局部脫髮的原因有皮瓣張力過大、皮瓣血運不佳以及皮瓣遠端血運不良等。術後脫髮多發生於頭髮稀薄且有禿髮傾向的患者。除皺術後脫髮的發生率小於0.1%;但是在提眉術後,開放手術術後的發生率4.0%,內鏡手術術後的發生率為2.9%。暫時性脫髮比永久性脫髮更為常見。應告訴大多數患者其脫髮會在數月內長好。但是如果脫髮相當嚴重,則一些特定區域的頭髮要約半年才能重新長好。

當脫髮異常廣泛時,可請皮膚科會診。通常,局部使用米諾地爾或注射用激素可扭轉脫髮的趨勢。切口附近的或是瘢痕延伸處的局部脫髮有時可通過瘢痕切除及修復來改善,單應注意不能在該區域增加不必要的張力。

瘢痕

影響美容的瘢痕往往會破壞一台原來效果很好的手術。最明顯和棘手的是在耳前區及耳垂區及耳垂區發生的瘢痕。除皺術後明顯的瘢痕多由切口縫合處張力過大或是皮瓣血供受到影響而引起的。皮瓣的對合必須是放鬆的,切口縫合是不可有過大的張力,否則術後瘢痕會遷移擴大。所有必要的張力應集中於皮下深層縫合線及主要的顳部和耳後縫合位點。但是,顳部及乳突區過多的張力常常會導致難以隱藏的瘢痕性禿髮。如果發生了這樣的瘢痕,則可在數月後通過將生髮毛囊拉近來修復這些缺陷。如果過多的張力被施加在耳垂部,則最終會使之下垂並導致「耳垂畸形。這一畸形可在一年的癒合期後再次施行耳後「修復」加以矯正,或最終行二次除皺術方可完全矯正。總的來說,瘢痕的形成與消退始終是生物學上的矛盾事物。如果發生增生性瘢痕,多於術後2~4個月內出現在耳後區。病變區內給與小劑量的激素(例如0.2~0.4mg曲安西龍),對瘢痕的吸收有很大的幫助。通常需要間隔3~4周注射1次,以2~3次注射為一療程。耳前或顳區的增生性瘢痕不常見,但亦有發生。瘢痕疙瘩相當少見。

色素沉著

色素沉重多發生在術後皮膚血運障礙、表皮有水泡發生或者皮下積血較多且未及時清除的患者。

早期色素過分沉著可能來源於為引流的小血腫以及術後出現廣泛於斑區域的含鐵血黃素沉積,此種色素沉著會隨著血腫的吸收而逐漸消退,一般需要3~4周時間方能完全消退。術前有淤傷史的患者在術後更有發生色素過分沉著的傾向。合理使用皮膚漂白劑(如對苯二酚)是目前處理這些難以治療的長期後遺症的最為有效的辦法。除皺術皮瓣的剝離及止血可加劇面部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這一問題可與酒精鼻相混淆。此外,小血管病變的發生率也會增加。由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進行合適的激光血管處理是解決這些難題的最好的辦法。


推薦閱讀:

你是支持整容還是反對整容?
是埋線好還是全切好啊?
鼻子歪怎麼辦?
南柱赫整過容嗎?

TAG:皱纹 | 整形 | 整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