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爭,究竟爭什麼?真相很驚人!

總的來看

現如今中日兩國可說凡事都有一番爭鬥,最新的事例是,中國已經對日本的安倍晉三發出邀請,邀請他9月3日來華參加勝利日閱兵。對於這一邀請,媒體普遍將其解讀為中日鬥法;圍繞這一邀請,日本上下挖空心思地做別樣文章。這一切無不說明,中日彼此之間的對立與相互算計發展到了何種程度。

的確,現如今中日能夠合作的領域及項目幾乎已經消蝕殆盡、漸趨歸零,對抗廣泛而深刻,來自日本消息都是日本怎樣牽制中國。在點上來說,正在爭鬥的地方有釣魚島、南海、緬甸等;在面上來說,中日之間的較量已經從太平洋擴展到印度洋,甚至連遙遠的非洲都成了日本牽制中國的舞台。綜合而言,可以概括出如下兩個特點:

一是全面全方位

全面就是涵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從歷史到現實;全方位就是東西南北中,一切領域一切問題日本都必要考慮如何牽制中國。於是,舉凡日本在東南亞、南亞、南太平洋乃至印度洋的一切活動,無不以遏制中國為念,甚至還妄想與俄羅斯實現某種程度的聯手來制約中國。

二是日本主動積極

舉凡中日之間的一切爭端爭鬥,無一不是日本主動挑起而中國被動應付。針對中國,日本上下可謂專心致志、全力以赴,用心的執著,謀劃之深遠,總是令人嘆為觀止。這也是日本的一貫的作風,歷史上就是這樣。這並不是說在日本沒有主張對華友好的聲音,但是,這種聲音影響不了日本的整體戰略趨向,就像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主張對華友好的聲音無濟於事一樣。

說的這裡,任何人都不免發出這樣的疑問,日本為什麼要這樣做,它究竟要幹什麼呢?搞清楚日本究竟為什麼總是要與中國爭鬥,它這樣做究竟是為什麼,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應該說,對日本而言,這是其民族特性之使然,是其必由之路,也是其戰略宿命。這是因為:

其一,這是日本戰略成長的必由之路

日本必須衝出本島才能擺脫島國固有的根性與弱性,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大國,這是日本得天獨具的自然背景,否則,局促於幾個不大不小的孤島荒島之上,大和民族充其量就是一個大號的馬爾地夫或者模里西斯。如果居島之民樂天知命的話,倒也不失為世外桃源,但大和民族恰恰不是一個安分不守己的種族,總有向外打出去的強烈慾望,在這一強烈慾望的推動下,千百年來日本總要湧起一波又一波的對外擴張衝動,而在日本對外擴張的路徑中,迎頭相撞的就是中國,中日之間幾乎沒有戰略緩衝與中間地帶,可憐的琉球及朝鮮半島根本不成其為日本的羈絆,只要日本一邁開腳步,幾乎立即就與中國發生相撞。基於這樣的地緣戰略格局,決定日本只有打敗中國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立足亞洲爭衡世界。正因為如此,所以歷史上日本屢次對外擴張無不以中國為首當其衝的目標。現在,日本要實現歷史上再一次的戰略大國路線,而這個路線不可能是別的路線,只能是再次把戰靴踩向中國的路線。

其二,只有和中國競爭搏鬥,才能彰顯日本的地位與價值

日本歷來是一個恃強凌弱的國度,恃強的本性決定攀附戰略從來都是日本的基本國策,當年明治維新以後福澤渝吉等人提出的脫亞入歐,一個核心的目標是攀附英國,以日英同盟為戰略靠山。當年正是在大英帝國的支撐下,日本先後贏得了對清與對俄戰爭的勝利。現在日本所攀附的是當代霸權美國,一句「日美同盟是日本的安全基石」飽涵極其深刻的戰略內涵。但是,僅僅有這樣的同盟框架不行,還需日本自己做出努力表現出能力與價值,如此這般才能體現日本在整個霸權體系中地位與作用。筆者認為,在全球戰略重心東移的戰略大背景下,美國需要釋放日本的戰略潛能來對付中國,日本要通過對抗中國展現自己的地位與作用,實現自身的戰略成長。因此,美日之間正互相借重、互相利用,本著各自不同的目的,共同把日本重新推上對外擴張的老路上來。

所以,現如今的中日之爭,一方面是日本固有秉性之使然,是歷史的一種延續,同時也與全球範圍的大國戰略鬥爭密切關聯。中日鬥爭不過是全球戰略地位與秩序鬥爭的一部分,也是中美戰略鬥爭的一個組成部分。現如今日本扯起了一塊遮羞布,這塊遮羞布就是中國擴張威脅論,其實,中國任何時候都沒有挑戰日本,歷史上沒有,現在也沒有,將來也不會有,而中日之間的一切爭鬥,完全都是日本挑起來的,只不過日本總是極度虛偽地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過去這樣打扮,現在依然還在這般打扮。

由此可以判斷日本所追求的戰略目標:

近期目標:依託日美同盟,以中國威脅為借口、為契機,突出在軍事上發展壯大,推動日本成為西方世界除美國以外的第二個戰略大國;

中期目標: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下,充當美國霸權的亞洲代理人,代表美國領導亞洲並負責亞太地區的秩序安排;

遠期目標:美國衰落,全球進入新戰國時代,日本重新成為世界一極;

可以肯定地說,日本的戰略企圖美國不可能完全摸透,安倍及其所代表的新右翼軍國主義集團表面上卑躬地向美國輸誠,與此同時,他們暗地裡一定還構畫了不為美國所知的許多大陰謀,這些陰暗的東西,也許只能在五十年或者一百年以後才可大白天下。

基於這樣的判斷,那麼中日之爭的性質也就明白無誤了。

第一,中日之爭歷來是國運和命運之爭

歷史的規律是,日本強則中國必遭殃,中國強則日本必局促海隅而不能越雷池之一步,一個在戰略上強大起來的日本是中國的心腹大患,中日之爭表面上表現為一系列具體的糾紛與爭端,但實質上則是國運與民族命運之爭,中日兩國難逃始終難以擺脫兩強不並立、漢賊難兩存的歷史宿命。要麼中國領導日本,要麼日本壓垮中國,二者必居其一。有關中日關係任何美好的禱祝與想往,充其量也只能作為大腦中的幻景而存在。

第二,中日之爭必然持久化、激烈化

細究起來,中日之間並沒有什麼了不得的糾紛與爭端,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爭端與糾紛都是日本方面人為地製造出來的,只不過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需要,所以各個時期的側重點各有不同而已。現在也是這樣,表面上看,中日之間除了釣魚島之外,其它再無多少爭議,但實際上將有永遠有解決不完的衝突與對峙。因為日本的新軍國主義集團出於戰略需要,必將不斷尋釁滋事,不斷挑起與中國的衝突,將對中國步步進逼、毫不留情。任何人都可以設想一下,就算中國將釣魚島交於日本又怎樣呢?日本吞併釣魚島後還要覬覦台灣島,吞併台灣之後還夢想攫取東北,攫取東北之後還要割裂華北,割裂華北之後還要肢解中國更深遠的內陸,就算實現了石原莞爾計劃,把中國大卸八塊,日本也還要縱橫其中,上下其手,總之,不可能有完結的那一天。

基於這樣的歷史軌跡與戰略邏輯,所以中國有必要在中日之爭中確定自己的戰略總企劃,明確對日戰略目標。當然,最終的目標依然還是中日友好,但這一友好目標只能通過不斷的打與斗而實現,不可能有別的途徑。只有打敗日本,才能實現中日友好,這應該成為中國對中日關係最基本的判斷。

既然這樣,面對日本持久不已的進攻與挑釁,中國應該如何回應這種鬥爭,圍繞怎樣的目標而努力呢?

本著在中日之爭中爭取主動、避免為日本所制,特別不能被日本牽著鼻子走起見,中國必須在宏觀上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要把中日鬥爭作為中美鬥爭的有機組成部分來謀劃

現如今日本是美國霸權統治下的日本,在戰略步驟上日本對美國亦步亦趨。儘管從長久的歷史未來看,日本不安分的天性決定這個國家必將反噬美國,但那是遙遠的未來。在可見的歷史時期內,日本將甘做美國最忠實的戰略走狗,並且還將是最得力的幹將。因此,在中國的對美鬥爭中,有相當部分是對日鬥爭的內容,中國的對日鬥爭不過是對霸權總體鬥爭的一部分,中美鬥爭決定中日鬥爭,只要存在中美鬥爭,中日鬥爭就不可避免,中美鬥爭激化,中日鬥爭隨之激化;中美鬥爭暫緩,中日鬥爭暫緩,二者有緊密的對應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必須放棄可以中日和解,和平共處的幻想,更不應該有聯日制美的天方夜譚。曾幾何時,很多中國人都萌生了中日永久和平的夢幻,一句「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號就是鮮明的寫照。更滑稽的是,國內居然還有人曾經湧起過中日戰略聯合的夢幻,說什麼中日聯手主導亞洲,而亞洲主導世界。這就更加不著邊際了。也許,正是因為總有人對日本存在這種或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中國才在中日歷史關係的長河中屢屢犯錯,吃盡了日本侵略的苦頭。

現在,美日抱團聯手打壓中國,這個團伙正在向更大規模滾動,但核心與骨幹將始終是美日兩國,中國面對美日兩家,有一個先後緩急的戰略處理問題。有人說,只要打垮美國,日本不足為慮,這話當然正確,但卻是無用的廢話。事實上,美日在中國面前,美國譬如一座大山,而山前有條河,這條河譬如日本,想要登山,必先過河;如果河都沒過去就妄想登山,那就是做夢了。中國要在戰略打垮美國,必先在戰略上打垮日本,如果連日本都無可奈何對付不了,想戰略上拿下美國,根本沒有可能。所以,在對美鬥爭的策略上,中國要有一個「先日後美」的系統規劃或戰略路線圖。可以直白的說,當前及今後一個歷史時期中國的對美鬥爭,重點既不是菲律賓,更不是越南,而是日本。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絕不能讓日本在釣魚島得手,這完全不是一個孤島的得失問題,其戰略裂變效應實在是駭人聽聞。

其二,要準備好一場大規模的對日戰爭

從歷史軌跡看,中日友好歷來都是暫短的歷史現象,而中日交惡才是中日關係史的常態。改革開放以來曾經有過的一個時期的中日蜜月,但時間之短堪稱歷史之最,原因無它,就是因為上一次戰爭中國勝利得太過勉強,令日本口不服心更不服,以至於時至今日,日本的新軍國主義集團上下內心裡對中國充滿蔑視,不斷叫囂再來一次「甲午大戰」,甚至設想在幾個小時之內摧毀中國的海上力量。這些人在美國核武的保護傘下有恃無恐,一旦野心釋放,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筆者一直擔心日本什麼時候可能再次偷襲中國,製造一場令中國損失慘重的新的「事變」,讓中國騎虎難下、進退兩難。

為此,中國必須準備好一場大規模的對日戰爭,至少應該為日本準備足夠的「無人機+導彈」組合,這一組合應該具有足夠的火力投放量,確保能摧毀日本大部分現代工業,可以直接乾脆地打斷日本的戰略脊樑。這樣既可以保持局部與有限戰爭的戰略彈性,又可以逸待勞地解決問題。如此,更遠一點說,從當代中國的戰略現實出發,中國也需要有自己的「兩個半戰爭」計劃,即準備同美國打一場全球與全面戰爭,這是一個大戰;與日本打一場新的太平洋戰爭,這是另一個大戰;同時準備在東南亞、南亞等地準備打一場局部戰爭,俗稱「半個」大戰。如果沒有這樣的準備與貯備,就不足以應對最壞的可能。

總之,中國的對日鬥爭的目標,是應該立足於將日本打回原形,而這個原形,最好是唐代以前的日本原形。現在看來,二次大戰美蘇英中雖然戰勝了日本,但並沒有把日本打回原形,甚至在相當大程度上留下了軍國主義的根苗,所以,日本雖然號稱「無條件投降」,實際上卻變成了有條件投降,而且還是大而多的條件,這是一個嚴重的歷史教訓。

不能不指出的是,現在,戰略上盲目樂觀的情緒在中國上下瀰漫,經濟發展的一些成就讓有些人飄飄然不能自己,懷著一付土財主的心態,以為有錢就無所不能,把資源潛力當現實能力的情形比比皆是,表現在對日關係上,面對日本挑釁進擊總抱以盲目的蔑視,好像如今日本已不足為懼、提不上台盤似的。筆者這裡想著重強調的是,中日之爭事關國運族運,干係重大,千萬不要把日本估計得簡單了,日本從來都不簡單,須知,在中國所能面對的各色對手中,日本是相當難對付的一個


推薦閱讀:

王楠老公郭斌是個怎麼樣的人?如何評價郭斌?
2016 年 3 月 29 日,日本通過了安保法案,那中日是否是大戰在即?
日本近年來為什麼沒有大力發展電爐鋼?
如何看待日本TBS電視台5月23日「黑中國人」的節目「直撃!コロシアム!!」?
2012年釣島「國有化」之後,在中美博弈中,我們是否永遠地失去了日本?

TAG:中日 | 中美关系? | 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