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我)」為什麼總是要大寫?而you/he/she都不大寫?

前幾天寫的《為什麼互聯網的英語應該是「internet」,而不是「Internet」?》一文,在知乎上引發了熱烈討論,知乎app還以推送通知的方式推薦了該文,人生新成就get√

有一些朋友留言說:這個問題好無聊啊。的確,語言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是交流工具,如果不往深了琢磨,大寫小寫無非是英語考試時注意別被扣分的雷點而已。

但是,語言又不僅僅是工具,它的背後是一整套意識形態。這也是為什麼《1984》中老大哥維持統治依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是「新話」。

中文沒有大小寫這種設定,所以我們往往不太容易理解英美人對大小寫的敏感性。在英文中,大小寫是非常重要的語法規則。一個詞大不大寫,背後的意義可能相距甚遠。除了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專有名詞、普遍名詞之別以外,大寫還經常昭示著重要性。英文動詞「capitalize」(大寫)的詞根是「capital」,意思是「頭/首」,意味著重要、財富、優勢,比如「capital city」(首都)。

正因為大寫有著特殊的意義,所以在美國,有一群人對一個問題爭吵不休:當提到上帝的時候,是不是要把相應的人稱代詞進行大寫?比如說,

「He believes in God and obeys his laws.」(他相信上帝,遵從他的律法。)

對於一些虔誠的信徒來說,這樣寫是冒犯上帝的,正確的寫法應該是:

「He believes in God and obeys His laws.」

也就是說,有一些人認為,「you」、「he」、「him」、「his」這些詞,但凡在指稱上帝的時候,都應該被大寫,以示尊重。

說到人稱代詞的大小寫,另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來了:如果大寫往往意味著重要,那麼為什麼在所有的人稱代詞裡面,只有「I」(我)是永遠大寫的,而其他的you(你)、he(他)、she(她)卻都是小寫?這是不是說明說英語的人都特別自以為是,都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人?

英文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中唯一把「我」大寫的。德語的ich、法語的je、西班牙語的yo、義大利語的io……沒有一個是大寫的。而且,德國人還把正式形式的「你」(也就是「您」)進行大寫。哎,臭屁的英國人和美國人啊!怎麼不向德國人學學?

不過,一些語言學家在考據之後認為:把I大寫,只是出於技術原因。在古英語裡面,「我」是寫成「ic」或「ich」的,並沒有大寫。後來在14-15世紀的時候逐漸變成單字母的單詞,然而在當時剛剛出現的印刷技術中,單個的小i很容易被弄丟,所以人們把i拖長,讓它更顯眼些,這樣逐漸變成了今天的大寫形式。

雖然故事很簡單,也沒有任何跟自以為是、自我誇大有關的成分,但是依然有一些人認為,總是把「我」這個詞大寫,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他們想發起一場把I變成小寫的運動,至少在個人寫作中選擇小寫的i。

著名傳播學者、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danah boyd就是其中一員。對,我沒寫錯,danah boyd,她不僅把i小寫了,而且把自己的名字也全都小寫了。你去搜索她的論文,署名全是小寫的。比如,她有一篇最有名、引用量最高的論文,其中定義了「社交媒體」的概念,這篇論文的引用格式應該是:

boyd, d. m. and Ellison, N. B. (2007),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1), 210-230.

如果你看到某一篇論文裡面引用了這篇文獻,但是把它寫成了:

Boyd, D. M. and Ellison, N. B. (2007),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3(1), 210-230.

那麼基本可以肯定:這篇論文的作者對傳播學,或者至少對社交媒體這個領域的研究不太熟悉,不了解danah boyd這個人。

對於選擇小寫的原因,danah boyd在自己的網站上做了詳細的解釋。簡單來說,一是因為她覺得danah的拼寫有一種平衡的美感,而Danah則沒有;第二就是因為她反感把自己大寫的做法,她認為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行為。

她覺得:既然如今這個數字時代已經不可能再輕易把小i給弄丟了,為什麼不試著停止將「我」這個詞和自己的名字大寫呢?這是一個出於美學的決定,更是一個政治決定。

更何況,大寫的I總是容易和小寫的l以及數字1弄混,改成小i就不會有這個煩惱了。

也許一些人還是會認為:danah boyd也是吃飽了撐的,折騰這個幹嘛呢?到頭來還不是被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引用成了大寫的Boyd, D.?但她對大小寫規則的反思和對自己名字的特立獨行式改造,確實讓不少人重新思索語言背後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反省自身與他人的關係。而且,這一行為還引發了更多有意思的話題:名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對自己的名字到底有多大的主導權?名字可以違背通行規則和社會規範嗎?


推薦閱讀:

檸檬和Lemon為何發音如此相似?
有哪些軟體可以進行中文詞頻分析?
英語「long」是由漢字「龍」演變的嗎?
有哪些很難看出來、但其實是源自外國的中文辭彙?
詞典已經沒有用了嗎?

TAG:英语语法 | 词汇 | 人物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