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智能家居?
毫無疑問,家(home)是我們每日生活最多的地方,百十來平米的鋼筋水泥格子里,悲歡離合,日日流淌,流淌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在那個房子里出生,在那個房子里成長,那裡有我們的親人,尤其是中國,家或者房子意味更多。
當80,90逐漸成為社會中堅,開始有了屬於他們的房子之後,定會對房子有了些不一樣的情感,伴隨著智能手機,高速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智能家居也許會是未來房子的標配。
智能家居沒有普及的原因很值得討論,喜歡智能家居,能接受智能家居概念的新一代年輕人,還沒到自己掌握房子的時候,也就是90年作用的年輕人還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屬於的概念是房屋的實際擁有者,不能說老爸給你買了套房子,這房子就完全屬於你,你對房子的裝修,其實是沒有自主權的。所以大部分的房產的購買者,或者擁有者還是在60後70後手裡,而這部份人的觀念相對來講就沒有那麼前衛了。似乎有個很好的解釋,智能家居沒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他的客戶還沒有房子啊。
衣食住行,衣食行三個領域,都被互聯網急速改變,因為單價低,場景多,用戶年輕,網購服裝,團購餐廳,滴滴打車,都不需要多少錢,也不需要多大的決策力度。而其中「住」顯然不同,房子不是快速消費,價格也沒那麼便宜,體驗門檻很高,有時一輩子就買一套房子,或者一直就是租房住。再好的智能家居也不會那麼快速被接受被使用。
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智能家居呢,或者智能家居未來會,或者應該是怎樣的呢?
智能家居要有最夠的智慧,現在大部分智能家居毫無智慧可言,充其量是一個聯網的家電產品,賦予了網路開關遠程控制而已,離自我學習,主動學習還差很遠,遠程監控查看一下家裡有沒有全部燈光都關閉,這哪裡是智能哦。目前市面上的廠商的所謂智能家居充其量是一個家庭自動化組合。
我們希望未來的家是有人工智慧屬性的,家居感測器可以學習並指導我們的行為,當我們行為和常規不同時,他會提醒我們,改善行為,並給出建議。
它能讀懂我們的情緒,讀懂我們的手勢,鑒別意外的產生。
比如老人獨自在家,突然發生狀況,暈倒在地,沒有力氣站起來,沒法按報警器,那怎麼辦?
孩子在家爬高摔下,摔壞了,不能走路,不能按報警器怎麼辦?
智能家居還是要靠以人為核心,為人服務,讀懂家裡的環境質量,沒什麼困難,讀懂家裡人的需求才是核心,才是智能。
智能體重秤,在手機上顯示重量,SO?他需要分析,我最近是否長胖了,他要告訴我是否該運動了。查看冰箱是否最近吃的太多,營養不合理了?
等等。
推薦閱讀:
※Gartner: 樂鑫已成為 IoT 主流供應商
※物聯網萬億盛宴,他拔得了頭籌
※硬體智造對接平台 HWTrek 宣布停止服務
※2017年藍牙大會(亞洲)見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