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2016年的DOD《中國軍力報告》
當然僅限於核與導彈部分。
今年的DOD《中國軍力報告》,從某種方面上來說,值得一提。
1,實體內容方面,它首次提出: 東風-26的核版本,如果與常規版本使用同樣的制導系統,將會首次為中國引入,針對戰區目標的,精確核打擊能力
第25頁:if it shares the same guidance capabilities, would give China its first nuclear precision strike capability against theater targets.
這句話可以看出DF-26的「核常兼備」水平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我們知道DF-21有核彈頭版本(有兩個核彈頭版本) ,也有常規彈頭版本(有打擊地面目標的,也有打擊水面艦船目標的),幾乎可以肯定常規版本的精確度是要高於核版本的DF-21。但是,從來沒有見過有說DF-21核版本具備精確(核)打擊能力的。這應該是因為DF-21的核與常型號在外觀上還是可以遠程區分的,而且核型號所用的彈體以及相應的制導系統,與常規型號有顯著的區別。所以之前的精度優勢並沒有能夠延伸到核型號上。
現在由於 DF-26的核型號與常規型號極其相似,而且可以快速轉換,這種常規型號的精確度可以延伸到核型號上。至少美軍可以這樣猜測。
其實自從DF-21反艦型號存在的傳聞出來後,這種「高精度核打擊」的猜測就已經是不可避免了,特別是在戰區射程上。
當然DF-26並沒有部署。而且美國DOD這裡也沒有提DF-26的反艦能力。
對於一個關注核戰略與核政策的人來說,「戰區射程上的核精確打擊能力」簡直是打開了一扇通向眾多問號的大門。
順便說一下,DOD的《中國軍力報告》一直是有相當長時間的預警的:
2005年的中國軍力報告首次隱晦地提到反艦彈道導彈研發項目:China is also researching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ballistic missiles and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 to strike ships or their ashore support infrastructure.
2006年的中國軍力報告首次隱晦地提到了常規中遠程彈道導彈(DF-26),以及其核常兼備的潛力:China will deploy several new conventional and nuclear variants of MRBMs and IRBMs for regional contingencies and to augment its long-range missile forces.
2,從對中國核力量的公布程度上來說,2016年DOD《中國軍力報告》有所提高。
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DOD都沒有在報告中給出一個基本的核力量構成與數量表,這個表出現在2011年與2012年報告中。而這個粗略的表又比2005年-2011年的詳細型號表要令人失望。
這次,至少是回歸到了2011年、2012年的粗略表。可見109頁。
中國ICBM導彈數量達到了75-100枚,這是從2015年的50-60枚一下提升上來的,這個增幅應該是ICBM射程武器一年之內增長最高的一次。 並且中國洲際核武器第一次達到「三位數」。
但是,永遠應該注意細節:
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launcher數量,2016年與2011年是一樣的,仍然保持50-75台發射器。增長的只是導彈數量 ————這也不是「彈頭數量」,雖然說DF-5B開始部分換裝了多彈頭,但是這裡指的是missile數量,不是彈頭(確實如此,畢竟彈頭數量是更不好把握的,彈頭體積太小)如果考慮彈頭,可能比這75-100枚還要高一點,因為東風-5的多彈頭化。
如果明年ICBM發射器數量能增長到75枚以上,則 可以說有了實質性增長。否則,僅是備彈的增加:2011年是1:1,2016年是1:1.4,也就是接近「2個機動發射車配3發ICBM」的狀態。
發射器launcher數量沒有增加,可能是沒有組建新的ICBM單位。
3, 跟2011年、2012年比起來,MRBM中程彈道導彈數量也有比較顯著的增長。
發射器launcher數量從75-100輛增長到100-125輛,備彈出現了更大幅度的增長,從「不到100枚」增長到「200枚以上」,可以說全部都是常規型號DF-21的功勞————因為這幾年的DOD《中國軍力報告》都在說我國不斷部署常規中程彈道導彈。
這個「200枚以上」的中程彈道導彈力量,是中國歷史上從沒有過的戰區彈道投送能力,體現了 對第一島鏈內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的重視。當然我們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DF-21D,也就是反艦型號,如果DF-21D的數量足夠多,將對敵國海軍產生巨大的威脅。
大量的備彈,體現了常規中程彈要reload-refire(再填裝,多次發射)的作戰安排。
報告中說常規中程彈將會繼續增長。
4,短程彈道導彈SRBM數量已經穩定在1200枚左右水平很多年,基本全部部署在台海一線,主要以提高質量為主 。發射器launcher數量有一定增加。
陸射巡航彈 發射器launcher數量沒變,說明作戰單位保持穩定,而美國估計的備彈上限有所下降,說明經過幾年的觀測,美國對我GLCM的作戰安排有更好的了解。
5, 首次提到將在096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裝載JL-3潛射彈道導彈。
所有的SSBN都部署在南海,而且總數量將達到5艘,目前已有4艘。
但是攻擊性核潛艇卻僅有40%在南海,剩下3艘(60%)在北海艦隊。這種安排對「SSN護航SSBN」有一定影響。
考慮到目前僅有2艘093,最終數量估計為6艘,這個數量對於保護5艘SSBN來說也可能是不夠的。
所以南海的水下平衡可能還是要依賴潛艇之外的力量。
JL-2+094的戰略巡航也許仍沒有開始,也許已經進行了————不過這爭論意義不大,因為2016年應該會進行戰略巡航。
6,第59頁: Recent press accounts suggest China may be enhancing peacetime readiness levels for these nuclear forces to ensure responsiveness. 近來的媒體報道顯示,中國可能正在提高其核力量在和平時期的戒備水平,以保證核軍力的響應能力/快速反應能力
這與近幾年來「預警發射」熱潮相呼應。
7,第58頁,首次提到「CSS-5 Mod 6」,這是一種用於區域威懾任務的、裝載核彈頭的東風-21新改型,與「CSS-5 Mod 5」東風-21反艦版本不同,當然這可能也是打字錯誤。
8,DF-26到底是能實現「中遠程精確打擊intermediate precision strikes」(第60頁)還是 「次精確打擊near-precision strike」(第72頁) ?之前的DOD《中國軍力報告》中,未現身的常規IRBM一直是僅能進行「次精確打擊」的————也就是射程遠,精確度沒有DF-21常規型號這麼高。
推薦閱讀:
※斯里蘭卡為什麼敢跟中國越走越近?難道它不怕印度打壓嗎?
※為什麼蘇聯和平演變後美俄仍然對峙?
※當前國際形勢與大國關係新變化?
※如何看待有了瓜達爾港,我們就不用再受制於馬六甲海峽?
※如何理解中國的現行南海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