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琴悅己,古箏悅人?

本不欲參與這些無謂的爭論,從不理性思考,隨手就攻擊的人太多,惹不起,但答主已邀請我也就姑妄言之,僅當拋磚引玉。

首先答主說「競相貶低箏樂」確實是存在的,我也很同意答主的階級後面總結的看法,但有點小錯誤,在於琴其實一直不為統治階級服務,而是為「士」服務,他們對於箏的偏見其實並不值得批判,因為那些文人也是被時代所限。當時生產力本就不發達,物質都保證不了精神生活當然貧困,箏以及其他大多數樂器除了服務權貴之外別無它用,而上古就被神聖化化的古琴則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他的主要載體是獨立於權貴與百姓間的「士」,也就是文人,他們有自己的獨特價值觀,作為他們的精神寄託古琴被賦予了「禁」的本質,以區別於君主階層和百姓階層,所以為了彰顯文人獨特的風骨,烘托對比是少不了的,不值得批判。不過滄海桑田,世界早已截然不同,士這個階層依然不復存在,古琴真正需要流傳下來的並不是那種被時代局限住的價值取向,而在於古琴被推動演繹後的文化價值。

其次是古琴的本質是只是樂器的看法,我不能同意。古琴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於在2003年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所以古琴從來就不單單是樂器,他身上深刻的文化烙印是不能消除的,這是古琴的幸運,也是古琴的悲哀。幸運的是他降永遠以文化符號的姿態流傳下去,就算古琴藝術徹底滅絕了,它也會佔據中國文化一席之地。悲哀的是因為這些束縛剝離了古琴作為樂器的一些特質,限制了古琴的表現力,古琴藝術從不能背離這些文化的束縛而存在,否則古琴也就不是古琴了(當然,我希望有一天,古琴作為文化符號和作為樂器的功能能夠逐漸分離開來,回歸到樂器本質,但這需要時間,至少目前還不可能),這也是為何很多人爭議新曲目的原因。但是我還是認為,普及是古琴或者是任何樂器想要存續下去的最有利手段。雖然古琴因為文化的束縛不能像古箏一樣兼收並蓄,雅俗共賞,但是革新新技法也是能拓寬本就被束縛的表現力的有力手段。然而人的慣性真是可怕,任何稍微突破的東西都會受到爭議,其實所有樂器都一樣,古箏的「快速指序」也曾受到質疑,只是古琴的特別突出罷了,這也和古琴的「悲哀」有關係。

最後是所謂的「古琴悅己,古箏悅人」,這句話曾經是對的,但卻不適合現在的時代了。按理來說,器樂的發展本就帶著悅人和悅己的雙重任務,然而如前所述,古時候的生產力並不能普及器樂,因此,大多數樂師的存在,只是為了取悅權利階級,這就造成了表演和欣賞的分離,那時候的古箏確實大多數時候是為「悅人」而用。而古琴則剛好相反,作為和世俗與權貴抗衡的「士」則把古琴的表演性給棄絕了,因為,為了取悅統治階層而演奏並非君子所為,他們的琴聲也只為知音而響,這已經有點行為藝術的意思了,所以古琴藝術不僅只是古琴,還包含了君子之操。然而時代已然變遷,現在生產力這麼發達,樂器早已普及,樂器的表演和欣賞的雙重性質重新回歸本真,彈樂器以自娛,以娛人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只想自娛自樂,或者想上台表演都是自然選擇罷了,何須自帶本就隨著時間消逝了的優越感。我只是不懂為何那麼多人的連這個道理都拎不清楚。

古琴本來的深刻文化內涵是人類的精神的共同財富,可憐可笑的只是有些自以為是的人。這些人的表現和古琴本身自得,自適,自足的文化內涵截然相反,真是莫大的諷刺。古琴的最大難度本就在於琴人自身修養高低,且不論修養高低,我看有些人是連修養都不合格的。

@Sylvia lee 評論最多1000字,我就發在這裡了,正好試試發文章,第一次使用改版後的發文章功能,真是有點小激動啊。
推薦閱讀:

學古箏難嗎,如何學古箏?
古箏什麼牌子什麼木頭的好?
古箏調音有哪些技巧?
如何評價古箏曲《臨安遺恨》?
十六弦古箏、十八弦古箏以及二十一弦古箏的區別是什麼?

TAG:古琴 | 古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