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少即是多

最早,學會了用Word排版,從《Word排版藝術》學會了`綱舉目張`和`樣式`的基本排版思想。給人發郵件,都會一式兩份,一份Word版本,一份PDF版。這是因為:

  1. 對方可能不是用Windows操作系統。
  2. 對方可能沒裝Word軟體,或者他/她的字處理軟體不能兼容Word
  3. 對方的Word版本可能和你裝的版本不一樣,打開後導致渲染效果不一樣。
  4. 如果拿去列印店,PDF能保證格式不變。
  5. 但是帶上Word版本對方在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可以有一份可編輯版本。

後面,寫博客的時候。被各種博客後台的可視化編輯器給折騰的死去活來。出現各種問題:

  • 行間距不符合預期,總是太大或者太小,很多時候與我喜歡的緊湊風格有落差
  • 圖片和表格的位置經常有問題,需要反覆多次調整,圖片還經常傳一半就沒了。
  • 章節標題的支持經常沒有,只能用加粗、調整字體大小等來達到
  • 插入代碼等幾乎是麻煩事,就算有提供代碼插入,效果也總是差強人意
  • 有時候被縮進的智能行為給氣的半死,為了達到前台渲染效果,後台文本已經一塌糊塗

接著,找到了一些博客支持直接編輯HTML,雖然編輯HTML麻煩了點,但是至少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章節標題、列表、表格、圖片等等的編輯,可以自己添加CSS調整到預期的樣式效果。精確而又靈活帶來了一定程度對排版的需求。然而HTML的編輯排版也有缺點:

  • 必須熟悉HTML標籤,這點對於非程序員來說不利於推廣
  • 就算是熟悉HTML標籤,寫起來還是很羅嗦,最麻煩的莫過於需要寫長長的<a href= target=_blank></a>加個鏈接,而加鏈接確實又是我自己最常用的需求之一。
  • 有些博客的產品經理會突然間無視我等小眾用戶需求,突然就停止了對直接編輯HTML的支持。於是我只好把博客全導出來本地備份後,然後把博客內容全刪了表示抗議(明顯無用)。

最後,我用上了gist.github.com (也可以選擇直接用github,例如:fanfeilong/f3),這個站點本來是給大家貼碎片代碼用的。但是它有兩個基本優點:

  1. 每次編輯都有版本化支持,意味著你可以隨時回退到任何一個版本
  2. 支持MarkDown,如今MarkDown已經在各種編輯類站點上得到滿滿的支持,比如簡書等。不過我又不喜歡簡書過於死板的界面設計,用了一段時間後還是放棄了。

MarkDown的好處是純文本排版,文本本身就有很強的結構化效果,即使只是在Notepad里寫MarkDown,不用任何渲染,你也能看出層次結構來。比如,在QQ、微信里,你發個MarkDown的文本,別人准能看的出其中的結構層次來,這就是文本結構本身的效果。當然,如果你需要高級一點的渲染效果,隨便找個支持MarkDown渲染的站點渲染下,再導出成HTML或者PDF都是很好的。博客類,像博客園都已經支持MarkDown渲染了。而臨時渲染工具,像這個站點:stackedit.io/editor就可以直接貼上你在本地Notepad里編輯好的文本,右側就可以看到渲染效果,你可以選擇導出成純文本、HTML、或者PDF。這個站點導出PDF是要註冊帳號的,但也有辦法繞過去,比如你導出帶樣式的HTML,然後用Chrome瀏覽器打開,右鍵列印,保存PDF,就能做到一樣的效果。

以至於我很快就把同樣有登錄障礙症的blogspot作為備份站點,而把筆記編輯全部移動到gist上去。至於有的朋友說他們都會用Evernote做筆記,這個我一直沒用,我用的都相對小眾,比如GoogleKeep之類的,但只是用來保存一些短文做短時延遲閱讀用。之所以不用Evernote是因為我選擇工具會盡量考慮四個方面的平衡:

  • 可結構化

  • 可移植性

  • 公開性好

  • 盡量原生

另外,我寫筆記的時候大部分在電腦前,以前也嘗試過用Chandler之類的軟體,發現需要額外打開的軟體,我都是懶得用,所以可能瀏覽器上在線打開的更適合我。

關於可結構化,以前也有一段時間用XMind這樣的思維導圖軟體,挺長一段時間內都覺得這個挺好的。然而後面發現思維導圖軟體用多了容易只留下看過資料的骨頭,而一篇文章的肉和葉子也終究還是需要的,那些冗餘的信息,傳遞著多維的東西。所以我就慢慢放棄了使用思維導圖。當然,思維導圖本身也有很多缺點:

  • 對圖片不友好
  • 對長文字不友好
  • 對鏈接不友好

以前有一次,我想把思維導圖的結構導出成目錄來寫點東西,結果一導出,發現乾巴巴的,真的就是骨頭多內容少,但用久了會以為自己整理了很多精髓,其實我們丟棄的東西里,東西多著呢。不知誰說過魔鬼的細節,無論是自己寫的還是別人寫的,文字里的細節當然是重要的。又有人說,差距在於細節。

說說可移植性,前面說過PDF具有好的可移植性,這主要是在保證渲染效果和列印上說它滿足了一定的可移植性。但是若說在各種平台、各種設備,各種APP之間,可移植性最好的也許是純文本,純文本沒有渲染效果反而給它帶來更好的可移植性,很多HTML+樣式渲染之後的頁面,你拷貝到各種不同的應用里,貼一下,全亂了。

而公開性上,得看需求,有時候你需要封閉性好的軟體,那麼選擇Evernote可能就更好了。但我希望編輯的帖子都是公開的,別人可以方便的看到。另外自己在任何地方有瀏覽器也就都能看到,所以在線的和公開的就更適合。

原生,則是希望盡量少的額外安裝。比如我覺得瀏覽器是所有設備都會裝的,所以可能它的原生性更好。比如我覺得Notepad這種純文本編輯器任何平台都有,所以它的原生性更好;很多人會問我說MarkDown編輯器有沒有好的推薦,推薦Notepad總是不匹配對方對`軟體`的需求啊。比如我希望使用操作系統原生的快捷鍵,而不是安裝TC這種重型軟體。原生,也意味著盡量少安裝插件了,這個估計很多人就不贊同,不能強求,基本上10個人就有10種不同的工具鏈呢。

回頭說Word等Office套件的功能非常強大,可以完成非常高階的任務。但對於個人日常來說,完成各種臨時性或者隨時性的編輯工作,也許我們不需要所有的技能都學會。日常使用,我的原則是學會20%基本技能,完成80%主要任務。對於大部分工具我們只需要熟練掌握那20%最基本的功能,就可以完成大部分任務。比如對於Word,學會章節排版、圖表編輯、目錄、索引、交叉引用等基本編輯功能即可;對於VIM,學會HIJK導航,切換編輯模式和命令模式和可視模式,加上正則表達式查找替換即可;對於MarkDown,學會基本的章節、無序條目、有序條目、鏈接的排版即可,圖片和表格等高級功能可以延遲學(因為圖片需要找個地方存,表格編輯麻煩)。如果要用MarkDown排版表格,我會用Excel做表格,然後用這個命令行工具生成MarkDown: exceltk

就排版來說,如果純文本+結構化我就用MarkDown了;如果加上圖片和表格,簡單的還是MarkDown,複雜的就上Office;要是有數學公式,那對不起了,只好上LaTeX了,沒有比TeX工具對數學公式的渲染效果更好;在線可視化編輯方面,我用過比較好的是quip.com,它基本做對了事情。每種工具都有其最擅長的方面,有其不擅長的方面。用它最擅長的,謹慎使用它不擅長的,這應該是基本的思路。

附:

- 極簡MarkDown排版介紹(How to)

- 極簡Word排版示例(以Word2013為例)

推薦閱讀:

PDF 文件是怎麼流行起來的?為什麼要使用 PDF 文件?
超實用的標題排版小套路
用 A4 紙列印並以騎馬釘的方式裝訂成書,該如何處理頁面順序的排列問題?
如果要設計雜誌用的圖片,A4大小的需要多少像素大小和解析度呢?

TAG:排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