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02-09
是否認為聖人是錯誤的追求?
太賓士世,人無禍心,雖有聖人,人沒必要去知道他。
設有聖人,即有好名好利之徒,攀附聖人名下,或為聖人之名爭鬥。
設有聖人,即有大奸大惡之徒,間接為聖人的名譽而爭鬥,因為惡人才成就了聖人之名,聖人享用名譽,而百姓慘遭荼毒。設有聖人,而禮樂教化備焉。雖說聖人制禮作樂,純出一片好心,但一方面禮樂制度是為大部分人量身定做的,而不免傷害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禮樂僵化後,統治者維護僵化的禮,百姓反抗僵化的禮,就無中生有形成新的矛盾,最可恨的是,禮樂法令往往為奸惡小人利用,造成不可測的惡果。聖人之道為盜者用,危也。
若無聖人之道可用,無大盜也。
有聖人必有大盜,或者聖人大盜一體。
因為聖人是掌握了大量社會資源而淡然的人。大盜是掌握了大量社會資源而未淡然的人。
聖人不死,大dao不止。道不死則盜不止。盜亦有道。
部分:
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至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實。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重聖人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跖也。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衡以稱之,則並與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以信之,則並與符璽而竊之;為之仁義以矯之,則並與仁義而竊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則是非竊仁義聖知邪?故逐於大盜,揭諸侯,竊仁義並斗斛權衡符璽之利者,雖有軒冕之賞弗能勸,斧鉞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盜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聖人之過也。
――莊子毛之於蔣非大盜乎?因何而起,以成燎原之勢,聖人之教也。如盜之止焉,惟余愚民,更如清朝之末,亡而亦順。
啟民之智,固民之心。而後封建統治假借聖人言論,豈為聖人之本心。
推薦閱讀:
※儒家思想對現代中國人的影響有多大?
※王守仁可以被稱為聖人么?
※儒家思想的核心除了「仁」有哪些?
※「義」不是平等嗎?讓我們從自治說起|城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