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來替我的父親說說。

我的父親是文盲,一開始我並不知道。因為在上小學的時候經常看到他拿著我的書本一直看到睡著了,我當時以為他都懂。而且他會給我的每本書的扉頁上都寫下「毛主席語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幾個字,直到後來才知道,除了這幾個字外,他能夠寫下來的也就是全家人的名字了。

知道他是文盲是因為他罵我。有一天家裡的電視不出圖像了,他弄了半天沒弄好,我翻閱了說明書一下就弄好了,內心裡生髮出一種驕傲,覺得比他強了,就嘲弄地打趣他說他不行。他突然就火了,怒氣沖沖罵我白眼狼,識得幾個字有什麼了不起,如果不是他出錢給我上學我怎麼能夠認得字。當時我覺得很委屈,現在我懂了,他不是惱羞成怒,而是他經歷的委屈幾十年來無處訴說在那一刻釋放出來。後來他曾無數次地跟我說起他正當上學的時候整天餓得發慌,家裡還經常要他去干農活,弔兒郎當讀了幾個月書家裡就讓他去放羊了。他說他也窮,但他保證不讓我餓著肚子上學,大部分時候他做到了,但可惜記憶只記得那小部分時候。

雖然他不認字,卻又另外一個能力,讓我一直望塵莫及,就是心算能力。百位數內的加減乘除一口就到,他以此為傲。直到我從學校拿回了一個計算器,他非得拆開裡面看看到底有啥,拆開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他跟我說你好好讀書將來研究這玩意。

當然他並不是真的支持我研究計算器。當一個人不認字的時候,他所有的知識要麼來自道聽途說,要麼來自電視廣播,他不能完全聽懂普通話,所以對新聞之類的沒興趣,看的最多的是電視劇。那個時候電視劇最常演的是屌絲逆襲,一個窮苦家庭出生的農村少年到城裡讀書後,被城裡的富貴小姐愛上了,從此過了幸福生活。於是他對我讀書的要求是將來找一個富貴人家的小姐娶了。他那個時候所理解的富貴也就是吃穿不用愁,有摩托車能代步。

社會以他意料不到的速度發展,我弟初中畢業的時候,賒了一輛摩托車回來,我以為以他老實巴交的本性一定會把我弟痛打一番還要讓他還回去的。但很意外的,他默認了這個現實,辛苦外出打工很多年終於還上了錢。甚至他內心還是歡喜的,他很快學會了騎摩托,作為在農村比較早的擁有摩托的人家他甚至有些得意的,我想他騎著摩托會有一種終於也能富貴一回的感受。

我要去外地讀書的時候,他以父親的威嚴來叮囑我。問我被人的欺負的時候怎麼辦,我說外面是文明社會沒人會欺負人的,他說我沒去過外面不懂,畢竟他是到外面打過工的,我說那怎麼辦?他說忍。再次欺負的時候怎麼辦,當時他那麼認真讓我相信了真的會有人一而再而而三地欺負我,我說怎麼辦,他說還是忍。再三欺負呢?他又問。這次我學會了我說還是忍。結果他一臉嚴肅又痛恨地跟我說,弄死他。這讓當時的內心產生了巨大的恐慌。我懂這個道理,不能老被人欺負,這也是說為什麼不能欺負老實人,當老實人站起來反抗的時候結果就很可怕。後來我也目睹多次被欺負的老實人最後被逼的殺人的事件。這不但是文盲更是心盲。後來我以我在外面的經歷跟他溝通,開始被欺負的時候就學會拒絕,而不是一味地忍讓直到最後的爆發。他基本同意了我的觀點,他說他計劃將來能這樣教育他的孫子,一開始就學會拒絕。但連我自己都知道,道理簡單,做起來難,有些事只能是再三忍讓。

當我在城市裡定居的時候,電視上不再單純地演那種農村小伙翻身迎娶白富美的故事了,而是升級了,開始演迎娶後不敢認農村的爹媽的事情。他說他不怕,只要我結婚了,我能幸福,他能抱上孫子,他哪怕死了都幸福。我懂他其實很擔憂,他真的擔心我娶了媳婦就不認農村的爹娘了,電視上就是這麼演的。我就跟他說我還就不結婚了。他說:你敢。

我的工作穩定下來後,邀請他來北京玩。我想讓他享受下這個世界的飛速發展帶來的種種好處,曾經做過農民工他對城市的建設也付出過勞動,但不認字的他,只敢在工地範圍內活動,走太遠就回不來了。

來到城市後,對文字的不認識體現在了對城裡規則的不認同,隨地吐痰抽煙闖紅燈好奇地盯著人家看,糾正他多次他都不能改,我有些生氣以一個城裡人口吻罵他鄉巴佬。他說你就不是農村來的,氣得我直跺腳,真想立馬送他回農村老家。直到有一次他看見一個環衛工人在地上擦污漬,擦了很久也擦不幹凈。他很驚訝這地上還有人這樣清理啊。我嘲諷地說像他那樣環衛工人還不得累死。他說在農村吐到地上用土掩埋一下就好了,原來城裡找不到土。加上每次乘坐公共交通都有人讓座,他對這些規則的看法有了改變。他開始覺得城裡人好,城裡人懂禮貌。這些毛病就漸漸全改了。儘管有時候還會嚷嚷城裡真不隨意,經常就不讓抽煙。我趁機建議他戒煙,他兩眼一瞪:城裡霧霾這麼多,我抽個煙我礙著誰了。不為別人,為你自己健康。我告訴他煙盒上都寫了吸煙有害健康。他徹底耍賴:反正我不認識字,再說了你爺爺一輩子煙不離口,活了八十七歲,高壽。每次都是這個理由,我無可奈何。

比起對規則的不遵守,更深層次的是不符合城市的生活習慣,不洗襪子,不換內衣,不洗澡。對我規定的一天換一雙襪子,兩天換內褲,每天必須洗腳嗤之以鼻,還罵我城裡養成的臭毛病,這得浪費多少水啊,電視上天天播放缺水,你們卻這麼糟蹋水。他有這麼個堂而皇之的理由讓我啞口無言。直到他回老家之前也只是洗了一次澡。呆了一星期就嚷嚷著要回去,城市裡不自由,他說像個鐵桶一樣把人們圍起來。

不過,回老家沒過多久就給我打來了電話,懷念城裡能天天洗澡,村裡也有人家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問我同意不同意在院子里蓋一個房子裝上太陽能熱水器。我自然同意。沒過多久房子就蓋起來了,告訴我至少一周洗一回,農閑的時候襪子內衣內褲髒了就洗。我沒問農忙的時候怎麼樣,我經歷過我自然我知道,沒日沒夜的勞作,哪裡有心情把自己弄得乾淨一點,只要不灰頭土臉衣服沒有因為汗水和塵土乾結成硬布就好了。

我想他來了北京,還沒有去過南方,還沒有見過海。我再次邀請他去的時候,他一口回絕,說我不結婚他哪裡也不去了,原來這回電視上演的是剩男剩女的故事。我批評他一輩子就知道看電視,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人活著就要自己快活,很多人一輩子不結婚也很幸福。他說他不看電視了,電視里都是騙人的,他說他就知道一點人活兒孫樹活根,他說人這一輩子兒孫滿堂就是幸福。我說如果沒有枝繁葉茂再好的根也是死樹,沒有父母的歡聲笑語再幸福也是強顏歡笑。他漸漸接受了我的批評,開始注重自己的生活,不再從早到晚只知勞作,也會偶爾邀三五好友到家裡喝點小酒,農閑時也去打會兒撲克,小賭怡情。

前段時間我把我不用的智能手機給了他,他感嘆小小手機的無所不能,很快學會了使用微信。以前只能打電話不會發簡訊的他現在能發語音了。知道我有晚睡的習慣,有時候會在半夜發起視頻,怒氣沖沖問我準備什麼時候結婚。我還是拿原來的理由回復他。這次,他說他懂,只是覺得自己老了,希望我能幸福,希望有個人能照顧我就好。我突然意識到他是真的老了。


男票媽媽不識字,

用手機存電話是提前設置好,

交電費水費也是男票用支付寶,

第一次見她,

她就很坦陳的說她不識字,

可是都沒有關係,

她人特別好,真誠善良有愛心,

就是那種很淳樸的山東女人,

她教會了我如何更好的待人處事,

男票善良正直孝順父母,有責任和上進心,

都是這個不識字的媽媽教育出來的,

她鼓勵我考博,支持男票選擇自己的工作,

總說年輕人有無限可能,不要壓抑自己,

我有很多方面應該向男票媽媽學習,

文盲沒什麼,是那個時代造就的悲哀,

沒關係,人好最重要。

………………分割…………

男票家在山東臨沂,

很多人都知道沂蒙山區,

男票家不在山區,

但是他們那裡以前確實很貧困,

男票媽媽家裡孩子多,

父母能夠提供給孩子讀書的機會太少太少,

可是因為貧困,也因為重男輕女,

連基本的吃飽穿暖都達不到,

怎麼會想到需要更多的精神食量?

因為貧困,她們更節儉,

她們的被犧牲,

換得其他兄弟的倉稟實而知榮辱,

因為村子裡的家庭幾乎都是這樣,

且在那個時代大多數女孩意識不到未來多少年以來因為不識字會帶來的困擾,

所以只有理所當然的順從,

等到她們意識到,時代也改變了,

她們就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文盲。


我大姨就是一個徹底的文盲。文盲到現在只認識廁所的「男」和「女」這兩個字,仍然不會寫自己的名字。

她年長我媽媽18歲,是姥姥家的長女,年輕的時候模樣十分俊俏,現在鄉里上了年紀的人還會津津樂道她當年面若桃花的美貌。據說她小時候,雖然住在農村,但姥爺是食堂的廚師,家境不算窮苦。大姨沒有讀書的原因,不是因為交不起低廉的學費,而是因為姥姥堅決不允許。姥姥是童養媳嫁過去的,小時候受了不少苦,成年後公婆雙雙去世,姥爺羸弱,她便掌了權力,姥爺每個月的工資,她一分不留,全部用來裁衣,給自己做了一套又一套新衣新鞋,很多衣服來不及穿,壓在箱底,五個女兒都是破衣爛衫,操持家務。

大姨想去讀書,家中就無人照顧妹妹,於是姥姥跑到學校去辱罵免費讓大姨讀書的教書先生。就這樣,大姨實在覺得屈辱,搬著自己的凳子回家,再也不提讀書這樣事。

文盲對人的影響,那就是大姨對讀書的人有股極端的崇拜,和無力感。大姨夫是當時少有的高中畢業生,後來恢復高考後,還補考了個大專,家裡現在的藏書都有上千多本。姥姥當時強迫大姨嫁給大姨夫,是因為豐厚的彩禮。大姨雖然處處瞧不上窩囊體弱黝黑大姨夫,一開始百般抗爭,卻終於被他讀過書這一條勸服。

讀過書的人都不會太壞。她想。

婚後的生活對大姨來說好似一個噩夢。她讀過書的丈夫把她看作一個工具,覺得她不過是個文盲,處處使喚刁難,連大姨回門帶的禮物,都要被大姨夫每次細細檢查過,搜羅出來肉和點心,只許帶點蔬菜幾顆蔥回娘家。還擺出一堆三從四德,簡樸的聖人之言,教訓大姨。沒讀過書的大姨不太會反駁,但覺得丟人,好些年都怕過節沒臉回家。

再後來,大姨發覺自己滿腹經綸的丈夫,漸漸不去工作,就等著她下地幹活的收成,還有公婆留下的一點家底。整日看書,搖頭晃腦,在外面吊弔書袋子,吹吹牛,回家混吃等死。

公婆家底眼見要空了,那個村子也比較靠近城市邊緣,幾畝地也慢慢被村子賣了出去,拿了一筆賠償。大姨選擇了做當時附近相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識字的她,開了個五金勞保商店。

現在,我仍然不明白,不識字的她如何做到記憶準確所有商品的價格,心算精確,租賃門面,與各種人打交道,討債。一做就是二十幾年,從村裡第一個萬元戶,到百萬元戶,到如今蓋了好幾棟洋樓,兒子女兒一代甚至都分享了她的生意,變得富足。

尋常顧客從來瞧不出她是文盲,我也幾乎要忘記了,沒有賬本,她心裡記得下三家門面的精確的日收之,月收支,年收支,。大姨並不是什麼天資聰穎的人,這其中到底多大的難處,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

這期間二十年,大姨夫幾乎沒有去過商店,心安理得的衣食無憂,花著錢,裝飾著書房,看著書,罵著大姨,吹著牛。

但是這並不是一個文盲逆襲的故事。

大姨的美貌大約在三十幾歲消失殆盡,常年的操勞簡樸,讓她變得臃腫而庸俗。有了一些錢,大姨夫開始在外面找自己的精神伴侶,雖然也只是些村裡的粗鄙蒲柳姿色,但是讀過些書的女人在他眼裡,都比大姨強太多了。

由於大姨不認識字,去銀行存款這種事,都交給了大姨夫。大姨夫把錢大把大把的花給一個又一個女人,直到她們占夠了便宜,一個一個離開。大姨那麼剛烈要強,什麼苦都能吃,卻因為文盲,「出了商店門就像個睜眼瞎」,離婚離不得,錢也拿不回來。因為大姨夫騙她:離婚必須兩個人同意,只要大姨夫不同意,就離不掉婚。而且錢全部在大姨夫那裡,他不給,她也拿不到。

這些話,有些文化的人出門去問一問,也許都能分辨。大姨不同,她什麼字什麼法律都不懂,她去問家人,家人都不希望她離婚,不肯告訴她真相。這樣一忍,就是三十年。

她哭過多少次,我大概不知道。她很要強,從不去姥姥那裡哭訴,只偶爾來我家跟我媽說一說。我媽是她四妹,從出生沒多久就被姥姥扔給大姨養到十幾歲。大姨不管多苦,把家裡得糧食都賣了,也要給媽媽買些本和筆,讓媽媽讀書,還要叮囑媽媽一定要防著姥姥,不然姥姥會把錢拿走買衣服。好幾次被姥姥搶了錢買了布鞋的媽媽,都哭二十里路回大姨家。大姨不說話,只每天省下更多的糧食,再給媽媽買。我媽媽也成了這個家唯一讀過書的人。

我媽媽唯一後悔的事,就是在大姨哭訴的時候,本著勸和不勸離的想法,沒有幫著大姨離開她丈夫。

在五十歲的時候,快六十的大姨夫還在外面亂搞,那女人直接上門給我大姨炫耀他給她置辦的新衣服,好幾千吧,大概。大姨一氣之下,誰也沒告訴,偷偷跑到了千里之外的新疆,離家出走了。不認識字,不知道去哪裡找的江湖騙子,被騙到了新疆摘棉花,沒有薪水,日日像牲口一樣,一去就是三年。

那時候還沒有手機之類的,媽媽到處託人打聽,哭了一場又一場。終於在三年之後,收到了大姨託人帶回來的消息,把大姨接了回來。

再見她的時候,她變得異常開朗起來,黑瘦的幾乎認不出。讓我意外的是,她沒抱怨多苦,只說這幾年雖然累,雖然沒掙到什麼錢,但也挺開心。

從這件事之後,媽媽堅決支持大姨離婚的訴求,過了六十歲的大姨夫卻忽然服軟起來,不知道是因為太老了,玩不動了,還是真的有悔意。他跪著求了最後一次機會。大姨在兒子女兒孫子的懇求下,倆人和好。大姨夫終於對大姨好了些,大姨仍然開著商店,操勞著。

前年的時候,大姨六十歲,終於把門店轉讓出去,開始捨得去周邊的城市旅遊,也豪氣的買些新衣服,給兄弟姐妹們好些接濟。又白又胖,慈眉善目。

大家都說,大姨的好日子來了。

去年,大姨吃飯難受,媽媽帶她去檢查,胃癌中期。做了手術,化療,還是胃癌,吃什麼吐什麼,瘦到八十多斤。

媽媽說,大姨真剛強,做完手術醒來,醫生讓她試試手上的力氣,她笑笑,拚命的握欄杆,顯示自己的力氣。現在化療結束,不知道後面會如何,但大姨已經又開始天天給全家做飯,接送孫子孫女了。

我問媽媽,大姨怎麼那麼樂觀?

媽媽說:剛出結果的時候,全家決定騙大姨,只說胃裡有個腫塊,小毛病,不說癌症。這樣有利於她的精神和恢復。

我當時疑問到,這瞞得住?到處都是腫瘤科的標誌。大姨又不傻。

媽媽說,瞞得住,你大姨是文盲啊。


文盲的人回答不了,不文盲的人也回答不了


村裡有個很牛逼的人,年輕的時候比較橫。經過我的觀察,他的認知其實是正常的。但他是個文盲,除了不識字,還不識數。五以下的數可以查清,超過五就不行了。加減乘除只能算到1+1,1+2都不行。手裡頭拿到的錢不會算,讓別人幫忙數,心眼兒還挺多,一個人數他不放心,要讓好幾個人數,說的數雖然他也不知道是啥概念,但聽著很像,那就是沒人坑他。如果是買稱斤兩的東西,不識數的人就會顯得很計較。這種計較還真不是因為心疼錢,而是生怕別人騙他。因為怕被騙,所以對別人的建議都持有「不配合」的態度,靠提出各種奇怪的質疑(對普通人來說是常識)來維持自己「我可是不容易被騙的」形象。

這和小白去中關村買電腦一個性質,你去那裡是啥心態,文盲買東西就是啥心態。

還有位同志,大字不識一個,會一點算術,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和十以內的乘除,外加一個口訣,你知道的,是「三七二十一」。過年去買肉,站在肉架前盯著稱看,人說「二十三塊錢,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二十一加兩塊四,二十三塊四,收你二十三」。他聽不懂,就只好站在那裡監督:「三七二十一,這個沒錯!」

他其實是心虛,不肯承認自己是文盲,算術也沒聽明白。有個電影叫《朗讀者》,漢娜不肯承認自己不識字,也是類似的心態。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個視頻,論感覺就是這樣了(地址:還是等於八耶**_范縣吧_百度貼吧),只不過視頻里的是個小學生,我說的都是沒有智力缺陷的成年人。沒有智力缺陷,意味著他們和「五毛錢倆一塊錢不賣」有本質區別。

鳳翔縣有個叫改改的,在村邊賣水。她也不識數,甚至學也學不會。收錢的時候分不清一分、兩分和五分的區別,兩分錢的水,五分錢不賣。拿著硬幣比大小,和手裡兩分的一樣就收,不一樣就不賣。

後來有人說她是誠信經營的榜樣,是努力致富的模範,那都是後來硬加的,當年可是被數個州縣的人笑話。受過教育的人,如果從小就沒機會上學,自己也不想學東西,結果也不完全相同。腦子好使的,算術會快,但多數還是不識字。像改改這種,屬於沒機會上學,但即便上學,學習也不好的一類。

識字是什麼待遇呢?當年鄉里組建供銷社,全鄉找人入社,就幾個人,識數認字的直接進,就這一個標準。那麼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你,你確定在這種環境下,自己一定是知書達理的那一個么?前面有答主說得很好,文盲是時代造就的,人好就行。因時代造成的文盲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去指責,但也要認識到,文盲總歸不是一件好事。

它會方方面面影響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和他人都很不方便。譬如湖北有個農民,誤把除草劑當成殺蟲劑使用,導致自己顆粒無收。譬如有位母親,因為不認字,誤把六六六粉當成了榆皮面……總而言之,文盲的體驗是很差的,就和我那時一樣。

我收到了一件小禮物,寫的不知道什麼鳥語。聞著味道挺特別的,就嘗了幾口,感覺味道……


看到這個話題想到我媽媽,我從一個兒子的角度來說說!

我媽兄妹6個人,她排老二。我姥爺去世的早,當時農村還實行大鍋飯,掙公分吃飯的那種,所以我姥姥就讓我大舅和我媽沒有上學,很早就跟她一起下地幹活養家,導致我媽媽一個字都不認識。這是她一生的遺憾,遇到需要認字解決的事情她就會說當時略微上個一年級也好!

因為自己不認字所以對我及姐姐上學很支持,常常說認字有文化將來出去方便,不至於像她一樣出去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大道理她說不出來,但是我們能明白,所以我姐弟幾個小時候學習都還可以。

最直接的不便就是需要閱讀計算及簽字的事情都不能做,比如無法指導我們小時候讀書寫作業,上街買菜不會算賬,無法簽字確認等。好在我爸爸當時高中畢業,所以這些對外的事情都是我爸負責。直到後來我們姐弟都長大了家庭條件好一些我媽才開始上街買東西慢慢地盡然也會算些小賬。但是出遠門坐車買票什麼的還是必須有人陪著,不然她不敢出門擔心迷路。

後來到了北京一起生活,給她買個手機她不會用,最後給她專門買那種帶存儲功能的座機,把我們姐弟及我爸的手機存上去,只需記住哪幾個按鍵對應誰就行,這樣她也可以給我們打電話了。

然後我出國,老婆懷孕生子需要人照顧,我媽媽沒有獨自一人出遠門的經歷更沒有出國經歷,竟然獨自一個人坐飛機漂洋過海來看我。雖然走之前她一直擔心害怕最後還是來了,在出機場的時候我先看到她,能感覺到她的緊張和害怕,當我喊她她看到我的時候突然笑了,我心裡卻感動得哭了。

不識字確實給生活帶來不便,但是我媽一輩子勤勞能幹善良,從來沒給我的小家庭帶來任何矛盾,雖然不識字但是她對子女的愛卻是任何文字都無法描述的。


評論里有人說我在這裡醜化婆婆,刻意突出自己的好,這樣的質疑我沒法回答,也對評論者的思維方式很無語。也有說一個有幾十年生活經驗的人怎麼可能連菜都做不好的,你們知道對於兩個幾十年在溫飽線上掙扎,為了供養兒子讀書忙於勞作的農村老人來說吃飯是一件多麼潦草的事情嗎?如果你不知道,你去看看每天在菜市場守著攤位掙錢的人吃的是什麼?有時候就是饅頭就大蔥,幾十年的生活經驗是什麼經驗?會教給你精緻優質的生活習慣嗎?說沒文化不至於連自己生病哪不舒服都表達不清楚的,其實是我沒說清楚,婆婆講方言,大夫多一半全靠猜,實在聽不懂大夫讓她寫紙上,可是她做不到啊!謝謝這麼多朋友對這個回答的關注,就解釋這些,回答這個問題原本就是無意間看到了,因為和婆婆一起生活所以看到因為不識字帶給她的不便和困擾,就簡單寫了這些,我沒有存心去黑化誰,也沒有刻意美化自己在這裡博讚美,就這樣。以下是原來的回答。

我的婆婆,因為不識字,家裡所有有字的紙片都不敢亂丟,害怕丟了重要的票據。我教她做的菜,她永遠都記不住放佐料的順序,我們可以跟著度娘或者app做,她卻只能靠早已不靈光的大腦,因為不識字,所以敏感,每次聽公公跟他說句她聽不懂的詞都會生氣以為是罵他。因為不識字,她不能準確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悲喜,甚至身體哪不舒服都給醫生表達不清楚,因為不識字,每當我的孩子生病了而我卻不得不上班的時候,我打電話給她教她如何喂葯的時候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同樣因為不識字,她連電話都不會撥,只會接,偶爾接個騷擾電話或者打錯的電話會恐慌到極致,坐立不安一整天。

但是但是但是

沒關係啦!她有個博士兒子呀!還有個絲毫不嫌棄她的兒媳婦呀

這只是我作為一個旁觀者的體驗,不是她,她本人應該有更多的無助和悲哀吧,那個時代沒有賦予她應有的受教育的權利,所以才讓她在這個時代做任何事都比常人艱辛



先歪個樓,文盲貌似都不會來這回答問題。。。他們看不懂。。。

好了說一個我認識的文盲——阿菊

阿菊是我媽的一個客戶,做化妝品的,很厲害,小學讀到3年級就不在讀書了,十幾歲從老家(就不報地域了省的又說了開地圖炮地域黑)來到廣州打工,開始是在餐館給人家當服務員,有時候美博城的商家要外賣,她就給送,她很聰明,後來跟美博城的商戶熟了,她就替他們賣化妝品,就這樣從一件兩件開始賣,現在做到一年能掙幾千萬

她真的太有經商頭腦了,但是,因為文化程度不高,有時候也讓我很無奈

1.關於寫字:每次送貨要寫簽收單,或者順便下訂單,總之一要她寫字,我就頭疼,玫瑰寫成沒貴,洋甘菊寫成羊干菊,因為她不會寫太複雜的字,就用這些字來代替

2.關於算數:如果說寫字我還能湊合,那每次去收賬我也正是醉了,每袋10塊錢,一箱30袋,一共5箱,估計聰明點的小學生都能口算出來,但是她會拿出計算器,10+10+......+10這樣加30次,得出一個數,再把這個數加5次,我跟她說過很多次你可以用10*30*5直接算出來,她說她不相信乘法,就用加法。。。。。我也只能等啊等。。。。

因為她數學不好,而她也不放心別人管賬,所以每次她的帳都超級亂,不是少打錢就是多打錢,少打錢我就會去找她要,給她解釋半天為啥你少打了,可能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我能解釋一天,但是如果多打了。。。。反正去年她至少多打了十來萬。。。。

3.關於生活:最要命的是她學車,因為不識字,交規考不下來,所以她是買的本。。。。一天都沒學。。。。所以她的車我絕對不敢坐。。。

4.關於教育:她有好幾個孩子,這幾個孩子就是在美博城的商場里長大的,餓了就吃泡麵,或者找其他商家要錢,有幾次我媽媽去,她的孩子管我媽要錢買冰棍,我媽給了20塊錢,說你們想買啥買啥,給我也買一根回來,結果幾個孩子回來後沒給我媽買,我媽問為啥不給我買?他們說就不給!我媽說那你們把找來的錢還給我吧,這幾個孩子朝我媽吐口水,說呸!錢是我的!而他們的媽媽——阿菊就在一邊看著,一邊看一邊笑,說自己孩子真厲害!這麼小就會做生意。。。我在一旁氣不過,我媽說算了,月底把帳弄亂一點,她又能多打幾萬塊錢

5.關於法盲:她生了5個還是6個孩子,前幾個都是男孩,她隔壁攤位有一對夫妻沒有孩子,她說如果還是男孩,就送給他們,結果果然是孩子,送給隔壁後,隔壁一家也是精心養著,結果隔壁家男人突發疾病去世了,結果阿菊居然開車去人家小區直接從保姆手裡搶過孩子帶回來,人家女的不幹了,說這是搶劫!她說:我的孩子我想要回來就要回來!怎麼算搶啊!據說現在還在打官司。。。

雖然她劣跡斑斑不學無術而且養了一窩熊孩子,可是她仍然是一年能掙幾千萬的有錢人

雖然她一年能掙幾千萬,可是她還是一個劣跡斑斑不學無術而且養了一窩熊孩子的文盲!

————————————————更新————————————

很多人都對阿菊給我家多打錢這件事很有意見,我在這統一回復吧

首先,我家也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賺錢,我媽媽不是她的會計,她自己帳錯了我家並沒有義務給她指出來

其次,所謂的帳弄亂一些,是因為生意場上交往比較多,有時候會有調貨,借貨,賒賬的問題,還有包裝(包裝又分七八個小的項目),灌裝費(不同規格產品灌裝費不同),以及上個月底結餘,垮月項目,以及長期項目,這些可能隨著原材料價格變化,對於阿菊這種數學不好的人(我媽媽客戶不止她一個數學不好),我媽媽一直是一筆結一筆,但是她每次都是月底才給錢,而且沒有一次準時的,有時候會拖到下個月月中,無論我媽怎麼催,就是以忙,資金緊張為理由拖欠,有時候甚至不接電話,當很多項目的錢揉到一起結,她就很容易出錯,有的錢打過了她打雙份,有的沒打過她覺得打過了

最後,幾萬塊錢看起來多,但是她每年流水過億,卡上的流動資金常年保持在七八百萬,多打幾萬塊錢,對她來說就像錢包里有七百多塊錢,少了幾塊錢一樣,她自己都發現不了,她也不在乎,生意場上,阿菊結婚生孩子我媽包的紅包就有幾萬塊錢,她一件衣服就要大幾千,一個包包就要十來萬,所以幾萬塊錢在我眼裡就是一年工資,但是在她眼裡就是幾個小時的收入而已,她沒那麼在乎,我家也沒那麼在乎,我媽媽經常跟我說,你一個月掙的工資我倆小時就掙出來了,所以別必要在盯著那幾萬塊錢了。。。。這個不是這個回答的重點。。。。

————————再次更新————————

還是多打賬不還的問題,還有人覺得是我媽跟我人品有問題

我再最後講一次,生意場上的事,不是非黑即白,幾乎全是灰色地帶

我媽媽在做生意過程中,經常說的有「馬上生產好了,正在裝貨呢!」(其實根本還沒排產),「哎呀這個價格我們都賠本了真的不能再低了!」(其實至少40%的利潤),「你快點給我送貨我這就差這個了生產線都停了!」(其實這東西還好多備貨下周送到都沒事但是可能要漲價提前備貨),「我在外面跟朋友吃飯一會兒回去就給你處理」(其實跟我在國外度假呢下周都不會給你處理),「我給別人的價格都是10塊錢,因為你量大結款也好所以給你9.5!」(其實給別人都8塊錢還是月底結賬),「現在這款產品賣的最好已經快脫銷了你趕緊備貨吧!」(其實生產多了庫存太大倉庫都快堆不下了)

這種例子太多太多了,這還不包括各種不平等的合同,如果按照小學生思想品德課本那樣規規矩矩實話實說,我家早就賠死了!

我挖陷阱你接招,接住了算你厲害,接不住你就是笨蛋,你付出的成本就要比別人大,你利潤就低,經濟危機你就是炮灰,同樣的產品,有的賣8塊,有的賣10塊,難道要跟賣10塊的說其實產品成本才6塊錢我都賣別人8塊的你打錢給我打多了我退你兩塊錢吧!

平時挖空心思絞盡腦汁搶訂單談價格談貨期談交貨方式談付款方式大到產品加工許可小到運費誰出,如此費盡心機不就是為了賺錢么?難道別人的失誤多打了錢,我們因為所謂的道德良心就送回去??

生意夥伴不是朋友,因利而聚,利盡而散,別談感情,傷錢


高三那年,母親突然來學校。那會我還在偷偷看小說,還是同學提醒的我。跟老師請假後我出去了,看著母親蓬亂的頭髮和一身的污泥,我不耐煩地說:「媽,你咋來了?怎麼這麼臟啊!」「不是剛從地里過來的嗎?來不及倒騰。喏,這是你的課本吧,在家天天看都忘帶了,給。」我接過一看:《斗破蒼穹》。

——摘自網路


我媽今年六十周歲,這輩子一天書都沒有念過。培養了一個讀了博士,在學校工作的兒子,她很驕傲。

我媽挺聰明,雖沒讀過書,數字還認識些,看鐘表也會。她常年在菜場賣菜,口算比我還快。只是我在身邊的時候,她會問我對不對,我其實根本還沒算出來。

她年輕的時候賣過水果,不過因為要去城裡拿貨,她沒把握,後來就在小鎮賣菜,已經二十多年了。

我姐讀初中的時候,我媽因不識字,把我姐的試卷撕了上茅廁。我的書也被我媽撕過,不過只是封面,不礙事。後來家裡的書都放到了固定地方,她也沒有再撕過。再後來其實都不用舊書紙,也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現在我媽上了年紀,不太敢出小鎮。城裡一天一個樣,挖路修路建房子,她已經不認路了。到了廣州,她也只能在校園周圍活動,坐車什麼的完全不敢。

她覺得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識字,到哪兒都不方便,別人看字就可以。她卻要憑記憶。現在人老了,記憶力減退,各方面也都差了。

我奶奶也不識字,今年八十四了。去年回家,她告訴我她現在出去很容易迷路。我家離奶奶家也就幾百米,她自己找起來有困難,經常一路問過來。


我們家四個老人,除了我爸是高中生外,我媽媽和公婆都是文盲。我說說我的觀察吧。

30年前,我還在小村的時候,是感覺不到我媽的生活有什麼不便的。小村很少書籍,報紙也是偶爾才見到,我和我爸看報紙,我媽負責用報紙裹東西,相安無事。

甚至,因為我媽愛聽收音機,比較起我爸來,我那個文盲的媽似乎懂得更多,視野更廣。

唯一有點兒區別的大概就是,我媽教育我要好好讀書的時候,會以這句話開頭或者結尾:我不認識字,知道不認字的苦,所以,不管家裡如何艱難,都會供你讀書的。

我初中畢業時,想考高中,我爸跟我商量,就中專吧,高中大學要再讀6年(他只知道大專3年)呢。我媽補了一句:只要她願意,我們就多苦6年。

類似的話,我婆婆也多次跟我提到。她說,我老公和小姑子讀書時家裡多少困難,她都這麼跟他們保證的。

所以,我想,對我媽她們來說,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讀書識字的機會是值得用「不論多苦的」辛勞來換取的。

前面說,我媽愛聽收音機,廣播劇,評書,甚至政論,只要醒著就會開著收音機聽。她最喜歡的廣播劇是石評梅傳,因此給叔叔家姑娘取名「蘋梅」,蘋果的蘋。我上大學後,買了石評梅傳來看,這本書現在還在。當時,每次看到時都想,是不是該幫助她明白評梅此評非彼蘋。由此,我又想,她看世界,有多少想像等於現實?直到再後來,我自己也老了,慢慢明白世相皆相,才不糾結了。

就這一點來說,我其實是不了解她的體驗的。分不清楚蘋和評,對她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然後,我媽進了城市,她文盲的體驗就非常直接了:不便。

我媽跟我一起生活十多年了,在上海,她的圈子是我家周圍3里,她能走路的範圍。然後是幾條線,從我家到車站,到某醫院,到某處我多次帶她坐過公交的地方。因為不認識字,她沒有勇氣自己去探索更多的地方,就怕回不來給我們造成麻煩。

我媽信基督,在老家時跟著鄉親一起用方言禱告和唱詩,毫無違和感,內容也是重複再重複,所以她能很快學會。然而到了上海,講道的人經常換,不同的人喜歡講不同的章節。她用了很久才終於聽懂翻到多少頁,然後學會了找頁碼,以及跟讀。然而,她卻沒有辦法自己練習和複習了,因為出了教堂就忘了一多半。

我媽去超市買東西是靠外形顏色記憶。第一次買某東西時,方法是帶著原來的外包裝,慢慢比對。這些年,她學會認油鹽糖醬醋,算是很大的進步,日常購物也方便很多。

在老家看到那些雷碧之類的就非常生氣,是故意欺負我媽她們這類人啊。

跟我們一起去旅遊,住賓館都是跟我們住一個房間,幾次之後才明白各種設施的使用。然而,還是會有遇到了那種沖水按鈕特別的馬桶,她還是得一臉歉疚的找我的情況。因為不認識字,她喪失了靠文字自學的可能。

自從用上機頂盒之後,她經常遇到看不了電視的情況。有時候是網路不好有時候是進入了網路。

電話給她設置了常用號碼,1是我弟,2是我,3是我老公。當然,她現在也認識了我們幾個的名字。微信她學了2次,還是沒學會怎麼用,自己就先放棄了。

其實,曾經想過教她認字,開始是準備用我女兒的小學課本,跟我女兒一起學。後來還想過用聖經教,她堅持了2天,還是悻悻的說:算了,不耽誤你時間了。

我想,雖然我現在說的好像我對她很好很耐心,實際上我教她時還是難言失望和不耐吧?所以她才總是愧疚的對我,覺得耽誤我的時間了。

所以,對她來說,文盲還意味著和兒女越來越遠的距離。

以及和這個世界越來越遠的距離。

她已經多次跟我表達她看不懂一些電視劇了,我想大概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網路辭彙。其實,我媽是個心態非常開放,學習意願非常強烈的老太。聽收音機的年代,她會認真聽科普,聽身份認同的討論,還給我講她的想法。在上海這些年,學會了跟鄰居老人一起跳廣場舞,跟著教會的姐妹一起做義工,比我認識更多鄰居,學做上海菜,過洋人的節日。如果她認識字,現代生活她應該非常願意融入,也會很容易融入。但是,現在,她只能看那些很老的電視劇了。

我媽和我公婆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不認識字也算情有可原。可我身邊還有80後女孩完全文盲的,年輕漂亮,卻無法獨自在上海生活。想想大中國,現在還有人沒有機會讀書,識字。

最後,這道題目,也只能是文盲的身邊人代答了。


我四姑是文盲。

她之所以嫁給我四姑夫是因為他是高中生,四姑對有那麼高文化的人有敬仰之情,儘管姑夫家徒四壁,我四姑毅然決然的跟他走了。

她家裡做生意,這幾十年經營的有聲有色。四姑在外獨當一面,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文盲。

她和我說過無數遍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讀書不識字,遺憾終生。

她每次出門開會或者出差都要帶一個年輕人,比如我...我經常跟她出門混吃混喝。出門旅遊全靠旅行團或者和其他人一起,不敢單獨出門。

所有的合同和需要簽字的或者一些文字資料,她會帶識字的人去看或者拿回家給專門與他家有聯繫的律師看。

這些事情都是小事。關鍵是,作為文盲,無法用筆記錄東西,我四姑全靠腦子記東西,如今就要六十歲,兒子本科女兒博士全部留在外地,她在家和姑夫做生意,腦子累的不行了。每次見我都要說我累的撐不下去了,腦子累身體就累,我健忘的厲害,可我不會寫字,身體要垮了……

我們要珍惜認識的這些方塊字,不要過度用腦,還有很多人因不識字覺得自己是盲人。

評論區問為啥不學?其實他家當年特別窮,忙於生計也沒時間,四姑腦子好用記得快。後來老了,條件有了,腦子也不行了。我媽媽也沒上學,自學了。我四姑很羨慕但她表示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坐下學習。哎


2015年我訂婚,要雙方父母見面,打電話約時間,母親第一次出遠門(不在同一個城市),我爸說全程都領著我娘,怕她丟了,說的她像個孩子,就因為一個字都不識,你不能想像一個農村大嗓門,出門卻溫順的像只貓,其實溫順不恰當,更多的應該是不安與惶恐!我不喜歡文盲這個詞,太貶義,我娘清楚沒有文化的痛楚,家裡再窮,都堅持讓我上大學,現在自己在一個三線城市有房有車,我要感謝沒有文化的我娘。


說個簡短的故事。

當初去村裡發放扶貧款的時候,是一個老太婆在家。

發錢要求當事人簽字,但是她作為文盲,沒辦法簽字,於是只能要求她老公回家簽字。

但是她不記得她老公的電話號碼,於是把手機給我,讓我找電話本。

她念了老公的名字,我沒有在手機上找到。

於是我急了,打開電話本一個個的看。

終於發現了一個叫「爺爺」的號碼,詢問,是這個。原來是她孫女存的號碼。

(又是一個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


看到還有知友點贊,更新一下

――――――――――――――――――――

今年籌劃買房的事情,老媽的一些觀點讓我感到很驚訝。很多人都覺得單身女孩子沒有必要買房,留著這錢做點什麼不好,我的首要任務是找個人嫁了,房子那是未來老公的事。本以為老媽也會那樣想,結果她是最支持我買房的人,說女孩子一定要獨立,自己買房跟結婚不衝突,有個自己的小窩也是一筆資產!

年末拿了獎金帶媽媽去旅遊了一圈,當我們坐上纜車俯瞰山谷時,老媽說人就是要站的高才看的遠一些,看到的多一些,所以要盡量爬高一點,想要什麼要靠自己去爭取!

我想說的是,不識字不代表不懂理。只是缺少了文字功力,不會像我們這樣容易表達。

我愛我媽!

――――――――原答案――――――――

我的媽媽。老媽小的時候家裡窮,兄弟姐妹6個她是老大,分擔農活照顧弟妹都是她的事。她經常跟我說當年為了活命哪裡還有心思讀書認字,整天一顆心放在割牛草,做飯搶飯上面。有一年冬天沒有吃的,沒有鞋子,她只能餓著肚子在田坎上來回走路轉移注意力。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念完小學3年級外婆就不再讓她讀書,她自己也沒心思。

現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不方便。

不喜歡去銀行。因為取錢辦理業務都需要簽字確認,她十分害怕被別人看出她不會寫字。我上高中時有次陪她去銀行,那天的櫃檯看我小非得讓本人簽,語氣還不友好,我媽只好硬著頭皮一筆一划慢慢寫,我看見有個字還是寫錯了,櫃檯接過後不耐煩的說「這不是能簽嗎」。我這輩子都記得那人的語氣,後悔當時沒有替我媽回她幾句。上大學後再遇到不讓代簽,我就會說「這是我媽,怎麼不能代簽了」。當然,有些確實不能代簽的還是會耐心等我媽慢慢寫。

出遠門不放心。現在會來我的城市檢查身體,每次我都會到車站接,離家由哥哥送,取票機不會用。每次去接她,看著在出站口一步不敢離開的她,心中會有莫名心酸,但又慶幸還好有我。城市地鐵公交都得由我們陪著,從不讓她一個人出門。

不會用智能手機。上大學的時候費了好大勁教會她用手機,她說要不是為了隨時可以聯繫上我哥和我,她打死都學不會。後來有微信,想著換個智能手機可以經常視頻看看她,可是老媽怎麼都學不會了,真的是能力有限吧。

分辨不了很多生活用品,但極力去掩飾。我媽自尊心較強,很敏感別人知道她不識字的事實,所以去親戚家做客,需要到廚房幫忙的時候她都悄悄把我叫去,問哪個是醬油,哪個是醋,哪個是料酒……一開始我說「你可以聞得出來」,但她還是每次問我,大概是因為用聞的就暴露了吧。遙控器必須告訴她哪個換頻道,哪個調音量。每次點菜都讓我念一遍菜單。

平日走路關注的事物多半是路人。因為不識字看不懂廣告牌,分不清道路,不知道餐館裡到底賣的什麼,注意力基本上被路邊的勞動人民吸引,還有路人的各種儀態,經常逛街她會拉著我說「你看那個人頭髮好長,那個人在和旁邊的吵架,那些清掃路面的好辛苦……」,拜我媽所賜,我養成了喜歡觀察路人的習慣,有次還阻止了一個小偷,哈哈哈

雖然老媽因為這事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但我和哥哥沒有埋怨過,她因為沒文化吃夠了苦,她說當年的遺憾能在我們身上彌補回來,她也知足了。雖然老媽不識字,但是是她教會了我最重要的品質,善良,因為在我出生的那個重男輕女、計劃生育嚴格執行的年代,老媽在已經有我哥的情況下 ,收養了我,一路鼓勵我讀完研究生,我想她是希望我把她那份一起讀回來。


看了教育方面的書之後,我把溝通技巧的要點寫在門後面的小黑板上。然後告訴我不到三歲的女兒,媽媽再吼你,你就指這塊黑板。

她從來沒去指過黑板,但有一次我覺得字不好看,想擦了重寫一遍的時候,她很著急地撇嘴要哭「媽媽你又吼我怎麼辦?」

我在客廳的時候,時不時就聽到她自己在屋子裡一字一頓的「讀」:「不、能、吼、團、團。對、團、團、好、一、點。」

字數完全對不上啊我的寶寶 ( ̄▽ ̄)

--------------

謝謝大家對團團的喜愛,貼一張小文盲的畫作吧,題目叫:《爸爸媽媽和寶寶一人拿一個氣球,寶寶被石頭拌著了,爸爸趕緊拉住他》

雖然是文盲,起出的名字卻很有文學性呢是不是╮( ̄▽ ̄)╭


在日留學,已經第五次把洗髮水買成護髮素了


我奶奶基本不識字,解放後上過幾天「婦女識字班」的文化程度。年輕的時候在我老家那個十八線小城市唯一的國有棉紡廠工作,拿過廠里的「三八紅旗手」,也當過縣裡的人大代表,也被評過小縣城的勞模。

我一直很好奇,她基本不認識字,是怎麼完成這些工作的。其實到我小學三年級,都沒發現她不識字這件事...隱藏的很深啊~

二十幾年前孫子孫女都上小學了,一個人在家閑得慌,看電視劇學漢字。到我們讀中學的時候,我家奶奶讀個報紙看個通俗點的雜誌,一個人去外地旅遊是沒問題的。

現在八十多了,每年差不多有六個月的時間,一個人去香港看我姑媽,甚至可以在香港的傳統市場買菜,一個人在香港閑逛...老太太倔強又好強,堅決不要子女陪伴,我爹我叔叔只敢送她到機場...坐公交坐地鐵中環九龍,從來沒丟過...

假如早二十年到香港,她跟著TVB學會粵語也不是不可能...

時代對人的局限性非常大,但最終會有怎樣的人生,仍然在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喵了個咪的,沒想到我還會用「主觀能動性」這麼馬列的辭彙....

話說回來,以我奶奶的案例看來,跟著美劇學英語這條路完全是走得通的...


想起我在新加坡時認識的(其實不熟吧隔壁房客而已)母女倆,朝鮮族中國人,女兒完全不懂華語和英語,媽媽只懂一點華語和英語,跟文盲沒啥區別。

媽媽很怕陌生人,來新加坡沒有去過orchard road,也沒有到過merlion更沒有坐過摩天輪,甚至壓根不知道在哪裡怎麼去,也不會去問別人怎麼去;

不會坐巴士,地鐵,偶爾會去巴薩買東西,不會在food count吃東西,因為不會點餐;

女兒學校組織活動,看大熊貓(凱凱嘉嘉,中國的)要求家長一同參與,因為媽媽不會跟其他家長溝通,所以放棄了,待在家繼續看大頭兒子動畫片;

她們是我們房子里唯一會經常在家的,她們母女倆是我隔壁房間的,平時數她兩在家時間最長了,政府來信,全部都不會看,還幫我丟了,丟了,丟了·········(因為不會看英文整理房子時又不問)

不認識新加坡法律,對於來排屋檢查的工作人員態度惡劣,當時那個工作人員一臉懵逼黑線啊~~~

沒有任何一個本地朋友,包括她女兒也沒有,所以不參加學校的親子同樂日活動;

聖誕節我請她女兒吃巧克力,一個7歲的小妹妹,她女兒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是怎麼樣,楞在那裡沒反應,我用兩種語言加上手語表達

不看新加坡電視台,不看新聞,不清楚新加坡發生什麼事,要不看她的朝鮮綜藝,要不看大頭兒子

·············

不知道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我不知道他體驗如何,不會聽不會說不會生活,感覺你來到新加坡什麼都不學什麼都不會,那麼你來這裡幹嘛???因為怪異行為,我懷疑她是不是偷渡過來的,但新加坡如此嚴格出入境制度,好像又沒什麼可能。

記得有一次,我跟local「談情說愛」,女兒眼神空洞地看著我,我感覺陰風陣陣,有點可怕進房間了,半年後我搬走了

間隙時間答一個,現在想想那個空洞眼神都害怕~~~


我婆婆,60歲不到,一個山東女人,從沒讀過書。

因為從來沒接觸過文盲,根本沒想到這會成為問題,但是實際接觸下來,這是很大的問題。

用農曆記事,不看陽曆。搞不清楚什麼周末,什麼小長假大長假。

唯一信息來源是看電視,牢牢記住天氣預報時間,在那個時間打開電視,並會看天氣預報後的電視劇2集。不太會換台,因為換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台,也不知道看的電視劇叫什麼。除了國家領導人,幾乎不認識任何電視上出現的臉。所以連春節聯歡晚會也不看。

所以跟她說話必須全都說很簡單的大白話,稍微有一點點成語或者網路上的話她就完全聽不懂。

害怕出門。去超市的話就會緊跟著人,因為完全不知道賣的都是什麼東西。生病去醫院也必須全程陪同,吃藥必須有人在身邊解釋,完全看不懂。

買東西會去「集市」,買的東西很多都是假冒偽劣。所以用快遞寄去了好的日用品,但是不會用智能手機,簡訊不會看,自從小區有了快遞櫃,快遞員會把東西放那裡面然後發個驗證碼到手機上就走了,然後她就再也不肯拿快遞了。

對新事物完全沒有學習能力,不會用洗衣機,但是人家有也要買。不會用微波爐,但是人家有也要買。不會用旋轉脫水拖把,把拖把布拆下來蹲在地上擦。買的洗衣液、柔順劑、羊毛衫洗滌劑、衣領凈都不用,依然用洗衣粉手洗任何東西。關鍵是這些都教過很多遍,依然不會用。

到大城市來看兒子的時候只要出門,就像受驚的貓,連手和腳往哪放都不知道。關上門則開始教育兒孫輩要孝順長輩。

喜歡回老家,在老家說話挺直腰板,嗓門很大,因為培養出了了不起的兒子。

雖然不喜歡出門,但報名老年團去了新馬泰韓國什麼的,花了很多錢買了玉器啊珠寶啊高麗參啊。

要把孫子帶回老家養育,因為「孫子是我們家的」。

我不是聖母,說不嫌棄是假的。關鍵是她始終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努力學一點,跟上子女一點,只是那種應付一下,然後一切照舊,再把買來的看到的新東西當成和老家人吹牛逼的資本。看在曾養育老公的份上依然會對她好,但是怎麼可能有真心。


我媽算是半文盲吧,小學上過三四年。曾經因為我爸說她「簸箕大的字認識幾籮筐」暗爽不已:你爸真高看我,幾籮筐字得多少啊,我能認得過來嗎 。

因為農活重,我們兄妹從小學習完全放養,居然養成了愛看各種雜書的習慣。

到看孫子的時候,我媽跟著電視,電子玩具學幾首兒歌哄孩子。很愛看央視三套的節目,和某台的家長里短的金牌調解,會哼唱很多老歌。

不會看著孫子寫作業,也不太認字。純督促寫作業,不反對看雜書,兩個孫子學習習慣和成績都不錯。

會跟小孫子學很多很多兒歌哄我女兒,用不標準的普通話。

因為我遠嫁,為了跟外孫女溝通,祖孫倆打電話還堅持用椒鹽普通話。

會打電話,不會看簡訊。

會因為善良上當,過後心塞很久。下次看人可憐還是會繼續伸手。

鄰里親友關係都處的不錯,長女長媳的任務也承擔得弟弟弟媳都服氣。

共同贍養的高壽老人三位,從不覺得是負擔,並覺得很幸運:我都六十了還有爹媽,不像你外婆一點點大就沒媽了。希望阿婆和外公外婆都康健。

去銀行就去櫃檯辦事,不太會用自助機。

帶孩子上醫院挂號排隊看診都沒問題,藥盒讓醫生寫明吃的量,能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妥帖。

喜歡家裡常備板藍根。

愛喝白糖水,經過我爸健康教育,偶爾偷著喝。

看我趕雙十一半夜下單,收到衣服覺得很妙,會去快遞服務點給我郵寄家鄉味,到了服務點把電話撥通給快遞工作人員,請人家添地址。

媽媽過完春節就是一甲子本命年了。希望媽媽健康長壽,我愛她。

大侄子學英語以後,在飯桌上說起來1是one(碗),我媽接著說:2是飯勺,3是湯盆嗎。


這讓我想起我奶奶。

我奶奶在那個年代沒讀什麼書。

所以不會講普通話,所以一般都是讓我來幫她表達她意思。

不會做公交車,所以小時候帶著我走幾公里的路到達某一地方。

不會寫字,所以每次讓她給我開家長會我都會擔心,明明我可以不用去我也得陪她去幫她簽到寫個名字。

教育人的方式就是:不聽話就打。

曾經幼稚不懂事恨過她,討厭過她,但也這樣屁顛屁顛的很在她身邊長大。

後來慢慢長大我意識到她處的環境很難讓她有一個充滿知識和現代前沿的世界。

但是她努力用她的方式和她的愛來對我們好,我想,這就夠了。


我們沒文化的人就是這樣的……


我奶奶的電話本上:她大兒子(我大大)是:一個笑臉後面寫一個1,她二兒子(我爸)是一個笑臉後面一個2,為了區分我和我姑和我妹妹,我仨分別是:我姑是笑臉加頭髮(稍短),我是笑臉加長頭髮,我妹妹還上學,所以是笑臉加倆小辮兒。


2017年才看到這個問題,實在太晚了,不過還是想要答一下。

我奶奶是文盲,沒讀過書,不會認字更不會寫字。我從小和她生活在一塊,所以對她的日常生活很了解。

作為像她那樣的真文盲,體驗是:

·不會打電話:以前還沒智能手機的時候,家裡給她買了個大按鍵老年機,讓她隨時帶身上。我們只能教她「來電時,按綠顏色那個鍵;電話講完了,就按紅的那個」。雖然沒法撥電話,但至少家人能隨時找到她。不過後來智能手機普及了,她就完全不會用了。。。

·看電視存在麻煩:遙控器不會用,只會調台、調音量。靠圖標來記電視台,最熟悉的是央視,特別是央視6台,經常換台就換到6台停下,說是喜歡看電影,就認準6這個數。不過看了這麼多年電視,時不時的還是會問一些在常人看來很無知的問題,比如「你說電視里的人看得到我們不啊?」

·所有有字的東西都不敢亂扔:每次收拾屋子只要碰著小紙條啥的(像是超市收銀小票啊、發票啊、家人順手寫的小紙條啊之類的)都會收好,然後問我們這些有沒有用,確定沒用才敢扔。家裡的書,好些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了,她都收得整整齊齊。

·繳費:以前沒智能電錶的時候,到物業交水電費被坑過。繳了費回來都會讓我們看看發票寫的啥、寫得對不對。

·吃藥:當然必須靠家人看說明書。再當然,被藥店、小診所忽悠過不少。

·買有包裝的食物:同上被忽悠。有人陪她去超市就讓我們看價簽,一個人去就問導購或者其他顧客。

·買日化:再同上。

·坐公交:別提了。還好小地方,出門靠出租、野的和電三輪。

·出遠門:一個人是肯定不行的,在車站不認識指示牌和站台,去了其他地方地圖也沒法認,必須要家人陪著。

·不會辦個人業務:比如到銀行或ATM取錢,比如單位和社區需要她辦理的手續,比如社保,都是家人代辦,或者帶著她一起去辦。出了什麼通知也不知道,不過那些退休老同志也還算熱心,有啥待辦事項都常常會打電話到家裡來告訴她。

嗯,就這麼過了79年。


大概就是這樣的一種體驗吧


奶奶是文盲,爺爺只有小學三年級水平…但是就這樣的老人,靠著一己之力,我家在80年代就成了萬元戶…

小時候爺爺奶奶搞冷飲批發,奶奶大字不識幾個…那時候家裡還開了個遊戲廳,基本上奶奶一個人做兩個生意,因為爺爺要出去送貨…但是就這樣,奶奶也沒算錯過賬,算數賊溜…可惜我沒遺傳到數學天分,數學一直不及格…

所以文盲又怎樣呢?我大伯大媽,爸爸媽媽,哥哥我都不是文盲啊,但是卻是再也沒有誰能那麼吃苦耐勞…我爺爺一個人拉著四百斤的貨從縣城走到鎮上,差不多來回得有70km…全是靠走的啊…然後到家後大半夜還去撈螺獅…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爺爺奶奶結婚的時候,我太爺爺沒分給我爺爺什麼東西,那時他們結婚的房子,上面睡人,下面養豬,就這樣把家給支撐起來了……

我家裡最佩服的人是我爺爺,可惜他最喜歡的卻不是我,而是我大伯的兒子,雖然他是個草包…


姥姥不識字,算數也只會加法不會乘法。問她一斤蘋果5塊錢,兩斤多少錢?她很快地回答10塊。三斤呢?15。那五斤呢?不知道!然後就一臉傲嬌地扭頭走開。這個問題讓我又想她了,今年夏天剛走。


這個問題無法作答啊。文盲有體驗卻寫不出,非文盲能寫字卻無體驗。


有過個學生,孩子的父親是在滬經商的外埠生意人,母親不管生意,也不管家務,家務自有保姆操持,她只管在家打打麻將,每日早晚開著寶馬接送孩子去學校是她唯一的工作。

某天,我一個沒氣節的同事,居然向這孩子的母親表達了艷羨,羨慕人家嫁得好、不用工作、有豪車開。然而,孩子母親非常誠懇地說:「你們別看我開寶馬,除了家到學校、學校到家的路之外,我哪也去不了。」為什麼呢?因為她是文盲,在老家花錢買個駕照容易,但是路上的交通標誌和指路牌看不懂怎麼辦哪?無解啊!從家到學校和從學校回家的路,有丈夫陪著她開過一回,一路指路並解釋了沿途所有標誌,她楞背在了心裡,但離了這段路就……


看到這個話題就進來了,因為「文肓」這兩個字這幾天我多次提到,並因此苦惱著。說說我做一個文肓的直接體驗吧?飛機落地,出了機場,秒變文肓!因為根本不懂芬蘭語!

去超市購物除了認識的商品其它一概不認識!即使認識的商品也看不懂價格,如果幾個價簽並列那就更直接懵逼!因為不知道商品名稱和編號根本無法稱量重量。

各種促銷店招大減價直接無視好了,反正也看不懂!

坐公交車 上車就緊張開始數停靠站,以便回來時數著車站數下車。可是車廂前面明明有站名顯示的啊。

去銀行要取號等侯,取款業務和其它業務兩個按鈕,要分別排隊,怎麼辦?站在叫號機前傻等吧,等來一個人看人家叫完號往哪邊窗口去,然後自己蒙一個吧。

買家電?還是來操作簡單的吧,複雜的別研究了,反正看不懂說明書!

買了一台車,到現在都沒整明白自功雨刷的功能!還找不到後窗的電加熱開關在哪!憋死!

上網查找相關信息、購物?那就更能體會到一個文盲的痛苦了!兩眼發直你就看吧一個字都不認識!你還查個鎚子!啥也幹不了!

不說了,從頭認字吧!


同一個太爺爺太奶奶的的堂哥沒讀過書,父母從小就離婚了,他父親是我們那的有名的混混,在他18歲那年去世了。母親也遠嫁外地,唯有一個他的奶奶伴他左右。

20歲那年,他的奶奶也過世了。他從來沒上過學,也從來沒受過良好的教育,基本就是一個文盲。小學都沒上過。100以內加減法都不熟練,字認得也少。

有個家族微信群,堂哥總是發語音,十條十條的發,嚷嚷著發紅包,艾特每一個人發紅包。大多數人發一兩次就再也不發了,因為我是妹妹,他從來沒艾特過我。其他人也懶得搭理他,就他自己在群里嚷嚷,轉發快手視頻黃色封面視頻,說話粗聲粗氣不過腦子。

提起他,家族裡的人大多嗤之以鼻,遇見了會關心他讓他去家裡吃飯,不遇見的時候談起這個人,口氣像是在說一個笑話,有幸災樂禍的表情,有新鮮事吊人胃口的語氣,有茶餘飯後談資的津津樂道。

的確,這樣一個人,是不被待見的。因為他從來沒上過學,小賣部的人都可以欺負他,找錢少找五塊三塊,他也看不出來,他總是樂呵呵的,好像真的對生活充滿希望似的。

毫無疑問的,他是可悲的,他是村落生活中標新立異的存在,他是鄉村生活中具有悲劇色彩但是又被人們回味咂摸新鮮事的發泄渠道。一舉一動皆有人看在眼中,這樣的生活算是傳奇吧。

他叫我母親作:六嬸。

他身邊人都去世之後,經常看他在村子裡閑逛。問我母親什麼時候給他說個對象,來一次說一次,母親一邊好吃好喝的待著他,但是也真沒想過給他做媒,畢竟母親從來沒做過媒,並且並不認識有適齡的女子。於是這件事便擱置了下來。其他人有的時候和母親聊天談起堂哥,話語里鄙夷的語氣毫不掩飾,母親敦厚,從不願意多言,回家和父親說,她堂哥真是想媳婦想瘋了!父親不說話。過了一會兒說了一句,:家裡就剩他自己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守著一間房子,難免寂寞。

母親點頭,嘆了口氣。

最近跟堂哥聯繫了幾次,他給我發了幾張和他女朋友的照片,照片里的那兩個人,笑得燦爛。

他談的對象,大多都有殘疾或是缺陷,好像也只有這樣的對象,別人才肯介紹給他。

我對堂哥的感情很複雜,既可憐他,又恨他。小的時候被他猥褻過,沒有對我造成實際的傷害,只有言語的猥褻,夏天他在我家和我一起玩,他想脫我的褲子,被我一哭他就走了。那年我十二歲。

估計他以為我不記得這件事了,我雖然可憐他,但是他給我發微信,我很少回。

記得他沒猥褻我之前,他在我家吃飯,胳膊上紋了一個字:情。

那個字很小,我沒看清,問他:哥,你紋的什麼呀。

他說,這是qiàn

我目瞪口呆,這不是,情嗎?!?

我沒說話。等父母收拾桌子的時候我趴在他耳邊說:哥,那個字是情~~

那天的天氣很熱,他的笑容很好。

我現在不恨他了,但是我也不會跟他聯繫太多了。


這個。。算嗎。。


對不起我用了匿名。因為我到現在沒有辦法正大光明的說出來。

我媽她,是的。

我媽是70後,四十幾歲。

我姥姥和姥爺養活了七個孩子,兩男四女。其中只有我的三姨和小姨讀過書,但是念到何種程度我也不得而知。

我或許有問過她為什麼沒有讀過書,或許我媽她回答過我,但或許時間太長我已經想不起她說的答案。

我唯一記得的是她說過她十七八歲的時候,村子裡有「掃盲班」(?),她和同村的女孩去了。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知道一些簡單的字。可是後來不了了之,好像是教她們認字的老師不幹了。

她以前也動過讓我教她寫字的念頭,我也煞有其事的翻出了一小本帶字的繪本,先教她通篇讀,然後把她認不出來的字一個一個教她念,寫。可是一個四年級的小孩哪有那樣的耐心,才教了兩頁就跑去看電視了。

我媽就一個人坐在沙發上,一遍一遍的讀,其實是背吧,因為她真的好多字都沒來得及學會。

有時候看電視我媽會看著電視劇的題目念,念對了或者只有一個字不會讀,她就會很開心,重複好幾遍那個題目。

哦,我媽還會隨便拿支筆和紙,寫她的名字。讓我先寫一遍,然後她在下面很認真的一筆一划練著那三個字,有時候覺得那個字寫得丑了會很用力的劃掉,重新在一筆一划。

還有一次我媽買菜回來跟我說,她買菜的時候遇到一個老太太,聊了一會之後知道我媽不識字,很驚訝地問我媽是不是在騙她,不識字怎麼還會算數。我媽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很開心,她不識字,但她算數好啊!

————————————————————————

我覺得很愧疚。

有時候想想那時候她讓我教她讀書,我卻跑去看電視還讓她小聲點背不要吵我看電視的時候她是什麼樣的心情。

她練習寫自己的名字,我卻不停催促她去做飯她會多失落。

她看電視的時候連字幕都看不懂。

甚至她的小女兒從來都不願意讓她去參加自己的家長會僅僅因為她不識字。

她活在這個世界上,卻走到哪都好像有層膜阻止她接觸這個世界。

我——

唉。


對大部分人來說,和考英語6級是一種體驗。


文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龏鑠鑈翣鑈鬭轐幟纛

這幾個字的讀音為:

wo shuo ni sha ni dou bu zhi dao


ご呅盲Ч⑴尰怎様的躰ㄢ僉ミ↗


作為一個不會1除以0.48這類小學生算數文盲,英語零基礎,零到3這個數字都不會拼寫。。我現在正在自考本科,已經考過一半的科目了,打算明年考研。等我考上我在來補回答。


文盲沒辦法在網上買東西,也不會簽快遞。沒辦法看韓劇,美劇,日劇,因為不認識字。自己生病了,沒辦法去醫院,因為不會認得科室也不會自己拿葯。也沒法自己坐車去任何地方。文盲中好點的就能幹些,能去超市買菜帶小孩。笨笨的那種離開家庭,完全沒辦法生存,不認路,聽不懂普通話,不會打電話。看電視也是喜歡看些國產神劇。這些都是我從我一個親戚那裡知道的,她對我說下輩子一定要上學,要認識字。她做的職業都是非常勞累的,比如火鍋店的洗碗,小招待所打掃衛生,撿什麼煤炭。她說她有次頭部受傷很嚴重,只能哭著跑回家,找她老公帶她去醫院。總之,文盲是個悲劇。



編輯了很多次,改了很多次,刪了很多。

最後寫下這些,喜歡的點個贊,不喜歡的別說話。

姥姥今年八十多,不識字,但開明。

只會寫自己的名字,但很好看。

阿拉伯數字也是幾年前家裡新添置電話機之後新學的,必須按照電話機上的印刷體寫,啊然不認得。沒幾個月姥姥便能寫得一手好的阿拉伯數字了。

姥姥喜歡看電視,喜歡看古裝劇,看《甄嬛傳》,看《還珠格格》。情到深處也會哭,哭著罵容嬤嬤,罵皇上也罵皇后,罵反派也罵中立的,痛快了也罵我。

然後換個電視劇看到同一個反派演員仍然罵,說琦琦這不是是個好東西我告訴你balabala…

姥姥不喜歡看民國的抗戰的電視劇,我總感覺這和她的小時候有關係,可無奈姥姥不給講,媽媽也不讓問。

對了姥姥現在甚至都會說普通話了,能分的清平翹舌。

姥姥很勤快,原先舊城沒有改造,姥姥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院子,裡面全是她種的蔬菜,那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機,姥姥的唯一打磨時間的辦法就是種菜和幹活。

姥姥能做的一手好菜,簡單的青菜讓她只用油鹽也變得很好吃。

從蛋糕肉餅年糕到熏肉腌魚鹹蛋全都很好吃。

所以我很胖。

姥姥不識字,但是記憶力確實很厲害。

很多東西跟他說一遍她便能記住。

比如心不在焉的告訴他我的新手機號,她不記下了,因為一遍就會背了。

姥姥聽一遍戲就可以跟著哼出來,兩遍三遍就已經會背了

有一次我問媽媽為什麼姥姥記憶力這麼好卻沒有遺傳給我。

媽媽說姥姥是被逼無奈。

媽媽說姥姥自己不識字,如果記不住東西就要去問別人,可問別人一次 兩次行,多了別人會煩的,所以只能用心死死地記住那些東西。

啊。

原來。


可能像《朗讀者》裡面的漢娜吧

渴望知識,又希望可以永遠保守住這個秘密到寧願放棄生命和自由


我室友生日時,她媽媽早晨用微信給他發了一句話,帥氣兒子生日快樂。他給我看,很激動,我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知道,她媽媽不識字,更不會用手機了。


我一朋友說他和他爸去買瓜,要求開發票。。。朋友老家奎屯的,賣瓜大叔問奎怎麼寫,朋友他爸說一個大兩個土。好嘛!大叔愣是寫成了「大土土」在下輸了


遇見喜歡的人,然後搭不上話。


我外婆今年68了,打小沒上過學,大字不識一個

外公初中畢業,寫得一手好毛筆字,能推算婚嫁日子,懂中藥開單子

外公追求外婆時寫了一封情書,外婆請別人來讀的信,不久就嫁給了外公,為這事還跟娘家人鬧翻了

我有3個舅舅2個阿姨,外公一直活在那股文藝范中,整個養家的重擔完全壓在我外婆身上

外婆不認字,但她能上山砍柴挑水養豬,能種菜養雞到市集販賣,算賬溜溜的

外婆不認字,但她能一個人從她所在的城市一路坐車來看我媽

她堅韌,樂觀,識大體,是一大家子的頂樑柱

她是我心中的烏爾蘇拉?伊瓜蘭


下載了一個App,打開全部是英文,想退出找不到按鈕,最後按Home鍵強行退出後,刪除。


我母親沒上過一天學,從小眼睛就失明了,但是我不覺得她是盲人。小時候我總是纏著她給我講故事,小紅帽什麼的就不說了,除了這些還會給我講歷史故事,再長大些後,她教我古詩詞,給我講國外名著,什麼《基督山伯爵》《巴黎聖母院》《百年孤獨》《傲慢與偏見》……到現在我們一起看古詩詞類的節目,她會跟我一起搶答,準確率還挺高。(她會的東西都是從收音機里聽的,不得不說,以前電台里都是乾貨,不像現在,都是廣告)

從小我們一家的衣服縫縫補補什麼的都是我媽乾的,還有平時的洗衣做飯家務活樣樣都會平時不覺得,但是現在自己打出來,真的挺佩服的

玩知乎時間也不算短了,第一次回答,好像有點兒亂,就這吧


不禁想起了已經過世了二十年的外婆…年輕時很美,都說黑里俏…外公原來是部隊通訊兵,會做手工無線電收音機,甚至到我高中時還會指著我的練習冊告訴我這題要用到楞次定律、右手螺旋定則…相識也是介紹,年輕時很英俊的外公,因為被兄弟傳染了天花,顏值降低了,外婆見到他嚇了一跳從鎮江一路逃到無錫她大姐也就是我姨婆婆家,外公當時複員了就一路追到了無錫,聽說當時外公很安靜,只是幫姨婆婆家干各種活,又什麼都幹得很好,堅持了大半年後姨婆婆心軟,做外婆的思想工作,倆人也就結婚在無錫安家了…

地名是新安,我童年的寒暑假總是在這裡度過,外婆不識字,但是開朗豁達,記憶力又極好,夏天帶我們撲螢觀星,有時會去附近京杭大運河的大橋上乘涼,看著星漢燦爛,運河銀河似在遠方交匯,外婆就會搖著扇子告訴我們很多民間傳說和故事,牛郎織女當然是有的、公冶長、野人婆婆,甚至外國的也有…再後來外婆已經稍微有些識字,為了看懂書里的故事也會問上學的我借字典和童話書,我問為什麼要字典呀,她就笑眯眯地告訴我外公教她認字呢…印象中她講的故事帶動作表情用無錫話講起來極具感染力,後來故事越講越多越來越好,被村上和親戚家的孩子們稱為故事大王…

童年時期外婆的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葡萄樹,夏天的時候整個院子上空都會被枝葉遮蓋起來,也會結很多葡萄,彼時水井裡沉著西瓜,保溫杯有小籠包,我喜歡喝沒氣的可樂,一切都好…我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是在這裡寫的,二年級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寫了三百多字,老師甚至有些不信,因為其他同學都只寫了幾十字,只記得當時我問媽媽和外婆,作文是什麼,她們說就是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我寫四季,寫小院,寫完後阿姨讀給大家聽,開我的玩笑問我為何不寫馬桶,外婆就在一邊笑,同樣的笑容在我小提琴能表演第一首完整的曲子時,也在外公的臉上看到過,媽媽說外公以前會拉胡琴會吹各種笛和蕭,外公年輕時非常文藝,字也寫的漂亮,集郵的本子整齊漂亮,還做簡報,幫鄰居修半導體、收音機,然而不管是有文化的外公還是不識字的外婆,給我的都是很多很多的愛,教我的也都是與人為善…

五年級的時候外婆突然腦溢血去世,每每回憶起總是讓我覺得老天爺不公平,樂善好施,總是滿臉笑容,有時有些天真的外婆為什麼那麼早就不在了…然後外婆去世後沒幾年外公也骨癌去世了…媽媽總說或許是太悲傷了…

高中時我讀到項脊軒志,裡面歸有光寫教妻子識字,想起外公外婆,在課堂上就留下淚來…所以我記得當時度娘有個帖子問過哪句詩句你讀到就會流淚,我回答的是「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之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還是只是寫下了我想說的話,文不對題吧,當時太小了,外婆也走的太早了,文盲是什麼體驗,或許是看到子女能寫很多字時的欣慰,或許是問外孫女借字典時的靦腆一笑,希望我的外婆外公無論現在身在何處,能夠幸福…


媽媽也不認識字,之所以不認識字是因為外公外婆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認為女生讀書沒用。可笑的是兩個舅舅,一個是國家一級工程師,一個是二級。當時他們家裡一共有四個孩子,媽媽是老三,從小不受重視,大姨讀了一點書,媽媽一個字都不認識。媽媽從小就只能幫著外婆做家務,什麼臟活累活都幹了,還要上山挖山藥去買給舅舅們補貼生活費。有一次家裡沒米了,大舅舅在縣城讀書,外婆讓媽媽去買米,走了很久的山路才到的,去找舅舅,讓舅舅帶著去買米,舅舅嫌棄媽媽丟人,還說了一句:你怎麼那麼蠢,買個米都不會。然後就走了,後來媽媽是在同村人的幫助下才買的米。總之媽媽受到的種種不公平,想起來還會掉淚,後來舅舅又因為錢和媽媽鬧了矛盾,因為媽媽辛苦的掙錢,舅舅想佔有,還對媽媽說:鄉下人要那麼多錢幹嘛?有一兩萬塊錢就可以了。這件事外公外婆也站在舅舅那邊,從那以後媽媽再也沒有和他們聯繫。

許多人都對我說你媽媽是我見過最善良最講理的人,我自己家的奶奶說:你媽媽沒讀過書,都能做那麼多事情,要是讀過書,一定很厲害。

媽媽只是不認識字而已,大家懂的她都懂。

我想說的是媽媽雖然是文盲,但是感謝媽媽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則,特別是善良,這一點我覺得最重要。


我媽吼我爸:認字我會嫁給你?!


謝邀……某人看到對面的id叫隱蔽之鯛,對面告訴某人最後一個字念diao,然後某人一本正經的告訴他:嗯,那個字念chou吧……結果中午吃飯的時候發現那個字真的念diao……一臉懵逼……


回憶下自己還沒識字的時候


知乎上看到的圖~侵刪

私以為,這種不明白其中意思而加以惡意揣測並誤導其他人的 人

是文盲


想想清末民國時期外國人拍的國人照片。空空的眼神,因為文盲,大街上的字是不識得的,新奇的東西是拒絕的。時間長了,整個人,整個村落,整個社會都是一團死水。

而現在,我們說一個小孩子聰明,都是說「靈動的眼神」,那是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求知慾的眼神。

文盲什麼感覺?就是無數民國粉所津津樂道的民主范的民國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底層社會的感覺。


奶奶是文盲,培養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不說都成才吧,至少學歷不算低,生活寬裕,家庭美滿,兒女孝順。

我還不太懂事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說過,奶奶是個特別精明能幹的女人,如果再識得字的話會特別厲害。

奶奶家在雲貴高原,很深很深的山裡面,小時候去奶奶家過年要坐一天汽車,再走半天山路(現在修了高速從省城開車過去也要 3、4 小時)。那時候奶奶家裡每天晚上都要點煤油燈,我還以為每天都停電,後來才知道根本就沒通電。除此之外,我們喝水要去井裡挑,吃菜要去自己種的地里摘,連肉也是自己養的牲口殺的(沒錯,是 90 年代)。

2000年左右的時候(不到2000年吧,記憶不清了),媽媽把我送到奶奶家去「鍛煉」了兩個暑假,因為正在長身體,要吃新鮮肉(農村牲口一年只殺一次,吃不完的腌起來,因此沒有新鮮肉),每周都要翻一座山到集市上去買。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大家應該能想像,識字否對生活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奶奶家那裡的婦女大部分都是不識字的,但是到了奶奶這一帶的下一代,也就是媽媽們這一代,那裡還是有很多不識字的婦女,而因為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這些婦女中的一部分人會到城裡打工,和城裡人一起生活,我有幾個不識字的嬸嬸就是。

她們即便到城裡打工也僅僅是在自己住宿附近小範圍活動,簡單出行就靠阿拉伯數字來辨別公交,通信會請識字的朋友幫忙將幾個常用聯繫人設置為「1」「2」「3」(當然她們沒什麼交際,也就是家裡最親的幾個人),微信也用,但只發語音,最大的樂趣是搶紅包(見過一個嬸嬸幾塊幾毛地搶到現在微信餘額有好幾百塊),如果涉及工資、銀行帳戶之類的,就請身邊人幫忙(我就幫過一兩次)。

這是我看到的,很有限的,她們的生活狀態。至於在城裡過得如何,因為每個人性格不同,有的人過得不錯,能在城裡發展出自己很小的「社交圈」(比如打工的同事),也有受不了排擠回老家繼續種田的。

但是,像奶奶這樣大字不識卻培養出六個有出息兒女的老人,我沒有見到第二個。當然,其中的勞累與艱辛是我們普通人無法想像的。大概也因為如此,爸爸和叔叔們對她簡直不是一般孝順。

以上是對問題的回答,接下來想多說兩句:

文字上的無知直接映射的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無知。

從小接觸了很多爸爸的老家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自卑」。沒有文化而自卑,生長農村而自卑,長得不好而自卑等等等等等。

奶奶家是彝族自治鄉,因在深山裡,大約在 2011 年以前,可以說幾乎沒有被污染過。但是去年回奶奶家,雖然還是那麼美,卻已經開始在改變。當地一些掙了錢的老闆在那裡開發了「旅遊景點」,本來自然的美景被刻意做得很人工,同時北京上海的一些投資集團也找上門來,準備開發,今年夏天已經有一些浙江、深圳的旅行團去那裡避暑度假。

當地人很開心,我卻很害怕。害怕之外,卻不知如何才能幫助(或是拯救)他們。因為不識字,他們給自己貼上了「沒文化」的標籤,殊不知他們自己其實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而這個文化,正在消失,正在因自卑而被同化。

再次去奶奶家是2015年,後來不間斷地在家庭群里得知老家的現狀,實在是有太多不倫不類的「保護」讓我很擔憂卻又無能為力。

儘管當地人還是那麼淳樸、善良,風景還是那麼美,氣候還是那麼宜人,然而我不知道這些還能持續多久。

上大學後我就已經把奶奶家當作了城市的避難所,而那裡的人,卻迫切想要成為「城市的人」。

圖為奶奶家門口


我的一個伯伯,跟我父親一個單位的。鉗工。文盲。目前上千萬資產。

他跟我父親一輩子的朋友。父親一輩子看不上他。因為父親高考高燒,昏厥考場。伯伯16歲給人當學徒,娶個媳也是文盲。

倆人一起下崗,90年代。記得那是我爸月工資300。伯伯220。

父親學習好是廠里的技術骨幹,精通電路,機械。於是自己開個修理廠。日收入一兩百。文盲伯伯開的是個電焊門市部,生子不景氣,勉強糊口。

後來伯伯找我爸借了5000,轉型做汽車修理(主要還是電焊)。

於是我爸爸和他對門做生意。這一做就是25年。

先說文盲伯伯,他有三個做生意的原則。

1,自己修過的東西自己記得,心裡都有數,如果兩三個月以內又壞了,再修就不收錢。

2,廢鐵,廢料從來不賣。除了修車時給別人搭著用之外,剩下的就在門口堆起來,全部用電焊焊死。

3,每天記賬。他會用計算器。所有文字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只有自己認識。

舉個栗子:

都是象形文字。只有自己認識。

幾年下來,文盲伯伯的生子做的風生水起。成了我們這裡的X百萬。

因為有3個東西,回頭客,門口跟山一樣的廢鐵堆,(他一次買廢鐵就是幾十萬,不過很多年賣一次。)還有就是寫滿火星文的賬本。

不識字也沒影響他做生意。久而久之名氣大了,慕名而來的人多,生意好了。他就從聯繫廠家直接買貨。價格很低。還給他壓貨。輪胎,鋼圈,鋼板。各種配件生意也是風生水起,不知不覺已經是二十幾個人的規模了。而且他記憶力很好,每個型號的配件記得清清楚楚。不開燈都能在庫房摸到自己需要的螺絲。

現在退休了,買了一溜門面房十幾間吧,每月收租金。店分成兩個,一個兒子一個,都經營的不錯。

老頭平時說話嗓門很大,誰也不服氣,脾氣也很沖。說話很直。唯獨見了讀書回來的大學生們。總是一副謙恭的表情。無論這些孩子們聊什麼他都認認真真的聽。

我的父親。倒更像一個現代孔乙己。時常發泄不滿,從來不記賬,不贊店裡的資產,抱怨來店的客人傻逼。投入就想快快簡單回報。不過我的父親直到我上高中都還可以輔導我的理科。也許正是因為他知道太多,想的太多吧。這25年來一隻覺得他無心生意。

直到後來很多年父親依舊每天掙一兩百。25年來一直很穩定。


在銀行櫃面工作的時候,我每天都要幫這群人辦理業務。

當時我是在我們這個長三角三線城市的一個新興的繁華商業區網點工作。這個商業區十幾年前還是一片農田,規劃為新區後就把當時居住在這片土地的菜農們拆遷,然後就近安置了。然後在這片土地上建了一個又一個高檔住宅區。所以我們網店的客戶構成是一半富豪一半拆遷戶。

這些拆遷戶大多都是文盲,特別是50年代出生的人,該接受教育的歲月都在運動中度過了。很多人連自己名字都沒法寫。好在十幾年前拆遷的時候賠償的多,好多人家有5-6套房子,所以生活是不愁的,甚至還有不少積蓄。

但是給這些人辦業務真的太困難,簡直讓我辭職的心都有了。首先銀行的業務都要填單,不得不說我們銀行的單據設計對於用戶簡直太不友好了。即使是上過大學的人第一次填單也容易填錯。而這些文盲填不了單的話連存個定期都沒有辦法存。我們銀行人是不能夠幫客戶填單的,不只是為了保護自己防止法律糾紛,也是保護他們,防止員工把客戶錢騙走。

關於填單這個問題幾乎無解,只能讓他們找會寫字的人陪同,但很多人都是空巢老人。或者把單據帶回去,找認字的人填好了再帶過來。最後簽名也只能按手印。

其實填單只是一部分,文盲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都和我們不一樣。有個客戶拿著本活期存摺告訴我他要匯款。我問他匯到哪個賬戶?他用一種看白痴的目光看著我說,就從你電腦里匯到我摺子里。我一臉懵逼。他還生氣覺得我新來的不會辦業務。想了好久才明白他要補登折。只是把存摺上新來的補助列印一下而已。

我在工作之前幾乎沒接觸過這種人群,我都不知道中國還有這麼多文盲,每次溝通都覺得我們簡直不是同一個文明程度。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對於他們來說都不能理解,比如智能手機,網路,支付寶,微信等等。對於這個世界越來越快的發展他們是無法適應的。

讓我覺得不能忍的是,在十年前他們剛拿到拆遷款的時候,來我們銀行存定期,我們行員工受上級行指示,賣給他們保險,宣傳語是比定期利率高。但是十年過去了,那個小保險公司經營不善,付出來的利息比定期還要低。我問行長這種信譽不夠好的保險公司是怎麼准入的,他說當年分行負責保險業務的老總夫人在這家保險公司工作,現在老總退休了也沒辦法追究他的責任。這些人真是吸骨食髓之徒,騙這些金融知識為零的人,把銀行和保險行業的信譽都賠光了。

當然這些拆遷戶們也不會坐以待斃,最後就是來銀行鬧事,撒潑打滾。銀行也理虧,只能給賠償,但是賠償的金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鬧的凶的給的多,鬧的不凶的給的少。所以這些拆遷戶本來就沒有接受過教育,拆遷的過程是鬧的多給的多,銀行也是鬧的多給的多。這就給他們造成了很不好的思維定勢,越鬧好處越多。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來銀行辦業務會無理取鬧,視銀行的管理制度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於不顧。

他們固然有可恨之處,但更多的其實是時代的悲哀。


第一次寫回答。不匿了,真是的。

我二舅就是沒上過一天學,我姥姥家裡五個孩子,就供出一個大學生,就是我三舅,其餘的都上了幾天,只有二舅一天沒上。現在二舅快六十,也沒有討到老婆,自然也沒有孩子。二舅一直拿我自家孩子。

二舅平時在我們縣裡做點苦力,跟著別人做,我們縣裡叫站橋頭(就是站在一個地方,等著別人來僱傭),如果有人來用的話就能掙到錢,沒人的話就一天白站了。有時候就算有活了,碰到不好的東家也會投機少給錢的,二舅有時候明知道也說不出來,有時候說出來也沒人聽。

去年二舅生病了,前列腺。去我們市裡醫院看病,也沒有妻兒,所以我母親父親陪同去了,我母親父親也就小學初中水平,對於挂號所知道就是提前一天去排隊,我知道消息後趕緊從網上預約了一個。二舅就以為很麻煩,覺得很不意思,一直念叨自己生病還要麻煩外甥,其實二舅從小很疼我的,我一直跟他說,你疼我小,我疼你老。

後來病一直也斷斷續續的反覆,我現在在杭州安家了,今年七月份我就說我母親說,你帶二舅來杭州吧,二舅一開始不願意來,怕給我和我老婆添麻煩,後來我老婆說不麻煩,二舅你這麼疼我們,你病了我們帶你這又什麼麻煩的。勸說下,後來給二舅和我母親訂票來了,二舅第一次坐飛機,到杭州跟我講,上面看見的都是白雲,起飛的時候會暈,飛機上還給吃飯,飛機也沒有電視里看的那麼大等等,都是好奇。

來杭州帶二舅吃飯,點餐直接用二維碼,付款也是支付寶。二舅就更加好奇了,覺得不可思議,我跟解釋互聯網這些,二舅也不懂,但是聽我說很開心,總是會誇我外甥真厲害,懂得真多。帶二舅坐地鐵,二舅也是緊緊抓著我,然後沖我笑。就覺得二舅對新鮮的東西都好奇,但是又害怕。

二舅也有一些小的習慣,比如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會脫掉鞋子,我就會偷偷的提醒他,但是二舅就會尷尬的笑一笑,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二舅不識字,用手機也看不懂簡訊,我家內蒙古的,每年回去也就不多幾次,每次回去二舅就會讓我給念念簡訊的內容,大多都是10086什麼發的,我都給解釋了,然後二舅就說沒用的刪掉吧。雖然我教過很多次怎麼刪除,可是二舅也記不住。

二舅看電視就喜歡看打鬥的,後來給他買了個那種智能平板,每次回家給他下很多電影,怕他不夠就給他買了內存卡,然後下好了,二舅就會一直反反覆復的看直到我下次回家給他重新更新,每次回家都會跟我講電影里的誰誰誰特別厲害,看的最多就是洪金寶,每次跟我說這個胖胖的人可厲害了,我就跟笑笑。

二舅也有好幾個外甥,但是他們也都不願意去管。我就覺得小時候,我什麼也不懂,二舅也不懂,但是二舅就會像什麼都知道的帶著我,到處走,現在我長大了,就應該照顧二舅。

二舅雖然不識字,但是心裡什麼都清楚。



家族裡有兩個文盲。一個是前幾年去世的奶奶是全文盲,確切的說是我爸的繼母,但三十歲就來我家了所以對我而言就是祖母。她年輕的時候我不知道,但估計還好因為畢竟在一個小縣城而且那個年代文盲不稀奇。一直很迷信,還不算是正兒八經的宗教信仰的那種,都是些說不清楚的神啊道的,天天不著家出去搞串聯,飯也不燒,其實就是燒了也沒法吃,因為她吃素的,沒葷菜就算了,雞蛋啊油啊都沒有,而爺爺又是嗜肉的,天天吵架,後來索性爺爺跟兒子家吃飯,三個兒子輪流,倒也把事情解決了。七十多歲的時候身體越發不行了,到醫院檢查完醫生說就是長期營養不良,沒藥治,要靠食物調理,可憐她吃素幾十年,早些年看她吃個水煮蛋都吐的要死要活的,現在補什麼都吃不進了,沒二年就去世了。不過她是文盲,卻有一個博士兒子,我小叔叔,她唯一的親生子女,現在移民北美。

還有一個算半文盲,我姑姑,據說小時候不愛讀書,家裡條件不好子女又多,索性沒讀書留在家裡帶弟弟妹妹做家務,性格開朗比較熱心,那個年代還當了民兵連長。但是成年之後就苦了,在幾個兄弟姐妹都進工廠進銀行讀師範的情況下,只能托關係在國營商場做售貨員,好在自己聰明,自學了算盤。但沒幾年國營商場倒閉了,自己狠狠心承包了一個櫃檯賣鞋子,進貨站台都自己來很是辛苦,再往後開雜貨店開飯店,反正都是那點小賬不需要什麼文化,相比兄弟姐妹而言掙的是真正的辛苦錢。現在女兒女婿都在城市,收入穩定,家裡早年蓋的房子出租個十來戶每年收租金,總算熬出頭。


體驗就是,別人都在用智能機的時候她一個聯想的直板機用了5年。如果不是壞了,她不會去換。體驗就是用智能機的時候會一直問我,這個什麼意思,我要聽歌用什麼,我要看電視,沒有用的軟體都刪掉,我看不懂。

幫她申請了個微信號,她現在每天給我發語音,發各種她的朋友圈裡的視頻,她不會用微信錢包,我幫她綁了銀行卡,她總擔心她的錢會突然被盜走,會在我回家的時候緊張的問我,她點了這個,是不是會扣錢。

她是個很堅強的人,即使失去了那個本來應該一輩子陪她的人也很努力的帶著我們活下去,而且過的很好。

她偶爾會跟我說,如果當初家裡面讓她上學,她絕對不會是現在這樣,只靠勞動力賺錢,但是她也沒有埋怨,只是有時候會不甘心。

就醬。


父親年紀大了,患上了心臟病,醫生囑咐每天都要按點吃藥,平時都是家裡的護工到點就把葯送到父親手上讓他吃,有一天護工請假回家了,回到家看到父親躺在地上,手上捏著他的藥瓶子,瓶蓋上有很多刮破的痕迹,想必是父親要吃藥時打不開瓶蓋用別的東西敲打過,可是始終沒有打開,因為他不知道,瓶蓋上寫著:旋轉扭開瓶蓋。

記得是高中時某篇閱讀理解的內容,當時就記憶深刻,因為我的爸爸也是文盲。


我的外婆不識字,那個年代家徒四壁的她被當作童養媳嫁去我外公家,天天干農活照顧一大家子。

我小的時候城市裡電話已經裝上了,外婆因為不識字,硬是把我家的電話號碼順序記牢了,經常每周幾個電話問我家情況。後來高中我為了聯網,把家裡號碼換成聯通的,我外婆很長一段時間沒打電話過來,後來我才知道外婆記電話原來是需要認數字背順序的,這件事讓我覺得很愧疚。

因為不識字,外婆對疾病的態度很警惕,有時候我們小孩子只是普通的感冒或者不舒服,睡一覺就能好的事,她卻會非常緊張,硬要我們去醫院打吊針。在她看來,打吊針無所不能,可以醫治所有不舒服的病,發燒,拉肚子,嘔吐,皮膚癢,各種病。因為看不懂醫學書,分不清疾病的厲害程度與區別,她得了高血壓,卻是想吃就吃,想停就停,導致她的血壓斷斷續續無法控制,演變成現在的血管性痴呆,天天幻聽,不肯吃藥。

以前外婆還清醒的時候,幹活都是一把好手,最喜歡看電視,最不喜歡外公看書,外公的愛好之一是看書看報紙,有一次,外公專註於看報紙沒搭理她,我外婆像三歲小孩一樣生氣的說,會看字有什麼了不起的。因為這句話我笑了大半年,感覺外婆又可愛又可憐又委屈又辛苦。


很難受,記得很小還不識字的時候,很喜歡看書,但是不識字,只能看一些簡單的連環畫,像孫悟空大戰外星人,葫蘆娃大戰東海龍王(這兩本印象深刻)什麼的。後來老爹給買了一套小淘氣尼古拉的故事,全是字,但是當時我又不認字,只能讓媽媽每天給講,自己想看看不懂,很急。記得裡面有個人叫「馬尚」,當時不識字嘛,聽著就認為是「馬上」,心想外國人怎麼還叫這名。後來有一天學校造句,自己造了個「馬上是個大笨蛋」(書里的句子是「馬尚是個大笨蛋」,好像是亞斯特說的),被打叉了之後還鬱悶了好久。因為當時好不容易寫出了「蛋」字(一年級?),之後耿耿於懷好久。現在想起來還覺得蠻有意思的。


我是文盲,我驕傲!(我說,兒子代筆)


猶記得維吾爾語選修課筆試時,注意是開卷(?_?)

維吾爾語譯漢語題,我累死累活找到了一題,是通過觀察法,就是觀察首字母和斷句標點和最後的字母,找的我頭暈眼花折騰無果遂放棄。

還有漢語譯維吾爾語題,我終於可以找到答案了。然而,書寫嚴重有問題。因為維吾爾語是字母拼寫還會有連體變形,我不認識,寫的時候就要數數到底是幾個彎。如下:

前面忘記說了,維吾爾語是從右往左寫的。先畫完彎彎,然後再把點點,角標什麼的加上去。整個過程就是在照貓畫虎。(?_?)

雖然舍友是維吾爾族,但是一年多了,我也只能勉強聽懂一些常用的簡單的句子。由於記不住字母發音,不會拼讀,我就用漢語拼音注了音,讓大家見笑了哈

就像小時候學英語那樣,自己看著都覺得逗。

你說我算不算個文盲?


在沒文化的地域感覺找到了同類,在有文化的群體感覺我是別類


《卧虎藏龍》里的碧眼狐狸。她學劍譜看圖,而玉嬌龍看字。


其實很簡單。就跟完全不會英語的人去美國生活一樣。

我雖然是個研究生,6級過了,沒出過國,但是如果叫我去國外生活還是挺害怕的。應該會遇到很上述答案類似的場景。

比如,現在把你扔到美國,你去超市能看懂商品包裝嗎?

能分清每個電視台嗎?

敢一個人去ATM取款嗎?

在家裡看到紙之類的敢隨便扔?不怕是把發票扔了?

敢一個人出門坐公交、看站台嗎?


我新疆的,有一次看到一個八九歲左右的維族小男孩站在一個剛剛過身高的饢坑口打饢,我問他為什麼不去上學啊,他就含著淚望著我不說話,臉上高溫烤炙下流的一道道汗跡,旁邊的維族男人氣勢洶洶的瞪我。

我就想起工程師老公說的他們工廠有時候也想招維族工人,但是他們好些人不會漢字也就罷了,維族字也不認識,根本沒辦法操作機器設備啊,想讓他們脫貧也沒有辦法啊~


上周去北四環聽課,到地方後順便在路邊的銀行自助櫃檯取現,裡面有一位大爺,看著裝應該是附近打工的民工。

我剛進去,就感到他就一直盯著我,我看向他時,眼神就躲開了。而且那麼多個機器,偏偏站在我的身後,也不按照規定的距離保持,還探頭探腦的不斷移動著身體向前看,我就保持了一下警惕,直接開口和大爺問了一下:大爺您是要取錢還是存錢呀?旁邊有那麼多機器,你不用排在我後面等。

這時候大爺開口了,夾雜著方言說:我不會用機器,也不認識字,就想看看你們怎麼弄的,我想查查我這個工資卡有沒有錢有多少錢,你能幫我看看不?我聽懂了,拒絕不忍心。想了一下,指著攝像頭對大爺說:大爺,您看這兒有攝像頭,我就幫您查一下工資卡。大爺「嗯嗯」的點頭。

大爺掏出卡給我,是工商銀行,而現在在的是建設銀行。我和大爺說這兩個銀行不是一回事,要是取錢的話,要去工商銀行,不收取手續費,在建設銀行,是跨行取錢會有手續費的。大爺說搞不懂銀行有啥區別,又說自己不認字。這時我發現和大爺溝通不同的銀行有多難……我指著銀行卡的LOGO圖標和銀行名字,和大爺說找和工資卡上一模一樣字和圖形的銀行進去就行了,又說明了這家銀行和工資卡的銀行不一樣。

大爺明白了,又有點猶豫。就問我能不能在這兒就查一下工資卡,他只是查工資卡有沒有錢。我幫著把卡插進去,看到提示輸入密碼的時候和大爺說請他把密碼輸進去,大爺說不會輸,不敢動這個機器,我指了指數字,說只需要按下去對應的數字就行,大爺說還是請我幫忙輸入,然後就說秘密是******,我依次輸入,查詢,看到了金額:5000多一點領頭。我不知道那是多久攢下的錢……

大爺確認有5000多後,就說沒事了。我就把卡退了出來,給他讓他收好。然後又說明了一次取錢要到工商銀行也就是和卡片上一模一樣字樣的銀行去,而且有銀行裡面有櫃檯,有工作人員可以幫他。老大爺「好好好」的答應著,像個孩子。

大爺出去了,我辦理好自己的業務。出來銀行門口,往聽課點走去,不到200米,就是一個工商銀行,有人工櫃檯有自助機器。這時我又想到了那位大爺,想要當面告訴他,四處望望,早已不見。

我們看似簡單的事,對一位不識字的人,有多難?在向別人求助時,有多麼惶恐不安?我們擔心受欺騙,他們又何嘗不是——把工資卡和密碼都敢於告訴你,只為請你幫忙……聽說,因為不識字,即使在北京這些大城市許久,他們也未曾參觀旅遊過各處景點,花費是一回事(北京有很多免費景點),更重要的是最怕迷路,活動範圍也只在打工附近而已……


我們家老太就是個文盲,但在我心裡,她一直是個脫俗的文盲。

她生於大躍進開始的第一年,在砸鍋砸鐵鍊鋼的年代裡,沒人照料,爬到三歲才學會走路。

當年姥爺,因為大字不識沒能在部隊混上一官半職,因此立誓要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吃皇糧的文化人。

但家裡孩子多,勞力少,且農村觀念,女孩子早晚嫁給別人家,認字有什麼用。所以她從九歲起就在家圍著鍋爐轉,一轉一輩子。

但可惜的是,後來舅舅們沒有一個人成才,端上鐵飯碗。

我問她,那時候不是有掃盲班嗎?

她就咯咯地笑了。

說,那個時候,每天都在家除了餵豬做飯還要到隊里幹活,每天都累得要死。好不容易到掃盲班休息休息,那還不趕快跟你姨她們(指她的小姐妹們)拉個拉個(聊天)。

老師檢查的時候,不會寫,就畫一個大零蛋,裡邊在套一個小零蛋。氣得老師拿著教鞭滿教室的追著打。

其實有好多字現在看著還眼熟呢,她說,比如,天啊,土啊,大啊,太啊。。。。。。

其實她認得最好,寫得最好的一個字,是我的名字。因為我的姓名筆畫少,一共九畫。還因為我的名很少見,好多人都不認識。

每一次開家長會,我的名都排在成績單的前幾個,有人問起來這個字兒念啥的時候,她就驕傲地告訴人家或者是糾正人家錯誤的讀音。

當文盲是種怎樣的體驗呢?

有一次看電視,她很疑惑地問我,電視上老是播放活人西服,活人西服的。西服不給活人做,還給死人做?

我抬眼一看,是唐國強做的國人西服的廣告。。。。。。。

還比如,看鹿鼎記她就老記不住韋小寶叫小桂子,每次都叫成小凳子。。。。

她特喜歡看家庭倫理劇,看完了還特喜歡給我講,但故事情節就,經常幾個電視劇就串在一塊了。。。。。。

由於不認字,她出門很麻煩。剛開始的時候,公交車都是亂做,上車再問師傅到哪裡,經常會碰見脾氣不好的司機吼她。。。。。。

她的名字叫做希愛。聽過的朋友都說她的名字很韓范兒。可她嫌筆畫多,記不住,就自己寫成最簡單的『西艾』,居然讓人覺得挺文藝范兒。

她其實又是很聰明的。

從年輕到現在陸續做些小本生意,雖沒上過一天學,但口算速度很快。精通市場供求與價值規律,市場行情一變動,她就漲價。我們以前都調侃她說,幸虧她做的是小本生意,否則就是好大一個奸商。

隔壁家的媳婦與村霸有嫌隙,有次遭到村霸帶人上門毆打,當丈夫的太慫,不敢替媳婦出頭,拉架的人也拉偏架。她氣不過就偷偷地去報了警。結果村霸被行政拘留並罰款。這件事是件大事,直接推動了我們村的法制化進程。只是進程有點略猛,屁大點事都要報警,110為此很苦惱,還專門開大會,給我村廣大婦女上法律普及課。

她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與健康養身(她老是聽不清楚前後鼻音)。由於家裡好幾個人身體素質都不怎麼好。所以每當看到相關的知識,她總是要努力記一下人家的電話號碼,然後給人家打過去。結果可想而知,被人家給電話騷擾推銷產品。

後來漸漸次數多了,她居然學會了一套反推銷的本領。有一次,她被人電話推銷理財產品,跟對方很開心暢快地聊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人家問她,大姨你有多少錢啊?

她說,不少不少,兩三千呢。

人家當即就掛了電話,再也沒打來。

我問她,明知道不靠譜,為什麼還跟人家聊。她說,那天天下雨,她覺得一個人在家無聊。。。。

她有時候居然也是個頗具文採的人,偶爾也熬得一手好雞湯。

前幾天,我跟她抱怨近幾年來的諸多不順,覺得前途很渺茫。

她說,有時候很多人的人生就像是一鍋老母雞雞湯,得慢慢熬才出味道。

還有次跟她訴苦與女生之間的種種矛盾。

她說,你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喜歡你,讓你喜歡的人喜歡你就夠了,別貪那麼多。

又說,一個人要是和你有矛盾,可能主要是她的錯。兩個人和你有矛盾,可能你們雙方都有錯

。可要是三個四個的人和你有矛盾,你可得好好想想自己了。。。。。

我以前一直想去南方工作生活。可畢業的時候,覺得南方畢竟人生地不熟的,一切還得從頭開始,是個很大的未知。

於是,我就跟她說,你看南方也沒什麼好的,離家這麼遠,還很熱。

她撇了撇嘴,你這是自欺欺人嘛,你就是因為慫不敢去,縮頭烏龜。。。。。

我說,呀,你現在居然會用成語了。。。

她挺直腰桿,昂起脖子說。我還知道吃飯叫「咦它」(請注意音調,自行體會)。蘋果叫「艾泡」來。。。。。

她終於決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得好看點,因為她發現現在好多事情都要簽名,她的簽名比螃蟹爬還不如。

我興緻勃勃地拿來紙筆,教了她半天,終於算是像模像樣了。

過了一段時間,又讓她寫寫看,又變得慘不忍睹了。

我一巴掌打在她手背上,你怎麼這麼笨呢?

她一巴掌還回來。

我笨?我笨我能生出還有培養出研究生的閨女。。。。。

我爸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你媽就是個常有理。。。。。


1999年,由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出資,顧長衛導演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知識改變命運》在中國公映。片中採訪了40位社會各界人士,講述知識對於他們生活的影響。

其中有一位名叫潘九起的北京老爺子,他是一位三輪車夫,他是因為自己不認識字所以無論如何也要讓孫子上學。他在片子中說了這麼一句話:「人家說煤球是白的,我就說可不就是白的,我經常吃虧的」。

老爺子說的話反映了不識字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聽說」,換句話講,就是如果不識字,則沒有獨立獲取知識、認知世界的能力,只能依靠聽別人講來認識世界,只能依靠猜測來認識這個世界。

對於這一點概括,我深有體會。

目前我在印度尼西亞工作,因為地處鄉村,當地幾乎沒有會講英語的人。所以我們的工作除了和業主公司對接採用英語之外,主要就是依靠翻譯,再不然就是和一些當地的華人有交流。

因為工作原因,我和印尼很多華人有聯繫。有一次和一位家住Makassar(望加錫,印尼第五大城市)的華人聊天,偶爾談到了1998年的印尼排華事件。據他介紹,1998年的反華事件是從望加錫開始出現的,兩周以後才傳到首都雅加達總的爆發起來,事情開始不可逆轉。當時他的家人都在望加錫,在印尼鄰居家裡躲了好久多才逃出來。

事後我去查閱了相關資料,1998年的反華事件是從棉蘭、雅加達等地開始,似乎沒有見到什麼材料提及望加錫。

當然,事情是不是先從望加錫開始,我不可能搞清楚了。因為我這種外國人能查閱到的都是他國媒體轉述的資料(這種轉譯新聞通常內容很簡略,而且不一定能說清楚事情,望加錫可能就被新聞里的「等地」等掉了),最關鍵的一點:我是印尼語文盲啊。所以我無法和更多的人交流,也無法去檢索相關的資料。在這一方面我不具備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就只能選擇「聽說」了。

在印尼工作有一年左右了,這種不識字的事情自己碰見的太多了。有的時候出去看到花花綠綠的招牌,真的基本上不明白是幹什麼的。一家店,如果不開門,我就搞不清究竟是賣五金器具的還是吃飯的地方。

至於文盲看到文字是什麼感受呢?還是以印尼語為例。印尼語採用了荷蘭語的字母,但讀音規則完全是印尼當地的讀法(這一條其實也是聽來的,真實性待考,因為我不識字啊)。隨便放一張在快遞公司拍的,好像是《郵寄須知》一類的,印尼語大致長這樣:

印尼語裡面有大量的辭彙是從英語引入的,所以有些詞會用類似英語的讀音生造印尼語辭彙。所以很多地方仔細看是可以看到英語的痕迹的。例如上面照片裡面counter,customer,fotocopy(意思是photocopy,英文的ph換成了f)。一篇短文,只有兩三個詞可以猜測是什麼意思,其他的都不懂,那就真的很崩潰了。

順便補充一下:我姥姥今年82歲了,她不認識字的。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她說豆豉的讀音是「dougu」,我查了字典,說不對,讀「douchi」,她說:「那是有文化的人講的」。識字不識字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有些人自己的專業領域,外人是不懂的,那麼這個人如果居心不良,就會在自己的領域裡面對外人夾帶私貨,甚至故意歪曲誘導。別人看到了,受了騙可能還會感謝人家。這種人,比比皆是。


我要好好回答這個問題了,我不是文盲,但我媽媽是,所以說雖然不能確切地說出體驗,但是也能或多或少地說一些吧。

我媽媽小時候很想上學,可是家裡窮,她需要放鴨和鵝,割豬草,還要帶幼小的弟弟。媽媽說,每次大舅,也就是她哥哥上學回來後,她都背著舅舅的書包到處跑。放鵝的時候,媽媽就把鵝趕到學校附近去放,可是外公說,那邊草不肥,都會把媽媽打一頓。

有一次,村裡組織上夜校,媽媽很開心,去上了一個星期,於是會寫了自己的名字,會海啊,雲啊,國啊,這一類的字。

到了17、8歲,媽媽出去打工了,就認得不超過10個字,到繁華的大城市,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媽媽應聘一個工作,上下班需要簽到啥的,排隊,媽媽生怕自己不會寫字暴露了,排隊排著排著就嚇暈過去了,由此也逃過一劫。媽媽在大城市,也就是洗洗碗,做做保姆。苦的很。

每一次去一個地方,媽媽都會讓會寫字的人寫好地址,拿著那個條子到處問。可能當時壞人少吧,還沒被騙,媽媽挺漂亮的呢。

媽媽說,自己小時候很想上學,日子很苦很苦,她想,以後長大嫁人了,或許會好過點,其實並不然。依舊苦,這些我也不想說。

至於文盲的體驗,我來說說自從我生下來親身感受到的。首先就是開家長會不會簽字做筆記。她的名字都寫的扭扭曲曲的,而且很慢,手都抖。會有人嫌她煩,她就很不好意思。

她有很重的傳統觀念,但也沒辦法,農村人基本都重男輕女,因為生了兩個女兒被人嘲笑,她就做了五個小時的手術,生下了弟弟。

現在我的同學都會和家長微信聊天,可是我依舊打電話,因為她真的沒辦法用微信,我不能和她視頻聊天,有時候還挺傷心的。

不過,和很多文盲不同的是,媽媽一心要培養我們三個孩子上學,她說自己吃了好多不識字的苦,她沒辦法像別的父母那樣給自己的孩子一些經濟上的支持,我們只能靠學習改變命運。

媽媽雖然是文盲,但是她真的智商和情商很高,太會為人處世了,我這一點很敬佩她。

媽媽吃了不識字的苦,我一定要好好報答她。而且有時候文盲並不是她們願意選擇的,曾經我不懂事,但是我接受了我不富裕甚至貧窮,可是這又怎麼樣呢。

不過文盲真的挺可怕的,在這樣一個社會。

這張是最近拍的,媽媽和外婆


這個題好像知乎上的人都回答不了吧


15年某日,花子哥帶著他老婆去逛逛街,坐公交從白玉山到紅鋼城。到了紅鋼城後,花子哥直接下車沒有叫他老婆,老婆暈車沒跟著。終點站到了司機看到只有她一個人,便問她怎麼回事。

「我老公帶著我逛逛,他下車了沒叫我。」

「他媽的個巴子,老子信了你的邪!什麼×老公,明明曉得自己老婆剛來這邊,不照顧好,一個人下去了。…」

一番交流,司機已明白事情的大概。問老公兒子電話,並不記得。問回去的車站,幸好是在起點站坐的車。於是司機師傅把她帶到馬路另一邊,幫她交了公交車費,叮囑車上的司機,云云。

卻說另一邊,兩個兒子看到花子哥回來,便問媽怎麼沒跟著,花子哥說你媽不見了。

兩個兒子當時就氣急敗壞的說「今天不把媽找到,就沒有你這個爸爸。」

關掉合金門窗店子,跟附近鄰居說了一下緣由,開著麵包車沿線找。

花子老婆到站了,鄰居家看到了就打電話給花子哥的兒子說你媽回來了。

我想說的是,文盲不是花子哥他老婆,而是花子哥。


推薦閱讀:

不讓自己文盲的父母幫自己帶孩子到底對不對?
為什麼頭髮結冰再解凍以後就不滴水了?
為什麼會有一戰德國著名坦克謝爾曼射速350發重56噸這樣的神劇?
為什麼組裝了一架 C919 就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研發製造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

TAG:生活方式 | 文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