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宗教都對待死亡的態度,儒家作為中國最普遍的傳統信仰,為什麼沒有?

儒家重現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連死亡都是為了留得生前生後名。

另外,道教也不是死後成仙,而是修鍊成仙。死後封神的也多是功德封神,受後人香火,不講來生。


有,三不朽就是。重視當下,重子嗣,求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革命前驅輔弼才,巨星隱翳五洲哀。

奔騰淚浪滔滔涌,弔唁人濤滾滾來。

盛德在民長不沒,豐功垂世久彌恢。

忠誠與日同輝耀,天不能死地難埋!

悼周恩來· 郭沬若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於氏廟,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素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年素車東浙路,怒濤何必屬鴟夷。

(鴟夷:本意是皮囊,這裡借指伍子胥。)

《入武林》 張煌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 陸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事實上,對待生死,敬天法祖是有的,

只不過中國知識分子太現實,莫須有的死後世界興趣不大,反而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顯而易見的。

另外,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一樣是側重現實,死後世界的描寫幾乎是抄襲佛教、婆羅門教的。


宗教為了收買人心,設立天堂地獄永生之說,以迎合群氓鄉愿。

1 《聖經》只說天國降臨,說復活,沒說人死後有靈魂進天堂。

創世記 3:19

你必汗流滿面才有食物吃,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出於土的。你既是塵土,就要歸回塵土。

傳道書 9:5

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再也沒有酬勞,因為他們都無人記念,被人遺忘。

2 《南華經》只說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沒提羽化登仙。

3 《壇經》有十萬八千,十八界,沒有西天和地獄。

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 貪嗔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4,《論語》孔子是不肯迎合鄉愿的。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知我者其天乎。

總結

天堂地獄,蘿蔔大棒,皇宮監獄,宗教被政權污染,變為教權。

為何有天堂地獄之說?因為有效。

大江大河,泥沙俱下;源頭活水,清澈見底。

如要飲水,自取源頭;不辨即飲,自食苦果。


其實是有的,儒家對死亡的態度,又從側面提示的比如「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雖然沒有直接說明死亡的意義,但卻將對死的認知與對生的認知聯繫起來,引導人去思考生,由對生的責問來決定死亡在自己生命中的位置;

也有正面的回答「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裡把死與命聯繫起來,儒家所說的命並不是指人出生前他的一聲的歷程就已經被決定了這個意義上的宿命,而是指不由人主觀決定的生命中的一些偶然遭遇,死亡是其一。


儒不是宗教。

儒者,人之所需也。人之所需何也,天理良知也。

天理良知,此心也。王陽明說,此心光明。

如果有留意的,王陽明說過,吾心自有光明月,賞月何必中秋節。

這個光明月,不是寫景。是王陽明實實在在修證出來的。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也就是說,儒也是有實證功夫,不是皓首窮經,尋章摘句的。

佛老二乘懼怕生死而遁世,儒者只是依此天理來面對生死世間。


因為儒家是家不是教。

教:字從攴(pū),從孝,孝亦聲。「孝」義為「全天在家侍奉父母」,轉義為「全脫產」。「攴」指「執行」、「力促」。「孝」與「攴」聯合起來表示「全天聽命於老師」。本義:全身心跟著老師(學習)。

家: 學術或藝術流派。

前者動詞,後者非動詞。

直達死亡真相,唯一的路是修行。人類已知的任何學術都不可以。

胡說八道的啊,別當真


因為儒家認為死了就是死了,沒什麼可說的,但是生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因此儒家探討的問題都是怎麼生的問題,儒家的創始人基本對死和鬼神這些東西隻字不提或者是一筆帶過,所以是實用主義。其他說的都是死後的問題,認為生只是一個過程,而死才是真正的開始。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最根本的問題是怎麼生活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國外很多人覺得中國人信仰不堅定的最主要原因。


因為你沒讀過書


其實我也一直有個疑問:

那些基於死後去處的宗教觀里,既然已經明確「活著的時候好好做人,死了就有好去處」的基本原則,為啥還要成天擔心死後的世界,難道不應該是更加確信——生時只要認真而正直地活著就好了,不需要為死後過慮的嗎?


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說白了就是你活著都沒活明白想那屁事幹啥


有的

建議題主看看《近思錄》,這本書里有用理學討論生死問題,宋代大儒朱熹編纂的。


先問有沒有,再問是不是,當然,那些垃圾宗教,只會愚昧人民,毀人心智的骯髒思想。我們不敢比,雖然後世儒家也有落後思想,但相比起那些,好到不得了


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有些人啊總想搞個大新聞,卻不知道夫子比很多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


道教的羽化登仙,應該也是活著的狀態,所謂仙人,講究的是長生不老,修仙的目的就是抗拒死亡。《老子》《莊子》都在講養生的大道理,哪裡說了抗拒對死亡的恐懼了?


「未知生,焉知死。」


中國的是道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儒家,最多到學派,還是不完整的那種,到不了信仰。而且也不普遍


儒家: 活著不好嗎?總想著死幹嘛呢?


不帶什麼愛國之類的情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因為儒家思想關注社會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仁義禮智信忠孝等三綱五常六義),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皇權的穩定(忠君報國之類的),順應歷史的需求,所以才得到統治者的推崇,於是科舉開始考儒學經典,在古代,科舉是大多數老百姓階級流動的方式,受到科舉的影響儒學被人們廣泛接受,成為顯學

試想

如果這種思想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皇權的穩定,那麼統治者必然推崇它,統治者推崇它,那麼具有這種儒學思想的人就能得到好處(陞官,科舉之類的)那麼社會就會接受這種思想,於是就成了社會道德

反過來如果儒學注重那些生啊死啊,羽化飛仙什麼的,對統治者沒有半點好處,不順應歷史的需要,那麼統治者就不會推崇它,它就不會成為最普遍的思想

所以,既然是中國古代最普遍的思想,就比然是順應歷史需要,有利於皇權統治的思想,不會過度重視什麼生死輪迴之類於皇權無益的思想

另外

儒學在宋明時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衝擊也部分融合了其他教的生死觀,只不過重點還是在社會人際關係上

~~~~~~~~~~~~~~~~~

漢初道教的興盛是因為漢代開國不久的時候,經濟凋敝,百廢待興。道教的理論適宜修養生息,故漢中期經濟恢復的時候,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春秋戰國,陰陽家,兵家等百家興起,百家爭鳴是因為當時社會動蕩,各種理論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加之各國需要這些理論來強盛國力

唐代佛教盛行是因為盛唐時期國力強盛,世風開放,外交密切,故思想易於傳播,何況唐朝時期印度的佛教發展的正是繁榮的時候。後來受到佛教道教的衝擊,三教頂立,於是儒學也吸收,繼承和發展了其他教的內容,重回顯學的位置(由此可見對外開放對思想文化和國力的發展多麼重要,思想文化開放的時候,又善於學習吸收,國力好像都不差 )

秦朝法家的興盛也是未了加強皇權,不過後來的嚴刑峻法,暴政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自董仲舒後就被儒學繼承和發展了

當然這些學說和儒學相比 還是儒學佔據顯學的時間最長(宋明理學也屬於儒學的範圍)

以上屬於自己的個人觀點


首先,儒家不是宗教。

其次,死後的世界觀中國古代也是有的,但不依託儒道等學派,而藏於周禮。

儒墨道法都是中國先秦出現的政治學術流派。當然他們還涉及其他的領域,但是其思想體系的主要領域是在政治領域或者是解決政治問題。

當人們的生活相當自由和有希望的時候,是不會寄託超自然力來改變生活的,因為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就可以創造未來。

軸心時代的古希臘和古中國正是這樣,雖然列國紛爭,但整個文化正在向外擴張,所以精神面貌是積極向上。鬼神觀念也有,但很淡泊。

特別是中國。周朝建立的以禮製為核心的文化,佔據了原始宗教思想(生死輪迴)的發展空間。周朝的禮制里,仍然相信人死為鬼,而且是不滅的,但淡化其對現實的作用,強化現實對鬼的影響。這就是根據祖先的功業修建祖廟祭祀祖先的鬼魂。通俗說就是以給子孫留下的產業多少來評價。得到祭祀的祖先在鬼魂的世界能過得更好。於是,一個人創造更多的財富,其死後就會有更好的待遇;而他創造更多的財富,現實生活自然會過得更好。所以不需要去想像死後的世界如何,因為現實已經指明了一切。而國民努力創造財富,統治階級獲得財富自然更多,雙贏的局面自然進一步鞏固思想的統治地位。

並不是所有的文明發展都是蓬勃上升的,被驅趕出祖地到處流浪的猶太人和被世代奴役的印度人,經過數百年時間的掙扎,在現實中始終看不到希望,那麼憧憬寄託來世就成了唯一的希望。而同時,這種麻痹自我從而降低反抗意識的思想,對於統治者來說,顯然是非常有利用價值的,利於維持長久統治。對奴隸和奴隸主來說,這種思想的效果是雙贏的。接下來自然是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而一種文明也不是一直上升的。到了漢代,中國已基本佔據了東亞適耕區,往外拓展變得困難,主要矛盾自然轉移到了維持內部穩定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底層安於現狀,這和雅利安奴役印度時情況雖不同但局面相似。類似雅利安人炮製出種姓制度,漢人編造出了女媧造人的故事告訴世人,人的等級是女媧造人時就確定的,下等人應該安於現狀好好做奴隸。然而出現得太晚太粗糙又與傳統相悖,根本沒人關心其維穩之意,反而更關心代表的文化哲學思考。而恰好印度的佛教在此時傳入中國,有完善的輪迴理論的佛教思想的維穩效果是完勝任何中國本土思想的。之後的數百年里三教合流,全被收編成了御用打手。

當然儒學中一直有一股清流,懷疑甚至批駁鬼神存在的言論屢見不鮮,如荀子王充范縝韓愈等人,不過這些始終是少數派。儒家學說在董仲舒手裡與陰陽五行學說糅合,早已接納了鬼神思想,將先秦儒學演變成兩漢的讖諱經學。

已然是宣揚鬼神之力反作用於現實。之後又接受了相當多佛教思想,儒家的神鬼觀念就更複雜了。無神論僅僅是儒家其中的一小部分。

(題外話。先秦之後,作為先秦唯一的自然哲學理論,陰陽五行學說一家獨大,任何實驗性的經驗技術理論化都不得不掛靠陰陽五行說。這就造成了五行思想的泛濫。不過陰陽五行學說的政治思想是相當原始粗糙無用,所以儒家道家等都可以輕易吸收陰陽五行家的物質理論設定)


推薦閱讀:

為什麼儒家沒有認子路為分支宗師的學派?
儒家思想對現代中國人的影響有多大?
「義」不是平等嗎?讓我們從自治說起|城與邦
王陽明如何看待「前面有懸崖,閉上眼睛就沒有懸崖了」這類問題?
儒家文化有什麼缺點?

TAG:信仰 | 宗教 | 儒家思想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