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什麼魂牽夢縈但再也沒吃到過的美食嗎?

如題,半夜突然想起小時候家附近有家叫「好陽光」的酒店,家裡請客人吃飯幾乎每周都會去,主打杭幫菜,他們家的豆沙包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豆沙包,不是普通的包子麵皮,而是軟軟的像充氣棉花糖一樣的口感,然後沾了一圈白糖,豆沙不膩,只有紅豆本身的香氣和淡淡的甜味。還有他們家的菌煲真是我喝過最好喝的菌菇湯,用料十足,一整隻雞和各種食用菌,湯顏色清亮,鮮味繞舌尖三日。然而,某一天突然關門了,再也沒開過。我直到現在還是懷念那個豆沙包的味道,可是再也吃不到了(???︿???)


嫩牛五方……


很沒有志氣的說

kfc的墨西哥雞肉卷==


麥當勞奶昔。


一碗加了白砂糖的雪,還有一勺紅糖薄荷水的雪。

記憶里的大理是很少下雪的,每年冬天有雪的地方就是山頂。會有人去背雪下來小鎮里賣。

小時候賣雪的人沒有現在的塑料小碗。她們有自己的辦法,就是用勺子挖一勺雪,按結實了,放到買雪人準備好的碗啊,杯子里,再淋上一勺紅糖薄荷水,完美。

以前雪在我記憶里是紅糖味的。

十八歲的時候離開了家,去了昆明讀書。那一年,昆明的冬天居然下雪了。

在空間被四級和下雪刷屏的時候,家裡打來電話說家鄉也下大雪了。

可是昆明沒有人吃雪啊。

假期回到家,我媽對我說她在下雪的時候給我藏了一冰箱的雪。

結果她打開冰箱的冷凍室,雪被凍結實了,和冰沒有區別了。

外出回家例行是要看望外公的。

外公和小舅舅一家住一起。小舅母在聊天的時候端了一盆雪進來。說是下雪的時候收的乾淨的雪放冰箱里。呃,可能是和我媽媽開的冷凍力度不一樣。雪還是蓬鬆的,沒有凍結實。

那晚上,用白糖拌著雪,蓬鬆沙脆的雪遇到甘甜脆朗的白砂糖。每一口的清涼口感都要感恩自己活著。

後來啊,昆明的冬天依舊會下雪。第二年家鄉也下雪了,但家裡沒有收雪了。

去年冬天留家鄉實習,昆明的同學說昆明下雪了,家鄉卻沒下雪了。

春節時候大街也有人賣雪,可惜最近兩年每逢春節必來姨媽,沒口福。

關於評論區有朋友說環境污染,雪可能不幹凈的問題。我統一的說一下。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就想過有人會說這個了。

我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真的不行,但是凡事有利有弊,我們這裡環境沒怎麼被污染,風景很美。龍潭特別多。

我們這裡的大龍潭是《傾世皇妃》《新版西遊記》的取景地。

還有個離城區最近的龍潭,很多人都會來出水口打水喝。水質是這樣的。

(第一張是前幾天晨跑拍的,出水口,第二張是冬天的時候拍的)

我們平時吃的雪是山頂上的,縣城海拔2000多米,山頂海拔3000多米。只有那次多年難得的大雪,尋常人家才會自己弄乾凈的雪吃。更多時候,雪是從山頂人工背下來的。

點贊居然破百了~謝謝大家~

我默默的再來補充句:就像評論區一位朋友說的那樣,其實雪一年真心吃不了幾次。

在冬季,山頂有雪之後,背雪人背雪下山不會去大街上賣。她們會去農村裡賣。一般都是農村裡有人家請客時候,在主人家門口賣雪,這時候賣的雪就是淋上紅糖薄荷水的雪。具有碰運氣的意思。

所以以前最開心的就是冬季去農村裡做客了,有可能就吃到雪了。

到了春節,大街上可以擺攤,才會有人在大街上賣雪。

這時候賣的雪,是加:糖水煮酸木瓜和糖水煮胡蘿蔔絲。一勺糖煮酸木瓜片和胡蘿蔔絲淋在盛好的雪裡。酸木瓜片已經被煮的酸甜可口,攤主盛的時候酸甜的糖水汁也會淋到雪上。所以這時候的口感就是酸甜冰涼。

還有些攤主會加一兩顆糖漬青梅子。有可能是脆的,也有軟的。脆的最好吃~

更多雲南的美食介紹,可以看我在真正吃貨裡面的回答。活生生把吃貨回答成了雲南美食介紹。

以上。


舅媽做的蝦。

我很喜歡吃蝦,每次去外婆家的時候,舅媽總是給我做滿滿一大盤蝦。她擅長做油爆蝦,在蝦的背脊劃一刀,取出蝦線,剪掉蝦尾,放油,下鍋煎香,再加姜蒜,干辣椒爆炒。

還有小龍蝦,我不知道她怎麼做的,只記得蝦鉗用小刷子刷得乾乾淨淨,小龍蝦個大,肉嫩,汁多,麻辣。吃完蝦後,舅媽會在剩下的湯汁里加上煮好的米線或者素菜,格外好吃。

那時候我覺得,在冬天的傍晚,一家人圍著飯桌吃小龍蝦,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

可是後來,因為跟舅舅吵架想不開,舅媽喝了葯,沒能搶救過來。

我媽告訴我這個消息時我們正在公車上,一下子崩潰了的我,抱著她失聲痛哭,眼淚鼻涕的。

那時尚年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離別。

原來人是真的會死的。原來幾天前笑嘻嘻地在電話里問你想吃哪種蝦的人,真的就是黑白相片上的那個人。

很長一段日子裡,外婆和舅舅都抑鬱著,瘦了一大圈,加上我弟弟三個人,住在兩百多平米的大房子里,說話大聲都顯得突兀。去做客的我,再也沒能感受到以前熱騰騰的快樂,當然也沒能吃到熱騰騰的蝦了。

其實人死如燈滅,再艱難,生活也會馬不停蹄。

最初的震驚,痛苦,經過時間的沖刷,變得淡淡的,更多的,是對她的想念和惋惜。

後來某一天,去外婆家做客,進屋的時候莫名說了一句,好想吃蝦啊。

然後鼻頭一酸。


肯德基的田園漢堡


現在很多餐廳起名喜歡跟女性長輩掛鉤,可我的心頭愛,是爸爸紅燒肉,我爸做的一手好菜,我最愛吃他做的肉,爸爸牌紅燒肉配料只有糖、鹽、黃酒、生薑、大蒜。正宗土豬肉,五花三層,很肥,夾起一塊顫顫巍巍的紅燒肉,夾碎拌在飯里或是夾在饅頭裡,再倒點湯汁,慢燉讓肥肉部分恰到好處的在嘴裡化開,瘦肉部分油潤不柴,即使一塊接一塊也絲毫不顯油膩,經過滋潤的生薑和大蒜不僅僅是配角,生薑脆中帶有一絲鮮甜,大蒜沒有了辣味,轉而變為甜絲絲軟綿綿。爸爸牌扣肉也毫不遜色,同樣是土豬肉,一層層的碼在小瓦罐里,小瓦罐又放在大瓦罐里隔水燉,以前在鄉下的時候用煤爐,需要人坐在旁邊看著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小夥伴叫我出去玩,我是絕對不會去的,蹲在旁邊等著吃,不時咽著口水問「怎麼還沒好啊~」,終於做好的時候,開蓋過程簡直可以稱之為儀式,夾在饅頭裡,打死我都不放下筷子!!!小時候爸爸很忙,並且他因為工作留在了鄉下老家,我和媽媽在合肥,我們是很少見面的,當然他也就很少有時間做飯給我吃,他腿不好,不能長時間站在灶台前,每做一次飯都會累一頭汗,當我跟媽媽回老家時,他歡迎我們的方式通常是做好了飯菜放在鍋里熱著,他坐在門口的藤椅上,一遍遍站起來向遠處眺望,又一遍遍坐下,時不時去廚房掀開鍋蓋看看飯菜,碰碰那些菜碗彷彿能讓他更安心一點,等急了就慢悠悠的一瘸一拐順著鄉間小路走到村口看看,再慢悠悠的一瘸一拐走回家,終於小路的盡頭出現了我們,他站起來揮動著手,說歡迎歡迎,熱烈歡迎。有時候爸爸會來合肥,而他哪天來,媽媽從沒說過,可我總能知道爸爸快來了,因為媽媽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子喜氣勁兒,笑容彷彿是長在臉上的,嘴角怎麼也放不下來,就算我做錯了事,她也只是笑著摸摸我的頭讓我下次注意,爸爸到家後我就盼望著他能做飯,又不想看著他做一頓飯要休息好幾次那麼辛苦,他也總是沒有讓我失望,媽媽嗔怪的看著他,說他身體不好還不知道注意,他也總是笑著說孩兒她娘更辛苦,雖然爸爸做飯的次數少,還是能吃到的,如今再也沒有機會,那些飯菜承載了我和媽媽無數的回憶……

小時候幼兒園門口有賣一串串的鹵鵪鶉蛋,鹵千張,鹵蓮藕,鹵海帶結,外婆偶爾會給我買一串,或許它並沒那麼好吃,但足以令我魂牽夢縈,現在幼兒園門口好像都沒有了。

閨蜜家小區菜市場,有家賣菜煎餅的,試營業剛好被我碰上,出於好奇買了一個,煎餅酥脆,蔬菜多汁,刷新了我對煎餅的認知,在之前的二十多年裡,我只吃過煎餅果子,菜煎餅帶我找到了新世界,咬下去的第一口,就讓我決定重新排隊,再買兩個帶回去給家人吃,到家的時候煎餅依舊是酥脆可口,後來我每次下班都會坐公車一個小時跑去買,因為只有老闆娘一個人忙活,又是現做比較慢,每次排隊至少四十分鐘,這樣一來我吃個煎餅每天要花三個小時,即便如此,我還是風雨無阻的吃了一個月,與老闆娘形成了手勢交流的默契,我只需要用手指表達買幾個,她就會給我做不加肉不加腸只放蔬菜的原味煎餅,三十天我吃了四十多個煎餅,嗯,我有時候會買兩個,一個當時吃,一個當宵夜。連續吃了一個月,我吃膩了,變成一個月去吃三四次,再後來變成了一個月去一次,最後一次去的時候,那家店轉讓了,感覺再也吃不到菜煎餅的我,當場就哭了,不開玩笑不誇張,我真哭了。

合肥有個賣包子的連鎖店,叫賈不假,雖說連鎖店吧,但每個店的味道都不太一樣,不是每一家都好吃,我最偏愛的是在一條小巷子里,服務基本為全自助,從端碗到找錢,全都自己來,此店有三絕,一是沙湯香醇味美,二是包子老面發酵,三是老闆記性極佳,由於在外求學,我只有假期回來才能吃到,魂牽夢縈賈不假,真是做夢都想吃啊,最後一次去的時候,那個小巷子拆遷,就好像摯愛突然死了,從此賈不假在我心裡都成了將就……

大多數時候我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去過一家生意很好的火鍋店,不接受電話預定,只能現場排隊取號,而且過號要重新取,我為了等著吃這頓晚餐,午餐只喝了一杯豆漿,晚上六點多到餐廳的,看到排隊的人特別多,店員問我幾位,我說一位,她微笑「很抱歉哦,如果是一位我們可能沒辦法接待」,我很失落,說「拜託通融一下,我真的很想吃,可以多點一些菜,拜託了」,那個店員說「那你問下有沒有人願意跟你拼桌,或者你等晚一點人沒那麼多再過來」,吃火鍋這種事大家肯定不太願意跟陌生人一起的,畢竟是在一個鍋里吃東西,所以我就走了,去周圍逛了一下回去繼續等,一直等到十點左右,店員還是很抱歉的跟我說不能接待,其實我也理解店家這麼做的原因,生意太火,接待我這種客人,吃不了多少還耽誤時間佔地方,那一刻,怎麼說呢…………算了,不說了。十點多的冬天,風很大,路上行人很少,周圍餐廳也都開始收拾東西要打烊了,一邊走一邊打車,看到一家路邊攤,要了碗牛肉麵,老闆給我盛了碗湯說「小姑娘,你先喝點湯暖暖,面一會就好」,過一會端來一碗鋪了厚厚一層牛肉的面,笑眯眯的看著我說「小姑娘,這麼冷的天,等你吃完我也該走了,最後這點牛肉都給你吧,你吃不吃雞蛋,我送你一個,多吃點,吃飽就不冷了」。後來我去找那家路邊攤,沒找到,問旁邊餐廳的人,據說是生意不好做,換地方了,換去哪沒人知道。

這樣說起來,我好像有種神奇的力量,把店吃關門,哈哈哈哈哈……快,麥當勞快來雇我去吃肯德基


深夜,看到這個問題,又讓我回到了20年前。

至今我還記得這家丁字路口中間的那家小店。

這是一家已經消失了18年的店了。

店裡有兩個人,一個人是廚子,長得一臉橫肉,憨憨的,有點痞。

做飯的時候抽煙。

是的,即使是以前90年代,我們也曉得不衛生,但我們還是每天都去。

我已經忘了飯店叫什麼名字,只知道大家叫這裡眼鏡兒餐廳。

正如餐廳名字那樣,另一個是所謂的老闆,帶一個缺了腳的眼鏡,招呼客人,如果太忙,他也會下廚。

老成都都曉得東通順街是吃羊肉的地方,當年這裡一條街都是賣羊肉的。但這是後話,以後有機會再擺。

那個小灰色的點就是當年那家眼鏡兒餐廳的地址,早已經不在,但我要說的是兩道菜。

一道是水煮肉片

一道是宮保肉丁

這是我自學廚藝這麼多年來,唯二覺得無法學到的菜。

先說水煮肉片

吃了他家的水煮肉片,我再也不覺得其他水煮肉片正宗了。

作為一個四川人,我小時候只要出去吃飯,水煮肉片幾乎必點,但我再也沒吃過眼鏡兒餐廳里的水煮肉片。

特別是國外還有在外地,

他們在水煮肉片裡面放白菜葉子的?放木耳的?還有放蘿蔔絲?

到後來,我就再也不點了。

現在絕大部分水煮肉片都用的是豬裡脊或者是牛肉

他家不

他用的是片刀五花肉,有肥有瘦,香嫩無比,而且在起鍋的時候那一勺熱油,更可以把肥肉里的油逼出來,讓肥肉有一種油脂的香味。

配菜很簡單,是萵筍。放任何其他東西都會稀釋湯汁,現在很多家為了圖便宜放白菜到湯里,更是讓整個底料都有一種土腥味。而萵筍是不一樣,萵筍葉子吸入油脂,萵筍又清香爽口,連葉帶竿一口下去,滿口的幸福,當時中午幾乎每次都要吃好多萵筍,對於當年我這樣一個不吃蔬菜的人來說,我對萵筍有好感很大程度歸功於這道菜。

而且更好的是,水煮肉片一般都是一大鍋。

他家不

他用的是一個只比平時吃飯用的碗稍微大一點點的菜碗裝,剛好一家三口一頓飯吃飯完。

現在我還記得,7塊錢。

宮保肉丁6塊錢。

飯一個人5毛隨便吃。

所以讓我現在花四五十,吃那些放了白菜的水煮肉片,心裡總覺得有種被騙的感覺。

再說說宮保肉丁

同樣是五花肉丁,我不管什麼正宗不正宗,我只知道這樣好吃。很多家宮保肉丁里也放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但他家就只有,辣椒,胡椒,蔥白,肉丁,花生米。

沒有蘿蔔丁

沒有木耳

沒有玉蘭片

簡簡單單,從點菜到上桌,5分鐘,烹飪大概就用了2分鐘吧,超級下飯,而且花生米外面裹了一層薄薄的芡粉,但裡面還是脆的,讓我特別驚奇,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語言完全無法描繪這兩道菜在我心中的地位,在我上初中的那年,那家店關門了。我傷心了好一陣,甚至找老闆想學怎麼做,但老闆看我是個小屁孩子,也沒搭理我。

後來大概在高中的時候,我在韓包子後廚碰到了那個眼鏡老闆,還聊了兩句,不勝唏噓。

說到吃,停不下來,繼續寫一點。

================================================================

推薦大家成都一家國營老店。

非常非常不出名,但這是一家經營了超過20年的老店,因為我從上小學開始,就在這裡吃了。

錦新生煎包子

這家店現在還在,但看起來無比蕭索。

請看我下面地址,歡迎大家去點菜。

我要說的不是他們的生煎包子,因為其他地方也有生煎包,我要說的是一個組合。

他們除了包子,還賣一種面,至少我沒在其他地方吃過,叫煨面。

簡單說,就是用各種廢料煨出一碗高湯,然後作為澆頭,蓋在面上,我記得有肉圓子,肚條,雞腳(雖然我從不吃),湯是專門提過味的,所以特別的香。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面是不是特別燙,有時候溫溫的,減色不少。

還有一個是燒麥,實話實說,是我吃過最紮實的燒麥了,但是很油,單獨吃,一籠就膩了。

煨面,燒麥,生煎包子,單吃都一般,但你要都吃,就安逸了。

這樣點菜

男生:一兩生煎包,一兩燒麥,二兩或者三兩煨面

女生:一兩生煎包,一兩燒麥,一碗罐罐雞湯

把生煎包泡在面裡面或者湯裡面吃,因為他們生煎包面比較厚,所以等皮吸入湯汁後,特別香,而且他們肉餡做得味道特別好,用料紮實而且很嫩。我小學曾經為了吃這個組合把書包都忘記帶了……

現在身在國外,很是想念。

錦新生煎包子(太升北路店)電話,地址,價格,營業時間(圖)-成都

其實簾官公所這條街,是我住了十多年的地方,這條街以前還有一家湘菜,做的虎皮扣肉,皮是脆的,肥肉滑而不膩,瘦肉入口化渣,還有一家小店賣副食,冬天賣櫻桃肉,那叫一個好吃,還有糖油果子,蒸蒸糕。還有一家滷菜,叫努力餐,滿滿的回憶啊。

說不完。先這樣了。

所以當年我小學是這樣的。

早上去錦新生煎包要一輛煎包和一碗煨面,吃完了上學,中午回來先到眼鏡兒餐廳吃水煮肉片,宮保雞丁外加一個素菜湯,晚上回來路上買努力餐的鹵排骨或者是旁邊副食店的櫻桃肉(成都人叫 en ter 肉),或者烤鴨,或者甜皮鴨。對了,還有一家叫古董水餃,後來開的店,做手工水餃的,味道還是可以。

有時候都覺得自己還是挺幸福的,從小就被美食包圍,什麼都不想,就知道吃。

不說了,說多了又要爬起來煮東西吃了。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從不認為一道外國菜能讓我魂牽夢縈;作為一個貴州人,我從不認為不加辣椒的菜能讓我難以忘懷…

直到…

那是在古巴的最後一年,與幾個好友去了古巴的聖地亞哥,聽說那裡民風淳樸,風景宜人,於是坐了十幾個小時的夜火車到了島國古巴的邊上,火車很慢還晚點兩個多小時,房東一直在等我們,並為我們做了午餐,價錢很便宜,我還記得那天吃的是雞腿,每人收了2cuc(大概兩美元),有沙拉還有飯後甜點,我們吃得很飽,雖然大家都覺得美味得難以形容,卻很篤定那一定是餓極才覺得格外美味。

飯後我們決定出去逛逛,並在當地最有名的餐廳吃飯,心裡滿是期待,房東聽說我們要出去吃了,勸我們在她家吃飯,說她做的菜比外面的好吃多了,我們聽後付之一笑,不以為然。逛了半天,去了餐廳,才發現房東的話充滿了誠意。

餘下兩三日,我們再沒在外面吃過飯。頓頓雞腿似乎也有點膩,問房東還會做什麼菜,房東說蝦,但要貴一些,3cuc,這價錢說實話,真的很低很低,我們毫不猶豫就同意了,恬不知恥的用低廉的價格吃了世上最美味的美食。

我始終記得那個地方,仍然想再去一次,不為美景,只為美食,房東的名牌我一直小心留著,生怕不小心就弄丟了,雖然拍了照,也會害怕不小心電腦壞了,u 盤丟了。我期待有一天能有機會再去一次,也希望房東依然在那,沒有搬走,願意再做一次飯菜給我吃,說真的,價錢翻十倍二十倍我也願意,只要再吃一次…


身為北方人,五仁月餅曾經是我的惡夢。

但小時候有個鄰居每年中秋做月餅,而且只做五仁月餅,超級好吃,徹底改變了我對五仁月餅的印象,從此一生五仁粉~

但後來他家不做了,再後來又搬家了,已經有十幾年沒再吃到過了。但這些年仍然一直鍾情五仁月餅,雖然吃過各種品牌,各式各樣的五仁月餅,卻再也找不到當年那麼醇香美味的感覺。此生怕是再無福消受了~每年中秋之時,都略感惆悵~

請大家不要再黑五仁月餅了。五仁月餅如果做好了的話,真的能好吃到哭~什麼肉餡,蛋黃,蓮蓉之類的旁門左道都可以直接扔掉了,堅信五仁才稱得上月餅之王!


浙江人,小時候吃過的中萃雪菜

速食麵。同意的請贊我!


謝邀。

爺爺做的夾沙肉。

爺爺是四川人,當年響應毛主席的號召來到邊疆,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

小時候總是能聽爺爺講起那個和這裡完全不同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茂林修竹,那裡會有滿山的油菜花,有山間緩緩流淌的小溪,有夜裡田間一片的蛙聲。但最讓爺爺難以忘懷的是故鄉的味道。

爺爺出身在貧農家,從小父親去世的早,他又是老大,長兄為父,很小就要帶著弟弟妹妹幫著家裡做農活,當然做飯也是他的任務,而且爺爺好學,村裡婚喪嫁娶的宴請他都會去打下手幫忙,於是就從那裡學到了很多菜的做法。

每到春節前,爺爺都會忙的不亦樂乎。炸酥肉,做腌肉,熏臘肉,臘排骨,灌香腸,炸魚,做糍粑,滷肉等等,好吃的都會擺滿整個廚房。

大年夜晚上,大伯,小姑,小叔,我家,都會到爺爺家吃飯。我們早早的就會過去,女士們就跟爺爺奶奶在廚房忙活,男士們就負責打掃衛生,小朋友們就買了擦炮,和那種燃燒的小棒棒炮在樓下玩,嬉戲追逐的聲音和炮聲縈繞在小區里。

晚上大家滿滿的圍繞在爺爺家的大圓桌邊,桌子上是滿滿的菜,一半是爺爺的傳統四川菜,一半是大伯,叔叔,姑姑他們的拿手菜,電視里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外邊是不斷的鞭炮聲,節日氣氛可濃了。

爺爺做的菜裡面我最愛夾沙肉。一片一片的五花肉層次分明,中間夾著細膩香甜的紅豆沙,一起夾一片,放在嘴裡感覺就化了,一點都不油膩,下面還有香甜的糯米飯,吃一口也能甜到心裡,這種香甜或許也是小時候的我對於幸福的最直觀感受。

逢年過節,我總會到爺爺家品嘗他做的菜,尤其是大愛的夾沙肉。然後還讓媽媽好好跟爺爺學學,以後在家也能做。爺爺總笑呵呵的對我說,你想吃就過來,爺爺給你做。我就一直享受爺爺的夾沙肉,直到我20歲那年。

那年我還在外邊上學,十二月的考試月焦躁而忙碌。爺爺十月份查出了胰腺癌,中途我請假回去過一次,躺在病榻上的爺爺已經是瘦骨嶙峋,但還是振作起精神笑著跟我聊天,讓我不要擔心,我的心裡卻酸酸的。才不到兩個月,爺爺就走了,媽媽說爺爺走的那天下雪了,彤雲密布的下了一下午。

那個春節過得很平淡,似乎少了一個我們摯愛的人,過節已經變得沒有意義。

此後的日子裡,我再也沒有吃到過那種夾沙肉,香甜軟糯,它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愛。


樓主吃的那個應該是雪綿豆沙包,皮是蛋清做的,以後看到這個名字可以點,表傷心吃不到啦~


動畫片貓和老鼠裡面經常出現的那塊牛排 看上去非常好吃的樣子

小時候在夢裡吃過 長大後就再也夢不到他們了


很小的時候跟著媽媽在醫院,那是媽媽剛調動工作,我們還沒有買房子,晚上媽媽值夜班,我還小就帶著我,就兩個人擠在護士站的一張一米二的小床上,有時放學了會給我買五塊錢的醬雞爪,真好吃啊,恨不得把骨頭也吃下去~

有天有個病人搶救,做手術做到半夜兩點,我在護士站又困又餓,後來病人的家屬在外面飯店給買了幾個菜,幾個饅頭,其中一個菜是油炸鮮奶,外面一層酥皮,裡面是甜甜的奶油,好吃的舌頭都快掉下來了~

後來長大了吃飯只要讓我點菜,必點油炸鮮奶,但是再也沒有吃到過記憶中的那個味道,媽媽糖尿病十年了,我也很少很少再吃甜食,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什麼吃不起呢,其實難忘的,應該是那時候的生活,混合了小時候的記憶,就算是那時候貧困顛簸,也是幸福甜蜜的。

我如此愛你,連食物都變成更好吃的味道,如同你愛我一樣。


海口得勝沙的海南粉。

有次騎單車路過,路邊小攤,正好餓得不要不要的,10元一大份摞的高高的味道超正,再配一碗海螺湯,鮮!

後來多次再去找真的再也沒有找到過。

真的發現有些事就是桃花源,一生也就遇一次。


父親和他曾帶回的一種紅棗千層糕,後來……

以及幼年的真愛鹵鴨舌頭,後來那家店變成了飯店的供貨商……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康師傅亞洲精選系列

記得當時買這個系列贈一個金屬書籤,現在都沒有如此精美的贈品了。


重慶羅漢寺附近有一家賣綠豆糕的,去買的時候隊排得老長還每人限購五斤。

2012年初吧,那時候去重慶正趕上心情最差的時候,幹什麼都不起勁,只想在旅館睡覺。毛血旺陳麻花都引不起我的興趣,只有那個綠豆糕,念念不忘的椒鹽口味,細膩,熱乎,一口下去好幾個層次的滋味,好吃得吞下舌頭。

帶回北京以後剛扔在茶几上就被一搶而空。

這輩子就只去過一次重慶,再也無緣吃到這心心念念的一口。幾個月前@胡曉陽出差去重慶,特地去找,被告知老闆幾年前就搬走了,在附近找了一大圈都沒找到。

如果有重慶當地知情的小夥伴曉得這個老闆的下落,請一定一定要私信我。(∩???????????∩)


小學後門的雞蛋仔。蛋香濃郁,外焦內軟,最愛那甜而焦脆的薄邊。一份雞蛋仔,三種口感。

賣雞蛋仔的是一個老爺爺。平常他是不來的,只有周末早上來。於是我只在暑假上興趣班的時候能見到他。不知道他平常幹什麼。

檔口就是一輛小三輪車。兩塊厚重的黑鐵餅鐺,一塊是底,一塊是蓋,可開可合。底下是加熱的煤爐。

在餅鐺上刷上油,倒滿蛋糕漿,稍等片刻,再用另一塊餅鐺蓋起來,合上。幾分鐘後打開,先是聞到濃郁的蛋香,接著看到本來死氣沉沉的蛋漿,像變戲法一樣鼓了起來,成了一個個雞蛋仔!拿出來風一吹,外面就脆了。記得最少可以買5毛錢,分量不多。

(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那時候每星期就把錢省著買雞蛋仔。只有5毛也要買。

趁熱用三個手指撕著吃,手指蹦蹦跳跳換著拿。熱氣伴著香氣絲絲縷縷飄散開來,沒走出後門的小巷,就已經吃完了。

雞蛋仔算是廣佛這邊很常見的小吃,但從來沒吃過小學後門那麼好吃的,我想大概是在於他是煤爐燒的,不緊不慢。曾見過有電磁爐加熱的,按鍵「滴滴滴」的響,吃起來蛋漿還沒發開,黏黏的,像蒸糕。蒸糕一樣的雞蛋仔,又有什麼意思?

可能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許多兒時的美味,長大了再嘗也不過爾爾。但這味道卻仍然會矇騙我的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也或許只是因為,5毛錢比較容易省下來,也就比較容易開心、滿足。長大就不同了。

老爺爺再也沒有來過。


上海三商巧福的肥牛壽喜面。在上海的那幾年,每次出去運轉公交,經過人民廣場、虹口足球場、周浦萬達等有三商巧福的地方,總會進去吃一碗的。2013年離開上海後無比懷念那個味道,然而再回去時,發現已經全部停業了。


在哈爾濱吃過一次罐燜蝦,驚為天人


今天試著做了一次,茄子切絲去皮過鹽水,瀝干,加入蔥蒜醬油料酒肉末拌勻,加澱粉,下鍋油炸。做了好多個都失敗了。最後剩了一點點,很不抱希望的去看電視,男朋友幫忙炸了一個,居然味道有一點點像。心裡不知道什麼感覺了,以後應該不會再做。好像有什麼放下了。

----------------------------------------------------

茄子餅,我奶奶做的,應該是山粉加去了皮的茄子混合,加一點酒和醬油,然後煎起來,看著微微透明,外面一層很脆,內部是茄子的香氣和非常嫩滑的感覺。

我奶奶生了三個兒子,然後在我們這一輩全是女孩子,我最晚出生的時候,她明顯表示了不開心。

但她還是很愛我,我很小的時候她照顧我,為了讓我開心,買了很大一隻豚鼠給我玩。我喜歡吃茄子餅也經常給我做。

後來我央求我媽媽做的時候,媽媽說太麻煩了只給我做了一次。真的長大以後,就沒吃到過了。這是奶奶專門給我做的幼兒食品吧。


台灣無骨雞柳

配薯條,攉在一起,加上孜然粉、辣椒粉和番茄醬,一定得加番茄醬。不加番茄醬味道太單調,就只有咸和辣。加了番茄醬味道才有驚喜,甜和咸,酸和辣,驚人的碰撞


我來講兩個餛飩的故事

小學時有一年暑假被送去學奧數,下課後由父親接回家。有一次接到後,車壞了,於是他去修車,把我丟在了街邊的一個小吃部,名字已忘記。他告訴我他們家餛飩很出名,並幫我點了一碗。味道已經不記得,仍然有印象的是當時入口後的驚艷,和肉餡的鮮嫩。這是我吃過的第一碗可稱得上美味的餛飩,那碗一塊錢的餛飩,也是他第一次給我買的吃食。

高中時愛逛書店,有一天和好基友一塊逛完了,拎著一摞書去找晚飯。我還記得他買了本胡適全集,我的書里有一本鹿橋的未央歌。在巷子里看到了一家門臉有些破舊的店面,招牌上書"味雅餛飩店",店主夫婦就坐在爐子旁包著大餛飩。點了碗不記得什麼餡的大餛飩,但湯頭是豬骨熬的,醇厚無比!不要說餛飩店,就是在正經飯店也沒喝到過那麼好喝的豬骨湯。可惜畢業前再訪,那家店已經關門。

美好的食物總是已經遠去,又也許它們是遠去了才這麼美好 ?所以當我們談論魂牽夢繞的食物時,我們魂牽夢繞的,也許並不只是食物吧。享受食物時的場景,共同分享食物的人等等,也都隨同味蕾的記憶一同儲存進大腦,製造出這魂牽夢繞的回憶。


三鮮包子

大概6年級左右吧,老家的菜市場新開了一家包子鋪。開始我經常早上去買兩個肉包子當早餐,後來的某一天早上肉包子沒有了。老闆娘看著失望的我說:我家的三鮮包也很好吃,要不要嘗嘗?

印象中的三鮮包子都很奇葩,咬開皮裡面的餡分成三份,一份肉,一份豆沙,一份帶著芝麻的白糖,味道非常的奇葩。

老闆娘微笑的看著我說保證好吃!

我當時猶豫了一會同意了買了兩個。

放進嘴裡的一瞬間我覺得我吃到了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包子!真的太美味了!

感覺以前吃的包子根本不是包子似得。一口就能咬到餡,然後濃濃的湯汁就濺了出來。

我吃不出包的什麼餡,我只知道它甜但是不膩,很多肉卻不悶。

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那個味道,我只知道真的非常美味。

雖然我已經記不大清初中時候的很多事情了,但是至今記憶猶新的還是那時早上6點寒冷的冬天,通往學校的漆黑馬路,包子鋪老闆娘那美麗的微笑,和第一籠包子吃到嘴裡的滿足。

對!我就是這麼膚淺!為了吃到第一籠熱乎的包子五點半就爬起來了!

我從包子五毛一個一直吃到了七毛五一個到一塊錢一個。後來我奶奶覺得這樣太浪費錢,死活不給我錢吃包子,讓我每天早上在家裡吃泡麵。

然後就從每天都去到偶爾去一次,等我注意到時我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去吃三鮮包了,最後一次去的時候。

老闆娘還是和以前一樣微笑著遞給我一袋包子說了一句:你好久沒來了!

我笑著回答應了一聲然後準備開吃,剛轉身就發現多了兩個包子。回頭對老闆娘說她多裝了兩個,她說這是送我的,因為這是她最後一天開業了。

我很不解問她為什麼,她苦笑著說她要嫁人了,要嫁到很遠的地方去,她還說以後等我長大了可以去她在的城市,說不定她在那也會開一家包子鋪。

我答應了她,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只是說說而已。

經過時間的洗禮,我早已忘了當年的她說會嫁到哪個城市。

去年回了一趟老家,曾經的包子鋪早已變成了一家熟食店。

直到現在我每次去包子鋪上都會習慣性的買兩個三鮮包試圖找到和當年一樣味道的三鮮包。

這些年也吃到了很多味道相像的,然而始終覺得差了點什麼。

如果真的出現回到童年的選項,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選是!

因為真的好想再吃一次那個包子啊!!!!!

碼這堆字的時間,一邊回憶一邊寫口水流了好幾升!

我要去找我爸要吃的了!饞死我了快!

大家再見!


我的家鄉的小城汽車站邊上有個老阿婆親手烙的菜煎餅。味道非常特別的好吃。以前高中每個周末都要去吃一個;大學回家第一件事就去吃;小夥伴們也約一起去;有一次真的是打飛的去吃的 順便看的父母。上飛機前還要了四個帶飛機上

就這樣的。要雞蛋韭菜粉條餡兒的。

後來老阿婆說是城管老找麻煩,再也不出攤了……然後任何人做的都沒她的好吃…


小學轉學前,上學要走進一條小巷才到,小巷口子的對面有一個賣雞蛋餅的奶奶,可以說是我人生吃到過的最好吃的雞蛋餅沒有之一。

4張春餅鋪成方形,打上個雞蛋,慢慢等蛋液凝固,然後放進油條,把兩邊包起來之後放到另一個鍋上用力壓,壓的變薄,春餅的邊因為受熱脫水變得香脆,裡面的油條裹滿了蛋液。如果加蔥,蔥香就都被壓了出來。如果放香腸,會放切片的臘腸,有一種腊味的特殊香味。最後擦上的醬都是自己做的,甜麵醬和辣椒醬。最妙的是,咬開之後,裡面的蛋還是嫩嫩的,那種蛋香被包裹在餅里的味道。

早上只賣雞蛋餅,攤子前圍滿了各種人。下午放學的時間,賣蔥包檜,春餅包著油條,夾上整根的蔥,用力壓的非常扁。

小學的時候這個是我每天早餐的首選,但是有時候人實在太多就只能放棄,一直到我轉學。轉學就再也沒有吃到過這一攤的雞蛋餅,也沒有找到任何一家可以媲美的。甚至再也沒有看到過用春餅做餅皮的雞蛋餅了。

算算到現在,離轉學那年已經有15年了。那時候那個奶奶已經是滿頭白髮,不知道現在生活如何。

曾經每次放假都去找,但是只在初二暑假找到過一次。之後也回去找過,雖然在同一個地方找到了一個雞蛋餅攤,但是走過去看了一下發現是和滿大街一樣的用麵糊做的,只能轉身離開了。


我這個答案可能有點不對題...但自從肯德基把雞米花改回去之後,我對它真的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前幾年的雞米花,根本就是麵粉加肉糜,毫無口感和肉質可言,也配叫雞米花嗎?

更新一張剛買的雞米花:

--------------------------------

2016年8月20日更新:

我很痛心地來更新,剛才進了一家肯德基點雞米花,又改了......

這五顏六色的是什麼鬼?哄小孩子嗎?!裡面的雞肉又成肉糜了,我的天,到底為什麼不保留原版?

絕望了,肯德基再這麼作下去遲早藥丸。。。

我所在的城市是蘇州,應該改了有一段時間了,還不知道其他城市的情況。

大家不忙的話可以去點一份看看,你們那兒的也改了嗎?

在評論區和我說一聲唄,謝了~


可麗波,綠色的,還有營多雲吞面,,以及最早一版的永遠擰不開的雀巢蜜桃茶


家門口的熱乾麵!


幼兒園的時候去川音學琴,學校外面有一家小館子,冰鎮西米露做得出神入化,這輩子吃過的最好吃的西米露,沒有之一。

2塊5一碗,用雕花的玻璃碗盛著,西米煮得晶瑩剔透軟硬適中顆顆分明,撒了很甜很新鮮的切碎的西瓜。夏天練完琴來一碗簡直獲得了生命的大和諧。

小孩子也不懂什麼陶冶情操中高考加分的道理,那時候每周風塵僕僕去學琴,唯一的念想就是這一碗甘甜清涼的西米露。

後來教我的老教授腦溢血去世,很多年沒有再去川音。因為年紀小,連店名和大概位置都不記得。大概十一二歲的時候和我媽路過進去吃飯,我媽很確定地指認說是同一家店,感覺裡面老舊了很多,牆紙上儘是陌生的油煙痕迹,菜單上也再也找不到那道西米露。


蒙特利爾的熏肉三明治


我就看有誰會說麥乳精

————————

雖然淘寶有賣,當年那個格楞塑料桶包裝款式,再也沒見到。小時候麥乳精算我看來可望不可及的獎賞。它總是藏在爺爺的電視機櫃後面,我根本偷不到。。。



小時候的鼻屎(???︿???)


必須有!我想了快二十年了。

有一種大街上賣的豆沙餡餅我多年尋找都沒有找到,從我小時候不知道怎麼那個阿姨就突然沒了,我就再也沒見過那個食物,可能是阿姨出了問題才會突然消失了。

這個餅類似於現在的大街上的台灣紅豆餅,不過做法差別很大,我見到的做法,工具就像兩個手掌大的鐵盤子對在一起,一頭有一個卡扣讓兩者可以固定,一頭搞了兩個鐵棒可以用來張合,盤子上是喜喜 字,所以餅的兩面都會有 嘻嘻 字,做的時候先把這個工具稍微加熱,抹一點油,用麵糊放在一面先,再加入顆粒狀的豆沙餡,再加入白糖少許,再蓋上一勺子麵糊,兩個盤子一夾,加熱,翻動工具,熟了就是外焦里嫩的豆沙餅,雖然有類似的東西,但是一模一樣的東西再也沒見過,見過一個不過做的太過粗糙也僅是神似,比阿姨做的差遠了,那會兒每天必吃一個解饞,可惜啊可惜啊,我真想自己做一個自己做著吃。


小學食堂自己做的青團 四五年級吃過一次 再也沒吃過比得上的


初中時有一次跟我父親出去找英語課外班,夏天,很熱,到中午時他心血來潮說吃豬肝面吧,於是隨意找了家小麵館要了兩碗豬肝面。

在那之前我基本上不吃動物內臟(但是吃真空包裝的綠盛鴨肫),一吃驚為天人,鮮,香,軟滑而有彈性,配清湯素麵簡直好吃炸了

可惜當初是偶然路過,完全不記得那家麵館在哪了,這麼多年過去是否還在經營都不一定

從那以後但凡出去吃飯只要有豬肝我都會點來嘗嘗,然而不論是爆炒還是煮湯,首先一大半都做老了,剩下的也都帶一股腥味,再也沒吃到過那麼好吃的豬肝


大四,杭州靈隱寺,排隊買門票的時候看到旁邊一個阿姨面前擺了一口大鍋。湊過去裡面是阿姨自己鹵的豆腐。應該是3塊一串,豆腐炸的外焦里嫩,每一口都有濃郁的湯汁,湯濃而不咸。跟Ex站在那裡吃到撐,看著滿滿的一大鍋豆腐串決定逛完景點回來接著吃。很遺憾出來以後阿姨已經賣完東西走了。這大概是11年夏天的事,然後15年我媽去杭州玩兒的時候,也去了靈隱寺,告訴我沒找到鹵豆腐西施。現在豆腐的味道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最開始咬下去那種不可置信的驚喜感,讓我每當想到再想吃一次的東西,都會想起來這個豆腐。


文興的燒鴨。但是其實去上海也能吃到。


小時候幼兒園門口老爺爺騎著三輪賣的蛋烘糕,夏天還賣冰激凌。爺爺接送我時都要買兩個來喂我肚子里的饞蟲。「一個肉紹,一個草莓。」是我幼年時期最美好的回憶。

後來爺爺去世了,我升入小學,蛋烘糕爺爺也沒在幼兒園門口賣了。我初中某次在街上碰見他,他竟然認出我來,笑著問我還吃不。突然就想起爺爺寬厚的大手和蛋烘糕的滋味了,願他安息。


你說那個叫做

雪衣豆沙

好吃是好吃,做法真的蠻難的

外面的皮,麵粉和雞蛋打起來的時候

筷子要能立在上面

我也好幾年沒吃過了,通常作為最後一道甜點

應該還能吃到


成都青羊小區菜市門口的那家肥腸粉,開了很多年了,以前去吃過一次,大份肥腸粉加辣椒,加一個節子,吃完恨不得把碗都舔了

唯一一家吃完粉還要把湯喝乾的店

後來換了老闆,味道也沒以前好了……


初中學校門口有兩個外地口音的大姐拉著一輛三輪車賣韭菜餅,有5毛一個的純韭菜餡餅,還有1塊五一個的韭菜雞蛋餅。每次放學聞到味道都饞的不行……但那時候沒什麼零花錢,隔一段時間才能解饞一次。韭菜雞蛋餅都是現做的,調味過的韭菜加到蛋液里打勻,澆到鐵板上,趁著半熟蓋上薄麵餅,最後在雞蛋那面刷一層甜辣醬,韭菜雞蛋的香味加上爽口的醬汁,好吃得不行……

後來上大學、出來工作,去過好幾個城市,但再也沒嘗到過那個味道了


離考試還有兩個小時,閑著也是閑著,勉強答一發。

廣式雙黃豆沙月餅,對,我就是那個喜歡吃甜的要膩死的月餅但是看到粽子會渾身打寒顫的變態。

小的時候不知道是誰要請客吃飯,應該是不怎麼熟的人。可是這個人一直都沒有通知我們出發時間,眼看著就過了飯點,大家都好餓。舅媽說不要晚上吃飯的時候像餓死鬼一樣,吃點東西墊一墊吧。然後拿出了一盒廣式月餅。(大概是那種七星伴月吧)舅媽用小刀把當中一個大月餅切成了四小塊,舅媽,外婆,我媽還有我一人分一小塊。

月餅棕黃色的外表有一層光滑的油,那層油在暖黃色燈光的渲染下表達出月餅那一種快來吃我的心愿。用小刀切開後,包在陷里的蛋黃除了被切的勻整之外,又因為受到壓迫,緊緊的和豆沙靠在了一起。拿起那四分之一,湊近了看,蛋黃的質感和豆沙一樣軟綿,透露著點點油光。咬上一口,咸香的蛋黃綜合了豆沙的甜膩,豆沙的甜膩又融合了蛋黃的咸香,彼此交融互相升華。

一口,兩口,四分之一吃完了。

我舉起了手,我還想吃月餅!

舅媽打開盒子,一個個看了過去,好像沒有豆沙蛋黃了啊,要不吃個蓮蓉?

我,不要!我就要吃那個!

我媽一把蓋上了蓋子,別理她,不吃拉到!

直到今天,每年中秋節,我都在尋找那一塊豆沙雙黃月餅。


糖丸


米餃,離開老家後就再沒見到過了,遑論吃過了。在外地見到徽菜館,總是會進去問下,可惜總是沒有,畢竟在老家當年也是小眾的很。嗯,還有蒿子粑粑,外面也沒見到好多年了。


統一出過的一款泡椒味速食麵,06、07年左右出來的,記得還是周杰倫代言的,不同於一般速食麵圓的面,這個面是方的扁的,非常喜歡,不知道為什麼不做了。現在統一淪落到只做老壇酸菜一個味道了....


小時候吃過一種超極好吃的冰棒,叫做泰國米仁,一元一支。

長大後去外地,根本買不到這款冰棒。非常想念。

終於有一次回到老家,千辛萬苦找到有泰國米仁的小店,買一隻吃,1.5元,還是原來的包裝,味道。。。。。。噁心至極。

——————

另外,不是我自身的口味變了,而是這個冰棒現在確實做得很差。1997年的時候1元一隻,2015年才漲到1.5元,能好吃就怪了。


就是江蘇部分地區有一些人騎自行車後面有一個大的編織筐子,每年除冬天特別冷的時候都會每個小巷裡面喊:

香乾 ~臭干 ~五香蠶豆 ~海帶絲~(丁零丁零)

真的好久沒吃了,初中的時候就沒見過那個叔叔了,我今年馬上大三了,以前走街串巷的叫賣聲和自行車丁零聲也好久沒聽過了。

我知道現在還有賣的,可是有幾次攥著錢就是沒有小時候那種勇氣再去說來兩塊錢臭干,五塊錢海帶絲。然後在我猶豫的時候人家就騎車走了。

好啦,一個吃貨總是會對吃的有執著的追求。

答題完畢。


第一次去蘇州的時候,好朋友帶我去山塘街吃過一碗紅豆沙圓子。口感綿密,回味無窮,驚艷了整個夏天。後來專門為了這碗紅豆沙又去了一次蘇州,好朋友已經離開蘇州了,我自己怎麼都沒找到那家店了。

小姐妹領我在成都,吃過的鐘水餃、涼糕、豆湯飯、冒菜、串串都好好吃啊!每個都難以忘懷!我覺得為這些吃的去一萬次成都都值得!如果你真的吃到了最正宗的成都小吃,不是寬窄巷子里那些湊合事兒的,真的會覺得難怪是天府之國。好好吃啊!好餓.....


有,我叫夢縈 ,魂牽自己

正經答。1.以前高中門口有家炸串,他們家只炸那一種串,有點類似於牛排,不過是一個橢圓一個橢圓串起來的,最最重要的是抹在上面的醬,我說不出是什麼做的,就是腌好的豆子還有各種辣椒調料,熱油澆上,刷在炸串上,配上門口的黃橋燒餅,哇塞,真的後來我又吃了那麼多地方的炸串,再沒有比那個好吃,不是記憶美化,我很清晰很清晰地記得它的口味!!!不行,口水流的。

2.還有南師大仙林校區前面小區里原來有一家「無名水餃」,是個大叔和他老婆推三輪車每天賣的,好玩的是大叔每天出來擺攤賣餃子都會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頭髮都一絲絲服服帖帖的那種,餃子真的爆好吃,好吃到我這個經常吃餃子的北方人都很少吃到那麼好吃的餃子。據他自己說他每天一大早買菜只用最新鮮的食材,還說一個南郵還是南財的小哥因為太愛他的餃子曾經作為記者跟拍過他一整天的行程。bt,後來再沒有了,問周圍攤販,說是大叔和他老婆是半路夫妻,倆人鬧離婚了,生意也不做5了→_→

3.還有還有,一個只吃過一次的,但是印象太深刻,黃石理工(現在好像叫湖北理工大學?)校門口,有一家小小店的熱乾麵,特!別!好!吃!因為我是先吃的武漢戶部巷的又吃的這裡的,覺得,呃,不知道甩戶部巷的多少條街。我弟說那家熱乾麵簡直好吃到他們學校好多同學不吃早飯,就等著大課間吃那家熱乾麵


小學的時候吃過的小零食叫沈峰,不是辣條,是一小塊一小塊的,裡面還有豌豆吧,應該是的。

雖然這玩意應該挺不衛生,但是總會想到它。畢竟小學的時候吃它吃的滿嘴流油,幸福感強過吃其他各種禽肉海鮮


青島景園假日酒店,2012年的時候有一種點心,長方形的,咬的第一口就有種飛上天的感覺,所以給它取了個名,天糕。此後再也沒吃到過。。。


肯德基早餐剛推出的時候出了一款鮮蝦春卷。

這是我活著以來吃的最開心加肉疼的卷。

此外還有肯德基的嫩牛五方,麥當勞的布丁甜筒……

小時候吃過的某家酒店的蒓菜鱸魚,導致我後來每看到「蒓鱸之思」就吞口水

在北京吃的一隻特別大的煎餅果子。

半夜寫著寫著我竟然餓了,去找吃的別攔我。


前年我堂妹結婚,家鄉農村流行家裡請師傅做菜,流水席那種,晚上吃到了一個芋頭煲,芋頭切成一點五公分左右立方體,燉得十分綿軟,入口即化,最重要的是有一股奶香味,太好吃了,桌上其他人好像都不怎麼愛吃,我一個人把那一小鍋吃完了23333。後來再也沒有見過和吃過,自己網購了荔浦芋頭東施效顰,沒有成功,查遍了食譜也沒找到類似的做法,好想吃啊。。。


加了風油精的蘇打水

大概是初中,和同學一起去飲品店喝東西,兩個人點了兩杯名字好聽 圖片看起來很清爽的飲料,然後就聽到服務員對著裡面的人喊「倆風油精」當時我和我同學的表情是…對臉懵逼.jpg

然後上上來之後一度懷疑能不能喝 喝了一口發現好好喝!好棒!

因為風油精其實是可以吃的 應該也加的也就幾滴

有興趣的話其實可以自己試試看

再有一個就是小時候吃過一次的一個藥丸 我看到有的回答裡面提到 但是我不知道那個葯是預防啥的 只記得白色的圓圓的 護士姐姐路過我問我吃過沒 我媽說沒有 就給了我一顆 我吃完以後讓我媽繞著醫院那層樓轉了好幾遍都沒再找到那個護士 問別的人 他們也不給我了 當時好難過 現在想起來也好難過 好想再吃十顆!


小時候,附近有人家做豆漿什麼的,我當時經常跑到人家家裡,看著別人熬豆漿點豆腐,那時候都是用石磨磨豆,柴火土灶大鐵鍋熬豆漿, 吃剛出鍋的第一碗, 別提多香濃了,後來我們廠倒閉了,家屬區的人也陸續搬走了,做豆漿的那戶人家也搬走了。

當時家對面有一間粉館,因為都是熟人,阿姨人又好,每次我來嗦粉都會給我撈骨髓撈黃豆,再從旁邊賣包子油條的鋪子里買一根剛出鍋的油條,浸到粉湯里,油條外面還酥脆,內里滿是湯汁,超級無敵好吃,油條最好吃的吃法沒有之一。然而這兩家後來也都搬走了。

我家那邊還開過一家麵包店,品種很單一,有一次下午我媽媽突然想吃,打發我去買,到那之後師傅告訴我還要等幾分鐘麵包才能出爐,我搬個小板凳在那等啊等,終於等到那剛出爐的小麵包,又熱又軟又香,外殼金黃,裡面超柔軟,甚至可以拉絲,那香甜柔軟的滋味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嗯,那家店在廠子倒閉後開的,沒多久就不開了搬走了。

當年初中校門口有好多小吃,陸陸續續的來了很多,也陸陸續續的走了很多。

我那時剛上初一,每一周只有十元零花(校內吃飯有餐卡),而且還要扣除回家的車費,囊中羞澀的我最喜歡的就是校門裡一個賣肉夾饃的攤子,一個只要1塊5還是2塊來著,又好吃又飽肚,我的不二之選。師傅把一塊肉從一直燉著的罐子撈出來,把肥瘦相間、燉得顫巍巍的、色澤醬紅的肉放到案板里,幾下剁好,只放一點蔥花,便將肉和湯汁放到烤得正好的饃里,一口下去,有面香有肉香,還有滿滿的湯汁,滿足感爆棚。這個攤子生意一直很好,後來可能老闆覺得學校這邊賺錢少,便去了更繁華的地段,初三的時候回來過一次,我真的非常驚喜,又去買了一個,還是原來的味道,但是終歸還記得這家的人太少,大家有了更多選擇,老闆見生意不好,就再沒回來過了。我後來也吃過其他地方的肉夾饃(當然,沒吃過正宗原產地的),然而都不好吃,我一般吃一口都扔了,想想也是挺浪費,要是我還像那時一周十元,也許會吃掉也有可能,不過更可能還是會丟掉,舌頭和味蕾不容許欺騙啊,要知道我可是因為小學食堂太難吃而直接三年沒吃午飯的人啊(並沒有什麼好驕傲的黑歷史)。

未完待續


在英國tesco有一款白色標籤紅色玫瑰花標誌的紅酒,買過兩三次,覺得非常好喝,但是只記住了標籤的樣子…


紅糖炒麵配「地雷」,「地雷"(音)是我們這裡河邊長的一種東西,泥水以上長得跟普通的禾本科野草一個模樣,但到泥巴里扣可以扣出一個金絲小棗那麼大的塊莖來,有時候會有一串,耐心順著根捋就有,外皮是黑色的,裡面是白色的。不能扣得早,早了」地雷「沒長成,什麼也沒有;不能扣得晚,晚了就變成木疙瘩,嚼不動了。

小時候家裡澆地,閑得無聊摳過恰是火候的半碗,恰好媽媽拌了紅糖炒麵烙糖餅,於是偶然擱在一塊兒吃了,極品美味。可惜,後來就怎麼都尋不到合適的」地雷「了,不知道是因為污染絕跡了,還是因為挖河、挖溝導致絕跡了。總之很難過,現在故鄉變成只有冬天的存在,去尋也尋不到蹤跡。


知乎首答。

我姥姥生了五個女兒。每逢年節,都去姥姥家吃飯。這個造成了一個現象,我們很少在阿姨家裡吃飯。

尤其是我二姨家。

不過有一次,我在二姨家吃了有生以來吃過最好吃的油條,我二姨自己做的。那個面是加了牛奶,雞蛋,白糖揉出來。和外面的妖艷油條不一樣,很香甜,是那種軟綿綿的香甜。

二姨做了一大盆,我不要臉地吃了很多很多。。。。。。

現在離家很遠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吃到了。

小時候東北有道菜,叫雪遺豆沙,很詩意的名字。我爸從來不下廚,那年冬天,做了一個菜,其實是類似於甜點的一個東西。蛋白打發到可以立住筷子,豆沙搓成小球,沾上蛋白,下油鍋炸過。炸的不到位,就會生,炸過了,就會黃,這道菜,對於火候要求非常高。那次,從未下廚的老爸居然超常發揮,簡直讓我們又驚又喜呀!味道也很好。

估計老爸用盡全部功力,後來再也沒做過啦。

還有老媽在我高中時做過的魚香肉絲,感覺好好吃。現在居然告訴我,忘記了……

希望爸媽身體健康……


香港普通茶餐廳的沙爹牛肉粉.....

做的很粗糙,就是牛肉啊牛肉汁撈一勺放在白粉里

媽的那叫一個香,吃遍家鄉所有港式茶餐廳

沒有一家雷同


推薦閱讀:

吃面還是粉?麻辣清湯或炸醬?牛肉排骨還是雞雜肥腸?
有哪些好吃但鮮為人知的零食?
美食記 | 驚艷海鮮菇豬肚湯,分分鐘捕獲「刁饞」吃貨!
大家喜歡吃夾餡麵條嗎?
飯桌上的中秋節

TAG:美食 | 文化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