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痛苦的哲學家還是快樂的豬?

就是突然想到奇葩說里高曉松說了一句 自由是建立在一定教育程度之上的。

就覺得挺有道理的。但是比如一個經典問題 人生目標是什麼。會有人說追求幸福。可是幸福永遠都是相對的。那按照這樣的邏輯感覺做只快樂的豬就足夠幸福。可是又感覺這中間哪裡不對。。

所以目前覺得自己是只煩惱的豬。。


謝邀。

好歹你可以問這個問題,豬可以嗎?


哈哈~感謝邀請~~

我想做一個快樂的豬,但一想到很快就要被人宰了下酒,就怎麼也快樂不起來。

我想做一隻痛苦的哲學家,怎奈生活幸福,安平祥和,怎麼也痛苦不起來。

不僅痛苦和快樂完全不由自主,

就算想當一隻豬,也要先跟佛主打好招呼不是?

至於您說的哲學家,我腦洞再大也不知道去哪辦這個證兒啊~

所以人生不是選擇題,而是問答題。

答案不在問題里。

需要跳出問題,去客觀的世界,感受真實的生活,然後再審視這個問題。

其實生活已經幫你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不知道你遇到什麼事,思了什麼考,到底問的什麼問題。

但是我知道,生活正在給你答案。

請仔細聽。


謝邀。

豬無心智,無所謂快樂;哲人悟道,無所謂痛苦。

且不論西洋哲學家如何,至少在中國文明的涵濡中,一個哲學家,或者用一個更中國的語詞來說——一個道學家/向道者/聖賢,此心光明,體道無間,萬物一體,生生之仁,無往而不樂。

俯察仰觀皆至趣,春生秋殺盡深情。

待宰愚豬常歡叫,見道哲人不愁吟。

問渠哪得欣如許,大化生生未始停。

百花辭盡雪花至,涕淚傾澆來歲青。


哲學家並不痛苦,豬不一定快樂。


做啥都是自作自受,自修自證自金剛。


謝謝邀請.

我覺得

做個痛苦的哲學家,天天承受痛苦,不能享受生命之恩,不好受.

做個快樂的豬,如坐酒席,終必面對曲終人散肥了宰殺的結局.

古今中外,這個問題應該是每一個思想過的生命都可能面對過的問題. 先前和認識的一個印度朋友吃飯聊天, 聊到了人生, 他的分享讓我體會到人的文化和所見所聞其實都不能脫離的一個基本現實.他說,人生的痛苦的經歷都是必然的.

我作為一個基督徒,體會到自己建立合情合理信仰的甘甜,從自己閱讀聖經以及思考別的信仰的對比之中,想起了兩個人物. 兩個起點相似,結局和走的道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一個是亞伯拉罕(亞伯蘭或亞仆拉欣),一個是一個城邦的王子釋迦牟尼. 如果面對個人愁苦與眾人愁苦的時候, 在公義和公平,憐憫和謙卑這個大的價值觀體系下,亞伯拉罕娶妻生子,一個人影響其後無數的人的信仰和一個刻苦己身,離開榮華富貴,背妻棄子的信仰,我更傾向前者. 我不去貶低別的的信仰.但是我因為我認識我的返璞歸真的信仰而內心喜悅.這個喜悅的心情,我試著儘力去避免給人傳福音的感受,但是在面對死亡和痛苦,憂慮面前,十字架的救恩與死里復活的耶穌基督的福音確實是我最感恩的信息. 願你平安.

最後,基督徒不是宗教徒,我們身邊遇到的許多基督徒其實就是我們不信主的時候的縮影,我們的光景都是一樣的. 也都是一樣可憐的. 不成熟的基督徒其實比沒有信仰的成熟的人更可憐. 因為,人既然得到救恩,就應該有救恩之樂,沒有救恩之樂,哪裡是福音?宗教裡邊只有人的安慰,沒有福音.


我就說一句。誰說哲學家非得痛苦的?


首先自由我猜自由是不存在的,當你長大

是否世界上真的有人感覺自己是自由的我不知道

有句歌詞我剛聽到

然後是痛苦的哲學家還是快樂的豬呢?

痛苦的哲學家肯定不要,因為「哲學家」本身對我也沒有吸引力。就算有些智慧,我也希望拿它來換幸福。

快樂的豬?豬怎麼會快樂?除非你生活在一個大家崇尚豬的世界。

江湖,就是你的囚籠。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你如何自由?

生活有如逆水行舟,別人就是水。


謝謝邀請

哲學家是挖掘痛苦的,因為事物的糾纏無序讓其痛苦,腦洞不夠開,不如享受生活,豬就是這樣,誰又能說豬不是智者?


謝邀,既然你能問出這種問題。

我推薦你做一個快樂的哲學家。


為什麼只有這兩個選擇呢,快樂的哲學家的道路並非不存在,痛苦的豬也比比皆是。事實上,恰恰是哲學家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而豬註定永遠痛苦。

但如果只能二選一的話,確實難以選擇。試看這題:你願意做一個邪惡的好人,還是做一個善良的壞人呢?


這段話可以作為問題的參考材料

「 多數女人出於天性就不喜歡哲學。喜歡哲學的女人,也許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想從哲學求進一步的訓練;也許有一顆痛苦的靈魂,想從哲學找解脫的出路。可惜的是,在多數情形下,學了哲學,頭腦變得複雜、抽象也就是不聰明了;靈魂愈加深刻,絕望也就是更痛苦了。看到一個聰明的女子陷入概念思辨的迷宮,說著費解的話,我不免心酸。看到一個可愛的女子登上形而上學的懸崖,對著深淵落淚,我不禁心疼。壞的哲學使人枯燥,好的哲學使人痛苦,兩者都損害女性的美。我反對女人搞哲學,實出於一種憐香惜玉之心。"

——周國平


有這樣一個比喻,人像氣球,不停吹氣,氣球越大,與世界的接觸面就越大。

是說,人知道的越多,就會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也越多。

有點繞,換個說法是,知道越多,疑問也越多。

如果要說哲學家痛苦,應該是有太多的疑問困擾著。

但實際,哲學家不僅是痛苦的,ta也有很多快樂。

每一次將疑問解決,就在這個不知道變成知道的過程,ta就享受到了快樂。

而且知道的又更多,然後發現新的疑問又來了……

哲學家有很多疑問,ta就有很多快樂的機會,所以怎麼能有「做個痛苦的哲學家」這種說法呢?

說豬快樂,只能說ta知道的少,ta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不知道的。所以少了很多疑問,也就少了很多痛苦。但是也少了很多解決疑問的過程,少了很多快樂的機會。所以真的甘心「做個快樂的豬」嗎?

總結是,快樂與痛苦相依相對的,不單一存在的,豬也有痛苦,哲學家也有快樂,區別是,豬兩樣都少,哲學家兩樣都多。

如果說,平時覺得自己活在痛苦裡,那是心態問題造成的錯覺,看得不夠全面,偏重於感受痛苦。相對的,有些朋友整天都很快樂,那時因為偏重於體驗快樂。

楊千嬅的《再見二丁目》有句歌詞,「原來過得很快樂,得我一人未發覺」。

這也正說明,儘管實質上快樂和痛苦是相依的,但人可以通過調整心態,多去體驗快樂,把快樂記住,而下意識讓痛苦過去。這就是在發揮主觀能動性。

不是總說開心最重要嗎?!

疑問是思想痛苦的根源,想辦法找出疑問並消除疑問,就會得到快樂。

以上。


豬可選擇者唯肥與瘦,非豬或非豬。哲學家所可抉擇者成哲與沉淪,非哲學家與豬(也)。於意云何?是豬乃天賦之性,非豬可以變,而所以成哲成聖,發願自取(也),非性使然。故豬所生者必豬,而哲所生者未必哲(也)。


做一個不滿足的人勝於做一隻滿足的豬;做不滿足的蘇格拉底勝於做一個滿足的傻瓜。如果那個傻瓜或豬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為他們只知道自己那個方面的問題。而相比較的另一方即蘇格拉底之類的人則對雙方的問題都很了解。

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being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 And if the fool, or the pig, are a different opinion, it is because they only know their own side of the question.The other party to the comparison knows both sides.

約翰.斯圖亞特.密爾《功利主義》


相對的幸福只是因為你沒有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最終成了不幸福,作為一頭豬而言,能吃就是幸福,如果還要煩惱吃的是豬食而不是頂級大餐,自然會不幸福。至於題主說的比較論,幸福當然是和比自己差的人比啊,這樣就行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