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樣看待原入聲歸派規則的官話越來越多方言點和優勢口音入聲歸派不規則化?
我本人看法是並不傷大雅,畢竟生活內容變化,辭彙、語音都會演化。過於強調老派語音保留頗有「歷史性語音正確」的語音潔癖。另從個人經歷看,堅持老派口音越來越容易在使用新興辭彙時造成不必要的誤解,進而影響溝通效率。
固然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然而我們需要辨明由外來成分破壞導致的語言現象混亂和自發產生的音變兩種情況。
比如重慶話的ng聲母一直處在消亡之中,近年來更是有全部脫落的傾向,然而早至推普前的記錄就表明有此跡象了;又比如成都話的an韻母,它變成?也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在年輕一代中更有繼續高化裂化的傾向;這些都是語言發展自然而然的變化,沒有人會說我們要反對這種音變。
而隨普的音變那種,說實話你按老派讀一般不會影響交際,「微信」這個詞連四川中年人輩都普遍讀「威信」了,我反正有意識之後堅持讀「維信」,也沒見聽不懂的。真有年輕人聽不懂你給他解釋一下,自己繼續用就是,別人怎麼說我管不到,自己盡量堅持老派還是能做到的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調值就相當於官話方言的Y染色體,看來你應該很認同這句話!
如果外來的不規則讀音反倒能區分更多字詞,那又應該怎麼看待?例如「作業」,青語本來已經有這麼個詞了,可不是寫作業的「作業」,而是「闖禍」的意思,「作」在這兒也按規律讀上聲,因此當普通話的「作業」傳入後,可能也是為了跟原有的「作業」區分,這個新「作業」的「作」字基本就都按普通話讀去聲了……要不說方言愛好者有時候也很矛盾!
另外像「祝、速、設」,我懷疑青島人在接觸普通話之前口語中基本都沒用過這些字,因此我從來沒聽過有按規律讀上聲的,清一色地讀去聲,除了我自己強行糾正……可能在他們看來,這些本來就都只是外來詞吧~~
使用新興辭彙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反正我要是把「引力波」的「波」讀成陰平老家人肯定以為是一種饅頭,「玻色子」大概是講這個饅頭的故事。其實入聲歸派的改變往往是從最常用的詞開始的。
推薦閱讀:
※在正式場合說話帶口音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嗎?
※粵語人士如何看待普通話?
※各地方言里如何區分「陝」西和「山」西?
※「靚」在「靚女」裡的發音是方言麼?
※Duǐ (常訛作「懟」) 的本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