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毀掉了中國人的青春
撰文 | 唐指聽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中國校服的丑似乎已經成為了一項中國特色,不論男女一律穿著肥大的「面口袋」運動服在操場上做廣播體操,已經成為一代人學生時代的集體記憶。
的確,和國外一水的西裝、襯衫和短裙比起來,中國的運動校服丑出了特色。
然而從歷史上的老照片來看,中國似乎從來不缺漂亮的校服。民國時期女學生掐著腰線的襖裙裝,解放後的課本封面上也一般是穿著白襯衫、背帶褲的少男少女。
結果到了90年代,中小學生突然全都換成了肥大的運動服,並一直持續到了今天。為什麼「面口袋」校服在90年代突然流行起來?是中國人的審美突然集體下線,還是另有原因?
為什麼要穿運動校服
同樣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經歷了一場「徹底的、決絕的」服飾革命,在階級鬥爭的大環境中,服裝脫離了本身特有的審美屬性,被賦予了濃重的政治意味。穿蘇式連衣裙是修正主義,旗袍是封建餘孽,稍微帶有花紋的服裝被斥為是奇裝異服。人們的服飾由簡單變為簡陋,服裝廠只生產軍便服、工人裝,顏色也只有黑藍灰。
改革開放以後,憋壞的中國人開始亂穿:禮服西裝配喇叭褲、棉毛褲外面套絲襪......人們迫切地把接觸到的一切式樣新鮮的衣服穿在身上,瘋狂地模仿電影里的誇張服飾。這種用力過猛的畸形審美至今依然影響著中國的衣著,從網店購買的英倫、韓式爆款,總能被中國人穿成酒吧小妹和髮廊小哥。
作為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的接班人,學生當然不能這麼隨意穿。70年代末,教育部就開始琢磨全國統一校服的事情。1979 年2 月,聯合國家輕工業部,在北京展覽館東廳聯合舉辦「大中小學生服裝統一式樣展覽」,其中不乏收腰連衣裙、立領中山裝等樣式美觀的校服。
類似的學生制服開始在一些大城市裡的學校里流行起來。比如,80年代初,哈爾濱市一些學校開始為學生製作統一制服——一款在當時電影中風靡一時的海軍式制服,延續了之前20年的軍用服裝潮流。男孩子是天藍色領子的白襯衫配短褲,女孩子是天藍色背帶裙子配白襯衫,衣服上還搭配了兩道白色的橫杠。
除了海軍服以外,有的學校借鑒了少先隊隊服的樣式:50年代,共青團參考蘇聯青少年的著裝,將西式白襯衣定為少先隊服,並要求隊員下身穿著深色制服褲、及膝裙;有的學校校服模仿工廠制服的樣式,有的學校則將過去的幹部服、軍服改良成學生的校服。
當然,只有條件好的學校才有錢給學生髮統一的校服,即使是配發了校服的學校,也很少規定學生必須每天穿去上學。1984年,南開大學附屬中學曾有這樣的記錄:「10月15日,全校學生統一校服著裝。」這說明校服只有在特定的日子(一般是節日或大型活動)才會「露露臉」。
所以當時的校服更接近「禮服」,有校服穿的學生很自豪,連節假日也要穿著校服。對大部分中小城市和農村的學生來說,不穿校服才是一種常態。
直到1993年,國家出台了第一份中小學生校服統一管理意見,其中提到校服應該是學生日常穿著的服裝,需要與之前帶有禮服性質的制服區別開來。同時這份文件也明確寫了,考慮群眾經濟承受能力,不要擴大到農村去。
文件出台不久後,哈爾濱開始在小學試行統一面料、款式的藍白色運動服為校服。1995年開始全面推廣,當時還在電視台進行了一個小時的校服演示,學生模特就是現在哈爾濱籍演員鮑蕾。節目播出後,學生、家長、教師等各界人士紛紛打電話投票。最後,在市長牽頭召開專題會議上,最後藏藍色運動夾克被確定為全市統一的校服樣式。
90年代的運動夾克就是如今丑出天際的運動校服的原型,運動夾克的風靡和當時的運動英雄密不可分。
1984年,中國派出了第一支運動員隊伍參加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並斬獲15枚金牌;1990年,北京舉辦了第十一屆亞運會。中國運動健兒穿著運動服在領獎台上的英姿,刻在了無數人的心裡。
所以,當1993年國家要求推廣「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校服時,運動夾克當然是首選。
為什麼運動校服這麼丑
運動校服在中國的推廣,遠遠不只靠運動員的宣傳。
當時國家運動員的運動服都是大廠家量體裁衣,比如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穿紅色梅花運動服為中國摘得首金,這也讓梅花牌成為了中國最經典的運動服品牌。
梅花運動服的魅力來自於它獨特的「滌棉交織」結構:表面化纖染色鮮艷,不掉色不縮水,不易起皺;而裡面的棉織物吸濕性強,柔順度好。在當時,一套梅花運動服的價格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真正的「奢侈品」。
普通的學生校服顯然無法實現這種奢侈。1993年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才2337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僅有921元,多數家庭僅處於溫飽的狀態,因此,比起審美,家長更關心校服的價格。
好在中國人民在「山寨」方面一直頗有心得。60年代軍裝稀缺,人們自製「軍便裝」代替;而90年代穿不起定製運動服,面口袋校服作為「山寨」版運動服應運而生。
1985年之後,中國的化纖產能、產量基本按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產量的增加帶來了價格的降低,曾經極為稀罕的各種化纖布料,尤其是滌綸,成為了最為便宜好用的衣料。
很多校服的面料廠家在生產時為了節省成本,把運動服常用的滌蓋棉變成了標準的「滌蓋滌」,裡面根本沒有棉的成分。這種純化纖衣物極易產生靜電,還容易起球。磨舊的面料起靜電貼在學生身上,毫無版型可言,自然穿不出運動員的颯爽英姿。
滌綸相較棉布最大的特點就是彈性好,因此滌棉混織的大牌運動服多做成緊身款式:既不拖沓,也易於活動。
然而我們穿的運動式校服卻都做成了Oversize的款式,一套校服就能應付所有季節,塞上單衣可以春秋穿,塞上毛衣初冬也能應付。更重要的是,對於正處於發育期的中小學生,大碼能夠降低衣服的更新換代頻率,同時也降低了學校定製校服時的操作成本:只要按身高發校服即可。
男生、女生只要穿上,一律鬆鬆垮垮,既無美感,更沒有朝氣,甚至會模糊青少年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尤其是對第二性徵發育期的女孩兒來說,不能再通過服飾表現她們的女性氣質, 非常影響女生的自信心;另外,過於寬大的校服不利於養成良好的走路姿勢、坐姿,甚至會造成肥胖、含胸、駝背等等。
家長並不這麼認為。南京一所學校在2007年曾試圖把校服換成韓式的西裝短裙,遭到家長的一致反對,理由是會讓孩子早戀、「不學好」,最後不了了之。相反,南京最好的兩所中學南京外國語中學和南京師大附中,女生的校服一直都是到膝蓋以上的西裝短裙。
中國校服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顏色丑。我們校服的配色也有著90年代運動服流行色的影子:大面積鮮艷的中國紅或士林藍加上一些白色的色塊。
90年代對紅藍白的偏好很好理解,從國旗到紅領巾,正紅色一直作為民族榮譽感的代表,而藍白配色作為海軍軍裝的代表色,早在60年代就曾引領一代服飾潮流,男孩子們幾乎人手一件「海魂衫」。
但90年代的運動服在海魂衫的基礎上調高了色彩的飽和度。對比強烈、顏色鮮艷的運動服利於振奮運動員的精神,同時,鮮明的顏色也便於在賽場上區分不同的比賽團隊,提升隊員的集體榮譽感。
校服延續了運動服的高飽和度顏色,從審美角度而言,這種大面積的高純度色不僅顯得面料廉價,對於亞洲人的黃皮膚更是災難。很多校服還特別喜歡在胸口靠近臉的位置大面積運用亮白色,更把素麵朝天的學生們襯得臉色蠟黃。
90年代運動服的美,加上了特定的時代濾鏡。如今的中小學生再穿運動校服,就像中國隊在奧運會上依然穿著「西紅柿炒蛋」,是一種已經過時的審美。
要麼丑要麼貴,還不如不穿
隨著80後家長的出現,北京、上海等地的許多學校進行了「告別面口袋」的校服改革,學生們穿上了美觀的制服類的校服。然而在更多地方,運動式校服依舊佔據著中小學生校服的主流。
看起來一無是處的「面口袋」為何還沒被淘汰?制服式校服的高價格是最重要的原因。
目前大多省份對校服的限價標準都在百元以下:江西規定一套校服的價格不能超過90元,只有學校獲家長委員會許可自主採購時才可突破限價;湖南常德某縣規定高中春秋裝不能超過95元/套,初中不超過90元/套;山東臨沂某區的高中生校服每套不能高於80元,初中生校服每套不能高於72元。這樣的低價想買羊毛或棉質的西裝制服是根本不可能的。
以北京四中為例,2016年一套秋冬運動服的價格是154元,而如果學生要配齊包括毛背心、襯衫等在內的一套制服則需要500元。加上制服本身對於合身性的要求比較高,校服更新換代的頻率不可避免地需要增加。不要說貧困家庭難以承擔,即使是條件相對較好的家庭,家長習慣了廉價校服,也不見得會為這份「額外的」支出買單。
國外校服的美貌往往也伴隨著高價。英國倫敦西部的霍蘭德·帕克學校的全套校服價格高達280鎊;而同樣有著悠久校服傳統的日本,一個小學生的置裝費折成人民幣也要1000-1333元。
要麼貴,要麼丑,有沒有別的選擇呢?一些國家給出了另一種答案——乾脆不要穿。在美國,要求穿校服的大多是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公立學校的校服普及率不足20%;德國更是幾乎從不要求學生穿校服去上課。
校服的支持者聲稱穿校服可以改善學生的行為。然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校服政策與學生的行為問題、出勤率都沒有明顯的相關性。200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穿校服的初中、小學生的行為問題較少,但是高中生的不正當行為頻率反而更高。而2010年在美國西南部的一個大型學區進行的研究則發現,被要求穿校服以後,中學生的停學率大幅上升。
校服能避免攀比也是個偽命題,除了校服,學生可以攀比的東西太多了:鞋子、書包、文具都體現著貧富差距。在日本,校服的新舊程度甚至都會成為家境不好的孩子被霸凌的理由——富人小孩可以在新學年買一身新校服,窮孩子卻只能把舊校服洗乾淨再次穿上。
有趣的是,學校和老師似乎更盲目地堅信校服的正面作用。在美國的一項研究中,61%的校長認為引入校服後校園裡的不當行為案例有所減少,但同時數據也顯示,學生犯罪、暴力的情況並沒有發生變化。
穿校服對學生真的有好處嗎?這恐怕只是教育者們心中的虛假幻想。與其說是為了學生德育,不如說是方便管理。色彩鮮艷的校服和衝鋒衣一樣,非常方便老師在校園裡第一時間識別出來,穿校服的學生和不穿校服的教師分裂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兩個陣營,學生因為沒穿校服被罰掃地,被禁止考試的事情時有發生。
仔細想想,中國學生恐怕是服裝界最委屈的一批消費者了。畢竟,運動式校服即使再怎麼便宜也是要花錢的,而這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簡直是一筆完全無效的支出——他們連體育課都被擠佔了,還穿什麼運動服呢。
微信搜索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閱讀原文請點擊:校服毀掉了中國人的青春
參考文獻:
[1] Percentage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with various safety and security measures.NCES.[2] Todd A. DeMitchell(2015). Does wearing a school uniform improve student behavior? The Conversation.[3] Elisabetta Gentilea,Scott A.Imberman(2011) Dressed for Success? The Effect of School Uniform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Behavior.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12, Vol. 71.[4] Ryan Yeung(2009) Are School Uniforms a Good Fit?Results From the ECLS-K and the NEL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ume 71, Issue 1, January 2012, Pages 1-17[5] 劉琦. 校園成長記憶-—中國校服百年概貌[D].《裝飾》,2015[6] 曾征.衣以載道?見證時代?見證文化——校服簡史的背後[D]. 《標準生活》 2016年11期[7] 王耀中.校服意義的初步研究[R].中央美術學院,2006[8] 許亭玉. 學生裝慣制及程式化體系的研究[R]. 西南大學,2016年[9] 王晶. 穿運動式校服的女生[R].首都師範大學,2009[10] 袁仄,胡月.百年衣裳:20世紀中國服裝流變[Z].三聯書店,2010
[11] 沈彬.強制穿校服沒有法律依據[J].華聲在線, 2013-02-22[12] 張曉亞.浙江地區中學生校服事業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R].浙江理工大學,2016[13] 王春燕.我國中小學校服設計及其發展研究[R]. 蘇州大學,2008[14] 王虹.聚焦:校服質量提升的「矛」與「盾」[D]. 中國纖檢,2017[15] 鄭植藝.中國化纖工業發展歷史回顧及展望[D]. 紡織信息周刊,2002.9[16] 李迎軍.服裝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17] 彭喜波.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化——基於「文革」時期服裝特點的研究[D].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1月[18] 199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S].2001-11.[19] 姚媛媛.校服太帥緊急叫停怕早戀,學校無奈放棄韓版校服[J].金陵晚報,2007年1月15日[20] 改革開放後校服的演變[J].生活報,2008
推薦閱讀:
※在學生時期當一個小混混頭目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出恭如廁個人史
※中國各大中醫藥大學之間的差別。?
※在我聯絡當事人後:砸手機學校表示以後會繼續砸。
※上科大,從黎明到黑夜。(一篇遲到的開學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