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糖尿病患者 飲食調節腸道菌群比治療更重要

糖尿病每年帶給全球的經濟損失在一萬億美元以上。中國是一個糖尿病大國,患者總數很不幸地「雄踞」全球第一,病人和國家都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中國號稱「美食王國」,而糖尿病如此廣泛流行,我們的飲食文化是不是也難辭其咎?我們的各種煎炒烹炸技巧是不是也「滋養」了那些慢性代謝病?

近年來國際上在腸道菌群研究方面的長足進展,給糖尿病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理應可以通過飲食管理去實現糖尿病的長期無病管理。筆者建議,中國應採取一個先期的大規模研究,驗證用飲食管理方式來控制糖尿病的策略。

二甲雙胍,作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線降糖葯,已經為人類服務了50多年,令人驚奇的是,這款老葯近年來被發現再次煥發青春。因為人類的科學研究發現,它不單有降血糖作用,同時還有降低膽固醇、抗衰老甚至抗癌作用,因此現在大家戲稱二甲雙胍為「神葯」,就連它的降血糖機理也有了新發現。過去一直以為它的降血糖原理是可以降低肝糖輸出,提高外周組織葡萄糖的利用。新的研究發現,這個小小的分子竟然還可以改變腸道的微生物組成,同時讓病人的體重下降。原來它的降血糖機理中有一部分竟然是通過腸道菌群來發揮作用的。

是否改變腸道菌群組成的成分也能有效治療糖尿病?

腸道菌群是什麼?在人體的大腸內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大量細菌,總數推測有100萬億個,重量高達1公斤~1.5公斤,細菌種類高達1000種,主要是厭氧菌。它們不單是一群外來「移民」,還是對人體產生巨大貢獻的「移民」。它們可以幫助人體消化吸收,產生更多的能量;可以分泌維生素和其他小分子物質;可以協助免疫反應;具有強大的內分泌功能。它們的失調可以導致眾多疾病發生,包括肥胖、內毒素血症、代謝綜合征、哮喘、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腹瀉、便秘、潰瘍性結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非酒精性肝硬化、過敏、慢性疲勞綜合征、帕金森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質疏鬆、焦慮症、抑鬱症、高膽固醇血症、偏頭痛,甚至癌症等。

腸道菌群到底會不會給糖尿病的治療帶來曙光?

以往人們發現,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雖然高,但是對葡萄糖的利用卻不高,人體有飢餓感,於是就不停地進食,導致能量攝入過多,使身體狀況惡化。另外還發現,僅僅控制血糖濃度還不夠,血糖下降,不代表局部組織微環境也有改善,畢竟糖尿病患者還有胰島素不敏感的問題。

不斷下降的胰島β細胞功能和逐漸不敏感的周圍組織,以及胰島細胞的慢性炎症都會導致糖尿病的進一步發展。如果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就會發現,他們的菌群和正常人是不同的:菌群多樣性下降,條件致病菌增多,某些有益細菌減少。糖尿病患者的菌群失調可以造成內毒素入血,引起胰島慢性炎症。很多科研結果都證明,腸道菌群失調是導致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不僅僅是關聯關係,而且是因果關係。因此糾正了菌群失調,是否可以有效逆轉糖尿病病情?這個值得研究和嘗試。

研究方法很簡單,就是指導糖尿病患者恢復簡單的飲食習慣,比如回到幾十年前的飲食方式。希望有那麼一天,有效的糖尿病治療可通過調理腸道菌群加運動、加飲食控制來實現。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這篇文章提到的中醫治癒糖尿病的案例和方法?
如何評價禮來公司出品的糖尿病管理 APP「糖尿病心天地」?
糖尿病足幹細胞移植臨床治療方案(節選)
糖尿病人營養治療建議之營養素
酒桌上擋酒說得了糖尿病,效果怎麼樣?

TAG:糖尿病 |